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有這樣的時機(jī),要好好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1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它告訴讀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決定了他的詞、他本人在文學(xué)史上的惟一性和獨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棄疾放在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的特點,突出了他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唯一性”和“獨特性”。
文章的主體部分是將對辛棄疾的人生遭際的介紹與對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的評價交錯起來來寫的。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主要圍繞他的以下幾個經(jīng)歷:
一是他的`行伍經(jīng)歷。這一段介紹充滿了神奇色彩,他單人獨馬追殺偷印之賊,他躍馬橫刀突入敵營生擒叛將,活脫脫一個血氣方剛,驍勇善戰(zhàn)的武夫。中國歷史上的大文豪有誰有這樣的能耐?
二是他的為官經(jīng)歷。作者用數(shù)據(jù)作了這樣的介紹:“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xù)續(xù)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diào)動!弊髡呖陀^地分析了辛棄疾南歸后不為朝廷喜歡的種種原因:
其一,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
其二,他工作特別認(rèn)真,簡直是個工作狂,于是招來許多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皇上也就對他時用時棄;
其三,他愛提意見,45年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不停地要求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這怎能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辛棄疾的這些特點在今天看來都是優(yōu)點,是大大的優(yōu)點,但在當(dāng)時的朝廷看來卻都成了令他們心煩的缺點,是不能容忍的缺點。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欄桿,吟詩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歷程。從一個沙場英雄對軍營的渴望,到一個憂國游子對蒼天的發(fā)問,從“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的心病,到“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的內(nèi)痛,這里有悲壯的呼喊,有遺憾的嘆息,也有無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詞,這些詞幾乎都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這些詞作時既沒有一引了之,也沒有詳加賞析,而是結(jié)合人物的命運作了精當(dāng)?shù)狞c評。作者首先總評辛棄疾的由行伍經(jīng)歷到棄戎從筆的無奈:“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jī)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紙箋,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讀完文章,可以感受到文章中充滿陽剛之氣。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2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yuǎn)目,獻(xiàn)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水龍吟》
說起古代文人,腦海中便出現(xiàn)那些遷客騷人站在譬如黃鶴樓之類的名樓上,或憑欄遠(yuǎn)眺,或雙手背后目光深邃而遙遠(yuǎn),或是飲酒對詩,或談起各自身世,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或是報國無門痛拍欄桿的場景。欄桿似乎成了他們的發(fā)泄口,而欄桿也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那些有過壯志雄心的文人們的悲憤與無奈!鞍褭跅U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
這次寒假,我有幸讀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欄桿拍遍》。梁衡,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沒有華麗虛浮的辭藻,卻字字珠璣;他的作品不是清雅流水般的清新,而是氣勢磅礴的大海,排山倒海,震撼我們的心靈。然而,在他的散文中,我又最喜歡他的《把欄桿拍遍》,他向我們描述了辛棄疾充滿豪情與蒼涼的一生。
雖很早就知道辛棄疾,但對他的認(rèn)識僅止于一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lǐng),內(nèi)心卻不曾為他激蕩過。而梁衡先生的文章,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詞,重新感受了一次辛棄疾,從而真正認(rèn)識了悲壯得讓人蕩氣回腸,執(zhí)著得讓人心痛不已的辛棄疾在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熱血,然則現(xiàn)
實卻將這一切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jī)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感慨“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惫P走龍蛇,淚灑宣紙。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第一文庫網(wǎng)!鞍褏倾^看了,欄桿拍遍”,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征戰(zhàn)沙場,報效國家的機(jī)會!翱烧l又能懂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有著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本想以身許國,淚灑大漠,如今卻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桿。江水悠悠,似詞人長嘆,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
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dāng)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把欄桿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掩卷沉思,再三咀嚼。如不是有淵博的學(xué)識,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從中發(fā)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欄桿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筆下所繪的稼軒一顰一笑若隱若現(xiàn)。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對詞人的同情和惋惜。我想如果稼軒在世,也會有當(dāng)年白樂天那種“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感慨。當(dāng)然,更有知音為何在千年之后出生的余恨。而我在閱讀此文時,時而為其絕妙的一筆而贊嘆,時而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辛棄疾的詞風(fēng),不是豪放,也不是婉約,他有著自己獨有的特色,使人讀起來好像真的游離在宋代戰(zhàn)場,看到了硝煙的沙場,看到了殘酷的現(xiàn)實,也看到了詩人面對朝廷的不重用而油然而生的無奈和悲嘆。對現(xiàn)實的不滿的他無處宣泄的自己的痛苦,只能揮揮衣袖,寫下這些詞來懷念、感嘆。讀著這些散文,心靈在動蕩亂世中穿梭,目光在滄桑歷史中徘徊,早已塵封于歷史的點點滴滴,被梁衡先生用一支筆勾勒出來,時間與空間的遙隔,在作者筆下,全部消失,指引著心靈的碰撞。
在今天這個物質(zhì)的有些異化的時代,浮華與喧囂、聲色和娛樂的充斥,正逐漸使我們的心靈趨向枯竭,那就不妨于繁忙中暫時抽身出來,讀一讀梁衡先生的文字吧,或許,它們就是那一眼你曾經(jīng)苦苦尋覓的清泉,給予你以不盡的潤澤。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3
四年級第一節(jié)古詩,我們講的是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在給學(xué)生準(zhǔn)備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開始了對辛棄疾的進(jìn)一步了解。辛棄疾,在我的印象中,能與蘇軾并稱“蘇辛”,豪放派詞人,南宋愛國詞人……這是大學(xué)時期我對辛棄疾的印象,很模糊,便漸漸淡忘。再次撿起,我卻有了更清晰明了的思路,這得益于老公推薦的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
《把欄桿拍遍》是我國當(dāng)代著名散文作家、新聞理論家梁衡所寫的一篇人物評傳性質(zhì)的散文,塑造了一個叱咤風(fēng)云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是解讀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散文名篇。被許多人譽(yù)為是影響自己青年時代的一篇好文,是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
閱讀這本書,不再是簡單的查閱資料,補(bǔ)充知識,而是與作者的一種對話,與辛棄疾的一種交流。有種走進(jìn)作者,走進(jìn)人物,走進(jìn)那個時代的感覺。
下面說說本書的主人公——辛棄疾。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第一人。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資料里,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殺過幾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修劍法。他又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22歲時他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后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并,并兼任書記長,掌管印信。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zhǔn)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了光復(fù)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就這幾天之內(nèi)又變生肘腋,當(dāng)他完成任務(wù)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說來,他干這場壯舉時還只是一個英雄少年,正血氣方剛,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jī)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應(yīng)該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刀和劍是在戰(zhàn)場上向前拼殺的工具,勢必會帶著血雨腥風(fēng)的記憶,是為殺氣;與此同時,也會帶著金戈鐵馬的奔騰,是為磅礴;別人寫詞用筆,力量也是只到紙背,辛棄疾寫詞也用筆,卻是刀和劍的真實寫照,在距離戰(zhàn)爭最近的地方,把感情深深地刻到生活和歷史的記憶里面去。
以前讀散文,總覺得有點太“散”,抓不住重心,但是我自從讀了這篇散文后,我對散文有了別樣的感受。我準(zhǔn)備把辛棄疾通過這本書介紹給同學(xué)們,不是給他們介紹一本書,而是介紹一個愛國詞人的多舛的命運,以及濃濃的愛國情懷。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4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笔钦l,獨自高登危樓,痛拍欄桿?“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是誰,面對雙溪名勝,長嘆一聲,只道:“載不動許多愁!”!昂<{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是誰,以這幅對聯(lián)為座右銘,上對蒼天,下對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拋開那些花草閑情,丟棄那些所謂的故作深沉,我被一段段歷史震撼,那真是一種過目不忘的深刻!
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莫過于辛棄疾了,他是沙場將軍,人盡皆知,他壯志難酬,報國無門。而梁衡筆下的辛棄疾,卻讓我真正認(rèn)識了一位悲壯的,執(zhí)著的他。
他愿為君王收復(fù)失地,他有一顆比火還炙熱的心,他也有單槍匹馬,利劍斬人的經(jīng)驗,只是,他錯在了時間,他沒有遇到明君。那時動蕩的南宋,只圖茍安,不求收復(fù)失地,他欲上戰(zhàn)場,只有淚雙流!他再也沒有機(jī)會馳騁沙場了!他只能用筆、用墨、用淚去揮灑宣紙;他再也不能血濺戰(zhàn)袍了!他只能仰問蒼天,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以及無苦奈何,“可憐白發(fā)生!”他也只能自嘲地笑笑,熱淚橫流。即便他有一身力,一腔志,也無處安放,唯有江水悠悠,不知疲倦,似詞人的長嘆,無語東流。
“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梁衡先生這么評價:“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遍一遍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yuǎn)眺、望眼欲穿的形象。”空想血灑大漠,臨江水,望長安,拍欄桿,淚空流……
在今天這個浮華、喧囂的時代里,我們沒了昏君,卻也失了真正看透世俗的偉人。不妨在繁忙中想想吧,保持一顆寧靜致遠(yuǎn)的心,像秋白一樣,像林則徐一樣,像稼軒一樣,在歷史上站起來,將一腔豪邁保存下來,千年以后,浩氣猶存……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5
讀《把欄桿拍遍》有感(閱讀偉人篇)這是一本由著名學(xué)者、新聞理論家、作家梁衡編著,將從古至今英雄人物的輝煌與低沉描寫的淋漓盡致的一本書。書名取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yuǎn)目,獻(xiàn)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就是這篇《把欄桿拍遍》,讓我重新認(rèn)識了辛棄疾,讓我更加明確了他與古代詩人的不同之處。他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修劍法。他又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22歲時他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后又掌管印信。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zhǔn)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了光復(fù)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就這幾天之內(nèi)又變生肘腋,當(dāng)他完成任務(wù)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說來,他干這場壯舉時還只是一個英雄少年,正血氣方剛風(fēng)華正茂,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他為國為民的精神無人能擋。他的生命之路就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遒勁的龍頭拐杖。
作為一名封建知識分子,雖建議不被采納,但他有一顆熾熱的心。對待政治,他不像陶淵明那樣淺嘗輒止,便不再
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從他身上我仿佛得到了一種力量,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文字的捶打,無不在人們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而正是這種力量,推動著國家與民族飛躍向前。
亂世中的美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有一種凄冷的美,她是愁的化身,她是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女性的代表,她就是李清照。如今已被大部分人所熟知。最愛她的那首《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十分真實地表現(xiàn)了少女的羞澀與天真,秀發(fā)香腮,面如花玉,情竇初開,春心萌動難以按捺。她也作出:“何為出戰(zhàn)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的慷慨豪放詩句,雖說是婉約派詩人,但她寫的詩的氣勢不亞于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棄疾!凹t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泵鎸φ煞蜈w明誠的分離,離愁別緒,難舍難分之愈深,思之愈切的情感涌上心頭。她顯已成為當(dāng)代“女神”之代言人。當(dāng)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fēng)雨時,也總能看到那個立于秋風(fēng)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縱觀歷史,我們或許能輕微的感受到偉人們當(dāng)時的輝煌與成就,他們所帶給我的,往往最能激勵自己在無盡的挫折面前,沉著應(yīng)對、勇往直前!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6
五一假期,有幸讀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欄桿拍遍》。想來,讀梁衡先生的文章不算早,先生以“一年一篇”的虔誠寫作,給散文創(chuàng)作帶來別樣的文本,也為很多朋友帶來了堪為“范本”的“工巧散文”!栋褭跅U拍遍》使我沉醉,不能釋手,通過此文我才真正了解辛棄疾充滿豪情與蒼涼的一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yuǎn)目,獻(xiàn)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翖壖病端堃鳌
雖很早就知道辛棄疾,但對他的認(rèn)識僅止于一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lǐng),內(nèi)心卻不曾為他激蕩過。而先生的文章,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詞,重新感受了一次辛棄疾,從而真正認(rèn)識了悲壯得讓人蕩氣回腸,執(zhí)著得讓人心痛不已的辛棄疾。在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熱血,然則現(xiàn)實卻將這一切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jī)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
感慨“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惫P走龍蛇,淚灑宣紙。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征戰(zhàn)沙場,報效國家的機(jī)會!翱烧l又能懂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有著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本想以身許國,淚灑大漠,如今卻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桿。江水悠悠,似詞人長嘆,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
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dāng)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把欄桿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掩卷沉思,再三咀嚼。如不是有淵博的學(xué)識,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從中發(fā)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欄桿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筆下所繪的稼軒一顰一笑若隱若現(xiàn)。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對詞人的同情和惋惜。我想如果稼軒在世,也會有當(dāng)年白樂天那種“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感慨。當(dāng)然,更有知音為何在千年之后出生的余恨。而我在閱讀此文時,時而為其絕妙的一筆而贊嘆,時而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7
書中一位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士,一幅幅美輪美奐的景色,一段段難以忘卻的情懷,一句句真情流露的話語……吸引著我,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梁衡先生用手中的筆為我們寫就一篇篇頗具古色古香的“工巧散文”。他細(xì)膩傳神的勾畫或許是其與筆下人在精神上沖撞,在思想上交匯,才能袒露心靈,直逼心靈,進(jìn)而寫出心靈,為我們呈現(xiàn)出筆下人的真實意境、想法。
從前,我未曾看過當(dāng)代作家的散文作品,誤以為當(dāng)代作家生活在和平年代無法將真情注入筆下,為我們帶來震撼心靈的佳作。而今我錯了,梁衡先生仿佛集百家之長,無論是繪人亦或是繪物,無不傳達(dá)著他心中的那股豪情與壯志!
觀書過程中,我仿佛是穿越了時空,與筆下人、筆下物真切溝通交流,觸碰到心底的文化沉淀。正是這優(yōu)美的文字,袒露出心中的理想抱負(fù),并涌入我心!
佳文中,《把欄桿拍遍》最令我難忘。或許是符合我這個年紀(jì)的心理,辛棄疾的一生深深地觸動著我,滿腔的熱血被調(diào)動!時興奮,時悲傷,時憤慨。面對他的一生,我的內(nèi)心五味陳雜!從起義始,至沒落終,辛棄疾的一生在梁衡先生的筆下令我嘆息!爸袊鴼v史上有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睂λ馁潎@與尊敬直至現(xiàn)在也不絕于耳。正是這樣一位英雄豪杰,其蒼涼的一生,令人動容!他抑郁難申,報國無門,以詩以詞抒情排郁。“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睉n國憂民,憑欄遠(yuǎn)眺,望眼欲穿,心急如焚的形象是他的名片。那份愛國之心何人能及?他只是想為國效力,收復(fù)中原!可憐南宋朝廷的委屈求安,排斥他的做法,是對他最大的傷害!隨時局變動,仿佛成了他的宿命!百般阻撓,百般磨練下,辛棄疾的詞不再簡簡單單,“筆下的每一個字都讓人吃一驚,仿佛就是一滴血,又恰如一行淚!”
“積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對,辛棄疾只有一個!他的愛國情懷,他的憂國憂民,他的堅持不懈……即使是今日依舊是我們不斷學(xué)習(xí)的優(yōu)秀品質(zhì),我們應(yīng)以辛棄疾為榜樣,謹(jǐn)記他痛拍欄桿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吧!
觀完本書后,心中不斷起伏波動,如此精致散文,如此蕩氣回腸的筆觸帶給了我對文學(xué)的進(jìn)一步認(rèn)識,對人生也重新審視,我將不斷努力,不斷感悟人生中的真諦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8
為國盡力當(dāng)自誓
從小學(xué)起,我便從一孔中,窺見了辛棄疾。那時,我對辛棄疾的印象僅是“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的投閑置散,和“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的寧靜和平,但卻不知他為何要甘于歸隱鄉(xiāng)土,而不去為官,一展才能。進(jìn)入初中,從“挑燈看劍”到“欄桿拍遍”;從“氣吞萬里”到“江晚正愁”,辛棄疾與我愈來愈近,我漸漸讀懂了他對國家透心及腑的熱愛,和為國效忠而不能的愁苦悲憤。我內(nèi)心的平湖上泛起了一絲波瀾,我也要為國家做些事情。
直到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進(jìn)入了我的視野,我才真正地認(rèn)識了辛棄疾。在中國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以武起事,以文為業(yè),而愛國熱情始終激昂者,恐怕就只有辛棄疾一人。他生于金宋亂世,年少時滿腔熱血為國,金戈鐵馬,蕩寇剿虜,馳騁沙場,夢想著以身許國,血灑大漠。但誰知,南歸后,朝廷卻無情地剝奪了他最后的奢望,僅留給他一支羊毫軟筆,去揮灑無盡的嘆息和悲愴。
他壯志未酬,曾拍欄興嘆,扶欄遠(yuǎn)眺,望斷一江春水,也曾熱淚橫流,質(zhì)問蒼天,為何如何此不公。但他心中對祖國崇高的熱愛卻從未有半點消減;金革之聲,從未有一次不在他的夢中響起;刀劍之影,從未有一次不在他酒醉的眼前閃過。他的復(fù)國壯志在國憂民難的反復(fù)錘煉鍛造下,愈發(fā)堅不可摧。他腦海那中久久無法壓抑的悲憤,在翻騰,激蕩,迸射出最璀璨的火花!他的詞賦,由劍戟鑄造,被血淚涂抹,交雜著亡國游子痛心疾首的悲憤,為國哀呼號,在時代中炸響!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
他做了南宋40年臣民,壯志滿懷,熱血填膺,他卻總是在閑置和走馬燈般的調(diào)動中游蕩,直到被彈劾罷官,理想破滅,在贛南修了一座別墅,投身稻香蛙鳴,了卻心頭之痛。我想或許他總該歇息了吧,可是不,他沒有,他仍時刻憂心如焚,一旦有任,他仍會上書進(jìn)諫,整飭政務(wù),為民謀利,熾熱的愛國之心炙烤著他的生命,只要可能,他便不會停下,也不曾想過停下。他的精神,在烈火和驟冷的淬煉中鍛造,升華,沖擊著我的生命,澎湃起我的激情。
讀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靜,我似乎能觸摸到他沉重的.呼吸,他堅定的心跳,他那為山河破碎而發(fā)的擲地有聲的吶喊,在劇烈地震撼著我的心靈,一個念頭在我的心中出現(xiàn)了,我也要像辛棄疾那樣,為國盡力。當(dāng)我看到當(dāng)今機(jī)械設(shè)備以國外為上乘時,我心中的種子在悄然萌發(fā)。我要做一名工程師,研發(fā)出中國人自己的產(chǎn)品,讓中國屹立于世界之巔,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在我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也曾遇到過坎坷,有人不解,質(zhì)問為何;有人嘲笑,冷眼相看。但想起辛棄疾那“了卻君王天下事”的壯志,經(jīng)百般阻撓,無法實現(xiàn),可他心中仍不息地流淌著愛國的熱血。我不再惆悵嘆息,而滿懷熱忱,發(fā)奮學(xué)習(xí)。他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前方的路,讓我以為國盡力為自誓,不斷向前。同學(xué)們,無論何時,愛國都將作為主旋律在我們的生命中回響。讓我們以盡力為國為志,鍛造出我們最鏗鏘的青春樂章吧!
【梁衡《把欄桿拍遍》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把欄桿拍遍》讀后感范文11-05
欄桿工程合同02-05
梁老師報告會心得01-14
游石梁作文10-13
關(guān)于欄桿安裝合同11-14
常識梁文道著讀后感04-21
欄桿安裝合同范本04-28
不銹鋼欄桿合同06-25
大學(xué)生拍微電影實踐心得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