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巨嬰國讀后感(通用1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巨嬰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巨嬰國讀后感 篇1
已經(jīng)讀完一段時間了,我也向許多人推薦過這本書,因為,它把中國人剖析得太深刻了,把中國社會的病根找出來了,以致不被社會所容。真理往往是超前的,相信隨著中國社會的成長,民眾的覺醒,有一天,它將會作為經(jīng)典得與傳承。
我是被“孝順”文化所傷害的,而且傷得很深,以致現(xiàn)在只能刮骨療傷,其中的痛苦,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得到的!靶㈨槨蔽幕,本來就是一個皇權(quán)文化,是社會奴性的根本。為什么老子一定是對的?為什么一定要有尊卑之分?為什么不能像一對朋友一樣?為什么不能真誠的互相對待?親情本來就是以愛作為基礎(chǔ)的,沒有愛,親情只剩下皮囊,表面功夫,怎么樣都是假仁假義,唯利是圖。這樣的親情,沒有正能量的傳遞,只能相愛相殺。中國人內(nèi)斂,但是,并不是沒有愛。只是,“巨嬰”社會,是一個不成熟的社會。如果不能覺醒,那么,“巨嬰”就會傳承下去,代代相傳。這個也是隔代教育的悲劇。老一輩,在沒有民主的.權(quán)力的傾軋下,已經(jīng)奴性化,他們已經(jīng)完全是一個“巨嬰”,這個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作為父母的新一代,我們要拋棄“孝順”,釋放愛的力量,引導子女追求生命的本質(zhì),釋放自己的能量,這樣,整個社會將完全改變。一個成熟的社會,是一個理性的,是一個尊重他人自由和權(quán)利,而不會如嬰兒一樣,沒有道理可言。我經(jīng)常看見一些家長放縱自己的孩子影響他人或侵犯他人,卻認為,成年人,應(yīng)該讓著小孩。其實,這些家長是使用作為小孩的權(quán)力。如果,他們手頭有點權(quán)力,那么,也一樣會放大這個權(quán)力的使用。其實,他們是很悲哀的。在單位,順從上頭,在家里順從老一輩,而壓抑自己的能量釋放。當然,這樣安穩(wěn),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拼搏,一句話,就是舒服。這個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就好像一個“巨嬰”,吃飽了睡,睡醒了吃,玩。一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就只會哭鬧。要不,就壓抑住自己的需求。真的很形象。
我希望可以從我開始,對子女的教育可以完全釋放他們的能量,讓他們追求生命的快樂。而我,也要成長,不能再作為一個“巨嬰”,要釋放自己的能量,追求生命的質(zhì)量。喝茶,讀書,鍛煉,已經(jīng)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F(xiàn)在再增加一個寫作,能夠讓我記錄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我想,這個是多么美妙的事情。為什么不做呢?生命的本質(zhì),就應(yīng)該是快樂,健康,自然。追求自己所愛,讓正能量散發(fā)出去。雖然,很累,但是,卻很快樂。也是給濼濼做榜樣吧。就同濼濼說的,爸爸看書,我就不用看了。但是,我相信作為學霸的后代,智商超群的她,只要追求自己的快樂,她一定也會散發(fā)出自己的正能量的,并獲得比爸爸更大的快樂。加油,我們一起成長,雖然你不在我身邊。
巨嬰國讀后感 篇2
很早就聽說過武志紅的《巨嬰國》,想買讀,可是因為某些原因,下架了,在正規(guī)平臺都找不到了。
但是對武志紅的關(guān)注一直未斷,訂閱他在得到上的心理專欄,關(guān)注他的微博,訂閱他的微博公眾號,就這樣一直跟隨著他學習心理學,學習認識自己,學習成為自己。
今年,一個偶然的的機會,發(fā)現(xiàn)有個微店在賣這本書,抱著不大的希望,以高價購買了這本書。
收到貨后,很驚喜,質(zhì)感好,不是盜版復(fù)印本。
愛不釋手的天天捧著看,擠著時間看,終于花了將近三個星期的時間看完了。
看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感悟,有很多的想法想要分享,可是,真的到看完的那一刻卻又感覺無話可說。
簡單說一下讀完這本書后的感覺吧:
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讀了一本短篇小說集,各篇獨立成,缺乏整體的邏輯性,書的前半部分讀著很帶感,后半部分感覺有些重復(fù)前半部分了。
但是,本書的觀點以及視角很值得期待,對于我們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
于我,我覺得讓我能夠更好的覺知自己,構(gòu)建成熟的心智模式,不再沉溺于幻想中。
這本書分為七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們集體停留在嬰兒期:從整體上概括了我們中國人普遍的心理狀態(tài)是嬰兒期的狀態(tài);
第二部分,巨嬰心理:共生,則是具體解讀一下我們化的心理機制是什么——就是嬰兒找媽,尋求共生;
第三部分,中國式好人,則是解讀了中國式好人的內(nèi)在心理及其產(chǎn)生的根,實質(zhì)是壓抑封閉自己需求討好他人;
第四部分,我們都是全能自戀的龍,我們都是全能自戀的`龍則通過現(xiàn)實現(xiàn)象具體分析了嬰兒期的全能自戀在國人身上的具體表現(xiàn)。
第五部分,孝就是順,則是分析了中國的孝順化;
第六部分,無回應(yīng)即絕境,則對中國人的巨嬰心理根進行了解讀。
第七部分,從龍成為人,則告訴了我們?nèi)绾螐纳衲С蔀槿恕?/p>
我個人認為其中的邏輯性應(yīng)該是:首先第1部分介紹我們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然后第2部分說明在這種心理水平下,我們的生活模式是尋求共生;接著第、4、部分就現(xiàn)實社會的一些熱點事及中國社會的一些普遍行為方式進行了一些解讀分析。最后第6、7部分則是告訴我們?nèi)绾巫屪约撼蔀橐粋心理成熟的人。
生而為人,多有不易,生活就是有諸多艱難。我們?nèi)绾纬墒烨易孕诺脑谶@個社會生活、立足,是我們一生都要學習的題;蛟S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對自已的行為保持覺知,覺知它的根;對當下的生活保持體驗的態(tài)度,讓一切的感受流經(jīng)我們的身體和心靈,與它同在;對未知曉它的艱難但仍然充滿期待。如此這般,頭腦清醒、膽大心細的活著。
巨嬰國讀后感 篇3
提醒一下還暫未購買此書,或像我一樣剛買完就后悔的朋友:如果你在看這本書時,對作者和此書有一個更合理的定位,會感覺好很多:此書不是專業(yè)心理學著作,只是談?wù)勊麄人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許多是偏激的)——從他做心理咨詢接觸案例的觀點和角度。
它更像是一本微信公眾號文章集錦,作者把之前寫過、想過的,分類歸集,然后在開頭的第一章給這個“集錦”戴了個理論的帽子。但這個理論帽子戴的水平比較差,以偏概全時有發(fā)生,總認為幾個極端或神叨叨的例子就代表了全中國人民。另外總拿電影、動畫片的事兒做舉例說明自己觀點,實在不像是一個專業(yè)心理學家所為。作者的`信條是“大膽的假設(shè)”,但沒有“小心的求證”,另外再加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決絕態(tài)度,總讓我覺得他講的太言過其實,有種想揪其衣領(lǐng)的沖動趕腳。
也因為是這樣類似“集錦”的構(gòu)成,各章節(jié)之間只有相關(guān)度,但無嚴密的邏輯關(guān)系,同樣的觀點和論據(jù)反復(fù)地多次出現(xiàn),我認為如果從提出觀點,并通過實例論證的方式展開講述的話,此書厚度可以減少三分之二。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應(yīng)該叫做《我身邊的世界:巨嬰國》。這樣,讀者的容忍度會高很多,畢竟每個人所認為的世界,都主要是他自己看到的世界,人家說說自己的看法,無可厚非,大家也可以諒解。
期中也確有一些新穎的觀點和角度,有時間也可以看看。不過,總體上來說,如果你個人心智正常,身邊也沒有什么不正常的親人朋友,那么你讀起來可能比較難找到什么共鳴。
驚喜之處是:你會常常被作者所舉的例子或作者自己觀點的“神邏輯”逗樂,也著實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兒。權(quán)作一笑吧。
巨嬰國讀后感 篇4
很早就讀過這本書,作者武志紅是我國國內(nèi)目前比較厲害的心理咨詢師,有著不一般的經(jīng)歷和思想,這本書一經(jīng)出版就獲得了很大的關(guān)注和話題討論。
書中指出,在當今社會,“巨嬰癥”似乎成為一種普遍的人類心理通病,特別是在年輕人群體中。在本書中“巨嬰”是指“沒法面對失控的,失控會引起他們巨大的無助感”的一種心里感應(yīng),他們外表看起來成熟,但心智方面卻依然像嬰兒一樣極其不成熟,無法獨立面對和承擔,情緒不懂得自控,言行舉止不懂得分寸。
這樣的心理按理來說應(yīng)該只出現(xiàn)在嬰兒身上,嬰兒都想做為所欲為的龍。因為這個時期的嬰兒分不清你我,他與母親是共生的,認為倆人為一體,然而當這種心理出現(xiàn)在嬰兒之外的人身上時,那么便是所謂的巨嬰,這是一種病態(tài)的共生。
巨嬰國這本書分為七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們集體停留在嬰兒期:從整體上概括了我們中國人普遍的心理狀態(tài)是嬰兒期的狀態(tài);
第二部分,巨嬰心理:共生,則是具體解讀一下我們化的心理機制是什么——就是嬰兒找媽,尋求共生;
第三部分,中國式好人,則是解讀了中國式好人的內(nèi)在心理及其產(chǎn)生的根,實質(zhì)是壓抑封閉自己需求討好他人;
第四部分,我們都是全能自戀的龍,我們都是全能自戀的龍則通過現(xiàn)實現(xiàn)象具體分析了嬰兒期的全能自戀在國人身上的具體表現(xiàn)。
第五部分,孝就是順,則是分析了中國的孝順化;
第六部分,無回應(yīng)即絕境,則對中國人的巨嬰心理進行了解讀;
第七部分,從龍成為人,則告訴了我們?nèi)绾螐纳衲С蔀槿恕?/p>
再次讀這本書,結(jié)合現(xiàn)在的工作和生活又有了新的感悟:生命就是一場修行,更多的是修煉自己的內(nèi)心和行為,在文中我們看到巨嬰和成年人的區(qū)別:巨嬰覺得,我一發(fā)愿,事情就會立刻按照我的來,否則就會感到挫折。發(fā)生意外,巨嬰體驗到失控,為了解決失控,他們會試著立即找一個責任人或一個原因來,這樣,他們的心就可以安定一些。而成年人則知道,好好溝通,在時間上持續(xù),在空間上延伸,事情會逐漸朝你期待的方向發(fā)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周圍,時常會遇到“巨嬰”,尤其在工作崗位中,所以更需要我們在招聘、人才選拔時傾向于選擇心理上的"成年人",更確切地說,要選擇心智成熟的人。管理心智成熟的人對管理者而言會很輕松,在遇到困難和挑戰(zhàn)的時候,這類人的明顯特征是能夠自己管理自己調(diào)節(jié)自己驅(qū)動,自己認知可以不斷提升,同時也能夠發(fā)揮正能量帶動身邊的人,在困難面前能愈挫愈勇。但是對心智不夠成熟的人,就需要管理者扮演「大人」的角色,要持續(xù)付出額外的管理成本,去「取悅」他們,不斷的發(fā)「糖果」讓他們滿意,因為他們不滿意不但不出活兒,還會產(chǎn)生各種無端的怨言。
如何才能面對困難消除巨嬰癥呢?這個也是我讀完本書這兩天一直思考的問題,直到我看了另外一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試著找到了一些答案:
1、延遲滿足其實就是先苦后甜,它讓我們對痛苦的程度進行排序,先解決痛苦大的,然后解決痛苦小的,最后解決容易的。從心理感受來說,這是痛苦帶來幸福、還是幸福帶來痛苦的問題。因此,如果我們越善于使用延遲滿足這個原則,就越能控制自己和使心智越來越成熟。
2、承擔責任分清楚哪些問題是自己的,哪些問題是別人的,勇于承擔面對問題并想辦法自己解決,不要推卸責任。
3、尊重事實世界不停變化,我們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觀念,實事求是。
4、保持平衡保持平衡的關(guān)鍵是放棄,很多人無法保持平衡,是因為無法承受放棄帶來的痛苦,比如放棄抱怨、熬夜、依賴他人以及根深蒂固的觀念等,這些都會帶來痛苦,但是回避這些痛苦,心智就無法成熟。
最后,我也希望自己成為優(yōu)秀的「成年人」,在實踐與磨練中會成長為不折不扣的一流人才。
巨嬰國讀后感 篇5
其實從17年就聽說過這本大名鼎鼎的書了,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本書從各大電商平臺和書店全部下架了。正好單位同事有這本書,就好奇借了過來看看。大略讀了讀,有些感悟,以做記錄。
第一章:我們集體停留在嬰兒期
作者的觀點是:巨嬰,指心理發(fā)展水平還停留在1歲前的成年人。多數(shù)國人,都是巨嬰,這樣的國度,自然是巨嬰的國度。本書第一章的前幾段作者就下了這么令人“震驚”的結(jié)論,這可能也是本書因此而下架的原因吧?1歲前嬰兒的特點是嬰兒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并且嬰兒的生活是不能自理的,這也是中國成年人最經(jīng)典的特征,通過這樣的類比說明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還停留在1歲前。
我承認這樣的類比很直觀,從嬰兒的`生活習慣上反思自己的行為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是還是覺得作者過于牽強。就像我們上學時候做閱讀理解“都”、“全部”、“必須”這類詞語的選項一般是錯誤的。然而至少是這個章節(jié),到處充斥了這樣的詞匯。
作者還引用了精神分析師的觀點,他們認為所有人的心理年齡停留在5歲前,所有民族都是這樣,全世界人民都是這樣。通過閱讀這段我想用自己的話進行下概括。
第一階段0-6個月:
這個時間段的嬰兒會認為他就是整個世界,他就像一顆恒星,世界萬物都圍繞他轉(zhuǎn)動。他也不能接受不同,不同即為敵對。
第二階段6個月-3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既要求親密又要求獨立。這期間需要媽媽在身邊,但是也需要自己的自由時間。你必須忠于我,但是我也得有我的自由。因為平時在幼兒園工作,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都是出于這個階段。在家吃飯睡覺必須讓媽媽陪,在幼兒園剛進門的時候雖然會和媽媽依依不舍甚至是大哭大鬧,但是到了班級過不了一會兒,就會和老師、孩子們?nèi)谌朐谝黄穑_始了自己的“自由”生活,暫時忘了媽媽。
作者那句你必須忠于我,但是我也得有我的自由。我想應(yīng)該也是大多數(shù)戀愛中的人所期望的態(tài)度吧?早戀時期的愛情總是卿卿我我、形影不離,指的應(yīng)該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一階段。
巨嬰國讀后感 篇6
中國人的里子
爆竹是用來驅(qū)魔避邪的,這個春節(jié)煙花爆竹被禁放了。清靜的節(jié)日里,武志紅的《巨嬰國》倒是像爆竹一樣,振聾發(fā)聵,給人不一般的震撼和沖擊。
說是沖擊,也是期盼已久的了。此前在武志紅的微****上已了解了他的一些文章和風格,羅胖也有一期節(jié)目里推薦介紹過這本書,隱隱覺得這本書將要展開的對中國人的剖析與自己已有的認識是契合的,所以很是期待。該書對中國人的剖析是到位的,并有更大的延伸解讀空間和張力,估計會有更好的后續(xù)作品來進一步解毒中國人的'人性和陋習。
一直以來,有一種很奇怪的感受:身為中國人,卻很難理解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社會,很難感受到所謂文化傳統(tǒng)的好;反倒是西方的個人主義、民主自由等概念很好理解,也有著深刻豐富的理性內(nèi)涵可以探索,有著深切細膩的感性體認可以言說;但自己的傳統(tǒng)實在是沒有感覺。也因此一直有一個懷疑:傳統(tǒng)的好,是我沒有學到呢,還是她原本就不存在自己當然就找不到,體會不到了呢?《巨人國》加深了我的懷疑。"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件穿了幾千年的"皇帝的新裝",到底何時才能在心里脫下,何時才能直面自己裸奔了幾千年的鏡像呢?也許巨嬰國是個開始。
需要直面的是:個人而言,為什么特別看重"面子",就群體而言為什么非要強調(diào)"集體主義"(集體主義的核心和基本單位是家庭),就國家層面而言為什么總是"外儒內(nèi)法"的那一套把戲呢?
在傳統(tǒng)里,個人是不存在的,是沒有里子的,面子是外人他人賦予的存在感,所以只能以面子示人了。按照武志紅的說法,傳統(tǒng)中國人小時候的母嬰關(guān)系很差,無法形成真自己,所以通過面子來維持假自己;而家庭這一集體的主義的維護,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因個人無法存活,F(xiàn)階段,不結(jié)婚的單身男女還是很難獲得社會的理解和認同的,會被認為是不完整的。因為里子的破碎,必須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的融合,以此將個體鑲嵌進一個集體性的自己中。集體主義社會滿足的,其實就是大家長一個人的巨嬰式的全能自戀,而每個人的動機和動力也是來自于成為某一個集體的代言人,即外在權(quán)力體系中的皇帝或是內(nèi)在家庭中的大母神。因此,儒家可以讓集體中的下層自己**了自己,有出頭鳥的再用法家那一套予以壓制。
武志紅對此有一通俗的概括,"中國式軍師和帝王就是如此。中國歷史,都是一個為所欲為的大流氓式的巨嬰,加一個無欲的軍師,聯(lián)手創(chuàng)造的。經(jīng)典如劉邦和張良、朱元璋和劉伯溫等".賢妻良母和霸道丈夫,強勢母親和寶寶男,野蠻女友,完美秘書與領(lǐng)導的關(guān)系中也都能看到;傳統(tǒng)故事中的經(jīng)典形象也多是如此:許仙與白娘子、唐僧與孫悟空、聊齋愛情故事等。
爆竹聲聲代表的是一種熱鬧,一個面子;現(xiàn)在的人們想靜靜了,也算是在拾綴拾綴自己的一些里子了!毒迡雵愤@聲爆竹不知能否驅(qū)走千年的心魔!
巨嬰國讀后感 篇7
今天用很快的時間閱讀了《巨嬰國》,講了一個人對于中國社會人性的看法,不能說是對或是錯,只是一種自己的觀點并且表達上還算清晰流暢。作者依據(jù)弗洛伊德的觀點觀察社會及人性,根本上說仍然是一種西方思想的延續(xù),但是有自己觀點并且勇敢去表達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情。從人性角度上去理解的話,中國社會是一種獨特的集體主義社會,小到家庭,大到團體,幾千年的集體主義不能說沒有對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益處,在資源匱乏的年代集體主義使得人類這個物種順利存活下來,但是社會發(fā)展到今天,物質(zhì)資源極大的豐富,個體似乎脫離集體也能很好的生存,尤為明顯的就是依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生存的群體。
集體主義,這個曾經(jīng)的寵兒,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成為桎梏個人的一把枷鎖了,作者是從家庭成長、個人心靈健康的角度闡述這個問題的'。與時俱進,這是一個資源極度豐富,但是心靈日漸貧瘠的時代,自由、個性、自己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人是要走向一個自己實現(xiàn)的時代的,雖然會受到出身或是形勢的局限。作者想向我們傳達的是,人性的力量本身無對錯,只要社會家庭給予包容、理解、愛,至少就是可以避免很多不健康心理的產(chǎn)生,人本身也能活的很快樂。而這也和我之前的感悟相一致,以前以為人的價值是在關(guān)系中實現(xiàn)的,要成為像樹一樣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的人,但是后來漸漸發(fā)現(xiàn),這種想法抹殺了人性本身的自由、個性的成分,人活著,是為了自己更好的體驗,不管是人性體驗、社會體驗、性體驗、事業(yè)體驗等,所以不論好與壞,都是一種其中的一部分,而胸懷這樣的態(tài)度,人生便是充滿樂趣的。活著很短暫,好好度過。
巨嬰國讀后感 篇8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guān)——大多數(shù)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毙睦韺W家武志紅的這個觀點,旗幟鮮明地印在《巨嬰國》紅綠配色的書封上;而書中的配圖,是以“閉眼咧嘴笑”的人物形象成名的藝術(shù)家岳敏君的作品——一個個都笑得像嬰兒,卻分明是大人。
“岳敏君的作品,主角都是像被抽掉了脊梁骨的人,抽巴的人生,凝縮在抽巴的身體中。很多人反感他的畫,但你走在大街上,滿眼望去都是這樣的圖景。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超過6個月!蔽渲炯t言之鑿鑿。
“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用表面完整來逃避破碎心靈——逼婚的深層邏輯”“卓越強迫癥:不優(yōu)秀,不配活”……這些讓時人焦慮的話題,在武志紅看來,都能以“巨嬰”理論解釋。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武志紅。采訪結(jié)束后,記者也不禁想扳著手指數(shù)一數(shù),我?guī)讱q了?
巨嬰心理特征:共生、全能自戀、偏執(zhí)分裂
“一個人有生理年齡,也有心理年齡,一個民族,也可以說有一個集體心理年齡。國內(nèi)的精神分析學界有一個基本共識: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一歲。而我還有一個更激進的判斷——沒有超過6個月。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蔽渲炯t說。
1995年,還在北京大學念心理學時,武志紅立下一個頗為宏大的心愿: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2010年前后,他對“孝道”“中國式好人”的分析自成一家;2012年12月14日——他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他去電影院看了《一九四二》,電影臨近結(jié)尾,那個肥頭大耳的軍需官懶洋洋地躺在床上,等著小女孩來伺候,“天哪,這不就是個巨嬰嗎!”武志紅心里喊了一句,這種感性的認識把此前理性的思考都串聯(lián)到了一起。
共生、全能自戀、偏執(zhí)分裂,這是武志紅總結(jié)的.巨嬰的三大心理特征。
6個月前的嬰兒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甚至和世界都是一體的,“這種共生心理,就是集體主義的源頭”;嬰兒覺得,他一動念頭,世界就該圍著他轉(zhuǎn),“這是嬰兒和巨嬰最核心的心理,在任何一個共同體內(nèi),巨嬰們都在爭奪唯一說了算的話語權(quán)”。
而共生和全能自戀結(jié)合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共生絞殺”:我必須和你共生在一起,我不能獨自生存,而你必須聽我的!斑@在一切中國式關(guān)系中都可以看到,比如孝順:父母不能獨自生活,必須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孩子必須聽父母的!蔽渲炯t說。
小嬰兒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活在極端對立的兩種感覺中:一旦被照顧得很好,全能自戀得到充分滿足,他就會有神一般的感覺;一旦沒有被照顧好,他就陷入徹底無助,同時也會生出暴怒。由此引申,武志紅在做咨詢時發(fā)現(xiàn),國人多有“卓越強迫癥”,“一個集美貌、學歷和富有家庭于一身的女孩甚至對我說,無才華,都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
也有人覺得,巨嬰的理論過于驚世駭俗,但武志紅覺得,其實很多人在用不同的方式闡釋同一個問題!氨热,我在書中用了很多岳敏君的畫作為插圖,他畫的就是巨嬰;孫隆基寫《中國文化的深層結(jié)構(gòu)》,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國人的國民性”。
武志紅說:“我將我的發(fā)現(xiàn)、我的感覺分享出來,至此我的工作就已完成,至于讀者如何看待,那是讀者的事情,不是我能掌控的了。”
中國社會的絕大多數(shù)現(xiàn)象都可以用“巨嬰”解釋
“《巨嬰國》是在解讀中國人的國民性,我們社會多數(shù)人是巨嬰——包括我在內(nèi)。中國社會的絕大多數(shù)現(xiàn)象都可以用巨嬰理論去解釋!蔽渲炯t說。
比如,催婚——典型的共生。
學者孫隆基在其著作《中國文化的深層結(jié)構(gòu)》中寫道:在集體主義文化的中國,一個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不能構(gòu)成存在的單元,他們會被排斥在家族體系之外,或者被忽視得厲害,必須結(jié)婚生子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家庭,才會構(gòu)成一個被尊重的獨立單元。
武志紅說:“共生,是逼婚、催婚、急著結(jié)婚等類似問題的原因。這是一個全社會都焦慮的話題——你怎么還沒有結(jié)婚生子成立家庭?你不正常嗎?”
結(jié)婚生子還有一個好處,可以貌似活得像個正常人,以逃避內(nèi)在的不完整。武志紅講了一個故事,一戶人家的兒子得了精神分裂癥,父母想到的一個解決辦法是,給他蓋一處房子,再娶個媳婦!斑@種可怕的邏輯,就是用‘我的孩子還能成家’的表面完整,去掩蓋兒子精神已經(jīng)徹底破碎的真正事實”。
比如,買房——缺乏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嬰兒必須要獲得的。
武志紅說:“關(guān)于安全感,國人容易有單一的物質(zhì)化界定,比如,車子、房子。沒有房子就不能結(jié)婚,所以有這樣的說法——丈母娘推動了中國的房價。并且,國人也總是在勸那些在婚姻關(guān)系中沒有愛情的人,‘別貪心,不可能得到一切’!
比如,路怒,就是典型的偏執(zhí)分裂。
2013年7月,北京大興,一名男子在停車時和推著嬰兒車的婦女發(fā)生口角,男子竟然抓起嬰兒活活摔死在地;微博上流傳一個視頻,一名男子不知何故將車停在紅綠燈前,占了兩個車道,不僅如此,男子還沖下車挨個辱罵后面的車主,并猛踹這些車——“這都是自戀型暴怒,我是神,你不聽我的,我讓你去死。”
甚至連《甄嬛傳》《羋月傳》等宮斗題材電視劇的收視熱潮,都能用巨嬰理論解釋!盎实,就是全能自戀被充分滿足的人,他一發(fā)號施令,整個世界就要圍著他的意志運轉(zhuǎn)。中國的男人多有一個皇帝夢,而中國女人則多有皇太后夢——通過控制兒皇帝來控制世界。影視中的乾隆戲受歡迎,因為在講皇帝夢,而《甄嬛傳》《羋月傳》則是在講皇太后夢”。
“在我們的文化中,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人,都極容易是巨嬰。再重復(fù)一句:我也不例外!蔽渲炯t說。
巨嬰,巨嬰,怎么長大
當“幾零后”成為區(qū)分人群的標簽,可在武志紅看來,一代一代人的巨嬰程度幾乎不相上下,所不同的僅僅是“50后到70后還是假成人、真巨嬰;80后到00后則從內(nèi)到外都是巨嬰,不然哪來這么多‘寶寶’的流行語”。
武志紅說:“巨嬰最重要的心理特點是共生與全能自戀,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共生絞殺。所以和巨嬰相處的核心,就是該如何面對這份共生絞殺!
第一個關(guān)鍵是懂得界限,即,你是你我是我,特別是,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感受負責,即便是在最親密的關(guān)系,如父(母)子、夫妻之間,也是如此。第二個關(guān)鍵是懂得你不一定非得聽誰的,甚至在關(guān)鍵的時候,可以憤怒地還擊對方,將入侵自己的對方推開。第三個關(guān)鍵是與你珍惜的巨嬰建立起飽滿的關(guān)系,當你們有了深刻的深度鏈接后,共生和全能自戀,就會消退大半。
武志紅提醒,不要想著幫巨嬰長大,這樣你就太自戀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所以,如果你和一個巨嬰關(guān)系很近,就要首先尊重他是巨嬰的事實,理解并接納他的合理性。
“走出或孤獨或自己的狀態(tài),與另一個生命或社會建立起有充分鏈接的關(guān)系,一旦實現(xiàn)了這一點,意味著各種問題都得到了改善!蔽渲炯t說,成年人之所以是巨嬰,一個原因是,希望能有機會,再退行到嬰兒狀態(tài),被好好滿足。既然如此,何不直接擁抱認可自己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做你自己、讓愛活出來,這是武志紅給巨嬰——也給他自己的答案。
巨嬰國讀后感 篇9
每個人的生命是一個輪回,你勢必會發(fā)現(xiàn),“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wù),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不斷在同一個地方以同一種姿勢摔跤的歷程。同樣的,每個家族的生命也是一個輪回。命運之所以給我們這些輪回,正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通過這個功課。
——武志紅
很有幸閱讀了武志紅老師的《巨嬰國》一書,讀完真的是受益匪淺。看他的書感覺武志紅老師真的是慧眼如炬,他擁有透過表面切到事物本質(zhì)的特質(zhì),他的這種能力真的是讓人嘆為觀止。
《巨嬰國》一書是武志紅老師最新也是迄今為止分量最重的一部作品,成書更是耗達5年之久,這是一部系統(tǒng)透視中國國民性的心理學著作。“巨嬰”就是成年的嬰兒,身體上的各項指標是成年人,而心理上卻仍舊是嬰兒水平。巨嬰國顧名思義就是是由巨嬰組成的國度。而目前的大多數(shù)國人的心理水平仍停留在嬰兒水平,所以我們大多數(shù)人屬于巨嬰國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一個人有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可是當我們的心理年齡仍停留在一歲前的嬰兒期那么我們的需求就不能按照正常成年人的需求所設(shè)定。在本書里國內(nèi)的精神分析學界有這樣的一個基本共識: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傳統(tǒng)的中醫(yī)對于治病有望聞問切,而看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覺是社會充滿了病態(tài)。而武志紅老師把國人的這種情況稱之為巨嬰。但巨嬰國》一書在我看來相當于針對社會上存在的問題開除了藥方開出。國人的成長看目前現(xiàn)狀來講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可是擺在面前實實在在的問題就有很多。這本書就是為我們解惑的。書里向我們描述了許多的社會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產(chǎn)生就是因為國人的巨嬰心理。
書里有這么一個章節(jié)就是:田樸珺的絕招——把牛人弄成孩子,畢竟田樸珺和王石的戀情一經(jīng)曝光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而武志紅老師查閱了無數(shù)的資料,并且通過資料分析,得出了一些結(jié)論。“最深的關(guān)系里,你希望對方尊敬你,視你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偉人,還是希望對方將你弄成一個孩子。答案肯定是后者,王石與田樸珺的關(guān)系,或許關(guān)鍵在于這一點,這種過于有進取心的女人,有一種能力,將牛人弄成孩子。至少鄧文迪與默克多,關(guān)鍵是這一點,據(jù)說鄧訓斥默,就像訓斥一個孩子!睆倪@段話可以看出來這些大佬的心理水平也在嬰兒期。男人最后變成孩子,女人變成母老虎,兇悍對待對方的同時,也兇悍的捍衛(wèi)著對方的權(quán)益。巨嬰的心理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他們的戀情不是偶然是必然。
《巨嬰國》這本書從各個角度展示巨嬰不同的心理,以及各種不通的需求,書里的案例很經(jīng)典,經(jīng)典的同時不得不佩服武志紅老師對當下人們心理的判斷。另外中國式好人的泛濫,這是種現(xiàn)象更是一種大多數(shù)人的狀態(tài),很多“好人”他不快樂,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帶來的惡果是什么?還有人所具有的攻擊性,國人過分的壓抑自己的.性格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對于這些困擾著大多數(shù)人的問題你可以在書里找到完美的答案。
記得以前我想過一個問題,我不快樂,但我要讓周圍的人快樂。我感覺不不是在為自己活,我是在為家人活,為朋友活。我一直想不通我為什么不能為自己活呢?說實話這問題我想很多朋友都想過,這本書里有答案!武志紅老師會讓你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讀這本書收益很大,這是本能讓你內(nèi)在長大的書。躲在成人軀殼里的嬰兒,快速的成長吧,只有更好的長大社會和世界才會更美好。我個人很喜歡這本書,強烈推薦《巨嬰國》!畢竟我也是巨嬰國里的一員,我想快點長大!感謝這本書,真的喜歡!
【內(nèi)容簡介】
1995年,作者在北大讀心理學大二時立下心愿:我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21年過去了,學生時代發(fā)出的大哉問逐漸有了清晰的答案。
作者發(fā)現(xiàn),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guān)——大多數(shù)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而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以“巨嬰”和“巨嬰國”的概念再來解讀當下的人心、國民性及社會,問題變得清晰可見。
在本書中,作者透徹地呈現(xiàn)和分析了巨嬰的全能自戀心理,而此心理即集體主義和愚孝的深層心理機制,這樣的心理機制下,催生了中國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無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當下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作者說,我們發(fā)展了很復(fù)雜的行為,對權(quán)力、名聲、成就與物質(zhì)等的需求可以漲到很高的地步,但它們常常是一種防御,是兩種在嬰兒時期沒被滿足的最原始的簡單愿望轉(zhuǎn)化出來的。一個愿望是:抱抱我;一個愿望是:看著我。
本書以顯微鏡式的微細與精確呈現(xiàn)出了人性心理的角角落落,而作者優(yōu)美的文筆、對痛苦的敏感及深深的關(guān)懷,又令本書散發(fā)出溫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最大聲來鼓勵每個人看到自己內(nèi)在的負面能量,活在流動之中,擁抱內(nèi)心的嬰兒,從而活出豐盛的自己。
巨嬰國讀后感 篇10
《巨嬰國》是我讀的武志紅老師的第三本書,一直感覺他的書從心理和哲學來說淺顯易懂,能讓人從內(nèi)心深處探究自己,學會補償缺失和控制泛濫的情感。
書中的總體框架是講述:大多數(shù)成年人,心理上是嬰兒。這里的“嬰兒”具體指的是6個月以前的嬰兒。在這個時期下的嬰兒正處于“共生”心理,即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在這本書中,詳細解釋了“共生”的具體特征和由此引申出來的中國人大部分人的現(xiàn)狀。
-01- 中國人的情感模式:到處找媽
如果嬰兒在出生后的6個月內(nèi),缺乏母愛,那么長大后,他就會處于到處找媽的狀態(tài),用以治療生命最早期的傷痛。譬如在愛情中,體現(xiàn)為兩個人輪流扮演巨嬰和全能媽的角色,以此尋求和建立嬰兒時期的媽媽和孩子共生的狀態(tài)。
經(jīng)典的愛情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1+1=1,則我們是一個人(就好比嬰兒覺得和媽媽是融為一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二階段:1+1=0,則我的所有痛苦不幸都是因為你(由于分離和個性化,產(chǎn)生憎恨彼此的心理,這是重要的磨合階段)
第三階段:1+1=2,則我是我,你是你,我們還是在一起(獨立的靈魂,做各自真實的自己)
由此我對愛情的理解又進了一步。想起曾經(jīng)在網(wǎng)絡(luò)中看到的一句話:“聚時一團火,散時兩顆星”,大概是愛情中最美好的狀態(tài)。
-02- 中國式人際關(guān)系:當嬰兒照顧,當神來崇拜
多數(shù)國人心里都有個皇帝夢:得到最好的照顧和最高級別的崇拜。這樣的人在達官貴人中比比皆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特權(quán)主義,都是早期嬰兒全能自戀的展現(xiàn),即我是世界,世界是我,世界皆為我所用。而“全能自戀”是指對自己,對別人就演變成“絕對禁止”,相互呼應(yīng)。
“全能自戀”的一個案例就是“卓越強迫癥”,這在如今的教育體系中隨處可見。如今的我們?nèi)匀辉趹?yīng)試教育中不可自拔。
而由“全能自戀”又會引發(fā)出三個極端,即“自戀暴怒”、“徹底無助”、“被害妄想”,比如社會上隨處可見的“路怒癥”等一些惡性新聞。
-03- 中國式好人:討好你,是因為你存在而我不存在
這樣的好人又被稱為“拖累癥患者”,他們拼命的對別人好而忽略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一般伴隨深深的自卑和恐懼。引發(fā)的原因有三種:① 3歲前媽媽時常不在身邊,或者經(jīng)常被媽媽忽視;② 1歲半后,媽媽和其他大人要求其聽話,吞沒了其獨立成長的個性;③ 3歲以后戀父戀母情結(jié)沒有被正確處理,導致性羞恥感的產(chǎn)生。
好人的幾大體現(xiàn):
1. 為孩子包辦一切的父母
2. 過度付出和討好的伴侶
3. 怕麻煩別人的人
4. 太乖和太懂事的孩子
作者指出在小孩教育上,如何避免產(chǎn)出中國式好人,對身為母親的人都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1. 在孩子1歲給予無條件的愛,特別是給予親密和互動,讓孩子體會到母愛
2. 孩子有能力探索外部世界時,讓孩子獨立和選擇的自由,不要一味替孩子選擇和讓孩子聽話
3. 父母要深刻的學習,要懂得尊重孩子活力和性能量的流露和表達
-04- 中國式孝順:孝道是人性的逆襲
中國人常講孝順孝順,孝順其實是要讓孩子順著老人的'意思。而在孩子的最初時光,身為父母的我們有沒有真正順從孩子的意思呢?
書中這一篇章對于“孝順”的觀點論述,讓我想起了最近在新聞上頻頻出現(xiàn)的林妙可。9年前,長相甜美討喜的林妙可,在她整個孩童時代,卻表現(xiàn)出大人般的成熟。她很清楚大人喜歡看什么樣的孩子,喜歡聽什么樣的答案,而她也盡力表現(xiàn)出大人所期待的那樣。在本該天真爛漫不懂世事的年齡,卻早熟得失去了自己,聽候父母的安排,迎合父母的需求,滿足父母的情緒,這樣的“孝順”有何意義?
林妙可就像書中指出的“假自己”,假自己的核心是恐懼,恐懼父母離開自己,恐懼孤獨。而由此引發(fā)的結(jié)果就是順父母意,脫離自己。
不得不說,這一章節(jié)推翻了大眾眼中對孝順的見解。特別值得一讀。
-05- 從巨嬰變?yōu)檎嬲娜耍喝诵宰陨砑词谴鸢?/p>
引用書上的一句話:“你的人生意義,在于你如何選擇,你按照你的意志做了選擇,人生才有自由。”
從巨嬰變成真正的人,關(guān)鍵是從假自己到真自己的過程!拔覀儽仨氂赂,拿出真實的自己,去投入到關(guān)系中,我們也必須有耐心,給對方自由,信任對方的自發(fā)反應(yīng)。”對方,包括愛人、父母和朋友。擁抱自己的本性,探究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因為,真正的自己勝過一個好的自己。
巨嬰國讀后感 篇11
當看到十分之一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是一本爛書了,但是網(wǎng)上兩極分化的評論還有各個出版社的突然下架還是讓我很好奇,沒有讀完沒有資格下定義,說不定后面有很精彩的地方呢,這個想法是我堅持讀完的動力。
讀完以后,怎么說呢,堅定了這是一本爛書的想法,但是不能不說,其中有幾篇內(nèi)容,大概占整本書十分之一吧,比如家暴問題,比如媽寶,比如父親的缺位,如果單獨拿出來還是挺好的文章的',但是整本書邏輯混亂,寫得啰啰嗦嗦神神叨叨,老太太的裹腳布一張,而且很多用來論證的例子不知所云,完全是生拉硬套,讓人看不出所舉例子跟要論證的觀點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
人說做心理研究的人如果自己本身沒有一個強大的自己意識,很容易被研究對象帶的自己也不正常,從武志紅的很多論述內(nèi)容,比如平白突然看見自己變成個魔鬼啊,比如自己變成能量球啊,比如某個朋友詛咒人啊,感覺作者就是一個精分很嚴重的人,所以才使得整本書邏輯混亂。
從作者的論述看,作者的家庭和出身也是并不完整或者說并不美滿的,導致產(chǎn)生很偏激的想法,比如對孝道的論述,也許從自身經(jīng)歷出發(fā),引起了很多同樣遭遇人的共鳴,所以才有了評價上的兩極分化,這都ok,你從自身出發(fā)探究跟你同樣遭遇的人的心理問題,都是很好的切入點,但是以偏概全,把帽子扣到整個民族的頭上就是你的不對了,一個咨詢案例的個案就敢得出結(jié)論整個民族如何如何?
巨嬰國讀后感 篇12
我斷斷續(xù)續(xù)堅持看了很久,終于看完了。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我對這本書、對作者所表達觀點的態(tài)度是認可、存疑、否定、贊同的交織和變換,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落落起起。
開始看時,最大的感覺就是:太啰嗦了!同樣的話要翻來覆去、覆去翻來沒完沒了的重復(fù),這可能也是我對心理學作品了解較少的緣故。同時也對作者例舉的實例和只憑臆測得出的結(jié)論(因為書中多以是“我猜想”、“我認為”、“我猜測”、“我感到”這樣的方式得出的結(jié)論)不太認同,這也可能與我對于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不了解有關(guān)。
不過對于作者反復(fù)表達的一些觀點我很認同,比如:所有好的事情都是很多踏實的細節(jié)積累的.結(jié)果,要投入精力在做的事情中、努力與之建立鏈接;每一個人都應(yīng)有獨立的內(nèi)心,努力活出真實飽滿的自己;對周遭的人和事發(fā)放愛和正能量;接納自己、包括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然后帶著愛投入正向的努力來完善……。書中有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有個女孩發(fā)現(xiàn)自己實在沒有別人聰明,完成什么事情都要花費別人三倍的時間和氣力,為此很沮喪,幸好她找到了解決的辦法,那就是“那我就什么事都花三倍氣力去做好了”,這真心勵志。硗膺有作者關(guān)于孝道和集體主義的觀點、雖認同但過于敏感就不評價了)。
總之這本書是作者對自己12年心理咨詢生涯以及由此深化對自身認識的心路歷程,也是我對自己進行認識的啟蒙(我覺得可以這么說)。
巨嬰國讀后感 篇13
最近有不少朋友問起《巨嬰國》這本書,因為很多朋友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居然買不到該紙質(zhì)書了。
一直還在納悶這件事兒,今天朋友分享給我一篇文章,才知道該書出版商發(fā)出公告嚴明該書“因質(zhì)量不合格”而下架了。從當前情況來看,“質(zhì)量”應(yīng)該不成問題,關(guān)鍵在于書中提出了不少挑戰(zhàn)傳統(tǒng)思維的觀點,引來了很多爭議和討論。甚至還有評論說閱讀該書感覺很不舒服,主要因為作者對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行為、大眾思維進行深度剖析理解,應(yīng)該是戳中了很多人的內(nèi)心深處,所以引來了爭議。
書中不少觀點對傳統(tǒng)觀念及儒家文化產(chǎn)生了不小的沖擊,尤其是關(guān)于“孝”的理解,作者扎扎實實地抨擊了傳統(tǒng)對“孝”的定義,甚至因此而在言辭上完全否定了“孝”道。然而,真正把書認真讀下去的人,才會知道作者抨擊的是虛偽的、不能以常理理解的、不能以法治管理的.“孝”,他真正倡導的是真誠的、講道理的“孝”,且不僅僅是子女對父母的“孝”,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及相處。只不過,作者沒有顧忌任何人的接受能力和感受,沒有把“孝”定義清楚,直接將“孝”否定到底,這確實挑戰(zhàn)了不少人的神經(jīng)。
其實,一本書往往是代表作者的研究所得、自身的感悟及觀點的表達,讀者應(yīng)該學會吸取書中自己覺得有價值的部分,這也是讀者應(yīng)該具備的辨別能力,尤其對某些刺激到自己的觀點,更應(yīng)該給予尊重,而不要因為讀著使自己感到不適就抨擊對方。我還是覺得《巨嬰國》剖析很深刻很到位,確實找到了很多問題的癥結(jié)。而且無論如何,無論內(nèi)容多不合理,我們也應(yīng)當尊重對方發(fā)聲的權(quán)利。
巨嬰國讀后感 篇14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選擇去看心理學類的書,是為了了解自己和他人。但更多的同時也是更重要的是獲得正能量。武志紅的《巨嬰國》讀的特別“擰巴”,因為書中很多觀點我都不同意,讀著就想把作者拉過來爭辯一番。
全書共有六個篇章,包括“我們集體停留在嬰兒期”、“巨嬰心理:共生”、“中國式好人”、“我們都是全能自戀的龍”、“孝就是順”、“無回應(yīng)即絕境”。我認為這些篇章展開的維度單一。共生、全能自戀、巨嬰、失控、自己、能量這些詞是這些篇章的核心詞語。書中的社會公共事件在武志紅筆下都可以用母嬰關(guān)系來找到根源,認為這都是源于糟糕的母嬰關(guān)系,然后導致共生、全能自戀等巨嬰現(xiàn)象,巨嬰的打擊面如此之廣:國人基本都是巨嬰。而巨嬰有幾個特點:1.共生;2.全能自戀;3.偏執(zhí)分裂。共生就是處于一種混沌未分化的狀態(tài),巨嬰和媽媽經(jīng)常在身體和心理上處于一個共同體,之間構(gòu)成的各種沖突,武志紅稱之為“共生絞殺”。全能自戀即巨嬰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擁有偏執(zhí)的自戀,按照武志紅的說法這是巨嬰最核心的理念,全能自戀的人以自己為中心,希望整個世界圍著他轉(zhuǎn);偏執(zhí)分裂是全能自戀的延伸,一旦沒有被滿足便陷入絕望無助或者攻擊別人,希望任何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武志紅認為國人的心理平均發(fā)展水平?jīng)]有超過六個月。
書中的種種負能量現(xiàn)象的確存在,武志紅從巨嬰的角度看這些問題,我又該從哪個角度看待這些問題呢?催^一個TED演講,積極正面的思維是需要刻意訓練的。因為根據(jù)人腦的.構(gòu)架,人需要努力才能看到正面效果。但相比正面影響,負面影響對人們的影響則更持久。一個勝利只會帶給人們一時的興奮,而失敗則會帶給人長時間的沮喪。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事情由好變壞很容易,由壞變好卻難得多。所以我們更需要努力的去看事情積極的一面,刻意的訓練思想更積極正面的思考。
最后摘錄一段我喜歡的話:把詩和藍莓醬抹在蕎麥面包上,用樹蔭里的陽光做件毛坎肩,跟貓狗以及啄窗的小麻雀說說話,往深夜的咖啡杯里倒進碎星星,在心里裝一個小女孩兒。你如果愛著生活,生活一定比誰都清楚。
【巨嬰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職場精進之路-從巨嬰到大咖》讀后感10-01
孕嬰導購工作總結(jié)05-21
嬰童品牌廣告語12-30
嬰童食品企業(yè)形象廣告語12-28
嬰童食品企業(yè)形象宣傳語01-18
《大人國和小人國》讀后感(精選6篇)09-06
《三國演義》經(jīng)典讀后感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11-15
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教案02-22
三國演義讀后感左右《 三國演義》 讀后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