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著名安徒生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今天,YJBYS小編要跟大家分享關于《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后感,愿你是個溫暖的人。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一個小女孩,赤著腳,孤苦伶仃地走在街頭,無依無靠,只有破舊單薄的衣裳,一小把火柴陪著她,漫步在大年雪夜的街道。
她就是安徒生童話里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冒著鵝毛大雪,獨自行走著,叫賣著,期盼著過路的人能買下她手中的火柴,可沒人同情她。在這個大年夜闔家歡樂的日子里,她被凍得青紫,全身瑟瑟發(fā)抖。她在路邊的墻腳坐下,鼓起勇氣劃著了火柴,溫暖凍僵的小手,最后還是在大年夜的晚上凍死了。
這篇童話最刺痛我的,是小女孩劃火柴幻想的片段。她看見了火爐、烤鵝、圣誕樹,正是因為她渴望得到這些;最后,她在火柴光亮中看到了奶奶,這位唯一疼愛她卻離世了的慈祥老人。為了留住奶奶的幻像,小女孩擦燃了一把火柴。奶奶是女孩生命中最疼愛她的人,現(xiàn)在唯一的疼愛也沒有了。能不能烤火、吃飽、過一個有圣誕樹的圣誕節(jié)當然重要,但她更需要的是愛,是關懷!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讓我想到了暑假之間到湖南綏寧鄉(xiāng)下體驗生活時,碰上的一家人,我和媽媽在他家里住了一星期。
那是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和兩個孩子,住在一間破舊的木屋里,姐姐大一些已上小學,那時暑假不用去學校,就在家?guī)У艿懿橐患胰俗鲲。母親在地里勞動,父親在不太遠的縣城打工。我們了解到,他們家地薄糧少,不夠糊口,爸爸打工掙得工錢也少得可憐,一家人過得非常清苦,菜里沒有一點葷。但到傍晚,姐姐和弟弟一邊玩耍,一邊等著爸爸媽媽收工回家,一起吃晚飯。晚了,姐姐寫作業(yè),小弟弟在媽媽懷里撒嬌,爸爸在一旁抽煙。后來,一家人在寧靜的夜晚進入了甜蜜的夢鄉(xiāng)。
我們在老鄉(xiāng)家里住了一周,天天見到這樣的畫面。同賣火柴的小女孩家相比,這一家人經(jīng)濟條件好不了多少,也只是能填飽肚子,有個安身之地,可他們在精神上彼此溫暖,心里看起來很滿足。人是情感動物,需要愛和關懷,生活條件不好,更需要這種精神上的支撐,一家人快快樂樂生活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雖然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是童話,可反映的也是現(xiàn)實生活。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好一些,這樣的故事少了,但缺乏關愛和溫暖的事還比比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冷淡,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也難以見到援助之手,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坐在街頭無人問津一樣,心里的寒冷勝于身體的寒冷!
賣火柴的小女孩本可以不死,若過往的人有愛,若小女孩父親有愛,悲劇都不會發(fā)生。這世界不能缺少溫暖缺少愛,這溫暖是指是身體的溫暖,更是心靈的溫暖,這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給我最深的感觸。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老少皆知的童話故事充滿了悲情色彩。結(jié)局是小女孩的死。有人思考過,為什么安徒生要給孩子們寫一篇“童話”“悲劇”?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似乎很不和諧,刺眼得很。受齊宏偉老師《上帝的火柴》的啟發(fā),我重新讀了一遍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冬天。氣溫的是寒冷的,主人公是賣不出火柴的小女孩。她滑動一根又一根火柴,只為在那個寒冷的冬天,汲取短暫的溫暖。雖然故事的情節(jié)和背景是悲情的,但作者安徒生的濃墨重彩卻是小女孩在點燃一根根火柴時,那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在短暫的火焰里,她看到了一幅幅溫暖的畫面:溫暖的大火爐、豐盛的晚餐、美麗的圣誕樹,還有在天國的奶奶。
“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亮光落在墻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棵圣誕樹,比她去年圣誕節(jié)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xiàn)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
故事的結(jié)尾雖然是死亡,但安徒生的筆調(diào)卻充滿了溫暖和盼望。
“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這看似凄涼的“悲劇”,其實是人所不能想象的“喜劇”。在這個世界,小女孩的一生是可悲的。她沒有好的家庭,好的教育,過著忍饑挨餓的日子。但誰又斷定,小女孩的渴望是在這個世界呢?當她滑亮最后一根火柴時,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她沒有向奶奶抱怨她的生活,羨慕與她同齡的幸福的孩子。相反,她說:“奶奶!啊!請把我?guī)ё甙?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與很多人不一樣,小女孩的盼望是在天國。雖然這個世界有她所需要的,但她卻相信“那里”更加溫暖,而“這里”就如火柴一樣,火光一滅,一切都不見了。
小女孩是幸福的。在她最后的生命里,神給了她來自天國的盼望。帶著這個盼望,她與奶奶在天國相遇,永遠在神的國度里享受永遠不滅的火光。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這煙火是多么美麗啊!如果她的人生也那么美就好了!”我邊看著煙花邊感嘆道。今天是這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但是這么開心的日子也沒能把我從悲傷中拉出來。因為在這天我不禁想起了安徒生爺爺寫的一篇故事里的女主角——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就是在這一天默默死去的。
在除夕這天,一個小女孩赤著腳獨自走在大街上。她不敢回家,因為她今天連一根火柴也沒賣出去。她坐在墻角,五次擦燃了火柴,她感受到了溫暖,看到了食物,得到了歡樂,也得到了疼愛,但這一切卻只是她臨死前的幻覺。到了最后,她擦燃了一大把火柴,跟著奶奶飛向沒有饑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連和新年的太陽打一聲招呼的機會也沒有,人們看到的只是她那小小的冰冷的身體,誰也不知道她離世前曾經(jīng)看到了多么多美好的東西。
想到了這里,我就不禁想起自己的生活。天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要多幸福就有多幸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小女孩所渴望的溫暖、食物、歡樂、疼愛,我通通都擁有,但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從不懂得“知足”這個詞的含義。父母一有反對自己半個要求,我就會在心里埋怨。但是自從看了這篇故事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幸福,多么快樂!和賣火柴的小女孩比起來,我要比她幸福一萬倍。
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沒有死,而是生活在我們這里,那該多么美好啊!我們會給她溫暖,給予她食物和所有的幸福。但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的一個愿望,因為在那個資本主義社會里,貧苦人民只有痛苦和不幸,那里的貧苦人民永遠都擺脫不了痛苦的悲慘命運!如果當時那個小女孩生活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社會里的話,那她的人生將會非常幸福,不再悲慘。因為在我們這個社會的人不會見死不救,更不會嫌貧愛富。
“好美的煙花,是天女散花哩!”妹妹大聲對我說。我一看在那天空中瞬間爆發(fā)的煙花,我仿佛看見賣火柴小女孩和她的奶奶,她們正在爆開的煙花的蕊心中,幸福地擁抱著,她們已徹底地擺脫了痛苦,通往了幸福的彼岸。
【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相關文章: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0-07
《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12-14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0-06
賣火柴的小女孩作文03-29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2-02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03-08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1-02
《賣火柴的小女孩》續(xù)寫02-27
新賣火柴的小女孩作文04-03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分享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