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學實驗報告(優(yōu)選)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nèi)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鄲腊桑旅媸切【幨占淼牟牧狭W實驗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材料力學實驗報告1
一、用途
該實驗臺配上引伸儀,作為材料力學實驗教學中測定材料彈性模量E實驗用。
二、主要技術指標
1. 試樣:Q235鋼,直徑d =10mm,標距l(xiāng)=100mm。
2. 載荷增量△F=1000N
①砝碼四級加載,每個砝碼重25N;
、诔踺d砝碼一個,重16N;
③采用1:40杠桿比放大。
3. 精度:一般誤差小于5%。
三、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1. 調節(jié)吊桿螺母,使杠桿尾端上翹一些,使之與滿載時關于水平位置大致對稱。
注意:調節(jié)前,必須使兩墊刀刃對正V型槽溝底,否則墊刀將由于受力不均而被壓裂。
2. 把引伸儀裝夾到試樣上,必須使引伸儀不打滑。
、賹τ谌菀状蚧囊靸x,要在試樣被夾處用粗紗布沿圓周方向打磨一下。②引伸儀為精密儀器,裝夾時要特別小心,以免使其受損。 ③采用球鉸式引伸儀時,引伸儀的架體平面與實驗臺的`架體平面需成45左右的角度。
3. 掛上砝碼托。
4. 加上初載砝碼,記下引伸儀的讀數(shù)。
5. 分四次加等重砝碼,每加一次記一次引伸儀的讀數(shù)。
注意:加砝碼時要緩慢放手,以使之為靜載,并注意防止失落而砸傷人、物。
6. 實驗完畢,先卸下砝碼,再卸下引伸儀。
7. 加載過程中,要注意檢查傳力機構的零件是否受到干擾,若受干擾,需卸載調整。
四、計算 試樣橫截面積A
應力增量 d24 F A
引伸儀放大倍數(shù)K=20xx
引伸儀讀數(shù) Ni(i0,1,2,3,4)
引伸儀讀數(shù)差 NjNiNi1(j1,2,3,4)
引伸儀讀數(shù)差的平均值 N平均14Nj 4j1
N平均
K試樣在標距l(xiāng)段各級變形增量的平均值 l
應變增量 l l
材料的彈性模量 E
材料力學實驗報告2
一、實驗目的
1. 理解和掌握材料的應力、應變概念。
2. 掌握材料的力學性能測試方法。
3. 熟悉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的繪制和分析。
二、實驗原理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會發(fā)生變形,變形的程度與施加的力大小、材料的性質有關。材料力學主要研究材料在受力狀態(tài)下的行為,包括,但不限于:
拉伸
壓縮
剪切
應力(σ)定義為施加在單位面積上的力,即:σ=F/A
其中,F(xiàn) 為施加的力,A 為材料的橫截面積。
應變(ε)表示材料的變形程度,即:ε=ΔL/L0
其中,Δ L 是材料的變形量,L0 是原長度。
應力-應變曲線用于描述材料在受力過程中的行為,其形狀提供了關于材料性質的信息,如屈服強度、極限強度和彈性模量等。
三、實驗設備
1. 拉伸試驗機
2. 測量工具(卡尺、量具)
3. 數(shù)據(jù)記錄儀
4. 樣品材料(如鋼材、鋁合金等)
四、實驗步驟
1. 樣品準備:按照標準,準備均勻、無缺陷的試樣,并測量并記錄試樣的'橫截面積和初始長度。
2. 安裝試樣:將試樣安裝于拉伸試驗機中,確保夾具夾緊且不滑動。
3. 設置設備:選擇適當?shù)臏y試速度并啟動拉伸試驗機。
4. 數(shù)據(jù)記錄:在試驗過程中,實時監(jiān)測并記錄施加的力和對應的伸長量,直至試樣斷裂。
5. 結束實驗:停止試驗,取下試樣進行后續(xù)分析。
五、結果分析
1. 屈服強度:根據(jù)應力-應變曲線,確定屈服點,分析材料的塑性變形特性。
2. 極限強度:找出最大應力值并計算極限強度,了解材料的承載能力。
3. 斷后伸長率:根據(jù)試樣的斷裂長度測量斷后伸長率,評估材料的 ductility(延展性)。
六、結論
本次實驗有效地展示了材料在拉伸條件下的力學性能,通過應力-應變曲線的分析,明確了試樣材料的屈服強度和極限強度,提升了對材料力學特性的理解。實驗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記錄和分析技巧將有助于日后相關研究的開展。
材料力學實驗報告3
一、我院工程力學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
近幾年,我院工程力學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是:開始時學生主動性較強,之后逐漸減弱,甚至應付。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少數(shù)學生操作,大部分學生圍觀,抄錄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報告中抄襲現(xiàn)象較多。具體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重理論,輕實踐。課程設置中以理論課為主,實踐課程沒有單獨開課,教師極易形成重理論、輕實踐的心理?荚囆问綖楣P試,幾乎沒有覆蓋實驗部分的知識點,可能會誤導學生重視理論學習。
2.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不科學。我院的力學實踐教學流程為:學生預習―教師講授―演示實驗步驟―學生按步驟實驗―記錄、處理數(shù)據(jù)―教師批閱。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以及實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缺點是會導致學生缺乏興趣與主動性,制約其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相違背。
3.實驗項目層次設置單一,不能體現(xiàn)動手能力的遞進發(fā)展。我院的力學實驗項目層次設置中驗證性實驗為16個課時,演示實驗為兩個課時。這樣的課時安排無法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4.實驗教材太過詳細。目前使用的實驗指導書和實驗報告仍是老版本,指導書內(nèi)容過于詳細,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完成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的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也很完善,學生只需將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相應表格,即可按照表格中規(guī)定的步驟處理。這樣的弊端是學生不知其所以然,始終被牽著鼻子走,不利于學生積極思考,也不利于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動性。
5.實驗考核體系不科學。當前,實驗考核成績由考勤和實驗報告兩項成績構成,忽略了重要的實驗設計與動手能力的過程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學生只注重完成精美的實驗報告,不愿動手實驗,導致抄襲現(xiàn)象嚴重。
二、改革實驗教學的對策
1.更新實驗教學理念。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在第三屆國際工程教育大會上,指出在工程教育中普遍存在重“學”輕“術”的。傾向,高校學生缺乏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及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正確認識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充分體現(xiàn)實踐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要從根本上轉變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依托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度挖掘學生的W習興趣,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2.改革實驗教學體系。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結合實際需要,將實驗項目進行了整改。將實驗項目分為三個逐漸遞進的層次――基本型實驗、綜合型實驗和設計研究型實驗。(1)基本型實驗;拘褪且圆牧狭W基本概念為依托,以材料力學部分基本知識為基礎,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為之后的實驗奠定基礎。實驗設置四個項目:金屬的拉伸、壓縮實驗,金屬的彈性模量測定實驗,金屬扭轉實驗,應變片的粘貼實驗。該類型實驗主要通過原理性、驗證性實驗,提取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使學生加深理論知識的直觀認識,鍛煉其獨立思考以及對實驗問題的處理能力。(2)綜合型實驗。綜合型實驗是訓練學生熟練操作電測儀器,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從而強化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包括塑料的彈性模量與泊松比測定實驗,壓桿穩(wěn)定實驗,純彎曲梁正截面應力的測定實驗。在該類實驗中,學生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學生查找相關實驗資料,制訂實驗方案(根據(jù)實驗目的`獨立設計實驗方案,選取測點,粘貼應變片,設計橋路連接方式,測取實驗數(shù)據(jù),設計實驗記錄及處理表格),教師審核后完成實驗。這類實驗可以較好地鍛煉學生利用網(wǎng)絡查閱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其團隊合作精神、溝通協(xié)調能力、儀器設備的操作能力,提高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研究型實驗。研究型實驗與其他類型實驗不同的是,實驗環(huán)境相對寬松,實驗時間較長。首先,學生自由結合,4~5人一組,選擇一個實驗項目,然后根據(jù)實驗目的、實驗條件,查閱資料(大約兩個星期左右),制訂詳細的實驗方案(如測試裝置、測點布置、加載方式、橋路連接方式等),與教師討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最終確定實驗方案,完成實驗項目,記錄、處理數(shù)據(jù),完成實驗報告或實驗論文。
在此類實驗中,我們可以設置以下項目:疊梁純彎曲時正應力的分布規(guī)律研究,復合梁純彎曲時正應力的分布規(guī)律研究,鉸合梁純彎曲時正應力的分布規(guī)律研究,以及懸臂梁組合變形時應力的分布研究。這類實驗能夠增強學生運用力學知識的能力,熟練查閱資料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溝通協(xié)調的能力,為其今后的工作或深造奠定較好的基礎。
三、改革考核方式
1.事前考核。以往實驗大致是5~6人一組,現(xiàn)在改為兩人一組,對于實驗設備套數(shù)較少的實驗,比如拉、壓、扭實驗,我們施行分批實驗,基本上能保證2~3人一組。實驗前要求學生通過預習,熟悉實驗方法,計算理論結果,完成預習報告。教師給出預習成績,該項在總分中占有20%的比例。
2.事中控制。對于預習考核合格的學生,教師在實驗室根據(jù)實驗類型適當講解實驗涉及的理論知識,介紹實驗設備、實驗方法及注意事項,發(fā)放空白的實驗報告冊。實驗過程中,教師以巡視的形式考查學生的實驗操作規(guī)范程度、態(tài)度、對數(shù)據(jù)的合理性的判斷,以及實驗中出現(xiàn)問題的處理能力,給出實驗過程分,該項占總分的60%。
3.事后檢驗。學生完成實驗后整理實驗報告,教師根據(jù)報告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誤差分析、心得體會以及改進方向進行評分,該項占總分的20%。
四、結語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我們要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材料力學實驗報告4
一、實驗目的
通過拉伸實驗測定低碳鋼材料的屈服極限σs、抗拉強度σb及斷面收縮率ψ,了解材料的拉伸力學性能。
通過壓縮實驗觀察低碳鋼和灰鑄鐵材料的壓縮變形過程,并測定其抗壓強度,比較兩者的破壞特征。
二、實驗儀器設備
1、微機控制電子萬能材料試驗機系統(tǒng)
2、游標卡尺
3、做標記用工具
三、實驗原理簡述
拉伸實驗基于胡克定律和塑性變形理論,通過逐漸增加拉力,觀察試樣的變形直至破壞,記錄各階段的。應力與應變關系。壓縮實驗則通過施加垂直壓力,觀察試樣的壓縮變形及破壞過程。
四、實驗原始數(shù)據(jù)記錄
1、拉伸實驗數(shù)據(jù):
低碳鋼材料:
試件尺寸:標距L0 =____mm,直徑d0 =____mm
屈服載荷Fs =____KN,最大載荷Fb =____KN
屈服應力σs = Fs/A0 (MPa),抗拉強度σb = Fb/A0 (MPa)
延伸率δ = [(L1-L0)/L0] × 100%,斷面收縮率ψ = [(A0-A1)/A0] × 100%
灰鑄鐵材料(如進行):記錄相應數(shù)據(jù)
2、壓縮實驗數(shù)據(jù):
試件尺寸及數(shù)據(jù)記錄同上,但需注明是壓縮實驗數(shù)據(jù)
五、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及結果
1.拉伸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
計算屈服應力、抗拉強度、延伸率及斷面收縮率,并填入上述表格。
繪制低碳鋼材料的拉伸曲線,展示應力-應變關系。
2.壓縮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
計算抗壓強度,分析壓縮過程中的變形特征及破壞原因。
可繪制壓縮曲線。
六、實驗現(xiàn)象觀察與分析
1.拉伸實驗現(xiàn)象:
觀察低碳鋼試樣從彈性變形到屈服、強化直至斷裂的.全過程。
分析斷口形狀,討論頸縮現(xiàn)象及其原因。
2.壓縮實驗現(xiàn)象:
觀察低碳鋼和灰鑄鐵在壓縮過程中的變形差異。
分析兩種材料的破壞形式及原因,特別是灰鑄鐵的脆性破壞特征。
七、思考討論題
簡述低碳鋼和灰鑄鐵在拉伸力學性能上的差異,并分析其物理機制。
討論材料在拉伸和壓縮實驗中破壞形式的不同,以及這些差異對工程設計的影響。
如何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評估材料的可靠性和適用性?
八、小結
本次拉伸與壓縮實驗不僅加深了我對材料力學性能的理解,還讓我掌握了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和結果分析的基本方法。通過對比低碳鋼和灰鑄鐵在不同加載條件下的表現(xiàn),我深刻認識到材料性質對結構安全性的重要性。未來,我將更加注重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和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實踐水平。
材料力學實驗報告5
一、實驗目的
1. 測定低碳鋼材料拉伸的屈服極限σs、抗拉強度σb、延伸率δ和斷面收縮率ψ。
2. 測定灰鑄鐵材料的強度極限σb。
3. 觀察低碳鋼和灰鑄鐵材料在拉伸、壓縮試驗過程中的變形現(xiàn)象,并分析比較其破壞斷口特征。
二、實驗儀器設備
1. 微機控制電子萬能材料試驗機系統(tǒng)
2. 游標卡尺(精度0.02 mm)
3. 做標記用工具
三、實驗原理
拉伸試驗:通過逐漸增加拉力,觀察試樣從彈性變形到塑性變形直至斷裂的全過程,記錄不同階段的'載荷與變形數(shù)據(jù),從而計算出材料的屈服極限、抗拉強度等力學參數(shù)。
壓縮試驗:將試樣置于試驗機上進行壓縮,觀察其變形直至破壞,記錄最大載荷,評估材料的抗壓強度。
四、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及結果
1、拉伸試驗
低碳鋼材料:
屈服極限 σs = Fs / A0
抗拉強度 σb = Fb / A0
延伸率 δ = (L1 - L0) / L0 × 100%
斷面收縮率 ψ = (A0 - A1) / A0 × 100%
灰鑄鐵材料:
強度極限 σb鑄鐵 = Fb鑄鐵 / A0
拉伸曲線繪制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低碳鋼和灰鑄鐵的拉伸曲線(P-ΔL曲線)。
2、壓縮試驗
灰鑄鐵材料
壓縮強度極限 Fc鑄鐵 = Fc鑄鐵 / A0
五、實驗現(xiàn)象與分析
1. 低碳鋼拉伸現(xiàn)象:低碳鋼拉伸過程中,經(jīng)歷了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和局部變形階段,最終斷裂。斷裂前有明顯的頸縮現(xiàn)象,斷口呈杯錐狀,為韌性斷裂。
2. 灰鑄鐵拉伸現(xiàn)象:灰鑄鐵拉伸時無明顯屈服階段,且斷裂前變形很小,斷口平齊,為脆性斷裂。
3. 灰鑄鐵壓縮現(xiàn)象:灰鑄鐵在壓縮過程中,當達到最大載荷時突然破裂,破壞形式為剪切斷裂,斷口與軸線大致呈45°角。
六、思考討論題
1. 簡述低碳鋼和灰鑄鐵兩種材料的拉伸力學性能特征。
低碳鋼具有顯著的彈性、屈服、強化和頸縮等階段,塑性和韌性較好;灰鑄鐵則表現(xiàn)為脆性斷裂,無明顯屈服階段,塑性較差。
2. 分析兩種材料破壞形式的原因。
低碳鋼破壞是由于局部頸縮引起的韌性斷裂;灰鑄鐵則由于內(nèi)部缺陷(如氣孔、裂紋等)在應力集中處迅速擴展導致脆性斷裂。
3. 在選擇材料時,應如何根據(jù)拉伸、壓縮試驗結果進行綜合考慮?
根據(jù)零件的受力情況、工作環(huán)境及性能要求
材料力學實驗報告6
一、實驗目的
1. 測定低碳鋼材料拉伸的屈服極限σs、抗拉強度σb、斷面收縮率ψ等力學性能指標。
2. 測定灰鑄鐵材料的壓縮強度,觀察并比較低碳鋼和灰鑄鐵在拉伸、壓縮過程中的變形現(xiàn)象及其破壞斷口特征。
二、試驗儀器設備
1. 微機控制電子萬能材料試驗機系統(tǒng)
2. 游標卡尺
3. 做標記用工具
三、試驗原理
拉伸試驗是通過在試樣兩端施加軸向拉伸力,觀察試樣從彈性變形到塑性變形直至斷裂的全過程,從而測定材料的力學性能指標。壓縮試驗則是通過在試樣兩端施加軸向壓縮力,觀察試樣的變形和破壞情況。
四、試驗原始數(shù)據(jù)記錄
1. 拉伸試驗
低碳鋼材料:屈服載荷、最大載荷、斷面尺寸等
灰鑄鐵材料:最大載荷、斷面尺寸等
2. 壓縮試驗
灰鑄鐵材料:直徑d、最大載荷等
五、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及結果
1. 拉伸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
低碳鋼材料:計算并列出屈服極限σs、抗拉強度σb、延伸率、斷面收縮率等。
灰鑄鐵材料:記錄最大載荷,分析拉伸過程中的變形情況。
2. 繪制拉伸曲線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低碳鋼材料的拉伸曲線,分析曲線的各個階段及對應的材料性能。
3. 壓縮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
灰鑄鐵材料:記錄并分析壓縮過程中的變形及破壞情況。
六、思考討論題
1. 簡述低碳鋼和灰鑄鐵兩種材料的拉伸力學性能,以及它們各自的'特征。
2. 分析低碳鋼和灰鑄鐵在拉伸、壓縮過程中變形及破壞現(xiàn)象的原因,探討材料的力學性能與其微觀結構的關系。
3. 討論如何通過改進實驗方法或條件來提高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七、小結
通過本次拉伸和壓縮試驗,我深入了解了低碳鋼和灰鑄鐵這兩種材料在受力狀態(tài)下的力學性能表現(xiàn)。實驗過程中,我認真觀察了試樣的變形和破壞現(xiàn)象,并記錄了詳細的數(shù)據(jù)。通過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我掌握了材料力學性能指標的計算方法,并對材料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實驗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實驗數(shù)據(jù)的波動較大、實驗操作不夠熟練等。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在今后的實驗中應更加注重實驗細節(jié)和操作的規(guī)范性,同時加強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能力。
此外,我還建議學院能夠提供更多樣化的實驗項目和更先進的實驗設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通過這次實驗,我不僅學到了專業(yè)知識,還培養(yǎng)了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材料力學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材料力學實驗報告11-27
實驗報告06-21
小學實驗報告11-01
學生實驗報告08-28
java實驗報告12-01
小學實驗報告10-22
測試實驗報告07-10
最新實驗報告10-14
實驗報告格式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