- 相關推薦
中學語文教學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語文教學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可喜的成績
二、嚴峻的問題
1、教學理念整體滯后,適應不了課改要求。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然主宰了課堂。課堂教學“講風”太盛,教師獨霸課堂話語權,學生的閱讀、思考、交流、討論、書寫諸種權利被嚴重剝奪。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教師角色、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師課堂講授限時政策沒有從根本上落實到位,課堂教學中仍以講析繁瑣的“填鴨式”和提問瑣碎的“滿堂問”為主要教學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流于形式。自主學習時教師不給予有效指導,學生沒有任務驅動,隨意性比較大。合作討論前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思考和討論交流的時間,沒有考慮設計的問題是否有合作討論的必要和價值,沒有對學生進行明確的分組分工,沒有制定規(guī)范的合作討論規(guī)程,形式主義傾向比較明顯。探究學習時教師沒有設計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課題,沒有進行科學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導,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廣度。
課堂教學改革推進不力。教師對新的課程理念、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到位,擔心課堂教學改革會影響學科教學成績,存在觀望等待的思想。學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視行為,不重視過程管理,缺少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監(jiān)督機制和制度保障,問題意識和研究意識不強,研究氛圍不濃。
2、教材研讀與處理能力不夠,教學有效信息把握不準。
對文本的內涵與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師對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讀,沒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獨立見解,只是照搬教學參考書進行教學。關注較多的是文本內容層面的東西,而對文本形式(語言表達)層面的東西研究不透,課堂教學缺少必要的深度與寬度。如一位教師在教《袋鼠之謎》(八年級下冊)一文時,整節(jié)課只是引導學生歸納概括袋鼠的“三大奧秘”以及奧秘背后的原因,而將文章最精彩的教學內容(“卒章顯志”的寫法啟示,用記敘文的框架、對話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的獨特表達形式,精巧的構思布局)舍棄,這是對文本內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現(xiàn)。
對課程標準和單元目標缺乏整體關照。教師對課程標準、單元目標缺少透徹的研究,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學科基本思想、學科基本方法把握不準,致使課堂教學目標意識不明、教材處理過全、重點難點不突出、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教學目標錯位等。如一位教師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級上冊)第二課時時提出了以下幾個供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
①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跒槭裁凑f不要想著下面的巖石;
③父親是怎樣救孩子下來的;
④父親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來;
、萑绾卧u價其他四個孩子。
而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單元目標,本文的教學目標應該可以確定為:
、賹W習朗讀;
、诶砬逦恼滤悸、理解主要內容、體驗思想感;
、燮吩u文中人物,多角度解讀文本;
④聯(lián)系實際,探究文題、文末經驗句的含義。對比該教師的課堂提問和教學目標,我們便可以發(fā)現(xiàn),該教師的課堂提問不僅不成序列,而且絕大多數(shù)是與教學目標背離的。
3、教學策劃與設計的水平不高,教學目標達成度較低。
一是課堂情境的營造與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和諧。教師在進行教學策劃和設計時,不能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如文體要素、情理要素、語言要素、風格要素等)創(chuàng)造出與之相適應的課堂情境,教師與學生之間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課堂情境與教學內容常常矛盾。如《最后一課》,教學內容本應該是嚴肅沉郁的,教師應該據(jù)此創(chuàng)造一種莊嚴肅穆的課堂情境,但一位教師在教這一課時,整個課堂情境是嬉戲吵鬧的,讓人聽后覺得像一場鬧劇。
二是課堂教學安排違背適度原則。首先是課堂教學的容量安排過度。要么過小以致干癟,如課文閱讀教學課;要么過多以致臃腫,如試卷講評課和綜合復習課。如一位教師在上《中考議論文閱讀指導》(一課時)課時,共安排了“中考考點回顧、論點知識、論據(jù)知識、論證知識、詞句理解知識”等5大塊知識,還有用于專項訓練和綜合訓練的7段訓練材料。另一位教師在教《喂!出來》(一課時)一文時,共出了10個思考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我縣教師的課堂教學容量是普遍過小,如一位教師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時,一個課時只做了“教讀生字”一件事。其次是教學的難度、深度、起點安排過度。許多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缺乏學情分析的意識,不能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來恰當?shù)匕才沤虒W難度、深度和起點,要么過深、過高,學生夠不著,學習的積極性被挫傷;要么過淺、過低,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能刺激思維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如一位教師在學生回答了“楷模”就是“榜樣、模范”的意思后,還要追問“楷!睘槭裁词恰鞍駱印⒛7丁钡囊馑,難度太高。另一位教師在教《“友邦驚詫”論》時,將教學的起點定在學生自讀分析論證方法上,起點太高。再次是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內容安排的時機不當。如有的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路通常是:
①布置學生帶著思考題看書;
②指名上黑板聽寫、解釋詞語;
③書看完后,組織學生講評黑板作業(yè);
、苡懻撍伎碱}。這樣的序列安排造成了教學思路的割裂與中斷,擾亂了學生的思維,破壞了課堂教學的整體協(xié)調。
四是訓練與問題的設計形式單一,效益低下。在訓練設計上,主要存在訓練意圖不明、訓練指向不清、訓練強度不宜、訓練方式單一、訓練脫離文本、訓練缺少拓展延伸等問題。在問題設計上,主要存在設計的問題思維容量小、缺乏合作探究的價值,問題之間缺少關聯(lián)、沒有形成層進的序列,問題不能牽引對文本的整體理解與品讀等問題。
4、教學實施過程中缺乏規(guī)律意識,教學操作能力較差。
教師缺乏課型意識。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論何種文體,也不管教學內容的特點,統(tǒng)一按照相同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模式化傾向嚴重。如試卷講評課,許多教師對“講什么、為什么講、怎樣講”缺少整體規(guī)劃,逐題講習的多,重點突出的少,沒有充分發(fā)揮典型試題在知識建構和能力遷移上的作用,就試卷講試卷的傾向明顯;筆練意識淡薄,學生動口的多,動筆的少,能上黑板板演的機會更少,學生規(guī)范答題的習慣較差;試卷講評中忽視“互動性”,沒有為學生充分表達思維過程提供機會,學生參與度不夠。又如綜合復習課,教師中普遍存在教學起點和標高確定不當,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滲透,方法領悟與示例分析脫離,示例呈現(xiàn)缺乏層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問題。再如作文指導課,絕大部分教師在兩個課時中僅僅是命了一個題目,沒有方法指導和作文講評,學生學習寫作的環(huán)節(jié)嚴重缺失。
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缺失,如課堂導入、課堂小結、課堂板書、拓展訓練、作業(yè)布置等環(huán)節(jié)經常被教師簡省;其次是環(huán)節(jié)之間缺少過渡與照應,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沒有內在的聯(lián)系;再次是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缺少一條清晰的教學線索,教學內容散亂,邏輯性不強。這些缺點在新教師的課堂教學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學生活動不充分。教師調動不夠,學生參與度較低,課堂活動成為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的專利。活動形式單一,個別學生活動時,其他學生因為沒有任務驅動而亂動。學習過程缺失,“結論教學”教學的傾向比較明顯,學生閱讀與寫作過程得不到保證,學生表達與交流的機會不夠充分,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不到培養(yǎng)。活動的深度與廣度不夠,活動的效率低、價值不大,無效活動較多。討論交流的向度單一,只見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不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
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運用不當。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雖然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且制作了精美的課件,但使用的時機、長度、效度處理不好。要么使用時機不當,多媒體應用牽強附會,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嚴重背離,而不是有機結合;要么用之無度,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學課件搞成多媒體成果展覽;要么用之無效,不是把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根本目的落實到有效上,而是把它當成區(qū)別現(xiàn)代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唯一標志,反而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教學時間分配失當,教學重心偏移,教學效率降低。
三、誠懇的建議
1、強化教研意識。要充分利用集體備課這一平臺,深入開展教學反思、課堂觀察與診斷、說課評課、相互聽課、集體研課等校本教研活動。應牢固樹立“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的意識,將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在真實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讓教學研究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常態(tài)。要盡可能利用上績效課這一契機,逐步養(yǎng)成研課、磨課的習慣,切實增強學情分析、教材研讀、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方面的能力,并最終讓常態(tài)課能達到甚至超過績效課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養(yǎng)。一要重視案例分析與研討。從調研的情況看,教師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不是教育觀念的問題,而是教學操作能力的問題,而提高教學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辦法便是案例分析與研討,如文本解讀案例分析、課型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設計案例分析、教材處理案例分析、課堂教學案例分析、課標研讀案例分析、問題設計案例分析、訓練設計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業(yè)務自修與提升。一方面要強化專業(yè)發(fā)展的自覺意識,因為任何形式和層次的培訓,只有與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欲望相契合,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切實制定業(yè)務自修年度項目書,并認真落實,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
3、改革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緊緊圍繞“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來構建教學模式。要依據(jù)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已有學習水平來整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程序、選用教學方法、選取教學組織形式。要堅決貫徹落實教育局提出的教師課堂講授限時制度,著力解決講與練、教與學、知識傳授與能力發(fā)展、教程推進與方法融合等關系問題,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學傳統(tǒng),正確處理好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改革與繼承之間的關系,按照“構建——實踐——反思”的思路構建自己的課型教學模式。
4、建立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源庫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學案編制、課堂實錄、訓練檢測、經典試題、教學反思、教材解讀、課標研讀、教學交流、教育理論等方面。教學資源庫中資料的來源可以是教師的原創(chuàng),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資料選摘。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可以以電子郵箱、個人博客等為平臺,教研室應分學科設有公共的電子郵箱和教研博客,教師個人可以以教研組為單位設立電子郵箱和教研博客。
【中學語文教學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教學調研報告11-21
教學調研報告06-11
教學調研報告05-31
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結題報告03-17
英語的教學調研報告06-14
(通用)教學調研報告08-09
【必備】教學調研報告09-08
初中教學調研報告06-08
教學調研報告范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