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讀后感3000字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讀后感3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生讀后感3000字 篇1
記得那是2020年一個淅瀝小雨的傍晚,在上海南京路西西弗書店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這本被冷落在一旁的路遙的《人生》。
路遙最負盛名的作品是《平凡的世界》,所以當單薄的《人生》擺在精裝版的《平凡的世界》旁邊,不免蕭瑟落寞,但拿起翻閱后,卻被這本書的前言深深吸引了。
在《人生》這本書的前言部分,路遙引用了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彼時彼刻以及此時此刻的我也正是處于人生的岔道口,不知如何選擇,對自己人生的方向充滿了未知和迷茫,柳青的這段話如同電流一般瞬間流過全身,激發(fā)了我情感的共鳴!
忙里偷閑、斷斷續(xù)續(xù),終于在前些日讀完了路遙的《人生》,深以為然這的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喜歡路遙極具個人魅力的語言風格,平平凡凡,樸樸實實,就像坐在你身旁,在你耳邊絮叨家常一樣,用最簡單的敘述就將八十年代初期多情、寥廓、厚重的黃土高原展現(xiàn)在眼讀者面前。小說描寫了高加林高中畢業(yè)后,因為沒有“關系”從城市被迫回到土地,通過“后門”離開土地,最后又被檢舉揭發(fā)回到土地的一波三折的人生變化。最最欣賞的是路遙對高加林的寬恕!斑@并非結局!,他將人生的溝坎看作每個人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給主人公制造了無限的'可能,也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
“人生,其實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于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作出選擇并勇敢承擔一切后果!
——路遙《人生》
《人生》中高加林是一個集諸多矛盾于一身的青年:踏實認真,也浮躁不安;自尊自強,也自卑自負;對現(xiàn)實妥協(xié),也抓住一切機會奮起反抗。其實每一個人都是這么一個矛盾體的存在,無一例外。有些人外表強勢,但內心脆弱,他們看似堅強,其實內心缺乏安全感;他們因為內心的低自尊與自卑而有著較為嚴重的自我防衛(wèi),從而體現(xiàn)為外在的自尊自強,而我,就是這么一類人。路遙筆下的高加林是叛逆的、不安分的、不馴服的;而我也正是因為骨子里的叛逆、眼神里的野性以及內心的不安分,有過許多“不按常理出牌”的選擇。
一直覺得人生就好比一個天平,有著眾多的砝碼,包括了自卑、自信、自尊和欲望,每一個砝碼都相互牽制著,同時社會環(huán)境等各種因素也分別主導著每一個砝碼的重量以及天平的平衡。人生啊,就是一種各種力量均衡后的結果,一種不斷地選擇想要達到平衡的過程,但最終的結果總是充滿了太多的無奈。
路遙還是積極樂觀的,他在《人生》中寫道:“命運總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無數(shù)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并不都是快樂!
讀懂《人生》之前,我總是會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莫名地恐慌和憂愁,我怕自己離鄉(xiāng)背井2年,輾轉北京、香港后,回到上海還是得不到重視與尊重,仍舊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醫(yī)生;怕自己在肆意、任性地闖蕩中也蹉跎了自己的青春,錯失了人生的另一種美好,類似閨蜜們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舍棄、離開、堅持,都是我的選擇,而人在面對選擇時,往往不知道它們對自己的一生究竟有何影響,待懂得時,才明白自己錯過了什么,正如同李商隱筆下的“只是當時已惘然”。但蕭伯納曾說過:誰不會犯錯呢,一個嘗試錯誤的人生不但比無所事事的人生更榮耀,并且更有意義!度松方o了我勇氣,讓我明白,也許我們折騰了很久,在擁有過夢想的美好后,又回到了最初的生活,但這也沒有什么可怕的。“生活啊,生活!有時候它把現(xiàn)實變成了夢想,有時候它又把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無論是喜是悲,無論究竟是收獲了夢想還是屈服于現(xiàn)實,人生的路只有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才知道短長!盎o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人生就是如此變幻莫測,不可預測,沒有永恒的痛苦,也沒有永存的幸福!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真正的成熟是學會了在經(jīng)歷生命的浮沉后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擁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淡定從容。
時常會問自己,也會問身邊的親人朋友們,我們活在這個世上,最為珍視的、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財富?權利?榮譽?是的,不可否認,若是擁有這些東西固然是好的,但當一個人真正地經(jīng)歷過風雨后可能會由衷感慨,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安定的避風港更有珍貴的了——我們能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于這些了。我也是離家之后,才感受到了余光中《鄉(xiāng)愁》中的深情。青年人為了夢想離開故鄉(xiāng),走向遠方,但始終走不出精神上的故鄉(xiāng)。鄉(xiāng)土永遠是每一個人的精神依戀。
很喜歡《人生》中這樣的一個場景:回到城里一段時間后,德順老漢再次見到高加林,一眼看透了高加林,并對他說:你是咱土里長出來的一顆苗,你的根應該扎在咱的土里,根上一點土也沒有了,輕飄飄的,不知你上天呀還是入地呀!《人生》中,路遙用“豆芽菜”這個詞來形容高加林,因為豆芽菜一旦沒有了土地的滋養(yǎng),也就沒有了根基,喪失了穩(wěn)固的成長基礎。每一個人都是這么一顆豆芽菜!尋找鄉(xiāng)土,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所謂的立人之本。
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為了養(yǎng)家糊口也是一度離鄉(xiāng)背井,一個人被公司外派東北,我和媽媽只有在每年的寒暑假才可以一家團聚。爸爸是有能力有智慧的,東北的事業(yè)在他的管理、主持下風生水起,如果當初選擇繼續(xù)留在東北,金錢、財富估計都不在話下。但是為了我的學業(yè),為了家庭的完整,也是因為對鄉(xiāng)土的情懷,爸爸還是選擇將事業(yè)轉交了他最好的兄弟,毅然回到了我們身邊,為我和媽媽建筑起遮風擋雨的港灣。我們可能沒有多余的財富、但卻有可以溢出的溫情;人生的選擇雖然是充滿善惡的交叉、悲劇與正劇的交叉,但是腳踩大地、堅守初心的選擇大多不會讓我們失望,因為,“大地的胸懷是無比寬闊的,它能容納人世間的所有痛苦!
歲月無情,我們在追逐自己夢想的過程中,父母卻在慢慢變老;父母陪我們長大,而當他們需要我們陪伴的時候,我們又在何方?人,總是在失去之后,才會懂得,珍惜眼前人,別讓不切實際的虛榮、夢想毀掉自己的初心以及心中的那份踏實,才可獲得穩(wěn)穩(wěn)的幸福!断蛲纳睢分,黃磊也曾不禁感慨,自己雖然有過長發(fā)飄飄、才華橫溢、“國民偶像”的黃金時代,但更喜歡如今灶臺前為了柴米油鹽忙活的自己,能給自己心愛的家人做上每天可口的飯菜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感。這絕對不是消極的人生選擇,而是在歇斯底里精疲力盡、并且破繭成蝶涅槃重生后收獲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是在頭破血流地斗爭后收獲的與世無爭、隨遇而安的幸福;是在經(jīng)受住各種誘惑、欲望后返璞歸真的勇氣和回歸初心的堅守。
此次結束14天的隔離之后,就要開始面試找工作,面對人生的關鍵岔路。我堅持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眾多選擇面前,我們無法左右大環(huán)境,但卻可以把我自己心的方向,不能丟失做人的良心和準則,否則“一步錯步步錯”。尋找鄉(xiāng)土,對人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生,就是充滿著矛盾,不怕選擇,不怕犯錯,那些珍貴的過往都是生命中的詩和遠方,雖然心底有遺憾,但在失意過后,可以抱著更大的熱情去面對生活。
人生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于我們實際得到了什么;忠實于鄉(xiāng)土,堅守住初心,充實我們的心靈,虔誠擁抱對于生活的理想,將自己的腳印印在鄉(xiāng)土的土地上,不回頭的向前奔跑,腳踩大地,努力實現(xiàn)真實的人生,這才是幸福吧!
人生讀后感3000字 篇2
人生,其實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于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做出選擇并勇敢承擔一切后果。這個假期我又閱讀了路遙的《人生》這本書,這本書原是一位老師贈與我的畢業(yè)禮物,讀完后感慨良多,感受頗深。
《人生》以主人公高加林的生活為主線,將他的人生改變與愛情選擇這兩種變化聯(lián)系在一起,向我們娓娓道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書中描寫了高中畢業(yè)生高加林的一個人生選擇與變化的過程;以及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女孩黃亞萍的感情糾葛,再現(xiàn)了當時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展現(xiàn)了青年在人生選擇時的矛盾,映射出大時代下人們對于人生路口的選擇,引發(fā)讀者對于自己人生的種種思考。
沒考上大學的高加林回到村里當了民辦教師,后不幸被村支書兒子“走后門”頂替,無奈下只能為了生計選擇種地謀生?伤粋積極上進的知識分子怎么可能受得了這耕地的活兒?即使受得了皮肉之苦,也受不了精神和自尊的摧殘與踐踏。“他雖然從來也沒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正當他失意之時,善良淳樸的農村姑娘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他們展開了“不平等”的戀情。其實人活著就得有個盼頭,所謂生無可戀也是說生活中沒有了值得眷戀和期盼的人事,自然就活不下去了。
本以為生活會一直這樣波瀾不驚,然而命運的奇妙就在于其不可預料。生活并未壓垮有抱負的加林,他的叔父被調到縣里任勞動局長,機會重新降臨到他的頭上,諷刺的是,他也由于這層關系通過“走后門”被安排進了城里當通訊記者。重回縣城的他干勁十足、神采奕奕,不久便受到了大家的肯定,感受到了來自內心深處的滿足與自豪。在工作中春風得意的同時,加林遇到了高中同學黃亞萍,曾是同學的他們一見如故,雙方都沉浸在彼此的愛戀和精神世界當中?墒屈S亞萍已經(jīng)有了快要結婚的男友張克南,而高加林也有了巧珍。這個問題牢牢地擺在了他們二人的面前。經(jīng)過一番激烈且艱難的思想斗爭,二人最終決定不顧一切地在一起。她放棄了張克南,他拋棄了巧珍。
正當高加林準備大展宏圖之際,亞萍前男友張克南的母親心有不甘,檢舉了其“走后門”的事,最后他不得不離開亞萍又重新回到農村。然而,回村后得知巧珍早已嫁給了別人,他追悔莫及,但木已成舟,無法改變。
兜兜轉轉,一切又回到了原點,這似乎像是黃粱一夢,竹籃打水!吧畎。!有時候它把現(xiàn)實變成了夢想,有時候它又把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由于筆者年紀尚輕,只能通過展現(xiàn)書本中的一些語句來談談現(xiàn)人生階段下個人的體悟。人生路漫漫,一路上總會伴隨著許許多多的選擇,然而,一次一次的選擇便造就了如今的你。當然,只要有選擇,就還有希望。這讓我不禁想到史鐵生的一句話:“我經(jīng)由光陰,經(jīng)由山水,經(jīng)由鄉(xiāng)村和城市,同樣我也經(jīng)由別人,經(jīng)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緒和夢想而走成了我。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與我擦肩而過從此天各一方,有些便永久駐進我的心魂,雕琢我,塑造我,錘煉我,融入我而成為我”。走過的每一條路會影響著你的選擇,而你的選擇又會影響到下一條路的行進,相互往復。
看過一些關于《人生》的讀后感,一些看法會極力批評高加林的選擇,或是再加上階級等方面的考量。但人的情感或選擇是有些奇妙的,一百個哈姆雷特看法是各自相異的,甚至大相庭徑,夾雜著每個人自己獨特的人生閱歷。
不過或許我們可以穿越回那個時代,每間隔十年去采訪一下他們四人對自己這段經(jīng)歷的感受。終其一生,問問高加林后悔嗎?問問巧珍惋惜嗎?問問亞萍后悔嗎?
“照看命運但不強求,接受命運但不卑怯。”
輾轉來回,小說里的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仿佛是在轉圈圈,循環(huán)反復;然而德順爺卻異于眾人,他仿佛是打開了上帝視角——與高加林的那幾次對話,他的言語中透露出對人生的方方面面的理解,像是一個參透了生活奧秘的睿智長者。德順老爺子便是讀懂了“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為珍視的應該是什么?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這些東西也并不壞。但是,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為珍貴——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于這一點了”。
高加林是個多么積極的青年,是個如此熱愛教育的教師,可他卻逃不過生活的玩笑,被有關系的人頂替了。再后來,接二連三的玩笑讓他離開又重回農村。路遙最終并沒有給出小說中人物的歸途,不禁讓我們想知道高加林是否還在與生活,與命運負隅頑抗。“命運總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無數(shù)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并不都是歡樂!薄叭松。遣豢深A測的。沒有永恒的痛苦,沒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時是那么平展,有時又是那么曲折!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與人們心中的成見這座大山對抗到底,始終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肖申克的救贖》里無論是肖申克監(jiān)獄還是命運的囚籠都關不住安迪·杜佛蘭那無比耀眼的“羽翼”,阻擋不了他追求自由的腳步;陶淵明《歸園田居》寫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在……古往今來,我們生活中不乏和命運抗爭到底的人,也不乏與生活妥協(xié)和解的人,但無論怎樣,都是一種人生選擇。最后借用胡歌在《朗讀者》中說過的一句話——愿你們,都能有接受無常人生的勇氣,能有感受生命實相的機緣。
“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xiàn)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于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作為年輕人自己來說,重要的是正確對待理想和現(xiàn)實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當?shù),也不能通過邪門歪道去實現(xiàn)啊,而且一旦摔了跤,反過來會給人造成一種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毀掉人的一生。”
路遙在《人生》中還給年輕人傳遞著關于追求理想的正確價值觀。“走后門”使得高加林重獲縣城職位,也使得他兩度失去工作,最終一無所獲。路遙所評判的正是這種盲目進取、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的行為。任何一種社會制度下都不會實現(xiàn)絕對的公平,然而每個人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謀生,就取決于他心中的那把刻度尺。
每一個人都不同程度有過自己的少年意氣,有過自己青春的夢想和沖動。在人年輕氣盛的時候,最容易浮躁,被自己的心氣和理想遮住雙眼,將自己放大化,將理想放大化,殊不知,浮的高,跌的重,所以人的腳,要踏踏實實地永遠站在土地上,扎扎實實地記住自己為人的根本!
不論在任何時代,只有年輕的血液才會如此沸騰和激蕩。高加林其實就像每一個年輕人,有信念、有理想、敢拼搏、不認輸,同樣他也有缺點,會迷茫、會自私、會虛榮,但是他是善良的、是勇敢的,人都會走彎路,跌倒了再爬起來,就有希望。所有的磨難與坎坷,在你堅實地邁過去的那一刻,也是你邁向新生活、新未來的第一步。
初看書名——人生,我原以為可能會講述一個人的整個人生軌跡,恰恰相反,作者路遙只給我們講述了二十多歲的高加林的故事,這是一個介于志于學和而立之年的年齡,是一個含苞待放的年齡;接下來高加林、巧珍、亞萍將何去何從,他們將會航向怎樣的未來,誰也不得而知。
同樣,你我的《人生》也正在各自的筆尖下緩緩進行,尋找著,吶喊著——那未知的未來……
人生讀后感3000字 篇3
“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無所不在的上帝,誰也別想擺脫它!
——路遙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fā)表于1982年,曾獲第二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這部小說以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xiāng)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yè)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一波三折的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fā)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xiàn)了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在這部小說中路遙的語言樸實無華,景物描寫刻畫人心,恰到好處的對主人公的命運進行點評。整部小說讀起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人物很飽滿,景物描寫細致,讓人進入很快,易引起情感的共鳴。雖然這部小說在結尾,沒有給讀者“人生”的答案,但卻引領讀者去思考人生的答案。這部小說為我們揭示了人生的不可預知性,一個人的生活道路總是曲曲折折充滿著各種冒險和挑戰(zhàn),唯有始終積極向上方能免受命運摧殘。小說中高加林的形象激勵著千千萬萬迷茫的青年后來的馬云說當年自己就是踩三輪車的時候看了《人生》,意識到只要自己不放棄就總會有機會,于是奮而創(chuàng)業(yè),成就了億萬富翁。
小說中,路遙為我們刻畫的這個心高氣傲,性格倔強的年輕人高加林,他是那個時代優(yōu)秀青年的代表,渴望憑借個人能力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身份,他不想像父輩一樣在黃土地上刨挖一輩子。他的民辦教師資格被人頂替,在苦苦煎熬的日子里和金子一般的巧珍建立了戀愛關系,當他想當一個好農民時,好事接連而來,他被調動到縣城當上了干部。此時的他感到農村的戀人劉巧珍已經(jīng)配不上自己,于是轉投縣城播音員黃亞萍的懷抱,最后卻因為感情上的糾葛被人告發(fā)了走后門的秘密,最終被退回了農村,而此時一心愛他的劉巧珍早已嫁給了老實本分的馬拴,再也沒有人來安撫他受傷的心靈……
“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無所不在的上帝,誰也別想擺脫它!
小說中這樣寫到,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做法表達了她熾烈的愛。當高加林離開講臺當回社員,失落苦悶時,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好像僅此而已。因為,這份愛實在是太單純、太質樸了。雖然,那時的劉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傾慕以久的“先生”所愛著;那時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愛著。但實際上,這愛的天平能平衡嗎?不能。
當高加林離開土地,走進飛紅流綠的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xiàn)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表現(xiàn)出一種強大的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著相同的知識背景,有著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之時,高加林便進入了一種艱難的抉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便很快又被另一種感情強迫著壓下去。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墒,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一下子就表現(xiàn)出來了。在經(jīng)過反復考慮后,他終于接受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愛他的巧珍姑娘。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后,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只是含淚默默接受,她沒有過多地去責怪高加林,反而是更擔心加林以后的生活,勸他在外地要處處小心,不要操心自己,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流淌著,流進大馬河中,河水帶走了那段美麗卻不幸的愛情。河水的流向不變,人的道路卻從此改變。也許,在巧珍眼里,愛他,所以離開他,愛他就要給他幸福,哪怕自己苦也要愛。我們羨慕她那種愛的力量和堅強。
很明顯,巧珍的愛像黃土地般廣闊、純樸。黃亞萍的愛則像玻璃般浪漫、易碎。
但我們不能單純的去指責高加林喜新厭舊,遭到命運的懲罰是應該的?陀^來講不識字的巧珍和高中畢業(yè)的高加林有著嚴重的代溝。巧珍只會和他嘮叨莊里的水井修好了,老母豬又下了幾個崽子,完全無法進入高加林的內心深處。當初他們在一起,是因為他在遭受他人打擊時極度需要人安慰的結果。書中寫到:巧珍“再說些什么呢?她自己也不知道了。她除過這些事,還再能說些什么,她絕說不出十四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復合能源!笨梢哉f不識字的劉巧珍和高中畢業(yè)生高加林之間的愛情悲劇從一開始就是注定的。最讓人心疼的莫過于一段美好的愛情剛開始就已經(jīng)注定是悲劇。
愛情并不只是簡單的相濡以沫,還需要精神上的共鳴,兩個人必須要般配。高加林的性格決定他不會滿足于簡單地愛情中,當他在傍晚時,一個人站在山上看向遠處是,他就知道他和巧珍的距離。只不過是在他痛苦和困頓的時候,他舍不得放棄劉巧珍這個美麗而溫順的女子,一旦他來到了廣闊的天地,發(fā)現(xiàn)自己還能夠飛得更高,便能夠痛下決心,將劉巧珍拋棄。當他決定拋棄巧珍時,他覺得自己是個沒良心的混蛋。但是,在生活面前,我們在承認自己是混蛋的同時仍不放棄選擇稍好一點的捷徑。
但是,從另一種角度看,高加林是一個值得人贊賞的年輕人,當他來到城市,受到城里人的蔑視時,他告訴自己一定不能放棄,他心里說:“我非要到這里來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識,我比這里生活的年輕人哪一點差?我為什么要受這樣的屈辱呢?”這樣的想法令人動容。難怪把高加林的民辦教師身份擠掉的公社書記高明樓一直擔心這個性子很硬的年輕人將來有朝一日飛黃騰達,回來找他的麻煩?梢娪星巴镜哪贻p人誰都害怕,因為他們的將來注定無法限量。我相信以高加林的性格和才華,他遲早會成就一番事業(yè),或許他會是一個農民,但決不是普通的農民。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的德順老漢。他的存在貫穿作品始終,他像一位智者,出現(xiàn)在高加林的每一個重要時期。當高加林民辦教師被下后,他開導高加林以后日子還長著。當高加林和巧珍確立愛情時,他看懂了這段美好的愛情,在夜晚的牛車上回憶自己的愛情來祝福這對甜蜜的戀人。當高加林飛離黃土地放棄巧珍時,他罵高加林是豆芽菜,根上沒了土。當他用他“浮得高,跌得重”的人生哲理無法說服高加林時,他只能一口一口地長送氣。高加林被打回原形,他對著失魂落魄的高加林說:“在黃土地上屈不了你的才,不要灰心,男子漢,不怕跌倒,就怕跌倒再不往起爬!边@讓高加林的眼中又出現(xiàn)了兩點火星。
高加林在思想糾結之后的選擇讓他經(jīng)歷的太多,選擇后的結局讓我苦苦的思索,在這樣的人生岔路口上,我們做出抉擇的標準應該是什么呢?怎樣的選擇才算是正確的呢?許多事情沒有對與錯之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標準。但我堅信,每次選擇,決不能喪失基本的為人準則和道德束縛,既然做出選擇,便只顧風雨兼程。
人生沉浮,世事多變,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風順的。當站在現(xiàn)實與理想間的巨大差距面前,許多人往往會在這個岔道口一次次的感到矛盾、痛苦和無奈。是的,現(xiàn)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現(xiàn)實,就等于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千萬不能拋開現(xiàn)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于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認知?墒,社會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shù)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實現(xiàn)人生的遠大理想。
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你的一段時期,也可以影響你的一生。所以在人生的岔道口上,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地去選擇前行的道路。正如作品中所說: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是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方面不滿意就灰心。我們無法掌握上帝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人生就應該這樣。讓我們慢慢地去走,去體驗,去明白人生的酸甜苦辣,去品嘗那別樣的滋味。等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這樣不好嗎?
人生讀后感3000字 篇4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讀完了路遙的《人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尤其是“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這段話,我也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及生活。
01、童年的記憶
每個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都會被書中農村景色的描寫和人物的鮮活刻畫拉回自己的童年時光吧!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女孩,出生在農村,童年和中學的時光都是在農村度過的,身上充滿了泥土的味道!
春天到了,小草開始從棉被下鉆了出來,開始煥發(fā)生機,隨著天氣一天天變暖,萬物開始茁壯生長!放學后的下午,我就牽著羊去放羊,羊喜歡吃槐樹葉和榆樹葉,剛好我家的兩畝地位于坡邊,地形不好,隊上就把臨坡的一片槐樹地也分給了我們,于是我就拉著羊去那片槐樹坡放羊,偶爾還挎著一只籠,會趁著她吃草的時候摘整整一籠槐樹葉帶回去,晾干了給她吃!
放羊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小插曲的。離坡近、比較矮小的槐葉羊經(jīng)常吃,所以也就吃禿了,或者隔幾天會長出嫩葉,但是羊不喜歡吃這種嫩葉,羊喜歡吃那種深綠色比較肥厚的樹葉,所以我需要用撓鉤把遠處的槐樹勾到我跟前,這個過程一般是不容易的,因為那些樹特別高大,勁也很足,而撓鉤又不是很長,所以我需要先勾住離我比較近的副干,再抻著勁兒把主干拉過來制服這顆樹,在我把樹勾到跟前的這個過程中,羊會試探性的跳躍、張著嘴巴去吃晃動的葉子、望眼欲穿的小眼神,想一想就比較好笑!如果是摘槐花的季節(jié),我還要和羊拼手速,因為羊也喜歡吃槐花,所以我就將主干的樹梢踩在腳下,用手飛快的摘槐花。
夏天的天氣比較多變,有時候還是晴空萬里,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子就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大暴雨,于是我就拉著羊一路小跑回家,有時候羊跑的比我還快!等到麥子和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jié),還要時刻保持警惕,防止她吃麥子和玉米葉!等羊吃飽的過程一般都得持續(xù)一到兩個小時,如果肚子鼓起來了就是吃飽了,不過有時候她也鬧性子,不好好吃草非要把我往溝下邊擠。
有時候會坐在溝邊的土地上,摘一片槐樹葉吹口哨,看藍天白云,幻想有一天可以騰云駕霧,想天上是不是真的有孫悟空和玉皇大帝,會想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如果真的有外星人希望可以把自己帶走,這樣我盜取他們的秘密后就可以回來告訴地球的科學家!
五月份是我最喜歡的季節(jié),尤其是槐花含苞待放的那幾天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奶奶會給我們做好吃的槐花拌飯。村子里稀稀拉拉的槐樹散發(fā)著若有若無的槐花香,仿佛在提醒我該去大豐收了,于是我就牽著羊挎著籠去距離我家一公里的槐樹坡摘槐花,我站在坡邊,被濃濃的槐花香味包圍著,再哼著電視劇的主題曲和片尾曲,別提多幸福了!
摘槐花可是一件講究的事情,要摘含苞待放的槐花,這樣的槐花香味都在里邊,而且5月份的天氣很多變,經(jīng)常會下雨,所以一定要在下雨之前摘槐花,然后回家捋槐花、清洗、晾干、拌面蒸、放調料、油潑,吃上一碗熱氣騰騰、香噴噴的槐花飯,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麥子成熟的季節(jié),要從坡底把比自己還要高(一人高)、粗粗的麥稈子抱上去,臉經(jīng)常被麥芒刷的紅撲撲的。小時候村里會把麥稈攤在路上,過往的車輛軋麥子就省去了專門請人用拖拉機拉石輥攆麥子的過程了,沒錢請拖拉機的只能用人拉石輥攆麥子了,等麥粒和麥稈分離后,然后就是等風準備攆場了,這個過程一般是在晚上,到處都有蛐蛐兒的叫聲,村里的人會買幾瓶啤酒或者果啤消暑,互相聊天,等起風了就開始攆場了。接下來的幾天每天都要用彩條布或者塑料紙曬麥子,一天翻好幾次麥子,午后要及時收麥子防止回潮。一般都用裝了尿素的袋子來裝麥子,一袋麥子足足一百多斤。有時候攢上暴雨,隔壁的人都會來幫忙,有的拽著彩條布的角形成一個臨時的帳篷,剩余的人快速的將麥子裝在袋子里。
玉米成熟的時候,戴著尼龍手套,從地的這一頭走到另一頭在玉米地里穿梭掰玉米棒子,一般會將附近的玉米扔在一塊,最后再將這些小堆裝在袋子里拉回家,然后剝玉米、掛起來,掰玉米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了嫩玉米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回家就可以吃煮玉米啦!
02、現(xiàn)實與夢想
每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住著一個高加林。
農村,是高加林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城市,是高加林向往的地方,有著更廣闊的天地和更大的吸引力。農村,就像現(xiàn)實生活的處境,充滿了許多無奈與不順心如意,城市就像夢中的伊甸園,每個人都渴望夢中伊甸園的生活,但是這個過程是充滿了戲劇性,關鍵在于自己如何選擇、如何行動!畢竟緊要處的選擇就那么幾步,如果正確的選擇戰(zhàn)勝了行動的惰性,那我們終將實現(xiàn)自己的心理追求,過上伊甸園般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夢想,比如全世界旅行、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學畫畫、舞蹈等等。但是大多數(shù)人的'現(xiàn)實生活都是在是吃飯、上班、睡覺、刷手機的循環(huán)中度過,有多少次這些話我們只是說說而已,從來沒有為此付出過行動,大多時候還是選擇了安于現(xiàn)狀、保守的狀態(tài)!
高加林的可貴之處在于敢于向舊的道德觀念和輿論做出挑戰(zhàn),明確自己的人生追求,做一件事情就做到最好,比如第一時間沖上前線,寫報道當記者。即使最后回到了農村,被現(xiàn)實打到,但是并非結局,如果你還有選擇的勇氣,仍然可以重新開始!
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生活的低潮,為了失戀沒出息的哭好久,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服從家里的安排去本地上大學,沒有喜歡的工作,沒有歸屬感等等,但是如果自己內心沒有放棄,即使阻礙再多、未知再多,多一點耐心堅持下去,終將走出霧霾,不是現(xiàn)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現(xiàn)實!
03、旗鼓相當?shù)膼矍椴攀亲詈玫臓顟B(tài)
對劉巧珍的印象是白楊樹般挺拔,更像臘梅一般的女子,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熱情,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為了緩解心上人的自卑,替對方去賣饅頭,勇敢的去表白,為了對方去改變,刷牙,穿對方喜歡的衣服,心思和眼神從來沒有離開過對方,即使分開了還一心為他著想。
悲劇不是命運造成的,而是兩個人的差別太大了,從一開始兩個人的愛情就是不對等的,如果喜歡一個人,卑微到塵埃里,連最基本的對自己好都做不到,對方怎么會對你好呢?
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因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能夠更多地探求生活的外延和內涵。好的愛情應該是旗鼓相當?shù)臓顟B(tài),共同進步,你強我也不比你差,努力將自己調試到最優(yōu)的狀態(tài),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對生活充滿希望,讀書或者鍛煉提高自己保持自信,有一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可以買房買車,不用去依賴另一半,一個人也可以生活的風生水起!這樣就不用感慨“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云彩來娶我,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了,因為我是仙子本身。
04、敬畏生活的智者
德順老漢,年輕的時候喜歡過一個女子,打了一輩子光棍,在德順老漢的眼里巧珍一直是像金子一樣的姑娘,喜歡村里的小孩,有一點好東西,自己舍不得吃,總是想法設法的分給別的小孩吃,而且關心村子里的大事,為了撮合加林和巧珍專門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
德順老漢,就像一個熱血騰騰的老詩人,像一個哲學家,更像人生導師。他們作為過來人,總是可以一眼洞穿你的心思,更能一語驚醒夢中人,指引我們走上歸途。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來都不缺這樣的智者。在我們迷茫的時候,給我們指引迷津,幫助我們;在我們開心成功的時候,替我們感到開心,也不忘敲醒警鐘告誡我們;在我們失落的時候,鼓勵我們一切都會變好的。
感慨書中人物的命運,但是更應該思考如何選擇人生的每一步,讓自己不至于后悔!
【人生讀后感3000字】相關文章:
路遙人生讀后感 《人生》路遙讀后感11-28
《人生不設限》讀后感 人生不限設的讀后感11-15
人生海海讀后感 讀《人生海海》有感11-16
《人生》讀后感12-31
人生讀后感01-02
人生的讀后感05-08
路遙人生讀后感04-18
《人生》讀后感范文03-25
人生讀后感模板04-24
《人生由我》讀后感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