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甘肅瓜州導游詞范文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游,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可以加深游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甘肅瓜州導游詞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甘肅瓜州導游詞范文1
瓜州,和敦煌距離不到一小時的距離。這里不像敦煌那樣游人鼎沸,也沒有高昂的物價,但是卻擁有和敦煌一樣極具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的榆林窟;這里有全世界保留最完善的唐代軍事古城——鎖陽城;這里的公路沒有川西那樣車流洶涌,在這里你可以隨時隨地在公路邊上停下來拍攝公路照......這里就是瓜州——一個很少有人涉足,很少有人知道的邊陲小鎮(zhèn)。
一般來甘肅玩的小伙伴們,主要就是去蘭州看看博物館,然后去張掖看丹霞,再去嘉峪關爬下長城,最后到敦煌的鳴沙山和莫高窟打卡,結束行程。
但是你可曾注意過,在敦煌的.隔壁,有一座小小不起眼的小縣城——瓜州。其實,瓜州雖小,可玩的地方卻不輸于敦煌。
瓜州是臨近于敦煌的一個縣鎮(zhèn)。這里沒有敦煌的絡繹不絕的游客,有的只是寧靜的氣氛和開闊的視野。這里也有不少的文物古跡和秀美的風光:大地之子雕塑、鎖陽城、與莫高窟并稱姐妹窟的榆林窟、開闊直沖天際的公路大道......這些是我對瓜州的印象,它比我想象的還要秀美和壯闊。瓜州的景區(qū)之間距離太遠,而且主要都在市區(qū)外,建議自駕或者直接包車去玩比較好~我們三個人包了個出租車下來一共花了兩百出頭,玩了一整天,總的來說瓜州的物價算是我在甘肅里碰到的最便宜的~
大地之子雕塑,是清華美院的作品。據(jù)說將來這里要在瓜州的公路邊上分別建造這些雕塑成為一個網(wǎng)紅的打卡點,雕塑長15米、高4.3米、寬9米。雕塑以紅砂巖為主要材質,利用三維掃描獲取模型數(shù)據(jù),再分塊進行3D雕刻,最后逐塊雕砌安裝成型的大型戶外主題雕塑作品。
榆林窟開鑿在榆林河峽谷兩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樹成林而得名。
從洞窟形式、表現(xiàn)內容和藝術風格看,榆林窟與莫高窟十分相似,因此又被稱為莫高窟的姐妹窟。榆林窟的創(chuàng)建年代雖無文字可考,但從洞窟形式和有關題記推斷,當開創(chuàng)于隋唐以前。從現(xiàn)存壁畫風格和游人題記結銜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開鑿和繪塑,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興建0 / p >
甘肅瓜州導游詞范文2
說到瓜州,很多人想到白居易的《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
詩中所說的瓜洲,是江蘇揚州長江江心中的一處沙洲,我這里所說的瓜州,是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肅省瓜州縣,兩者相去萬里,不是同一個地方。
洲和州是不同的。 洲指水中的陸地。大到大洋中的亞洲、非洲,小到小河中的一片沙灘。州是古代的行政區(qū)劃,比如蘇州、杭州。
初到瓜州,印象極好,您瞧這馬路,干凈,寬敞,樹多,車少,還原了馬路的本質。
瓜州盛產(chǎn)蜜瓜,在春秋時期這里就被稱為瓜州。到了初唐,瓜州成為行政建制上的一個正式名稱。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在安西布隆吉大敗葛爾丹部屬,始稱“安西”,意為“安定西域”;民國二年(1913年),安西直隸州改為安西縣,這個縣名一直用到20xx年。20xx年2月8日,安西縣更名為瓜州縣,歸酒泉市管轄。
當?shù)赜幸痪鋺蜓裕合铝司湃?酒泉),就該安息(安西)了。這是一句笑話,但據(jù)說有“領導”認為這不吉利,于是就改安西為瓜州。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xiàn)在,這三十多年中地名變更之大之頻繁,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沒有過的。隨意更改地名,常常和官員的喜好有關,和GDP有關,甚至于與所謂風水迷信有關,就好像換個領導,單位的大門也要拆了重建一樣。
還好還好,瓜州這個地名古已有之。不說也罷! 瓜州因盛產(chǎn)瓜果而得名瓜州,另外據(jù)說全國最大最漂亮的壁畫"飛天"也在瓜州,所以瓜州火車站前就有了這樣一尊雕塑——一個不銹鋼飛天舉著一個盛滿了蜜瓜(好像還有葡萄)的盤子作飛天狀。
怎么蜜瓜從盤子中滾出來了?這掉下去多危險吶! 瓜州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絲綢之路要道,是古代東西文化交流的必經(jīng)之地。瓜州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一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
瓜州最負盛名的古跡,應該是榆林窟。
榆林窟在甘肅省瓜州縣城南70千米處。這里的榆林河把戈壁切割出了很深的峽谷,早在隋唐之前,峽谷兩側直立的峭壁上,善男信女們就開始開鑿洞窟,繪制壁畫,雕塑佛像,這段峽谷因此被稱為萬佛峽;又因河岸榆樹成林而稱榆林窟。1961年成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榆林窟現(xiàn)存有完整壁畫的洞窟43個,其中東崖32窟、西崖11窟。保存著彩塑272身、壁畫5650多平方米。從現(xiàn)存壁畫的風格和壁畫上洞窟里前人留下的題記看,這個地方在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開鑿和繪塑,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興建。
清晨的陽光照亮了榆林窟西崖。西崖上的洞窟對游人都不開放。
榆林窟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保存至今的壁畫約占莫高窟壁畫總面積的九分之一。如果說莫高窟的壁畫無論在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都居于全國石窟之冠,那么榆林窟就是僅次于莫高窟的壁畫藝術寶庫。
榆林窟壁畫多為唐代至元代800年間的作品。內容十分豐富,有場面宏大的巨幅經(jīng)變畫,形象生動的單幅佛像畫、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飛禽走獸,還有表現(xiàn)當時社會生活、生產(chǎn)、科技的畫面。從唐到元,歷代都有佳作。
東崖上的洞窟也只是開放五個。
榆林窟位于茫茫戈壁上,就算是現(xiàn)在交通也很不便,何況在一千多年前。當時的人們?yōu)槭裁匆x擇在這里搞這樣大的建設呢?去了河西走廊,去了河西走廊的很多地方,所看到的情景會讓人明白了,在這樣極度干旱的環(huán)境里,全部的存在只需要一個條件——水,有了水,就有了綠色,就有了生命,就有了人和人所構建的生活。
河西走廊屬于干旱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且越往西越少,河西走廊東端的武威年降水量158.4毫米,西端的敦煌只有36.8毫米。瓜州年平均降水量45.3毫米,蒸發(fā)量3140.6毫米。
詩仙李白有詩:“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這首詩中所說的“天山”指祁連山。河西走廊位于祁連山腳下,它的興衰存亡完全依賴祁連山的雪水。
河西走廊有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內流河水系,它們都發(fā)源于冰雪融水豐富的祁連山。由山區(qū)河流搬運來的物質堆積于山前,形成相互毗連的山前傾斜平原和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便于開發(fā)利用,是河西走廊綠洲主要的分布地區(qū)。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瓜州都是這樣成為了發(fā)達的灌溉農業(yè)區(qū)。
這是榆林河,又叫踏實河,是疏勒河的.支流。它千年流淌不息,養(yǎng)育了兩岸的百姓,見證了信眾的虔誠,營造了榆林窟曾經(jīng)的輝煌。見慣了大江大河的您可千萬別小看了它這點涓涓水流,20xx年夏天它發(fā)了洪水,差點淹了榆林窟。
依據(jù)佛經(jīng)故事所作的繪畫作品叫做經(jīng)變,它宣傳佛教比經(jīng)書直觀生動。這張照片是榆林窟第二十五窟南壁上的《西方凈土變》,是依據(jù)《無量壽經(jīng)》內容為人們虛構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畫面上樓臺亭閣鱗次櫛比,菩提樹下阿彌陀佛正在說法,十大菩薩次第擁坐,靜聽佛語。天上仙鶴起舞,飛天散花;地上碧波蕩漾,荷花盛開。殿堂前舞伎腰懸長鼓,舒臂輕擊,雙腳起落交錯作踏歌狀。兩邊八位樂師也都是女性,笙蕭笛琴,各執(zhí)一枝,輕松奏樂,怡然自得,觀之使人有飄然欲仙之感。這是一幅舉世罕見的藝術珍品。
榆林窟第二十五窟需要另外付費參觀,第二窟也是一樣。因為第二窟的壁畫也是罕見的珍品。窟中所繪的水月觀音,線條細致,色彩華麗,精美絕倫,這是西夏壁畫中的精典。
飛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是能奏樂、善飛舞、滿身奇香而美麗的菩薩。飛天最早誕生于古代印度,后傳入中國。飛天出現(xiàn)在經(jīng)變、佛傳等故事壁畫中,一般分布于佛教石窟窟頂、壁畫上方,以及佛像的背光之中。
榆林窟15窟前室頂部南側,有一幅繪于中唐時期的壁畫,這幅作品中的飛天是包括莫高窟在內的所有石窟群中最美麗的飛天,圖中的飛天飛翔于五彩祥云之間,神色矜持、舒緩嫻靜,姿態(tài)典雅,飄飄欲仙,給人以強烈的美學震撼。
【甘肅瓜州導游詞】相關文章:
甘肅旅游導游詞11-10
甘肅的鳴沙山導游詞08-14
最新甘肅麥積山導游詞04-20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11-13
介紹甘肅敦煌的導游詞范文05-25
介紹甘肅莫高窟的導游詞范文04-20
甘肅麥積山景區(qū)導游詞范文11-30
分享推薦的甘肅蘭州導游詞05-24
甘肅天水旅游導游詞范文通用04-14
甘肅祁連山的導游詞范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