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師教學個人工作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guī)律,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總結要注意有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教師教學個人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歷史教師教學個人工作總結1
本學期本人任高三的歷史下冊的教學工作,這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勤奮、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
一、扎實做好與教學有關的各項常規(guī)工作
1、認真制定教學計劃。
學期之初,我就認真的研究高三歷史的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編排,并和學科的教師商量,共同制定了較為科學的高三第二輪教學計劃。第二輪復習的主要特點是專題復習,需要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控基礎知識,在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基礎上,適當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適當關照非重點。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認真落實教學計劃,并且根據實際情形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的調劑,以使計劃到達更加的完善。
2、認真?zhèn)湔n,力爭上好每一節(jié)課。
備課不僅是備教材,認真掌控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備學法和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取的教學方法,同時,力爭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3、堅持從末位抓起。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在課后,對導師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經常常找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談話,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斷引到學生形成科學的解題方法。在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習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少講,而發(fā)動學生去探究,通過自身的努力建構知識,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交換者和參與者,我總是在課堂上極力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5、狠抓歷史基礎知識。
準確掌控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理清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點和內在聯系,形成學科內容的主干系統和知識網絡
6、掌控基本的記憶方法和習慣,準確記憶基本史實,力求在知道的基礎上記憶知識,使知識網絡化。
7、知道重要的歷史概念和結論,這是形成歷史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
8、以單元為中心,學會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歸納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點和發(fā)展進程,從宏觀角度掌控歷史。融會貫通,形成歷史知識的主干。
9、復習策略
1)每節(jié)課默寫一個重點知識點。
2)以教師講授為主,側重全面知識點。
3)練習的進行,月考加強。
4)用時間講析資料上的練習。
10、學情
1)學生基礎性較差,識記能力差,有許多知識點學了即忘。
2)除了優(yōu)生以外,其他學生的學生自主性都很差。
3)學習是不善于摸索,由于沒有摸索就沒有問題。也就不能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4)學生主動與科任教師溝通,師生之間學科交換較少。
二、對復習的反思
1、復習進程中沒有持之以恒的做一些好的策略,如上課前的默寫、背書等這些在上屆學生實驗基礎上體現出較好的學習方法沒有能夠堅持到高考的日子。
2、復習時(主要梳理知識)的時候,學生只需要簡單地回想和記憶。不需要深入摸索。在鞏固練習中,由于對應的知識,剛剛出現,只需要簡單再現,因此思維層次較淺,教學進程中基本上多是強化記憶,強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3、對學生沒有作到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特別是優(yōu)生的需求與不足。工作不夠細,只是表面的作些,并沒有真正細化分析,幫助學生找出學習當中的缺點和方法。
4、復習的針對性較差,常常面對的是所有的學生,可是每位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知識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教學中沒能作到因材施教,導致中等生、差生產生厭學的情緒,終究導致舍棄學習。
歷史教師教學個人工作總結2
縱觀近年歷史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識為載體,對理論觀點和史學方法及思想文化素養(yǎng)的考核滲透其中;依靠教學大綱,又不拘泥于教學大綱,試題設計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創(chuàng)新;對歷史問題認識水平的考核,強調生產力標準和實踐標準,強調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運用知識的方法,體現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發(fā)展現;試題綜合性強,既包括學科內知識與能力的綜合,也適當引進跨學科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試題反應或折射社會現實的需要,不躲避熱門問題。下面是我在這一年里進行高三歷史教學法的一些做法。
一、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高考的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為高等學校提拔出優(yōu)秀學生,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深造和發(fā)展。高考試題作為人材提拔的一種手段,又具有知識面覆蓋廣、層次深、能力標準要求高的特點。
培養(yǎng)探究精神,提高思維品質,是二期課改的前進方向。強調能力立意是近年來高考命題改革的努力方向。于是一些人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掌控歷史基礎知識已經不太重要,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這是毛病的。這里有個對知識與能力的辯證關系的認識問題,也有個對歷史基礎知識內涵的知道問題。就可以力與知識的關系而言,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二者不能分割開來。忽視知識片面強調能力,能力將成為一座沙丘之塔;忽視能力片面強調知識,知識只能是一堆待工之料。
事實上,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核必須以扎實的歷史知識作基礎,即便是解答那些對歷史思維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論分析性的歷史問答題、小論文,如果沒有全面準確地掌控有關的歷史知識,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副沒有血肉的骨骼。就歷史基礎知識的內涵而言,我們絕不能將其簡單地知道為時間、地點、人名、數據等只需記憶的“死知識”。歷史基礎知識,還應包括教材觸及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歷史事件及其基本線索和發(fā)展進程等在內。在高三歷史教學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多看教材,讓學生明白歷史學習與其他課程的學習一樣要細水長流,建議堅持每天花1小時,對教材進行瀏覽;不僅讀教材,也讀教材中的歷史地圖、情形圖、圖表、漫畫等,了解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圖講史,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建立緊密的圖文關系,而后再發(fā)掘圖中的隱性知識等,從而掌控有關的基礎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堅固掌控基礎知識,才能夯實基礎。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只有基礎扎實,對概念充分掌控知道,知識的運用和遷移才能靈活,思維能力才能提高。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卷和高考命題發(fā)展趨勢,我們可以看到在學科能力的考核方面,高考以考核學生的學習潛能為重點。所謂“學習潛能”,是指學生到大學里連續(xù)學習歷史的潛伏能力。這種潛伏能力,決不是死記硬背的能力,而是一種學科能力的遷移,所以也能夠稱作遷移能力。具體地講,遷移能力是指學生能夠把學習進程中逐漸積存起來的`瀏覽、知道、分析、綜合、比較、表達等能力運用到新的歷史材料和新的歷史情形中去,并且能夠準確回答出根據新材料和新情形所提問題的能力。換句話說,考核遷移能力,就要“解除‘以本為本’的束縛”,適應“題在課本外,答案在課內”的命題新趨勢!邦}在課本外”,使高考試題具有了“起點高”的特點;“答案在課內”,又使其具有了“落點低”的特點。起點高,起于高校提拔合格新生的高度;落點低,落于高中教學的基本要求;合起來就是考核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我們教師應當明確:“答案在課內”,并不是“答案在本內”的同義語。
二、精選試題,掌控方向
近年來,高考試題的題型趨于穩(wěn)固,挑選題、材料分析題成為基本的考試題型,但試題的靈活性提高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精選試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這是由于,我們讓學生做題的目的是要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查找知識漏洞,但做題不能只重視結果和結論,更要重視進程,要知來龍去脈,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而題海之戰(zhàn)無異于將人引入無舵舢板,很難到達預定的彼岸。因此,不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我對試題的挑選都特別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在命題原則上,應以問題為中心、以能力立意為主、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或現實的重大的社會問題為素材,奇妙地將理論觀點、史學方法、思想素養(yǎng)和教育功能滲透其中,全面考核學生的人文知識和基本素養(yǎng)。
(2)在試題內容上,應強調歷史學科的主干知識,重視檢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大力擯棄“繁、難、偏、怪、舊”等方面內容,所觸及的內容應當都是歷史學科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和主體知識。
(3)在試題設計上必須以高考試題為模塊,命出適度的模擬題,不偏離《課程標準》、《高考考綱》。
(4)在答案設置上,應體現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盡量貼近我們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同時又能鼓勵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三、關注熱門,貼近現實
歷史出自“故紙堆”,但又是與現實緊密相干的學問。鑒古察今是學習歷史的基本作用,貼近時期潮流,不避社會熱門是上海卷的一向傳統,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大都與學科熱門和社會熱門緊密結合,體現歷史為現實服務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直引導學生不能只局限于埋頭學好、掌控好課本知識,也要注意關注和參與社會熱門和焦點問題的探討,積極尋覓課本知識與社會現實的結合點,肯定新的歷史專題;不僅要有歷史的回光留意生活中產生的日!靶∈隆,更注意視察影響世界趨勢的國家“大事”,從而培養(yǎng)學生傳承勸善揚善的人文精神和中國史學“經世致用”的社會責任,建立理論聯系實際的正確理念,也就是學史要以史入今,以史鑒今,史為今用,以歷史知識、觀點為基礎,使熱門和歷史知識之間做到有機的聯系。
【歷史教師教學個人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歷史教師的教學個人工作總結05-18
歷史教學個人教師總結08-21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總結06-15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11-17
歷史教師教學的工作總結05-25
歷史教師工作總結個人05-16
歷史老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05-16
歷史教學個人工作總結03-29
高二歷史教師教學個人工作總結范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