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牛虻》讀后感最新范文
當(dāng)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牛虻》讀后感最新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牛虻》讀后感最新范文1
當(dāng)我看完《牛虻》的最后一行字時,我怔住了。這個黯然銷魂的故事,使我深深觸動。主人公亞瑟和蒙泰里尼最后都喪生了,原因不同,但都讓我受益匪淺,也有不同的見解。
亞瑟,當(dāng)我剛翻開這本書時,他給人一種弱小怕事的印象。他是依賴他的老師———蒙泰里尼而生活的。讀到第三章時,突然出現(xiàn)了牛虻,一開始我還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因為他身上有很多傷,他是個堅強,勇敢的人。沒想到他就是亞瑟。在他的身上,我們能看出一個革命者為了自己堅決的信念,而不屈不撓,勇敢奮斗的精神。他在一次行動中,掩護其他人,但最后不幸被捕。牛虻被敵人打了六槍,但他被擊中每一槍時,都沒有屈服,還在挖苦他們,牛虻對于犧牲表現(xiàn)出沉著不迫,永遠堅持意大利能獨立的思想態(tài)度,使我油然而生一種敬佩的感受。
牛虻這種執(zhí)著、勇敢、頑強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值得我們贊嘆與學(xué)習(xí)。讓“牛虻精神〞永遠成為我們的目標吧!
蒙泰里尼,他是個盡責(zé)的老師,也是個忠實的神甫。我并不是十分認同他,因為他的行為與決擇無法使我覺得他是個慈祥的父親。
蒙泰里尼面臨牛虻給他的`決擇,孩子與上帝之間,他無情地選擇了上帝。他的選擇給亞瑟帶來了多大的傷害啊!我想,他的選擇我不認同。雖然紅衣主教選擇上帝理所應(yīng)當(dāng),上帝在教徒眼里注定是慈悲的,任何人都能在他面前懺悔。但要知道上帝并不真的存在,他無法改變蒙泰里尼兒子牛虻的命運,他無法改變這一切。蒙泰里尼的忠心耿耿是好,但是這也說明了在他眼里只有上帝。最后,牛虻死了這本不應(yīng)該是他的結(jié)局。神甫不該這么對待兒子,他選擇上帝,但上帝沒有給他好的回報。他就這么痛苦地離開了人世。我想,我也希望,這個結(jié)局,使蒙泰里尼醒悟:上帝永遠代替不了他最珍貴的親人。
“一只小牛虻,不管生與死,終日飛上天,時時樂悠悠〞希望牛虻能快樂,也感謝他使我感受到了人生中的“真、善、美〞。
《牛虻》讀后感最新范文2
“不管我活著,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
合上小說《牛虻》,我已是淚水漣漣。我被這本外國名著深深打動了。回憶牛虻的一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江,它闖過淺灘和激流,浪花撞擊在礁石上,奔騰著,跳躍著,又義無反顧地向大海奔去。
從翻開小說的第一頁起,我就不由自主地被這浪潮所席卷,欲罷不能。我深深震撼于這驚心動魄的故事。即使淪落到拖著殘廢的身軀在甘蔗園賣苦力,甚至當(dāng)一名雜耍戲團的小丑,牛虻始終沒有放棄追求,我的耳邊回響起亞瑟堅決的話語:“獻身于意大利,幫她從奴役和苦難中解放出來!〞
正是這崇高的信念,支持著他重新站起來,用殘廢的手握起筆,對準一切虛偽外表下的丑惡靈魂,毫不留情地抨擊和鞭撻;也正是這崇高的信念,支持他“懷著輕松的心情,就像是一個放假回家的學(xué)童〞一樣走進刑場,昂首面對烏黑的槍口。牛虻,是真正的勇士。
人不能沒有獨立的精神,失去了精神,人就不能成為真正的人,在這世界上就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是精神的支柱,崇高得如同一盞指路明燈,賦予人無窮的精神力量。這股精神力量鼓舞人直面人生,勇敢承受生活的各種艱難困苦,也使人以更加超脫的.態(tài)度看待生與死。
小說的封面上寫著:影響三代中國人的外國名著。今天,我以第四代人的眼光來讀這本小說,依然有強烈的共鳴:任何人,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需要這股精神力量。如今,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迎接我們的是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時代,只有擁有堅強意志和獨立精神的人,才能走在時代的最前端。精神的浩氣長存,即使相隔百年,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深深的震撼力。小說《牛虻》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是永恒的,它將繼續(xù)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杜r怠返墓适赂嬖V我們:逃避現(xiàn)實,與世無爭是懦夫的表現(xiàn);直面人生,義無反顧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牛虻》讀后感最新】相關(guān)文章:
牛虻的讀后感01-05
《牛虻》讀后感作文04-10
《牛虻》讀后感550字03-22
《牛虻》讀后感作文700字03-27
讀后感最新02-24
《牛虻》觀后感800字范文大全06-23
最新童年讀后感02-01
禪學(xué)最新讀后感02-04
最新繁星讀后感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