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莊子秋水的讀后感
《秋水》中,“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至于北海......望洋向若嘆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尚書》曰:“滿招損,謙得益”人們無論身處何種狀態(tài),面對人或事,都應該本著謙遜的態(tài)度?裢源,驕傲自滿,是人性劣根的體現(xiàn),不宜提倡。
文章開始,河伯驕傲自滿的情緒達到了極至。一個“盡”字充分體現(xiàn)了此時的河伯片面的、絕對的、主觀的看問題、看這繁復的大千世界!孰不知,此時的河伯只是身處無數(shù)江河之一的黃河......河伯在有限的空間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無論觀察人或物都要用全面的、客觀的,發(fā)展的觀點。只站在個人主觀的、狹隘的立場上看問題,就會犯河伯那樣的錯誤。我們更不能驕傲自滿。為自己取得點滴成績而得意忘形。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驕傲的人是難以有所作為的。
河伯至北海,面對無垠的大海,在現(xiàn)實面前慚愧自責。這種勇于糾正自己錯誤,謙虛的態(tài)度是可貴的。今天更應提倡。畫家齊白石,當看到明代徐渭的畫作時,佩服得五體投地,遂刻了一方印章“甘為青藤門下走狗”其虔誠、謙虛的態(tài)度令人敬仰。通過他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前無古人的一代國畫宗師。如果河伯沒有改變驕傲的心態(tài),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更加悲哀的!
宇宙之大,人是渺小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人類討論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既人類應該如何認識外部事物的認知行為是無限的。這也是莊子《秋水》留給后人的中心課題。我們應該懷著膜拜的心,謙虛的向大自然求教,去探討發(fā)現(xiàn)真理。
我們只有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態(tài)度,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理想。虛心學習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鞏固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果。才能建設好真正的和諧社會。
【莊子秋水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秋水》教案(精選14篇)11-08
莊子的語錄11-05
秋水讀后感03-17
《秋水》讀后感10-11
莊子名句語錄02-09
莊子經(jīng)典語錄01-02
莊子經(jīng)典語錄11-11
《莊子》讀后感03-11
莊子的讀后感10-15
莊子讀后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