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秋詞》有感
當(dāng)細(xì)細(xì)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秋詞》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秋詞》有感 1
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天,萬木蕭條,寒風(fēng)瑟瑟;秋天,思鄉(xiāng)游子,哀嘆秋思。在秋天,一切都是那么的凄涼悲殘,使人感到陣陣寒意。
看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聽張九齡“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悟張籍的“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做家書意萬重”。這些都是發(fā)生在秋天的情愁。
每逢秋天,人們總會多出幾分愁思,幾分擔(dān)憂,幾分悲涼。
我言秋日勝春朝
而在劉禹錫的筆下,原本悲傷的秋天變得欣欣向榮,比春天還美好。秋,就像一位淘氣的孩童,逐漸變得可愛起來,美麗起來。原本傷愁寂寥的秋天變得精神抖擻,怎能不令人喜歡呢?誰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誰說落葉紛紛,就是歸根,來年,他還會綻放出新芽!誰說秋風(fēng)寒日,紙鳶能憑著飛向藍(lán)天,飛向夢想!誰說秋日無喜,瞧,沉甸甸的果實正在訴說灑在她身上的.汗水是那么的馨香。
秋日,是美好的在這個多情的季節(jié),并且所有的情感都是愁,別忘了,里面還有幸福,還有快樂!
晴空一鶴排云上
抬頭仰望,看,白鶴正在搏擊風(fēng)浪,直沖云霄,接受著這最后的考驗在秋日晴空中那么排青云直上的白鶴是那么的矯健凌厲1
他們不畏艱險,飛上了藍(lán)天,完成了美好的夢想。他們努力奮斗的目標(biāo)——直沖云霄!呵,多么偉大的目標(biāo),那我們是否也能駛向成功的彼岸?
便引詩情到碧霄
人生其實像一座鐘,總是在受打擊之時,才釋放出最美麗的心聲,那悠揚的聲音,一聲比一聲悅耳,一聲比一聲從容。
劉禹錫正是這樣,面對挫折不低頭,他是那么的豁達(dá)樂觀。盡管他遭受非人的待遇,盡管他懷才不遇,盡管那個社會昏暗庸俗,但他心懷平常,從不愿意和那些官員同流合污。
他就像一枝青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面對社會的腐敗,面對君王的無能,他坦然對待,一笑而之。
正是這樣,鑄成他不朽的靈魂,正是這樣。才有了這么超凡脫俗的淡雅詩篇,正是這樣,他這一生才完美無感!
生活就是這樣才公平,他給我們鮮花也給我們荊棘。如果我們能理解《秋詞》中那豁達(dá)樂觀的態(tài)度,我們將會戰(zhàn)勝挫折,迎來勝利的曙光。
說什么紅塵滾滾,嘆什么世事滄桑,只要我們擁抱青春,堅定信仰,不畏挫折,迎難而上,臺踏上時代的節(jié)拍,我們理想的蓓蕾就會縱情綻放。
讀《秋詞》有感 2
[唐]詩人劉禹錫《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何為文人悲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宋玉,該人既是古代有名的帥哥,又是著名的辭賦家,古有“……才比宋玉”之說,是文人中的翹楚。
其所著《楚辭?九辨》中流露“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衰!钡母锌梢哉f是開啟了文人悲秋的先河。后文人悲秋逐漸成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主題之一。但是,詩人劉禹錫的《秋詞》卻一反傳統(tǒng)的文人悲秋、嘆秋觀,勇于挑戰(zhàn)歷史上的文化遺風(fēng),以頌秋、贊秋賦予秋天的一種導(dǎo)引生命的力量,表達(dá)了“詩豪”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和對自由境界的無限向往之情,深受后人的敬佩!
時值三秋,東北已冰雪蓋地,中原也玉露成霜。然而在我們南方炎夏暑氣才剛剛消散,清秋的腳步在風(fēng)雨中躑躅蹁躚,一場秋雨一陣涼,清涼的晚風(fēng)吹襲著恬淡的心田,讓人在寒涼中增添幾分愜意……時序漸至,一葉知秋。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農(nóng)夫期盼的正是春華秋實,碩果累累;秋色,為文人鋪箋潑墨,詩情畫意盎然而生提供了難得的.素材;秋韻,三杯香茗,一曲清歌,讓世俗繁華拋于腦后。
君不見北京的香山公園,四川九寨溝風(fēng)景區(qū),都是在深秋時節(jié),以層林盡染,色彩斑斕的自然景色,呈現(xiàn)一幅山林畫卷,給人美輪美奐的炫美視覺享受,吸引游客流連忘返。故金秋給人以安靜之美。當(dāng)“樹樹秋聲,山山寒色”時,這飄零的落葉終將入泥護(hù)花,書寫著永恒的生命,正如人類的繁衍生息,瓜瓞綿綿。
佇立庭前,遙望天際,北雁南飛,天高氣爽,飛禽心無旁騖的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放心覓食去。看天邊云卷云舒,去留無意,這無垢的清秋,讓我心中多一份落寞。嘆人生之秋,不也是在悲涼處落幕?大自然的規(guī)律雖無法違逆,但景由心造,愿自心發(fā),詩人劉禹錫在屢屢遭貶后仍以“秋日勝春朝”的人生觀坦然面世,以文自適,在“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中安享清福。
朋友們:請珍重!秋已深,須添衣;夕也紅,善從容度日,與山水共歡,放下愛恨,一切隨緣。讓氣勢磅礴、寬廣無邊的胸襟,童心未泯、意氣風(fēng)發(fā)的境界永伴著我們的一生。
讀《秋詞》有感 3
我曾讀過《秋詞》,曾領(lǐng)略到它的豪邁與昂揚。那是劉禹錫的作品。那是對秋天與秋色的感受。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就引燃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他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不錯的!敖瓧鳚O火對愁眠”“孤燈夜夜寫清愁”“滿池荷花動秋風(fēng)”“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何不曾表現(xiàn)出那濃濃的秋愁呢?
可劉禹錫卻用“我言秋日勝春朝”來表達(dá)自己對秋天的贊美。其中“我言”無任何拐彎抹角。這種自白直抒胸臆,態(tài)度鮮明;這種自信更讓人感嘆秋的魅力是那樣的神奇。
“晴空一鶴排云上”。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景觀的描述展現(xiàn)了秋高氣爽晴空萬里,白云飄浮千載的開闊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高潔情操,體現(xiàn)了詩人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這便是他。
“便引詩情到碧霄”。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赡苓@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xiàn)的`氣勢卻是非凡的。詩人雖人生坎坷,屢遭貶謫,壯志難酬,不被重用,但仍勵志高歌,豪邁大度。
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詩人是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shù)的魅力。發(fā)人深思,耐人吟詠。我懂了他,那種如秋的豪邁,那種如癡如醉。
研讀《秋詞》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屢遭貶謫,越挫越勇的豪壯情懷。
讀《秋詞》有感 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遍_篇兩句,詩人便直抒胸臆,對秋天的看法與眾人迥異。自古以來,秋天常常被文人墨客描繪成寂寥、凄涼的代名詞,而劉禹錫卻敢于挑戰(zhàn)這一傳統(tǒng)觀念,他認(rèn)為秋天的美好勝過春朝。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氣,不僅展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審美視角,更體現(xiàn)了他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精神風(fēng)貌。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焙髢删,詩人通過生動的畫面描繪,進(jìn)一步強化了對秋天的贊美。晴空之下,一只白鶴振翅高飛,直沖云霄,這一景象不僅令人心曠神怡,更激發(fā)了詩人的無限詩情。白鶴作為高潔、堅韌的'象征,與詩人內(nèi)心的豪邁與不屈不謀而合。它仿佛在告訴人們,即使面對困難和挫折,也要像白鶴一樣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讀罷《秋詞》,我深感劉禹錫的豁達(dá)與樂觀。他雖屢遭貶謫,仕途坎坷,但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在他的筆下,秋天不再是寂寥和凄涼的代名詞,而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的季節(jié)。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和借鑒。
同時,《秋詞》也讓我對秋天有了更深刻的認(rèn)識和感悟。秋天不僅僅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更是一個充滿希望和夢想的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里,我們可以放下心中的煩惱和憂愁,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我們可以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biāo)。正如劉禹錫所言:“我言秋日勝春朝!敝灰覀儽3忠活w積極向上的心,勇于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困難,就一定能夠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讀《秋詞》有感】相關(guān)文章:
秋詩中的祝福詞12-16
秋學(xué)期開學(xué)典禮串詞03-23
秋讀后感作文關(guān)于秋的讀后感12-01
2022中秋晚會主持詞11-23
2017中秋晚會的主持詞04-01
秋的濟南讀后感03-23
《故都的秋》讀后感05-31
8月15中秋晚會主持詞05-26
《森林報秋》讀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