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文化苦旅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集合文化苦旅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集合文化苦旅讀后感1
第一次接觸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在語文讀本中。是那篇《東坡突圍》,那充滿著委婉的情愫又隱隱夾雜著些許力度的文字。充斥著一中莫名的力量,吸引著我使我在這委婉的文字前感受作者的無奈、悲憤、期盼和希望。我甚至能從那幾乎沒有什么感嘆號的語氣和平淡的'字里行間聽到作者在呼喚?吹剿蛲锵Ф站o的雙拳。
而如今,我終于有幸坐在書桌前,用洗的發(fā)紅的手輕輕地揭開了它的面紗,開始了我的心靈版“文化苦旅”。
讀這本書的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作為一個孩童。搬上一個小板凳在樹蔭下聽長輩講故事,一個個平淡而深邃卻又不失趣味的故事,就這樣通過這位長輩的嘴,傳入了我的心中。講故事的過程中,講故事的人一直不急不慌語、重心長地講出講述著每個細節(jié),語氣是那么平淡,卻充滿了無限的魅力。講故事的人就這樣不動聲色地,把聽故事的人引進了一個又一個問題與思考中去,講故事的人也許并沒什么情感,而我這個聽故事的人則在自己的思考中幻想中洶涌澎湃。
在這“平淡”的講述中,我又聽到了一些仿佛與那平淡不相符的節(jié)點,我一開始并不理解,可當我看到外國傳教士拉走了一車車敦煌經(jīng)文,而王圓篆卻只握著手中的白銀而竊喜;當我看到被兩個士卒捆綁并謾罵著的落魄的東坡居士在河岸狼狽而行的時候;當我看到奄奄一息的巴金先生這位老人在生命最后的時刻還忍受著誹謗與謾罵的時候。我又聽見了無聲的怒吼和無言的反抗。此時我突然明白這文化苦旅中的“苦”字:一絲憂傷卻又不失希望,在疲于面對種種困境時,卻讓你我又充滿了對文化乃至生活的希望。
我相信,他會伴著我走完我的“人生苦旅“。
集合文化苦旅讀后感2
書中作者所有的情感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但在所有情感中,我感受到了寂寞。文章本身是不會騙人的!赌呖摺防,莫高窟從繁盛又漸漸被人遺忘!罢麄畫面出現(xiàn)了揚眉吐氣般的快樂,只能是唐朝。”到“明清時期的莫高窟,已經(jīng)沒有太多東西可以記住!笔俏幕妮x煌與寂寞。那些不懂得珍惜文化的人終究會遭人唾棄和遺忘,但文化卻在寂寞中消失,只剩殘骸,沒人聽到作者對文化的嘆惋。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钡拿湟膊辉俪霈F(xiàn),陽關(guān)的詩人們是寂寞的,當年文化的巔峰變成了眼前的荒涼。西出陽關(guān)的詩人越來越少,而陽關(guān)終成廢墟。作者這樣不忍心地讓陽關(guān)繼續(xù)寂寞下去。《杭州宣言》,白居易和蘇軾被貶,人們毫不知曉大詩人的存在,在寂寞里,他們筑成了今日依舊繁華的蘇堤與白堤。
《黃州突圍》,名人慘遭的待遇。蘇東坡的優(yōu)異讓人妒忌而疏遠,不說舒亶,李定,王珪,李宜之這樣心胸狹隘的人,竟讓昔日摯友沈括離他而去。蘇東坡曾經(jīng)的半生為朋友而活,而朋友在他最失意的`時候,離開了他不能不說,東坡后來的輝煌成就始于黃州,誕生于寂寞。
跳出文章本身來說,在歷史中許多人在他成就輝煌的時刻,也無法逃離寂寞。一個人如果要得到什么,那么他必定要付出些什么。我在《文化苦旅》里,體會到了一絲無奈,寂寞的旅途而讓余秋雨嘗到了真正的文化,真正的“苦”。不知作者是否懷揣著這樣的心情去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但我的內(nèi)心接收到了這份寂寞。
也許下一次讀《文化苦旅》會收到不一樣的心情,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觀點。但這就是在書中探尋的過程。
集合文化苦旅讀后感3
文化苦旅,在文海中遨游;文化苦旅,在學海中航行。這是一本集歷史、山水、人文的散文集。讀歷史,知名人名事;讀山水,覽大江南北;讀人文,賞民風民俗。它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的心靈。
為什么叫《文化苦旅》?先說一個現(xiàn)象:中國人每當假期,總想去名勝古跡旅游。我們向往的,僅僅是景色嗎?當然不是,游客更想體會的是文人曾經(jīng)的情懷,去尋覓曾經(jīng)使人陶醉的詩意,去感悟意味深長的哲理。當我們徜徉在古圣先賢曾流連忘返的花徑綠洲時,仿佛瞬間與先賢們產(chǎn)生了穿越千年的心靈對話,人們想借此對國家、歷史產(chǎn)生新的理解與感悟。余秋雨先生,正是想借此來弘揚傳承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偉大的精神。但是,這種精神并不好悟,需要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去思考、體會,才能領悟到真諦。
“回去吧,時間已經(jīng)不早,怕還要下雪!边@意味深長的語句出自這本書里的《陽關(guān)雪》。陽關(guān),這個地名是那么令人蕩氣回腸!“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蓖蹙S的真情和儒雅已在陽關(guān)道飄蕩千年,他所表達的陽關(guān),是威武雄壯的,寄托了深深的`友誼……唐人就是這樣,再大的困難也抵擋不住他們前進的步伐,扼殺不掉他們樂觀。如果每個人都如此樂觀,那這個社會將更加美好。
陽關(guān),我覺得它是中華民族品質(zhì)的象征,它屹立在黃沙之中,昂首挺胸,眺望遠方,這不是中華兒女的堅強性格嗎?它開放積極,絲綢之路在它腳下通往西域,向世界展現(xiàn)中國的風姿,這不是中華兒女的博大胸懷嗎?但是幾百年后,余秋雨來到陽關(guān),看到的只是土墩、沙坡、荒草、石碑,還有殘雪……陽關(guān)被廢棄,陽關(guān)的坍塌,使中華民族更有骨氣。陽關(guān)之后,再無陽關(guān)!
苦,苦如開山,功成始得瓊瑤;旅,旅如探險,完后必獲璞玉。
集合文化苦旅讀后感4
《道士塔》是《文化苦旅》中的第一篇文章,我認為這一篇極其經(jīng)典。
我并沒有去過莫高窟,以前是很想去的,滾滾黃沙,大漠孤煙,卻有敦煌壁畫,亦真亦幻?涩F(xiàn)在我真的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去那里。我不配,我不能去真正的領悟古人對宗教的熱忱,不能真正的感受到現(xiàn)代研究者的辛勞和付出,不能更深地領會那個時候一個民族深重的危機并不只是外國的侵略,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去了跟沒去有什么區(qū)別?只不過是再次加快了這些色彩脫落的速度,何況我要怎樣去看那個早被搬空了的藏經(jīng)洞?所以就不要去了。
敦煌本該失中華最值得驕傲的,比之長城它多了絢爛,比之皇宮它多了內(nèi)涵,可最后它卻是中華之傷。
在第二節(jié)里,余秋雨一開始并沒有寫他自己的感受,而是兩段的敘述,他寫王道士怎樣將洞壁上的“唐代笑容”、“宋代衣冠”刷白。他寫王道士怎樣將塑雕“婀娜的體態(tài)變成碎片,柔美的淺笑變成了泥巴!庇嗲镉甑墓P觸很輕,只是略加了些修飾,讀來卻痛入骨髓。我自認為不是易動感情的'人,別人可以看到哭的故事,我最多也只是皺眉或者面無表情?赡苓@次是真正的感受到了筆者壓抑在文字下的心情,并且被他帶動了。我想他寫的時候一定是在苦笑吧?苦是痛苦,笑是慘笑。
之后的一段有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
我?guī)缀醪粫詣樱矍爸换蝿又切┧押丸F錘。“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見王道士轉(zhuǎn)過臉來,滿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閑人何必喧嘩?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聲求他:“請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腦中一片慘白。
【文化苦旅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文化苦旅讀后感《文化苦旅》讀后感12-02
文化苦旅讀后感范文 文化苦旅讀后感議論文12-13
《文化苦旅》心得體會04-14
文化苦旅心得體會04-17
(精選)文化苦旅讀后感08-08
文化苦旅的讀后感02-14
《文化苦旅》讀后感08-26
文化苦旅讀后感經(jīng)典10-01
《文化苦旅》的讀后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