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戰(zhàn)國紅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戰(zhàn)國紅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戰(zhàn)國紅讀后感1
“三寸之舌,勝于百萬雄兵。”這句話真實的寫出了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的重要。他們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里,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三言兩語就挽救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要是換成那些有勇無謀的將領(lǐng),不僅會興師動眾,搞不好還會使利益盡失,引起“眾怒”。
在《戰(zhàn)國策》第一篇“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中,秦國想借口向東周索要九鼎,從而來得到地盤。齊國也想得到九鼎。周臣顏率便出使齊國,答應(yīng)如果齊國將秦軍殺退就將九鼎送與齊國。事后齊國向東周索要九鼎,顏率再次對齊王說:“九鼎不像普通的東西,拿著就可以走,一個鼎就需要九萬人才能抬動,九鼎就需九九八十一萬人,當路過梁、楚兩國時一定會被奪去!彼,齊王取消了求取九鼎的`打算。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做事情要名正言順,就是推卸責任也要找一個合適的借口。
在對付一些小人時,我們可以使用反間計。宮他從西周逃到了東周,將西周的機密全部泄露了。西周國君非常生氣。馮且便拿著三十兩黃金的一封書信前往東周。信上寫:“若能辦成,你就盡力,若不能就趕快回來,事情泄露了便自行了斷性命!毙攀构室庾寲|周軍兵抓住,東周國君看到信,馬上把宮他殺了。馮且借刀殺人,使宮他真么努力也沒有用。使用反間計一定要嚴密,否則就會引起眾怒。
做什么事都要憑智慧,曉之以理才能說服他人。其實很多事只要輕輕一點可以捅破,可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該說的一定要說。
戰(zhàn)國紅讀后感2
今天,我看了一個歷史故事,名叫《負荊請罪》。
春秋時期,在趙國有兩個很厲害的人,一個是名將廉頗,一個是上大夫藺相如。在公元前278,秦王約趙王在澠池相會,趙王心里害怕秦國的強大不敢去,但是廉頗和藺相如都主張要去。于是君臣們商量妥當,上藺相如陪趙王赴約,廉頗則調(diào)重重駐守趙國邊境。在澠池之會上,秦趙兩國針鋒相對,由于藺相如的機智勇敢,秦國一點便宜也沒占到,秦國又想以武力劫持趙王,卻害怕廉頗屯集在邊境上的.精后,最后只好作罷,放趙王回去。趙王對藺相如的表現(xiàn)萬分感激,回國以后論功行賞,封藺相如為上卿,也就是宰相,成為群臣中官位最高的人。這讓廉頗十分不服氣,就一直想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后就設(shè)法躲避,隨從人員很不理解,覺得藺相如太膽小了,然而他卻說:“強大的秦國為什么不敢侵犯趙國,是因為害怕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如果我們互斗起來,造成兩敗俱傷,這正是秦國求知不得的事情。我躲避他,不是怕他,而是怕和他沖突起來對國家不利。”當廉頗知道后,對藺相如“先公而后私”的行為非常感動,立刻跑到藺相如家里,肉袒負荊請罪。藺相如原諒了他,這兩個趙國的將相從此結(jié)為生死之交。
通過這則故事,我明白了二個道理:一是要團結(jié)一心,才能更強大。就像筷子,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可是如果是一把筷子,要想把它折斷就很難。二是要知錯就改。古人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比说囊簧鷷负芏噱e誤,只要改正了就是好人。
【戰(zhàn)國紅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戰(zhàn)國策經(jīng)典語錄12-19
戰(zhàn)國策讀后感03-08
《戰(zhàn)國策》讀后感03-14
《戰(zhàn)國策》讀后感03-13
春秋戰(zhàn)國人名謎語03-31
《戰(zhàn)國策》讀后感800字03-02
大山里的柿子紅又紅散文隨筆02-25
家鄉(xiāng)紅橘教學(xué)評語家鄉(xiāng)的紅橘教案04-18
《紅氣球》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