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
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完美的童年時光。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習,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并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著童年的歡樂,甚是打動人心。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景色,不僅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我想魯迅的童年,是多么歡樂,多么幸福,甚至有點懷疑魯迅童心未泯。而當魯迅上學后,也并非不歡樂,而讓人覺得是另一種趣味。“先生,‘怪哉’這蟲,是怎樣一回事。”這是魯迅的話,讓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魯迅的無知,而是對他求知的.肯定和贊賞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對“怪哉”的思慮了。能讓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最大的成功。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摯,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這不只是因為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
撲蝴蝶、捉鳴蟬、采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終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
人生固然是完美的,可怎樣去感受,怎樣去理解這些完美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蚴怯洃,或是懷戀,總是完美的,就算是以往瑕疵。悠悠童年,承載著太多的完美和思念,我們真應當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走進了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2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币粋多么令孩童神往的所在。
興許這在大人們看來,只是一個無比荒涼的園子,可是,孩童可以用那鮮活的心,去找到這園子里的美妙!
視
碧綠的菜畦,油亮油亮的;光滑的石井欄,充滿趣味;高大的皂莢樹,不知藏著些什么;紫紅的桑葚,仿佛只一眼,便已經嘗到甜……
雪,也是會飄的,輕盈地,便來了。我想——在百草園,興許雪是這樣的——一片片雪的精靈落在光滑的石井欄上,悠悠的;落在皂莢樹上,輕輕的;落在泥墻上,融融的;落在那干了的,脆了的,枯黃的長草上,潤潤的……
聽
這聽啊,不僅僅是蟋蟀的彈唱,不僅僅是叫天子的啼鳴,還是那赤練蛇與美女蛇的故事。想必,孩子的眼里,一定是有這蛇的'。草里的黑影,樹葉的顫動,泥墻邊的聲響,都是這蛇!
一定有的。孩子總是這么想。
味
百草園里野趣頗多。味,更是占了一大部分。
比如,“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讓人簡直想立刻捧下一串來嘗嘗,可又怕弄壞了這些美麗可愛的小寶石。
再說吧,還有那何首烏的根,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說,也吸引著天真的孩子。
這味,還有精神上的味,給了一個孩子多么美好的童年!
相比之下,那三味書屋后面的園子顯得多么促狹!野趣少得多了。雖也有吸引孩子之處,但與百草園相比,也就不足一提了。
當年的魯迅,甚是無憂無慮,想必這份野趣,正是他日后心靈力量的源泉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
我非常喜歡看書,因為書不僅讓我獲得知識,提高寫作水平,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尤其是《魯迅散文集》,讀起來深奧,但文章無論是景還是物,在魯迅筆下寫得活靈活現!栋俨輬@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讓我記憶猶新。
百草園是魯迅家后面的一個很大很大的園子,院子里樹木茂盛,百花齊放。蟬在樹枝上長吟,黃蜂飛進花蕊中,麻雀直沖云霄,還有爬滿墻頭的爬山虎和令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野果子。園子里有趣味無限的傳說:能制服妖怪的`飛天蜈蚣,還有晚上出來喊人的美女蛇……魯迅就是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園子里嬉戲、玩耍,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同年時光。
這篇文章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園中美麗的景色和迷人的傳說總能讓我浮想聯(lián)翩。上個暑假,我來到舅媽家,舅媽家后院也是一個大院子,里面種滿許多奇花異草,我一看到這園子就想到了百草園。我馬上跑到樓上叫愛搗蛋的表弟來幫我一起尋找爬山虎,我們細心觀察,仔細尋找,終于把它捉住了。我們又開始找飛天蜈蚣了,但翻遍了整個院子還是一無所獲,只有等晚上看“美女蛇”了。
到了晚上,10點鐘還沒睡,一直躺在大床上,看著院子里有沒有發(fā)現什么動靜。過了好久,終于聽到了有人在叫“我”,我以為是“美女蛇”,就馬上醒了,原來是舅媽。啊,魯迅的百草園真是耐人尋味!
從魯迅的百草園讓我想到了姑媽家的園子,從中,我又體會到了讀書帶給我快樂,讀書給予我無限的智慧;讀書使得我的生活增加了無限的樂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4
百草園——兒童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樂園。這里有草有樹有花有果有蟲有鳥有聲有色有滋有味,農村的孩子在這里是可以“大顯身手”的:上樹爬墻是孩子的拿手好戲,捉蟲捕鳥是孩子的最愛;鬼故事更是讓孩子既愛又怕,欲罷不能。臟嗎?土孩子土孩子,不臟不凈,吃了沒病;環(huán)保嗎?沒那個概念;動物權利的保護呢?連聽都沒聽說過,玩膩了處決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不論春夏秋冬,玩就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誰都愿意玩,可問題是誰都得長大,即使一百個不情愿也不行,上學是每個孩子不能回避的問題。魯迅對上學很不理解,作了很多猜測,一言以蔽之,上學是懲罰,并且滿懷依戀的告別自己的百草園。每看到此,我不禁會心一笑,多么真實的描寫呀,完全是一個孩子應有的表現。我們現在知道,受教育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可是入學的時候絕大部分孩子都不認為是權利,被大人死拉活拽扔進學校,哭得天昏地暗的。
三味書屋是另一個世界,不能再無拘無束,而是要講規(guī)矩了。這是不是摧殘孩子的天性呢?也不能這么講。
人類進化成人的標志之一就是文明、文化和規(guī)則,這是作為社會人的必然。如果誰想完全按天性行事,那他只能去到深山老林里去過原始生活。是古往今來的知識和成文不成文的.規(guī)則讓一個個小頑童和小吃貨變成知書達理的謙謙君子和窈窕淑女。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味書屋是對百草園的深化提高和升華,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由之路。
當一個人成年之后再去回憶上學前后的點點滴滴,一定會非常親切,讓學生時代為以后留下更多更美更充實的回憶。
——致漸行漸遠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5
百草園是紹興魯迅故居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是魯迅曾經讀書的地方,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明了魯迅在這兩個地方的生活。這篇文章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的12篇中的一篇。
三味書屋的“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百草園是魯迅童年時的樂園。他喜愛蟋蟀和諧而美妙的叫聲,喜愛大自然和充滿好奇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心理,百草園在魯迅筆下變得神秘了。
從描寫覆盆子的形、色、味三個方面來寫,透露出魯迅對它的喜愛。而“美女蛇”的故事更給百草園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豐富了魯迅兒時樂園的情趣。“掃”“支”“撒”“系”等一連串詞,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捕鳥的過程,表現了兒童的`活潑以及捕鳥時的興奮與驚喜。
兩個“Ade”和兩個“我的”真切地表現了魯迅對百草園戀戀不舍的稚態(tài)和依依惜別的深情。.“給我讀的書漸漸增多”寫出了魯迅因為勤奮好學而博得了先生的好感。“爬”“折”“尋”“捉”“喂”這一系列動詞具體寫出了園子里的樂趣,反襯了三味書屋讀書生活的單調和枯燥。用戒尺打、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常用方式。有規(guī)則而不常用,說明先生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tài)度,也反映了他對待學生的開明思想。他對學生嚴而不厲,甚至是嚴而可親。大家放開喉嚨讀的內容沒有加標點符號,說明他們并不理解所讀的內容,只好亂讀一氣,表現了封建教育內容的陳腐。從“微笑”“仰”“搖”“拗”
可看出先生讀書時自我陶醉的態(tài)度,既表現了他的迂腐可笑,又表現了可愛可敬。先生讀書入神時,學生“做戲”“畫畫從側面說明兒童對封的封建教學的內容不感興趣。
文章的結尾不僅從時間上照應了開頭,而且表現了三味書屋教育的失敗,與開頭寫的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暗中”暗中呼應,含蓄地稱贊了兒童的天性,諷刺了封建教育制度,突出文章中心。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懂得了許多。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6
讀完魯迅先生寫的這篇散文,我百感交集,從書中,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歡樂童年,也看到了他的不滿。
本文用了對比的手法,魯迅首先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自由自在的地方,在“他”的百草園里,有許多好玩的東西,盡管大人們并不這樣覺得,但這依然是個令所有孩子們向往的園地,魯迅先生在這里過得快活自在。但是畫風一變,幼年魯迅該上學了,他來到了全城最嚴厲的私塾,老師是壽鏡吾先生,魯迅敬佩老師的知識淵博,但對老師的一些做法覺得不滿,課堂也很簡單,描繪了一個乏味的學堂生活。
再看看現在,學校的課程五花八門,還有豐富的社團活動,老師巴不得讓學生多學點東西,也不會對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孩子們的課余生話更加層出不窮,不僅有電子產品和伙伴相伴,還有各色的書籍,新奇的玩具。可是現在,依然有些家長們過分地禁止玩樂,強制要求學習。雖然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們更專注于學習,但是,這會極大的打擊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甚至感到厭煩,從而降低效率。可你會說:“魯迅先生的童年不也是如此嗎,那么他為什么如此成功呢?”確實,他成功了,可是現在成功的人多的去了,而且現今成功的人也能有美好的童年。魯迅先生成功后還是對這樣的童年感到不滿。若能在搞好學習的'前提下,擁有快樂的童年,何樂而不為呢?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古人的話:“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边@又印證了興趣的重要性。從以前的琴棋書畫到現在,有了許多不同的,各有特色的興趣愛好,可以看出,人們依然把興趣當做追求的目標。
回到文章,作者借這樣分明的兩種環(huán)境,批判了當時的政府、學堂禁錮思想的不良作風,同時也希望當時的教育事業(yè)有所改進,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正是人民寶貴的意見和優(yōu)秀的代領者才使得社會漸漸完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供孩子們學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7
魯迅先生真可謂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豐碑!
他在這區(qū)區(qū)一篇散文中,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在魯迅描寫他捕鳥的時候,運用了準確的動詞,如“掃”、“支”、“撒”、“系”、“牽”、“拉”……在曾學過的《風箏》疑問中,魯迅在描寫“我”毀壞小兄弟風箏時,也用了一系列的動詞。這些動詞不僅能夠形象生動描繪出情節(jié)中人物的動作,更能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是文章豐富多彩。
在這篇散文中,有一段文字堪稱絕佳。骸安槐卣f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但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边@段文字,用一組連詞寫出了百草園中十多種景物,既有動態(tài)的也有靜態(tài)的,抓住形態(tài)和色彩寫景物;通過聲音、動作和形態(tài)寫動物,栩栩如生,給人以奇幻的如至仙境的感覺。后來作者又用“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十分自然的承接了文章的兩大部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即符合條理而又不顯生硬,這樣的過渡無人能比!
在魯迅到三味書屋后,往日的快樂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則是學習的枯燥,而魯迅卻竭力從中尋找樂趣,如尋蟬蛻、蒼蠅喂螞蟻……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童心童趣。我多么羨慕魯迅啊,現在的學生哪里還有這份玩的心?繞口的英語,深奧的數學,難懂的文言,復雜的歷史……雖然這么多的任務都要做,但還是應該像作者那樣,偷點閑,適當放松一下,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時代的回憶中“上點色”。
好好體會一下這篇文章吧!青年人會引起共鳴,中年人會勾起回憶。這大概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妙處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8
我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后,心里大有感觸。
它的主要內容是:“我”家屋后的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我”于此體驗到了無限的欣悅,那里有各色植物及可愛的小動物,還隱藏有新奇動人的傳說。到了冬天,百草園是捕鳥的理想天地,枯燥的學生生活并沒有禁錮“我”純真活潑的心靈,而是偷偷的玩耍及觀察。這篇文章抒發(fā)了作者對兒時生活的無限向往及對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
可是看看現在的'我們,一個個都被困在家中。要么玩兒那些對身體有害的電子游戲;要么看電視;要么就是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認認真真”地學習?删褪菦]有在戶外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和朋友們談天說地或與朋友們快樂地在一起玩耍的時間。我們每天幾乎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如果敢消停一刻的話,那么家長就又該發(fā)出讓所有人聽了都心煩
意亂的嘮叨“神功”了。比如:有一次,媽媽讓我背書,而我正想著和朋友一起到哪兒瘋。結果為了應付媽媽,我就像蚊子一樣哼哼了起來。媽媽見了便說:“你聲音不能大點兒嗎?要是你到演講大會上這樣講的話,大家都該睡著了;再說了,大聲背書更容易記牢……”沒辦法,我只好乖乖地大聲背了,怎么樣,我媽的嘮叨“神功”夠厲害吧!再看看魯迅,他小時候多自在,想怎么玩兒就怎么玩兒,他家屋后的百草園是他的樂園;不像我們現在住的樓房,一點玩樂的地方都沒有,害得我們都像一只只籠里的小鳥一樣,孤獨無助。而且我們現在的輔導班也是一個接一個,跟魯迅相比我們真是太悲催了!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我體會到魯迅的童年是多么的美好,我希望現在的教育體制也能相應的改改,讓現在的孩子們也有一個快樂而值得回憶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9
初讀魯迅先生的散文籍《朝花夕拾》的時候,便見識了魯迅先生的佳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是一篇透露出魯迅先生心聲的散文批判舊封建社會的專制教育制度以及魯迅先生心中的強烈不滿。
散文講述的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在這里,有恐怖有趣的美女蛇,魯迅先生認為這是他自由的天地,有美麗的植物還有可親的小動物,這里有魯迅先生美好的回憶。但是后來,魯迅先生被迫到三味書屋讀書,百草園也就賣給了別的人,濃濃的書香彌漫了整個三味書屋,這里沒有百草園的活潑,也沒有百草園的樂趣,這里的是嚴肅,是認真,讓魯迅先生的心靈也隨之改變。他恨封建的教育制度,但是他卻很敬佩他的老師,在他的影象中,他的那位老師是個博學,和藹可親的忘年之交。
這片文章淋漓盡致的描繪了百草園生動美麗的'景象以及三味書屋給魯迅先生的壓抑的感覺,生動而又形象地描寫了餓魯迅先生在快樂過后的苦惱,體會了魯迅先生的對封建社會專制制度的強烈的反抗,這也是帶領他走向文學道路的一個重要的條件。
在三味書屋,魯迅先生曾今請教過老先生關于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絕了,并要求魯迅再也不能對他提這么無關緊要的事情,只是讓他一味的學習,仿佛認為他就是神一般地聰明,可以完成他不止的任何任務。他很苦惱,只好在課堂上畫畫,時不時地和那些同學溜出去,去玩耍。
我不知道我應該怎么形容他的童年生活,說他快樂呢,他的快樂也沒有延續(xù)多長的時間。他想念他的百草園,卻不得不捧起那難懂枯燥的書。他這只風箏被一根長長的線給束縛著,不能高飛。
讀完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那想念快樂的心理,那活潑的眼神,在我的心里飄蕩著,飄蕩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0
在寒假中,我讀了:《朝花夕拾》、《柳林風聲水孩子》、《邊城雪晴》、《湯姆叔叔的小屋》和《朱自清的散文》幾本書。
其中《朝花夕拾》是我最喜歡的書,因為這本書收錄的文章,全是魯迅寫自己小時候經歷的事,充滿了童趣,和我有共同的“語言”。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尤其讓我印象深刻。
百草園一直是小魯迅的樂園,里面有菜畦、皂角樹、桑椹,還有烏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等。那里就是小小魯迅的整個世界,即便百草園已經荒廢了,但是在小魯迅的眼中依然充滿了生機、神秘和無窮的樂趣。
百草園再有趣,小魯迅還是要告別他的樂園。因為他要去三味書屋念書了。小魯迅猜想著: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錯,大家才會把他送到學堂里讀書?這種想法只有小孩子才會有,十分有趣。
在三味書屋里,小魯迅面對的是另一個世界。這里有方正、質樸、博學的老先生;有淘氣、有趣的同學;有上課挨板子的擔心;也有趁著老師分心,偷偷用“荊川紙”蒙著畫畫的`樂趣。
百草園、三味書屋是童年魯迅的兩個重要世界。百草園是自由、充滿樂趣的“天堂”。那里有有趣的植物、千奇百怪的昆蟲。讀了后,我自己覺得,自己都可以在那里一直玩下去,而不會生厭。在百草園里,充滿了童年快樂的氛圍。我非常羨慕小魯迅有這樣一塊自由自在的樂土。對于從小生長在城市里的我們而言,百草園里近距離接觸自然的日子,真讓人向往。
去三味書屋上學了,意味著無憂無慮日子的結束。雖然如此,看到這里,我還是很開心。因為看到小魯迅的同學,就像看到我的同學一樣。我們也會此起彼伏的大聲朗讀課文;互相淘氣,在老師眼皮下悄悄做自己認為有趣的事?磥砉磐駚淼耐瑢W都差不多。
整個文章讀完,我簡直不敢相信,嚴肅的魯迅先生會寫出如此有趣的地方、如此好玩的事。那肯定是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充滿童趣、童心的美好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1
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覺得那百草園的描寫真是趣味無窮,樂意融融啊。
那里的一草一木在兒童的眼睛里都無不充滿了生機,無不透著靈氣。你看,百草園的描寫: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攔、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由低到高,形成一個階梯樣式分布結構,具有文學藝術中的建筑美。作為一個兒童由低處向高處一層層向上爬就象爬樓梯一樣,逐一去欣賞真是“樂”于其中。
另外,本文的'色彩美,也獨具一格,譬如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葚,色彩鮮艷,紅綠相間,將百草園勾畫成一幅色彩絢麗的圖畫,將一個兒童放置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讓他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真是妙哉啊妙哉!
百草園里好吃的有桑葚,何首烏、覆盆子,這些吃的怎么不會激發(fā)天真的孩子極大的“樂”趣呢!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如他“好奇”去尋找人形何首烏根弄壞了泥墻,也符合兒童的心理。百草園里的動物對魯迅更有極大的誘惑力:由于好奇心引誘,他才在認真地觀察之后,寫出了“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竄”向云宵里去了。蚰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蝥從后巧噴出煙霧“等優(yōu)美的句子。并且魯迅先生還在描寫中充分調動了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器官,把百草園的行、色、味描寫得一應俱全,怎能說不是一個“樂”園?這也足見他對這些動物有著多深厚的感情。
哪怕是生機靈性處于休眠或半休眠的冬天,百草園在魯迅先生的筆下也是個樂園,在這里不僅可以拍雪人,塑雪羅漢,雪后還可以去捕鳥,那個樂啊自然不必形容。
啊!百草園,真是一個兒童“吃喝玩樂”的理想天堂,這是其樂無窮。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2
我非常喜歡看書,因為書不僅能讓我獲得知識,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尤其是《魯迅散文集》,文字雖然深奧,但文章中無論景還是物,在魯迅筆下都有了靈氣和活力。《從百草園到百味書屋》中的百草園更是讓我意猶未盡,浮想聯(lián)翩。
百草園是魯迅家后面的一個很大的花園,園子里樹木茂盛,花草叢生。鳴蟬在樹葉上長吟,黃蜂伏在野花上,云雀從草間直沖云霄。爬滿墻頭的花園,園子里樹木茂盛,花草叢生
,鳴蟬在樹葉里長吟,黃蜂伏在野花上,云雀從草間直沖云霄。爬滿墻頭的何首烏藤和令人饞嘴的.野果覆盆子。園子里有趣味無限的傳說:如果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烏,能制伏妖怪的飛天蜈蚣……魯迅就是在這個充滿奇聞的園里奔跑、嬉戲,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了趣。
這篇文章我也多國很多遍了,園中美麗的景色和迷人的傳說,讓我想入非非,天天夢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百草園,讓我在里面盡情地玩樂。你別說,這夢想還真實現了。就在上個星期我第一次去姑奶奶家,嘿!姑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個活靈活現的百草園。就在我眼前。院子里滿是樹木,靠大門是一棵是一棵柿子樹,成熟了的柿子像紅燈籠掛滿了樹枝。地上長滿了花草野菜,墻上爬滿了長著三角形葉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何首烏嗎?我也忙叫來搗蛋的哥哥,告訴他百草園的事。心動不如行動,我們立刻下手把‘何首烏’一棵棵地拔了出來,除了幾塊圓柱形的塊根外,根本沒有人形何首烏,我們只好翻磚塊、掀石頭尋找蜈蚣,蜈蚣沒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姥爺出來一看,大喝一聲:‘你們這兩個小家伙,怎么把我種的山藥全拔了!’我們自知理虧,灰溜溜地跑了……
我喜歡書。書,就像一個大寶庫,只要進去就有取之不盡的寶藏;書,就像一個大樂園,只要進去就有享受不完的樂趣;書,就像一個大迷宮,只要進去,就會有五彩繽紛的遐想。你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不是讓我過了一個即愜意又快樂的一天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3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蟄,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的入神時,卻沒發(fā)現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游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我家在農村,附近有一大片田野,星期天,我總去那里享受著春天的陽光,秋天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后有了這么多感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4
看了魯迅爺爺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魯迅爺爺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和他上課的學!稌。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魯迅故里游玩,親身經歷了一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春寒料峭,天下著綿綿的細雨,我和爸爸打著傘,首先來到了百草園。一進門,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大片綠綠的菜畦,還有一堵長滿野草的矮墻。我走到一口井邊,咦,這就是光滑的石井欄嗎?我用手摸了摸,嗬,還真有點光滑呢!園中點綴著幾棵高高的大樹,由于樹上還沒長出葉子,我就辨別不出它們是什么樹,只有皂莢樹上還掛滿了一顆顆的果實,我還能認出來。爸爸幫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樹,可惜沒有紫紅的桑椹。魯迅爺爺筆下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边@樣一個他兒時的樂園,可現在在我的眼中顯得有些貧乏無味,令人失望。
從百草園出來,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舊的房子,白色的墻,烏黑的門,石板鋪成的地。我們又找到了魯迅讀書的“教室”,“教室”中間的上方掛著一塊“三味書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樹下!敖淌摇崩镏挥邪藗座位,魯迅的座位在左邊的一個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還刻著一個“早”字呢!見證了魯迅堅持早起不遲到的決心。
魯迅兒時的樂園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菜園,他讀書的“學校”只是一座破舊、簡陋的房子。然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卻走出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我們現在有現代化的公園和學校,有一流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設施,那么,從這里又會走出怎樣的偉人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5
黃昏,于海邊漫步,夕陽的余暉斜斜地灑落在這金色的沙灘上。拾起那朵還帶著朝露清香的野花,靜臥掌心,閉上雙眼,感受生命的波浪在心中搖蕩,引領我走向思想的彼岸......
魯迅,他飽嘗了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與荒謬落后,腐朽卑劣作了最堅決的斗爭。他也有一份童年的回憶:一座幸福的百草園。
因為貪玩,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縈繞耳畔,雪地捕鳥的妙趣橫生......都是他童年最珍貴的回憶。百草園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都飽含了一份真情。魯迅童年的生活,無憂無慮,天真爛漫,不正如我們一般?每個人的心中最深處的角落,都珍藏著那最寶貴的回憶。每當憶起,心中便洋溢著幸福與溫馨。
但美好的日子終究會結束,他踏上了學習的路途。那文字中充溢著多少對百草園的眷戀,又有即將離開的辛酸與無奈。當我們結束童年,步入校園,是否也有同樣的心情?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是否也為之憂愁?
步入書塾的日子,是壽鏡吾老先生的教導伴他走過。盡管書塾的讀書生涯也有它獨特的趣味,然他依舊懷念在那擁有無限趣味的百草園中度過的.時光,在課堂之余偷偷地玩耍。
“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這深深的懷念與惆悵,我們也會有一絲感觸吧。
封建教育那扼殺兒童天性的本質,那個年代的黑暗使我感到可怕。他們的童年被無情地終止。相比之下,我們又是何等幸福,至少我們完整地享受了它。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是最珍貴的寶藏。擁有幸福的我們,也應保存著那張笑臉,去展望明天,展望未來。
童年的小木盒中,盛著淡淡馨香。所有童年的快樂幸福,連同那朵花一起,收藏在心中最深的角落......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相關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01-0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11-1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心得通用05-2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15篇)01-0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精選20篇)01-1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15篇01-2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15篇11-1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心得體會04-26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仿寫作文10-2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教案(精選7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