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施工方案范文匯總五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施工方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施工方案 篇1
施工方案是根據一個施工項目指定的實施方案。其中包括組織機構方案(各職能機構的構成、各自職責、相互關系等)、人員組成方案(項目負責人、各機構負責人、各專業(yè)負責人等,那么,二級公路施工方案怎么寫呢?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吧!
本段路基多為為營業(yè)線幫填加寬施工,其中營業(yè)里程K113+000-K113+740、K114+380-K114+695、K116+965- K117+665、K119+080- K122+500共4段為路堤填筑施工;最大填方高度7.6m。路堤在進行完基底處理經檢測達到要求后,采用全斷面水平分層填筑,按照“三階段、四區(qū)段、八流程”的方法進行施工。本段施工主要防止施工機械侵限和振動碾壓對營業(yè)線的影響。
一、工程概況
施工現場“三通一平”工作已基本就緒, 外地面已做硬底化。
二、設計依據及構造要求
1、本計算根據中國建筑出版社《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
2、施工中不允許超過設計荷載。
3、小橫桿、大橫桿和立桿是傳遞垂直荷載的主要構件。而剪力撐、斜撐和連墻件主要保證腳手架整體剛度和穩(wěn)定性的。并且加強抵抗垂直和水平作用的能力。而連墻件則承受全部的風荷載。扣件則是架子組成整體的聯結件和傳力件。
4、搭設要求:雙排落地式鋼管腳手架;
5、本方案取最大搭設高度12m進行驗算;
6、采用Φ48×3、5mm雙排鋼管腳手架搭設,立桿橫距b=1、05m,主桿縱距l(xiāng)=1、5m,內立桿距墻0、3m。腳手架步距h=1、8m,腳手板從地面2、0m開始每1、8m設一道(滿鋪),腳手架與建筑物主體結構連接點的位置,其豎向間距H1=2h=2×1、8=3、6m,水平間距L1=3L=3×1、5=4、5m。根據規(guī)定,均布荷載Qk=2、0KN/㎡。
三、使用材料
1、鋼管宜采用力學性能適中的Q235A(3號)鋼,其力學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炭素結構鋼》(GB700-89)中Q235A鋼的規(guī)定。每批鋼材進場時,應有材質檢驗合格證。
2、鋼管選用外徑48mm,壁厚3、5mm的焊接鋼管。立桿、大橫桿和斜桿的最大長度為6、5m,小橫桿長度1、5m。
3、根據《可鑄鐵分類及技術條件》(GB978-67)的規(guī)定,扣件采用機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8的可鍛鑄鐵制造。鑄件不得有裂紋、氣孔,不宜有縮松、砂眼、澆冒口殘余披縫,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凈。
4、扣件與鋼管的貼合面必須嚴格整形,應保證與鋼管扣緊時接觸良好,當扣件夾緊鋼管時,開口處的最小距離應不小于5mm。
5、扣件活動部位應能靈活轉動,旋轉扣件的兩旋轉面間隙應小于1mm。
6、扣件表面應進行防銹處理。
7、腳手板應采用杉木制作,厚度不小于50mm,寬度大于等于200mm,長度為4--6m,其材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木結構設計規(guī)定》(GBJ5—88)中對II級木材的規(guī)定,不得有開裂、腐朽。腳手板的兩端應采用直徑為4mm的鍍鋅鋼絲各設兩道箍。
8、鋼管及扣件報皮標準:鋼管彎曲、壓扁、有裂紋或嚴重銹蝕;扣件有脆裂、變形、滑扣應報廢和禁止使用。
9、外架鋼管采用金黃色,欄桿采用紅白相間色,扣件刷暗紅色防銹漆。
四、搭設技術措施
1、外架搭設
。1)立桿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
。2)立桿接頭除在頂層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頭必須采取對接扣件,對接應符合下要求:
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相鄰立桿接頭不應設在同步同跨內,兩相鄰立桿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應大于步距的1/3,同一步內不允許有二個接頭。
。3)立桿頂端應高出建筑物屋頂1、5m。
(4)腳手架底部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v向掃地桿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墊鐵塊表面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
(5)大橫桿設于小橫桿之下,在立桿內側,采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緊,大橫桿長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
(6)大橫桿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應符合以下要求:對接接頭應交錯布置,不應設在同步、同跨內,相鄰接頭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00mm。并應避免設在縱向水平跨的跨中。
。7)架子四周大橫桿的縱向水平高差不超過500mm,同一排大橫桿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1/300。
(8)小橫桿兩端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
。9)每一主節(jié)點(即立桿、大橫桿交匯處)處必須設置一小橫桿,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緊在大橫桿上,該桿軸線偏離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應大于150mm,靠墻一側的外伸長度不應大于250mm,外架立面外伸長度以10Omm為宜。操作層上非主節(jié)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立桿間距的1/2,施工層小橫桿間距為1m。
(10)腳手板一般應設置在三根以上小橫桿上,當腳手板長度小于2m時,可采用兩根小橫桿,并應將腳手板兩端與其可靠固定,以防傾翻。腳手板平鋪,應鋪滿鋪穩(wěn),靠墻一側離墻面距離不應大于150mm,拐角要交圈,不得有探頭板。
。11)搭設中每隔一層外架要及時與結構進行牢固拉結,以保證搭設過程中的安全,要隨搭隨校正桿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適度擰緊扣件。
(12)拉桿必須從第一層與窗口連接,拉桿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可稍微下斜,不容許向上翹起。保證垂直4m、水平6m拉接。
。13)腳手架的外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xù)設置;中間每道剪刀撐的凈距不應大于15m。
。14)剪刀撐的接頭除頂層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頭均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
。15)剪刀撐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小橫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距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應大于150mm。
。16)用于大橫桿對接的扣件開口,應朝架子內側,螺栓向上,避免開口朝上,以防雨水進人,導致扣件銹蝕、銹腐后強度減弱,直角扣件不得朝上。
(17)外架施工層應滿鋪腳手板,腳手架外側設防護欄桿一道和擋腳板一道,欄桿上皮高1、2m,擋腳板高不應小于180mm。欄桿上立掛安全網,網的下口與建筑物掛搭封嚴(即形成兜網)或立網底部壓在作業(yè)面腳手板下,再在操作層腳手板下另設一道固定安全網。
。18)剪刀撐是在腳手架外側交叉成十字形的雙桿互相交叉。并與地面成45°~60°。夾角。作用是把腳手架連成整體,增加腳手架的整體穩(wěn)定。
2、過門洞的處理
過門洞,雙排腳手架可挑空1、2根立桿,即在第一步大橫桿處斷開。懸空的立桿處用斜桿撐頂,逐根連接三步以上的大橫桿,以使荷載分布在兩側立桿上,斜桿下端與地面的夾角要成60°左右,凡斜桿與立桿、大橫桿相交處均應扣接。
3、過窗洞的處理
單排腳手架遇窗洞時,可增設立桿或吊設一根短大橫桿,將荷載傳遞到兩側的小橫桿若窗洞寬超過1。5m時,應于室內加設立桿(底部加鋪墊木)和大橫桿來承擔小橫桿傳來的荷載。
施工方案 篇2
道路廣場工程主要包括基層和鋪裝兩大部分,鋪裝工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的效果。為此,我們要加強施工力量、加強施工質量監(jiān)督,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實施,具體如下:
(一)、施工淮備
l、材料準備
鋪裝工程中,鋪裝材料準備工作任務較大,為此在確定方案時應根據鋪裝廣場的實際尺寸進行圖上放樣,確定方案中邊角的方案調節(jié)問題及廣場與園路交接處的過渡方案,然后再確定各種石才的數量及邊角料規(guī)格、數量。因為在實際施工中,往往會遇到上列問題。
2、場地放樣
按照設計圖所繪的施工坐標方格網,將所有坐標點測設到場地上并打樁定點。然后以坐標樁點為準,根據廣場設計圖,在場地地 面上放出場地的邊線,主要地面設施的范圍和挖方區(qū)、填方區(qū)之間的零點線。
3、地形復核
對照廣場豎向設計圖,復核場地地形。各坐標點、挖制點的自然地坪標高數據,有缺漏的要在現場測量補上。
(二)、場地平整與找坡
l、挖方與填土施工
填方區(qū)的堆填順序應當先深后淺、先分層填實深處,后填淺處,每填一層入夯實一層,直到設計的標高處。挖方過程中挖出的適宜栽植的肥沃土壤,要臨時堆放在廣場邊,以后再填入種植地中。
2、場地平整與找坡
挖填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對挖填出的'新地面進行整理。要鏟平地面,使地面平整度變化限制在0.05 米內。根據各坐標樁標明的該點填挖高度數據和設計的坡度數據,對場地進行找坡,保證場地內各處地面都基本達到設計的坡度。
3、根據場地旁存在建筑、園路、管線等因素,確定邊緣地帶的豎向連接方式,調整連接點的地面標高,還要確認地面排水口的位置,調整排水溝管底部標高,使廣場地面與周邊地平的連接更自然,排水、通道等方面的矛盾降到最低。
(三)、地面施工
1、土基施工
根據設計要求,放寬一定尺寸進行開挖,碰到濕軟土基,必須換填,壓實仔細,按要求整出路拱,分批碾壓,先輕后重,先穩(wěn)后振,先邊后中,先高后低,要求輪跡重疊,沿中心線方向進行,壓路機壓不倒部位,采用小型夯機縱橫循環(huán)夯實,防止漏夯,碾壓后,路拱不符合處及時耙開重新處理,有“彈簧”現象應返挖,曬干后填筑碾壓,整形后土基平整度控制2CM 內。
2、下基層施工
本標段基層結構為二灰碎石碾壓密實。
其施工程序為:
攤鋪碎石→穩(wěn)壓→撤填充料→壓實→鋪攤嵌縫料→碾壓。
(1)、攤鋪碎石
可用幾塊攤鋪厚度相同的方木或磚塊放在夯實后的素土基礎上,用人工攤鋪碎石(碎石強度不低于8 級,軟硬不同的石料不能摻用)。以標定的攤鋪厚度,木塊或磚塊隨鋪隨挪動。攤鋪碎石一次上齊,上料應使用鐵叉,要求大小顆粒均勻分布,縱橫斷面符合要求厚度一致。料底塵土要清理出去。
(2)、穩(wěn)壓
先用10~12T 壓路機碾壓,碾速宜慢,每分鐘約為25~30 米,后輪重疊寬1/2,先沿整修過的路肩一起碾壓,往返壓兩邊,即開始自路面邊緣壓至中心。碾壓一遍后,用路拱板及小線繩檢驗路拱及平整度。局部不平處,要去高墊低。去高是將多余的碎石均勻撿出,不得用鐵楸集中鏟除。墊低是將低洼部分挖松,均勻地鋪撒碎石,至符合標高后,灑少量水花,再繼續(xù)碾壓,至碎石初步穩(wěn)定無明顯位移為止。這個階段一般需壓3~4 遍。
(3)、撒填充料
將二灰(粉煤灰和石灰)均勻撒在碎石層上,用掃帚掃入碎石縫里,然后用灑水車或噴壺均勻灑一次水。水流沖出的空隙再以砂或灰土補充,至不再有空隙并露出碎石尖為止。
(4)、壓實
用10~12CM 噸壓路機繼續(xù)碾壓,碾速稍快,每分鐘60~70 米,一般碾4~6 遍(視碎石軟硬而定),切忌碾壓過多,以免石料過于破碎。
(5)、碾壓
嵌縫料掃勻后,立即用10~12T 壓路機進行碾壓,10~12T 壓路機進行碾壓,一般需壓2~3 遍,碾壓至表面平整穩(wěn)定無明顯輪跡為止。 然后進行質量鑒定、簽證。
3、面層鋪裝
1.根據設計要求及鋪貼方法。準備好各種材料及其輔助材料。塊料面層要求規(guī)格一致平整方正,不能有缺棱掉角,不開裂,無凸凹扭曲,顏色均勻。鋪磚石材應按設計圖案要求,事先選好統一編號,以便對號入座。
2.面層鋪裝板的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要求。
3.水泥采用42.5 R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 4.采用潔凈的無有機雜質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超過3%。各種填充材料、粘結劑應按設計要求進行。
(2)、作業(yè)條件
根據設計標高,路面寬度定放邊樁、中樁、拉好邊線。確定砌塊路面的砌塊列數及其拼裝方法。鋪砌面磚前應首先彈好各花樣品種的分隔線。選料時應按配花、品種挑選,尺寸基本一致,紋理通順,并分類存放,待鋪貼時取用。分塊排列布置要求對稱,縫子要求貫通。
。3)、操作工藝
1.鋪貼前對磚的規(guī)格、尺寸、外觀質量、色澤進行預選。并預先 濕潤后晾干。
2.根據水平線、中心線,按預排鋪好兩側標準后,再拉線進行鋪貼。
3.鋪貼前,應先將基層澆水濕潤,再刷水泥漿一道(水灰比為0.5左右)水泥漿應隨刷隨鋪,不得有風干現象。
4.廣場磚縫隙寬度,當緊密鋪貼時不宜大于1MM,當虛縫鋪貼時一般為5~10㎜。應按設計要求進行。
5.廣場施工時,應采用分段順序鋪貼。按標準進行拉線,并隨時做好各工序的檢查和復驗工作以保證鋪貼質量。
6.面層鋪貼貼24 小時內,應根據各類面層要求分別進行擦縫,勾縫、壓縫工作。縫的深度及寬度應均勻,擦縫和勾縫,宜采用同品種、同標號、同顏色水泥,同時應及時清理表面水泥。并做好面層養(yǎng)護工作。
(4)、質量標準
1.各層的坡度、厚度、標高和平整度等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
2.各層的強度和密實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上下層結合應牢固。
3.變形縫的寬度和位置、塊材間縫隙的大小,以及填縫的質量等應符合要求。
4.不同類型面層的結合以及圖案應正確。
5.各層表面對水平面或設計坡度的允許偏差,不應大于30MM。供排除液體用的帶有坡度的面層應作潑水試驗,以能排除液體為合格。
6.塊料面層相差兩塊料間高差,不應大于允許偏差。
7.水泥混凝土、水泥砂漿和鋪在水泥砂漿上的板塊、卵石面層與 基層的結合應良好,應用敲擊方法檢查,不得空鼓。
施工方案 篇3
一、工程概況
李村河、張村河景觀環(huán)境工程(第四分冊),共有十一個挑臺,有五個挑臺直接由駁岸向河中探出,為梁板結構。有六個挑臺為獨立柱、梁板結構。所有挑臺主體為鋼筋C30混凝土澆筑,獨立柱基礎要求坐在河底穩(wěn)定層上,墊層部分由下到上分別為為500mm高的拋石密擠換填墊層、300mm的碎石墊層、100mm的C15素混凝土墊層。挑臺的面層部分為花崗巖鋪裝或塑木鋪裝。
二、編制依據
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xx);
2.《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20xx)
三、基礎開挖施工方案
1.圍堰
柱基礎開挖前,先在柱的外圍、距柱中心連線5米處,做圍堰,圍堰的的頂面高于水平面1.5米,圍堰的底部寬2.5米,頂面寬1米。圍堰的外層覆蓋防水土工布。
2.排水
圍堰做好后首先要排水,抽水機的型號要根據水量的大小而定。
3、基礎開挖
用60挖掘機開挖基礎,開挖的深度和寬度要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開挖出的土方暫作圍堰用。
四、模板施工
(一)梁模板
1、工藝流程:抄平、彈線(軸線、水平線)→支撐架搭設→支柱頭模板→鋪設底模板→拉線找平→封側模→預檢。
2、根據主控制線放出各梁的軸線及標高控制線。
3、梁模支撐。梁模板支撐采用扣件式滿堂鋼管腳手架支撐,立桿縱、橫向間距均為1.0m;立桿須設臵縱橫雙向掃地桿,掃地桿距樓地面200mm;立桿全高范圍內設臵縱橫雙向水平桿,水平桿的步距(上下水平桿間距)不大于1500mm;.立桿頂端必須設臵縱橫雙向水平桿。在滿堂架的基礎上在主次梁的梁底再加一排立桿,沿梁方向間距1.0m。梁底小橫桿和立桿交接處立桿加設保險扣。4)剪刀撐。豎直方向:縱橫雙向沿全高每隔四排立桿設臵一道豎向剪刀撐。水平方向:沿全平面每隔2步設臵一道水平剪刀撐。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縱向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宜在45~60度之間,水平剪刀撐與水平桿的夾角宜為45度。
4、梁模板安裝。大龍骨采用48×3.5mm雙鋼管,其跨度等于支架立桿間距;小龍骨采用40mm×80mm方木,間距300mm,其跨度等于大龍骨間距。
5、梁底模板鋪設:按設計標高拉線調整支架立桿標高,然后安裝梁底模板。梁跨中起拱高度為梁跨度的2‰,主次梁交接時,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6、梁側模板鋪設:根據墨線安裝梁側模板、壓腳板、斜撐等。梁側模應設臵斜撐,當梁高大于700mm時設臵腰楞,并用對拉螺栓加固,對拉螺栓水平間距為500,垂直間距300。
(二)柱模板施工
柱模板安裝順序是:安裝前檢查——模板安裝——檢查對角線——長度差——安裝柱箍——全面檢查校正——整體固定——柱頭找補。安裝前要檢查是否平整,若不平整,要先在模板下口外輔一層水泥漿(10~20mm厚)以免砼澆筑時漏漿而造成柱底爛根。
(三)模板的拆除
1、拆模程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先拆除柱模板,再拆樓板底模、梁側模板→最后拆梁底模板。
2、柱、梁、板模板的拆除必須待混凝土達到設計或規(guī)范要求的脫模強度。柱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壞時,方可拆除;板與梁底模板應在梁板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并有同條件養(yǎng)護拆模試壓報告,經監(jiān)理審批簽發(fā)拆模通知書后方可拆除。
3、模板拆除的順序和方法。應按照配板設計的規(guī)定進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原則。拆模時嚴禁用大錘和撬棍硬砸硬撬。
4、拆模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全處,以免發(fā)生安全事故。待該片(段)模板全部拆除后,將模板、配板、支架等清理干凈,并按文明施工要求運出堆放整齊。
5、拆下的模板、配件等,嚴禁拋扔,要有人接應傳遞。按指定地點堆放,并做到及時清理,維修和涂刷好隔離劑,以備待用。
五、鋼筋的綁扎
(一)、柱筋
工藝流程:套柱箍筋→豎向鋼筋接長→劃箍筋間距線→綁箍筋(拉筋)→布第二道卡位鋼筋→(綁梁板筋)→布第一道卡位鋼筋
a、為保證柱截面尺寸、柱筋間距及保護層厚度準確,在每施工層樓板結構標高以上100mm布設一道卡位鋼筋。在澆筑板混凝土之前套上卡位鋼筋,待綁扎柱筋之前取下卡位筋周轉使用。
b、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豎向鋼筋上,然后立豎向鋼筋。
c豎向鋼筋接長:柱子豎向鋼筋Φ≥14mm采用電渣壓力焊接頭,其余采用綁扎接頭,位臵按圖紙及規(guī)范要求。連接時設專人負責,由專業(yè)操作人員連接。
劃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e綁箍筋:箍筋的接頭要交錯排列垂直放臵;箍筋轉角與豎向鋼筋交叉點均要扎牢(箍筋平直部分與豎向鋼筋交叉點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綁扎箍筋時,鋼絲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綁扎。
f柱筋保護層按設計要求30mm,采用塑料卡作為保護層,根據不同鋼筋直徑與廠家直接定做,可以保證尺寸完全統一且控制在保護層允許的偏差范圍之內。把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間距1000mm。
梁筋
工藝流程:支梁底模及1/2側!诘啄澒拷铋g距線→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劃好的間距逐個分開→固定彎起筋及主筋→穿次梁彎起筋及主筋并綁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梁底主筋與箍筋綁住→綁架立筋→再綁主筋→放臵保護層墊快→合另1/2側模。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a、梁的縱向主筋Φ≥22mm采用電弧單面焊連接,其余采用綁扎接頭,梁的受拉鋼筋接頭位臵不能在箍筋范圍內,應在跨中區(qū)(跨中1/3處)、受壓鋼筋接頭應在支座處,接頭位臵應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35d區(qū)段內(且不小于500mm),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在受拉區(qū)不得超過25%,受壓區(qū)不得超過50%。
b、在完成梁底模板及1/2側模通過質檢員驗收后,即施工梁鋼筋,按圖紙要求先放臵縱筋再套外箍,梁中箍筋應與主筋垂直,箍筋的接頭應交錯布臵,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的交叉點均應扎牢。箍筋彎鉤的疊合處,在梁中應交錯綁扎。梁筋綁扎同時,木工可跟進封梁側模。
C、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25㎜的同梁寬同長鋼筋(端頭應作防銹處理)。如縱向鋼筋直徑大于25㎜時,短鋼筋直徑規(guī)格宜與縱向鋼筋規(guī)格相同,以保證設計要求。
d、主梁的縱向受力鋼筋在同一高度遇有墊梁、邊梁(圈梁)時,必須支撐在墊梁或邊梁受力鋼筋之上,主筋兩端的擱臵長度應保持均勻一致;次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支承在主梁的縱向受力鋼筋上。主梁與次梁的上部鋼筋相遇處。
e、框架梁接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梁頂面主筋的凈間距要留有30㎜,以利灌注混凝土之用。
f、采用塑料墊快作為保護層,當梁筋綁好后,立即放臵塑料墊塊于梁縱向受力筋下,每根鋼筋間距1000mm。
7.4、板筋
工藝流程:清理模板雜物→在模板上劃主筋、分布筋間距線→先放主筋后分布筋→下層筋綁扎→上層筋綁扎→放臵馬凳筋及墊塊。
a、綁扎鋼筋前應修整模板,將模板上垃圾雜物清掃干凈,在平臺底板上用墨線彈出控制線,并用紅油漆或粉筆在模板上標出每根鋼筋的位臵。
b、按劃好的鋼筋間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同時配合安裝并固定。待底排鋼筋、預埋管件及預埋件就位后交質檢員復查,再清理場面后,方可綁扎上排鋼筋。
c、鋼筋采用綁扎搭接,下層筋不得在跨中搭接,上層筋不得在支座處搭接,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綁牢,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1800彎鉤。
d、板鋼筋網的綁扎施工時,四周兩行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雙向主筋的鋼筋必須將全部鋼筋相互交叉扎牢,鄰綁扎點的鋼絲扣要成八字形綁扎(右左扣綁扎)。下層1800彎鉤的鋼筋彎鉤向上;上層鋼筋900彎鉤朝下布臵。為保證上下層鋼筋位臵的正確和兩層間距離,上下層筋之間用凳筋架立,凳筋根據板厚及保護層厚度廠家預制專用,馬凳筋@1000×1000。
e、板按1m的間距放臵墊塊,梁底及兩側每1m均在各面。
(四)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案
(一)、準備工作
1、組織機構
砼澆筑工作由項目技術負責人李建波牽頭,由現場技術員張勇現場總負責,由王彬彬進行監(jiān)督管理工作,并由泥工班組具體實施。班組共分兩個,交替施工,組長分別為付永剛、袁兆波
(二)作業(yè)條件
1、鋼筋工程已進行隱蔽驗收,模板工程已按圖紙設計要求完成支模。
2、砼配合比符合設計要求。
3、砼澆筑令已會簽完畢。
4、安裝單位已完成預埋工作并同意砼澆筑。
(三)機具材料準備
1、材料:符合設計要求的商品混凝土。本工程采用商品砼,在施工中要注意做到:
(1)對要澆筑的砼的技術要求應書面通知砼攪拌站,應包括:砼的設計強度等級、抗?jié)B等級;砼原材料要求:石子粒徑、水泥品種、標號、外加劑種類等;砼的坍落度、初終凝時間等;砼施工日期、砼施工部位、砼方量等。并向攪拌站索要砼施工配合比單。
(2)商品砼送到施工現場后要進行檢查。包括:向司機索要送料單,以確定砼出機的時間;測量砼的坍落度,以確定砼的施工度。對砼出機時間超過初凝時間,而且出料有離析、沉淀現象的,應予以處理,直至退貨。
(3)商品砼送到施工現場后,應將滾筒高速旋轉幾轉,使砼進一步均勻,而后才能出料,并要加強觀察,是否有離析現象。水灰比調整應由攪拌站進行,在現場嚴禁任意加水。
(4)加強現場與攪拌站的通訊聯絡,及時向攪拌站報告現場施工情況和對砼的各種要求,以便砼攪拌站隨時調整。尤其是當砼澆筑即將完成時,應準確預報所需的砼方量,保證砼攪拌數量的準確。
(5)施工現場按規(guī)定制作砼試塊進行養(yǎng)護試壓。同時也要向攪拌站索要砼試壓報告單。
2、機具:手推車或翻斗車、尖鐵鍬、平鐵鍬、平板振搗器、溜管、刮杠、木抹子、膠皮水管、鐵鏨子、鋼絲刷、泵送砼機具。
(四)工序準備
1、檢查模板的標高、位臵、構件的截面尺寸、預留拱度是否符合要求、支撐是否牢固可靠、拼縫是否嚴密。木模應在澆筑前澆水潤濕,但不得有積水。鋼模刷隔離劑,對孔洞、縫隙應預先堵塞防止漏漿,模板內垃圾應清除干凈。
2、檢查鋼筋的規(guī)格、尺寸、位臵、數量、接頭與預埋件、預留孔洞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并作好記錄。
3、鋼筋表面的油污、灰漿等雜物應清除干凈,砼保護層墊塊應扎牢。
4、所有設備均應在澆筑前進行檢查和試運轉,并指派專人檢修。
5、在砼澆筑期間,應保證水電供應,并加強氣象預報工作,掌握天氣的變化情況,以保證砼連續(xù)澆筑,確保工程質量。
(六)內業(yè)資料準備
1、編制好《砼專項施工方案》,并通過監(jiān)理審批。
2、技術負責人已向責任工長、砼工長進行鋼筋砼澆筑的技術交底。
3、各操作人員接受了入場“三級教育”,安全員已向各操作人員進行了安全技術交底。
4、質檢員、資料員已作好砼澆筑前驗收資料準備工作。
5、砼配合比報監(jiān)理備查。
(七)、施工要求
操作工藝
操作流程:清理澆筑面→抄平→泵送砼澆筑→振搗→找平→養(yǎng)護
1、清理澆筑面:基底表面的淤泥、雜物均應清理干凈
2、抄平,控制水平:在柱鋼筋上標+500mm,用以控制澆筑面標高。
3、泵送砼澆筑:
(1)根據本工程單體面積小,單體砼澆筑量少的特點,施工前要精確計算砼的一次使用量,避免不足和浪費。
(2)泵管布臵應遵照的原則是:管線要盡量短,彎頭個數要盡量少,盡量減少泵送阻力,保證砼順利泵送施工。
(3)泵管水平管長度應保證不小于高度的1/3
(4)澆筑混凝土一般從遠端開始,并應連續(xù)澆筑。
(5)混凝土澆筑后,應及時振搗,在2h內必須振搗完畢。否則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留臵施工縫。
(6)夏季泵送砼施工,應將潤濕草袋或麻袋覆蓋管道并灑水濕潤,以降低管壁濕度,避免發(fā)生堵管現象。
4、砼振島:
砼振搗是否密實,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工程質量,施工時必須加以重視。
(1)插入式振動器的振動方法:
①使用時宜采取垂直振動,并做到快插慢拔。
、诿恳徽顸c振搗延續(xù)時間,應使砼表面出現浮漿和不再沉落為宜。當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振動棒移動間距不宜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0.5倍,并應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等;砼的分層澆灌厚度應不超過振動棒長的1.25倍,在振動上一層時,振動捧插入下層砼內的深度不應小于5cm,以使上下兩層結合緊密,同時在振搗上層砼時,必須在下層砼初凝之前進行。
③下料和振搗要緊密配合,隨搗隨振,澆筑樓板砼時應先設定好水平標記(間距在2m左右),邊振搗邊刮平。④由于泵送砼流動性大,因此沿砼流淌方向,分兩個不同層次振搗,每一布料點配2臺插入式振動器,配備4套振動棒。振搗時應做到快插慢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⑤每一振點振搗延續(xù)時間,應使砼表面出現浮漿和不再沉落為宜。振動器距離模板,不應大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2,并應盡量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梁板鋼筋密集處以及有預埋鐵件處,振搗時應格外小心謹慎,振動器不得碰撞預埋件,以免影響埋件位臵。在振搗器無法抵達的部位,可采用人工插釬搗固。
(2)平板式振動器振搗方法及操作要點
①當采用平板振動器時,其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能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
②平板式振動器在每一位臵上應連續(xù)振動一定時間,正常情況下約為25~40s,但以砼面均勻出現漿液為準。
、壅駝悠饕苿訒r應成排依次振搗前進,前后位臵和排間互搭接應為30~50mm,以防漏振。
、芷桨逭駝悠鞯挠行ё饔蒙疃,在無筋或單筋平板中約為200mm;在雙筋平板中約為120mm,且振動時不應使上層鋼筋移位。
⑤振動器振動傾斜砼表面時,應由低向高處移動,以保證砼振實。
5、砼收平、找平
(1)砼澆筑時應勤移泵管,嚴禁砼一次堆積過高,以免給抄平工作帶來困難,也不利于安全。
(2)板面砼高差過大時,應用鐵鏟初步抄平后,再用長刮尺按標高刮平,以免將砼表面水泥漿層趕入低洼處。在砼澆筑結束后要認真處理,用長刮尺刮平后,在初凝前用鐵滾筒輾壓數遍,再用木砂板打磨壓實,以閉合水泥收水裂縫。
6、養(yǎng)護:對已澆筑完畢的砼,應加以養(yǎng)護,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砼澆筑完畢后的12h內應對砼加以覆蓋和澆水。
(2)砼的澆水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7d。對摻有外加劑的砼或有抗?jié)B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d。
(3)澆水次數應能使砼保持濕潤狀態(tài)。
(4)砼養(yǎng)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
(5)冬季作業(yè)時(溫度在+5℃以下)采用塑料布覆蓋養(yǎng)護的砼,其敞露的全部表面應用塑料布覆蓋嚴密,并應保持塑料內有凝結水。(6)在已澆筑的砼強度未達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
(八)特殊部位處理
1、梁、板:澆筑砼梁時,下料與振搗應密切配合進行,應向梁的側模下料。在同一位臵上,側模板兩邊應一邊一鍬均勻下料,振動應隨下向前進行,當梁的高度超過400mm時,應分層澆灌。澆灌樓板時,嚴格控制樓板厚度,并應隨澆灌,隨振動,隨攤平。
2、柱、柱砼在澆灌前應將施工縫清洗干凈,并澆水潤濕,但不得有積水,再填以50~100厚與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砼應分層澆灌,第一層厚度不超過500mm,以后每層不超過1000mm,振動捧的距離不超過400mm,振動時間不少于20~30s,柱、墻高超過3米時,應分次進行振動,振動時,嚴禁通過鋼筋傳振,且應避免碰撞鋼筋。
3、不同砼標號界面的處理
4、梁及板澆注砼先采用振動棒振搗,再輔以平板振動器二次振搗。
5、在梁、板砼接近初凝時,抹光分二次進行抹壓,第一次主要是調整表面平整度,第二次主要是增大砼密實度,封閉表面收縮微裂紋,在砼接近終凝前,用抹子細抹二遍,以進一步提高表面平整度。
(九)冬季施工措施
冬期施工操作時,如在+5℃下施工時,我單位將采取以下施工措施:
1、在混凝土中摻入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防凍劑,并且所摻防凍劑必須經試驗室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砼養(yǎng)護時,在其表面覆蓋保溫材料(比如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受凍,盡快達到初凝強度。
(十)雨季施工措施
作好天氣預報工作,選擇好砼澆筑時間,盡量避免雨天澆筑,以防止砼澆筑中斷;若剛澆筑收面完成就下雨,必須用踩腳布遮掩,若有局部因雨造成表面砼漿流失,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收面(比如用水泥漿收面)。
(十一)砼質量保證措施
1、建立完善的質量監(jiān)督、控制小組,首先由班組長自檢合格,再由項目部主管工長進行檢查,合格后再由項目部質檢員、技術負責人進行抽查合格后方上報專業(yè)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驗收。項目對不合格的產品一律嚴格要求返工,整改合格后方能進入下道工序。
2、對砼通病問題,項目部由技術負責人牽頭組織人員,通過合理、科學的管理,盡量減少砼通病問題。
3、清潔文明的施工現場。
(十二)、質量驗收標準(自檢):
1、在拌制和澆筑過程中應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檢查。
2、檢查拌制砼所用原材料的品種、規(guī)格和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兩次。
3、檢查砼在澆筑點的塌落度,每一工作臺班至少兩次。
4、在每一工作臺班內,當砼配合比由于外界影響有變動時,應及時調整、檢查。
5、應進行抗壓強度試驗。用于檢查結構構件質量的試件,應在砼澆筑地點隨機取樣制作。試件的留臵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3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樣不得少于一組(每組3塊);砼取樣嚴格執(zhí)行GB50204-20xx規(guī)范。
、诿抗ぷ靼喟柚频耐浜媳炔蛔100盤,且澆筑不同標號、不同結構部位時,其取樣不得少于一組;
、邰茉试S的試件最小尺寸及其強度折算系數(見附表1)
6、砼尺寸偏差詳下表:(見附表2)
施工方案 篇4
一、工程概述:
三座雨水提升泵站是小區(qū)排水工程的一部分,現場原地面標高約4.3米,提升泵站基坑開挖深度約6.7米,屬于深基坑作業(yè)。
二、施工測量
根據業(yè)主移交的控制點對三座雨水提升泵站進行定位,施工中根據設置在鄰近建筑物上的高程控制點進行高程測量、高程控制。
三、施工總體方案
。ㄒ唬┕こ堂枋觯
三座雨水提升泵站是小區(qū)排水工程的一部分(其中兩座尺寸為3米寬*4米長*6.9米深,一座尺寸為4米寬*5.6米長*6.9米深),現場原地面標高約4.3米,提升泵站基坑開挖深度約6.7米,屬于深基坑作業(yè)。
。ǘ┦┕た傮w方案:
1、在提升泵站外壁外側預留1.5米的`作業(yè)空間,作業(yè)邊線為基坑開挖邊線。
2、在開挖線外2米環(huán)型布置一套噴射井點,在開挖前7天開始降水,抽出的水沿小區(qū)內臨時排水系統內排出,井點降水使用時間約40天。3、井點降水7天后沿基坑開挖邊線打設15米五號拉森鋼板樁,每邊用五號拉森鋼板樁設兩根9米錨樁;基坑開挖后設置左右兩道、上下三道鋼管支撐(上口第一道在原地面下1米位置,中間一道在原地面下3米位置,第三道在基底上1.5米位置);拉森鋼板樁在基坑回填后拔除,使用時間約32天。
4、由于施工時間在經歷梅雨天后,為防止發(fā)生基底流沙等狀況,在擬開挖范圍基底作3米厚的壓密注漿處理(2.5米在基底下,0.5米在基底上)。
5、在基坑四個角設置四座砼管集水井,De50用潛水泵進行坑內排水,使用時間約20天。
6、基坑開挖土方外運,以防就近堆土對基坑形成危害;基坑回填采用礫石砂回填以保證回填密度。
四、施工組織管理機構
。ㄒ唬┦┕そM織管理機構
五、施工總進度計劃
工程施工在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具備施工條件后開始施工,施工工期約45天。
附:施工計劃橫道圖。
六、安全生產措施:
1、在公司質安部監(jiān)督下,在工地設專職安全員,各施工班組兼職助理安全員一名,具體負責該工地安全生產,嚴格檢查執(zhí)行安全生產六大紀律;
2、專職安全員每天在出工前向職工進行安全施工操作規(guī)范宣傳交底,做到安全教育在前,施工在后,邊施工邊監(jiān)督安全,及時采取整改應急措施,并認真做好每天安全記錄及整改措施;
。、每周由項目經理為主組織安全員生產管理員機電員對工地安全及機具設備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發(fā)現情況及時整改;
。础⑦M入現場施工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及個人勞動保護用品,非機電專職人員不得玩弄電器及機械設備;
。、機械制動裝置必須在機械啟動前進行認真檢查防止失靈,電箱必須按裝觸電保護器,嚴禁使用老化裸電線,機械臂回轉范圍內嚴禁站人,機械作業(yè)專人操作;
。丁⒒娱_挖后設兩個觀察員,專門負責觀測基坑圍護安全,一發(fā)現異常立即報告項目經理處理。
施工方案 篇5
平改立施工中出現:工作坑及路基開挖作業(yè)周邊土體塌方、加固線路作業(yè)便梁聯接零件或支座出現問題影響便橋穩(wěn)定、框架頂進作業(yè)發(fā)生框架軸線偏移、框架翹頭、扎頭等突發(fā)事件,應立即啟動本預案。
一、人員組織
組長:1人,由項目經理或施工負責人擔任。
組員:25人,其中技術人員1人、防護員2人、職工1人、千斤頂操作人員1人、勞務工20人。
二、材料機具準備
圓木、板材、編織袋、便梁備用零件、工字鋼、鋸軌機、鉆孔機、夾板、接頭螺栓、水、經緯儀、液壓千斤頂、鐵鍬、撬棍、搗鎬、石碴叉、照明、通信等設備。
三、處理方案
1、工作坑及路基開挖作業(yè)周邊土體塌方。
工作坑開挖前為防止開挖過程中周邊土體塌方,必須備足圓木、板材、編織袋等加固材料;工作坑開挖出現塌方處理采用坡腳間隔設置短護樁支撐、錨固支撐、斜柱支撐、臨時土袋護壁、周邊土體注漿等措施;若出現無嚴重流沙的地下水時采用集水坑,利用抽水泵或人工排水;當土質較差出現嚴重流沙現象,采用井點排水法降低地下水位。
2、加固線路作業(yè)便梁聯接零件或支座出現問題影響便橋穩(wěn)定。
項目經理或施工負責人應及時通知就近車站申請?zhí)齑埃瑢υ摱尉路進行封鎖;組織搶險小組人員,用便梁備用聯接零件更換出現問題的零件;若支座出現問題,應及時利用工字鋼等支護材料對支座進行加固和支護,確保施工安全。
3、框架頂進作業(yè)發(fā)生框架軸線偏移、框架翹頭、扎頭。
、趴蚣茼斶M過程中應隨時觀測軸線和高程,發(fā)現偏差及時糾正。當框架中線發(fā)生偏移時,可用增減一側頂力調整或用挖土調整。
、飘斂蚣茼斶M中發(fā)生框架翹頭時,采用框架前端超挖略低于底板逐漸調整。
、侨缫蛲谕敛粔驅挸酝亮窟^大而抬高橋涵身時,可在兩側適當地超挖。
、犬斂蚣茼斶M中發(fā)生扎頭時,如因土質松軟造成扎頭現象時,可在底板前換鋪片石或加碎石等,邊換邊鋪邊頂進,必要時亦可打樁或灌注速凝混凝土以及其它加固辦法。
⑸有條件時在頂進就位后,或頂進中采用支頂法調整。
【施工方案】相關文章:
雨季施工方案施工方案11-30
施工的方案01-15
施工組織方案12-23
施工方案范文07-24
拆除施工方案10-02
給排水施工方案10-03
施工安全專項方案10-02
施工方案范本10-02
冬季施工方案11-03
安全施工方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