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師德學習的感言
師德學習的感言有那一些呢?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資料,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師德學習的感言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guī)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tài)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因此,可以說教師道德素質(zhì)比教師文化素質(zhì)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xiàn)。
師德是什么?千百年來,多少研究者盡心竭力用最精妙的語言來詮釋她;多少教師前赴后繼用最平凡的行動來注解她;更有無數(shù)熱志士滿懷激情用最優(yōu)美的辭藻來贊美她、頌揚她。
觀看師德啟示錄,蕩滌內(nèi)心深處的塵埃,接受全新的靈魂洗禮。那片頭片尾的每一個音符,都扣擊著我的心靈;無論是真實的采訪,還是教學情景的摹擬,都震撼著我,鞭策著我。她使我不得不對自己的點點滴滴進行深刻反省,也不得不對自己從事的這一職業(yè)進行重新審視。
一、真愛學生---師之天職
為人師表,師德惟馨。身為教師,首先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評判一名教師是否具有高尚師德,最重要的標尺就是有無愛心。一代宗師金鐵林甘愿寂寞,無怨無悔,退到幕后,培育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音樂家;湖口桃園溝村胡安梅在父親倒下的講臺默默耕耘,無私地把青春、熱血奉獻給山村的孩子,奉獻給山區(qū)教育;
還有一心裝著孩子的冰心、教育楷模余漪??他們熱愛教育,熱愛孩子,把自己的畢生心血都獻給教育,甘為人梯,樂育英才,展現(xiàn)了教師崇高的精神境界。
中國古代師生關(guān)系中尊師愛生的佳話不勝枚舉,許多事跡感人至深。孔門師生之間感情相當深厚,關(guān)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對學生充滿了愛心。學生生病,孔子親往探視,例如,“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師生之間親密如同父子之情。
顏淵不幸病死,孔子極其悲痛,“哭之慟”。對學生沒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種平等友善的態(tài)度。 教育家高振東先生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睘榱藙e人的孩子,甘愿犧牲自己的孩子,毫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其情可憫,其心可嘉,其精神足以感天動地。、
然而,我們痛徹的感到,教師隊伍中仍存在不純粹的因素。有些教師并不愛學生,并沒有把教師職業(yè)看作事業(yè),沒有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子女。
他們的教育觀念陳舊、落后,認為“棍棒出好人,高壓出才子”。正是因為他們的愛心淡薄,學生犯錯誤時,他們不是用愛的力量感化學生,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而是把教育工作簡單化,用所謂"嚴要求",希望通過"罰"學生,強迫學生一下子變成好學生:要么錯一道題“罰”五十遍、一百遍,要么大打出手、出口成“臟”,弄得學生苦不堪言,嚴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有的還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卻口口聲聲“一切都為了學生好”,叫屈喊冤說“好心不得好報”。在這種沒有愛的教育氛圍中,師生關(guān)系緊張僵化,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由此,我深切的感到愛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的確,沒有誠摯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二、平等、民主、合作---師之理念
教育心理學指出:教師如果想通過“嚴”的方法來樹立威信,那么這樣做,只能使學生與教
師之間的感情更遠,威信反而會下降。因此,教師在教育中應(yīng)該和善、寧靜、平易近人、大公無私。 其次坦誠地接受學生的挑戰(zhàn)。在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中,雖然教師擔任教授角色而學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師與學生是可以互相促進、共同增益的。教師作用于學生,而學生又可以能動地反作用于教師。
這就是雙方教學相長的規(guī)律。明確提出這一規(guī)律的《學記》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而《學記》的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與其弟子的教學活動經(jīng)驗為依據(jù)的。這在《論語》中頗多記載:學生批評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認為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當著弟子巫馬期欣然承認自己的過錯:“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睂W生子路、冉求、‘樊遲經(jīng)常與孔子爭執(zhí),但他們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頗為器重他們,將之都培養(yǎng)成出類拔萃的英才.在教學中認真接受學生的意見;使教師不斷提高,這也是荀子的觀點。
他指出,為師者應(yīng)“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決不能諛者親,諫爭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他自己就是“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謅諛我者,吾賊也。”教師要虛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學生提出的正確的批評性或肯定性意見;拒絕謅諛奉承的言行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虛心向后輩與學生學習,而后來者居上;學生也可能超過老師,這就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韓愈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師生之間存在著“道”的雙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張履祥甚至認為學生如果不聽從教師的教導,那么教師不應(yīng)完全怪罪學生,而應(yīng)過來從自己教學方面來尋找原因,他說:”子弟教不從,必是教之不盡其道。
為父兄師長者;但應(yīng)反求諸己;未可全責子弟也”由此聯(lián)想到保羅·弗雷爾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國際教育界人士頗為欣賞的論述:“在解放教育的實踐中,教育工作者作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須‘死去’,以便作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誕生’。同時,他還必須向受教育者建議:他應(yīng)作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庇纱丝梢,師生之間能夠平等、民主,并且真誠的合作在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熏陶、啟發(fā)、引導---師之作用
在學校里,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心理素質(zhì)的形成,主要靠教師的啟發(fā)誘導、熏陶影響。作為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師,工作大到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習成績、能力培養(yǎng)、文體活動等,小到怎樣背書包、怎樣掃地、怎樣擺放學習用具等。在學生的眼睛里,教師是神圣的,是讓他們崇拜、信任、愛戴,并刻意接近和模仿的人。
孩子們的雙眼,就像一部永不停息的攝象機,每天對著你不停地拍攝,你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就這樣如同影子般的印刻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因此,我們應(yīng)當及時地告訴他們,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應(yīng)該怎樣做,做良好行為習慣的塑造者。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教師要做好學生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熏染學生的行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師不僅要用師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納入自己的條例,因為在老師的眼睛監(jiān)督同學行為的同事,還有幾十雙眼睛注視著自己,老師們做事嚴謹?shù)膽B(tài)度,一絲不茍的精神,說到做到的品質(zhì)對學生其實更是一本可以研讀的書。
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人們在同一年齡對同一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曲線,一個人如果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成績,并不是件難事,
但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是難上加難,所以在我們對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德育工作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讓我們的孩子邁好人生第一步,讓未來的社會多一份安定和諧。
因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當以不變的責任心,不朽的愛心,不竭的進取心親近教育、獻身教育,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憑一腔熱血,襲兩袖清風,站三尺講臺,育四方桃李,力爭做一名令人敬仰的新型教育工作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豐富師德的內(nèi)涵,樹立師德的崇高。
篇二:師德感言
師德感言: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yīng)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zhì)。
所謂師德,是教師應(yīng)有的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楷模之一。而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chǎn)生一輩子的影響。
教師職業(yè)道德,是教師從事教師勞動所應(yīng)當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zhì)。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nèi)涵。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我們應(yīng)該做到;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佑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
馬卡連柯也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chǔ),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教師如果僅僅熱愛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一個教師如果把熱愛事業(yè)和熱愛學生相結(jié)合,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由此可知,熱愛學生也是師德修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一個班上每個學生,相貌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行為有好有壞,但每一個人都需要尊重、關(guān)愛,這是與生俱來的。而我們老師就應(yīng)該對班上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對那些暫時落后的學生我們更要花心思去關(guān)愛他們,要像一個無私的園丁,把愛的雨露灑入他們的心田,對他們應(yīng)當變忽視為重視、變嫌棄為喜愛、變冷眼為尊重、變急躁為耐心,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愛心、耐心、恒心”,直到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止。
在當今社會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應(yīng)該好學不倦,積極進取,F(xiàn)在的學生,身處在信息化的大時代,他們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很多,他們從我們老師這兒獲取的知識只是其眾多渠道之一,他們原先對老師仰視的態(tài)度也已有所改變。
而我們教師是學生成長的直接指導者和引路人,因此我們老師必須在業(yè)務(wù)上力求長進,努力跑在學生前頭,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一盆水”、“一池水”甚至“源頭活水”。不斷地學習,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地獲取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干、能力,不斷完善自身,勇于開拓。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基礎(chǔ)上去很好地教育學生,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信服我們老師,才會去尊重我們老師。
同時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應(yīng)該以身作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我在這群孩子們剛?cè)胄r對他們所說的一句話。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它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說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應(yīng)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堅決不做。只有我們自己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好榜樣,事事件件為大家做好大家表率,在工作、為人上嚴于律已,以身作則,這樣才能達到為人師表的目的,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才能使孩子們對我們口服心服。做到這樣不管是課堂還是帶班我們都會輕松很多。
總而言之,只有我們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嚴格要求自己,用心去關(guān)愛每一個孩子,我們才能很好地去培育這些祖國未來的花朵,才能讓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師德學習的感言】相關(guān)文章:
學習的感言02-21
師德感言(精選12篇)07-19
師德學習總結(jié)08-13
師德學習簡報11-24
師德感言(通用14篇)07-15
幼師師德標兵獲獎感言11-18
假期學習感言11-05
學習感言大全10-05
師德學習心得08-27
最新師德學習總結(jié)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