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梁曉聲《表弟》讀后感
讀過幾本書,不過都不是有太大的感覺,但是當讀到梁曉聲的《表弟》的時候,心靈有了很大的出動,不僅僅是寫到了現實的社會,更多的是寫道了大學生的現狀,似乎有了親身的體會!也許是自己正處于這個階段,無名中有了更多的共鳴吧!有一種難以自拔的感覺!震撼!
讀過《表弟》的人都知道,小說描寫了一個來自偏遠、貧困、封建色彩濃重、人格和世界觀最扭曲、人性和自尊最堅定的一個大學生表弟的故事,梁曉聲讀后感。他在極度的貧困中考上了大學,帶著家人和鄉(xiāng)親們視作救世主般的光環(huán),內心卻被這光環(huán)壓迫的扭曲。他不敢承認失敗,不敢接受失敗,不敢接受所愛,不敢承認自己的渺小,不敢面對現實對他的磨難。
他很有才氣,是學校的才子,卻被心里的自卑壓抑的不敢釋放。他很孤僻。他有自己的思想,敢和當代著名的作家探討人生和文學,卻因為過分的固執(zhí)而觀點偏激。他又常人難有的忍耐。但是他那來自山村、來自農民、來自無數眼睛的內心的壓力最終沒有經受住現實的考驗,最終確實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沒有人打敗他,是他自己的自卑和扭曲的心里所扼殺。作者的開導、關心、愛護、戀人的理解、支援、呵護都無法留住他……,就這樣的離開了!
總覺得八十年代出生的自己思想狀況屬于亞健康狀態(tài).一生下來就有好吃好穿,又因為多是獨生子女,家里都寶貝的很.無形中我們變得自私,貪婪的吮吸著父輩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幸福生活.無聊的時候就無病呻吟,怪父母不理解我們想要的花花世界,并安個名字叫"代溝",久而久之,整個社會都在很理所當然的用這個詞的時候,連父母自己也開始覺得是他們做得不夠好,不夠理解我們。我們是不是就迷茫了,就郁悶了,就要發(fā)泄了,就叛逆了……我們健康嗎?
地四方是我們的天地四方,哪個是身外的他人?我們是天地四方的我們,哪個是身內的我們?社會人生似乎永遠都是那么不可分開!有時候,想得簡單點,怎么想就怎么做,或許做人會更開心更易滿足些。
我一氣看完了這部小說,剛開始還沒覺得什么,越看越放不下,正好放假我有大塊的時間。兩個貧困地區(qū)農村的打工者為把希望寄托在一代身上,經過打拼把家安在了城市的城郊一個叫臟街的地方,從此兩個小孩就在開始了他們的童年求學,兩家相互照應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兩個有手足之情男孩兒共同生活在一條叫做臟街的胡同里。
他們一個叫曉聲,一個叫子卿。在人生信念方面,他們一個代表著另一個的一半。高中畢業(yè)雙雙下放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翟子卿從小學習好,聰明內向,一心想將來當一個作家改變窮境,而陳曉聲自卑,深受翟的影響,可事過二十年后恰恰相反,不可能成為作家的曉聲大學畢業(yè)成了北京的一名著名作家,而那個渴望并有希望成為作家的子卿則成了只有高中文化的一個只追求金錢和女人的大款商人,他常年在外,身邊換了一個又一個女人。
偶然的相遇,使曉聲認識了子卿的妻子,并深深相愛,可是他卻一點也不了解她,甚至叫什么都不知道,并且只允許她給他寫信,不讓他回復。
兒時的好友如今變得水火不相融,翟試圖改變曉聲的觀念,并用金錢腐蝕他,最終造成了他們的感情的徹底決裂,甚至曉聲不經意間自覺替翟的妻子報復了子卿讓警察在賓館抓了他和情人,并破壞了他從俄倒過來的十幾輛車,損失十幾萬。他們再也不能像當年那樣相互呵護。金錢對文化,文化對金錢,他們彼此輕蔑、嫉妒、傷害,并在傷海中都無可奈何地體驗到類似泯滅的絕望。
一連串的生意失意和被圈內朋友欺騙,把子卿擊垮失去了圈內‘老大’的地位,為了尋找新的生財之道,開始養(yǎng)種狗,卻不料失去狗崽的狗把憤怒撒向主人,殘忍地咬死了他的母親和妻子,他也逼瘋住進了瘋人院。
當曉聲得知翟的妻子懷有自己的孩子一同失去時悲痛萬分,這才經過到處詢問才得知她出身于文學世家,一病三月臥床不起,處于深深的痛苦之中。
作品中充滿了激情和理性,作家甚至以獻身祭壇的悲壯,拷問著正在膨脹或者泯滅的靈魂,并且在時代的悖論中傾向理想主義的天平,也可以說書中的兩個主人公實際上作者一人的雙重人格,或者說是作者的兩重觀念的表現。
【梁曉聲《表弟》讀后感】相關文章:
表弟的作文03-14
我的表弟03-23
表弟的作文(精選)01-16
關于表弟作文02-14
調皮的表弟作文03-18
貪吃的表弟作文03-25
寫表弟的作文03-26
我的表弟作文12-29
討厭表弟作文01-18
我的表弟作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