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會計畢業(yè)論文

所得稅會計核算教學

時間:2022-10-05 22:06:50 會計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所得稅會計核算教學

  所得稅會計核算教學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恼撐姆段,歡迎閱讀。

所得稅會計核算教學

  摘 要:在新會計準則實施背景下,我國企業(yè)所得稅會計處理策略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變,首次采用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

  結合教學經(jīng)驗,對我國企業(yè)新所得稅會計處理、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會計核算教學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所得稅會計;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暫時性差異

  2006年我國頒布《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該會計準則變動很大,核算策略發(fā)生觀念性的變化,我國首次由納稅影響會計法的收入費用觀變?yōu)橘Y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的資產(chǎn)負債觀,使所得稅會計的教學成為會計教學中最難的內(nèi)容之一。

  一、所得稅會計核算策略介紹

  1.應付稅款法。

  應付稅款法是指將本期稅前賬面收益與應稅收益之間的差異造成的納稅影響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會計策略。

  按照這種策略,無論是對永久性差異還是對時間性差異,均完全按照稅法規(guī)定處理。

  2.遞延法。

  遞延法是指在稅率變動的情況下,運用納稅影響會計法確認所得稅費用的策略,它確認時間性差異,比應付稅款法有了進步,但當稅法或稅率變動后,本期發(fā)生的時間性差異影響所得稅的金額按現(xiàn)行稅率計算,以前發(fā)生而在本期轉(zhuǎn)回的各項時間性差異影響所得稅的金額按原有稅率計算,另外,遞延法有其本身的不科學性和不合理性。

  3.利潤表債務法。

  利潤表債務法是指在稅率變動的情況下運用納稅影響會計法確認所得稅費用的策略。

  遞延稅款余額反映的是按現(xiàn)行稅率計算的由于時間性差異產(chǎn)生的未轉(zhuǎn)銷影響納稅金額。

  利潤表債務法是以利潤表為導向,注重時間性差異,而非暫時性差異,所以,它提供的會計信息和揭示的差異范圍窄小。

  此外,利潤表債務法無法恰當?shù)卦u價和預測企業(yè)報告日的財務狀況的未來現(xiàn)金流。

  4.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

  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流程:(1)確定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負債的賬面價值。

  這實際上就是會計上各科目的期末凈值,核算比較簡單。

  (2)確定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

  這實際上就是按稅法法規(guī)計算的各科目可以抵扣的金額。

  (3)比較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4)計算當期應繳所得稅。

  應繳所得稅=當期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5)計算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二、所得稅會計核算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教學剖析

  1.教學難點之一在于如何理解和區(qū)分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

  教學設計如下:

  以收入的確認和費用抵扣會計和稅法總額上是否相同。

  總額相同,各期有差異的為暫時性差異,總額不同,各期有差異的為永久性差異。

  例1.國債利息收入會計按實際收益做賬,稅法為0。

  總額上不相同產(chǎn)生永久性差異;

  例2.會計折舊和稅法折舊可能由于折舊年限、折舊策略等引起各年折舊額不相同,但折舊總額相等,產(chǎn)生暫時性差異。

  同時給學生歸納出常見的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

  2.教學難點之二在于如何理解和確定資產(chǎn)、負債的賬面價值,資產(chǎn)、負債的計稅基礎,從而進一步確定暫時性差異的類型和金額

  教學策略設計如下:

  先介紹利潤表債務法,再引申到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

  以固定資產(chǎn)折舊費為例進行講解,一方面讓學生從費用產(chǎn)生的差異理解轉(zhuǎn)換到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產(chǎn)生的暫時性差異,另一方面讓學生對暫時性差異的產(chǎn)生和轉(zhuǎn)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例3.某公司每年稅前利潤總額為100萬,某固定資產(chǎn)原值180萬,公司2010年至2015年資料如下,所得稅稅率為25%。

  策略一:利潤表債務法

  按會計和稅法折舊費不同產(chǎn)生的差異進行核算,理解較簡單。

  計算過程如下表:

  利潤表債務法

  策略二: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

  由于會計與稅法折舊不同導致會計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產(chǎn)生差異,需要注意的是注前者為當期差異,可直接計算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負債,后者是累計差異,需要減去期初差異,倒擠出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負債的發(fā)生額。

  仍以上例,計算過程如下表:

  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

  賬務處理:2010年-2012年

  借:所得稅費用 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7.5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7.5

  2013-2015年

  借:所得稅費用 25

  遞延所得稅負債 7.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2.5

  通過上例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概念,并得出若會計賬面資產(chǎn)價值>資產(chǎn)計稅價值,或會計賬面負債價值<負債計稅價值,會計利潤總額必然大于應納稅所得額。

  但由于資產(chǎn)逐步費用化,長期內(nèi)會計利潤總額和納稅所得額所計提的所得稅總額是一致的,產(chǎn)生暫時性差異,導致本期少交稅,以后要多納稅的義務,即遞延所得稅負債,暫時性差異則稱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反之,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在學生理解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含義后,再進行其他資產(chǎn)、負債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講解就很輕松了。

  3.教學難點之三在于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教學設計如下:

  一是先找出所有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二是將由資本公積產(chǎn)生的暫時性差異和商譽產(chǎn)生的暫時性差異單獨核算;三是計算納稅所得。

  納稅所得=利潤總額±永久性差異±暫時性差異(不含計入資本公積和商譽的)。

  三、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所得稅會計核算舉例

  甲公司2008年利潤總額為6000萬元,適用稅率為25%,當年發(fā)生的交易或事項中,會計規(guī)定與稅法規(guī)定存在差異的項目如下:(1)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購入價值200萬元的設備,預計使用期限為5年,無殘值。

  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稅法允許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2)2008年銷售的X產(chǎn)品預計在售后服務期間將發(fā)生的費用200萬元,已計入當期損益。

  稅法規(guī)定,與產(chǎn)品售后服務相關的支出在實際發(fā)生時允許稅前扣除。

  甲公司2008年實際發(fā)生售后服務支出50萬元。

  (3)2008年取得國債利息收入50萬元。

  (4)2008年4月,購入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取得成本為500萬元,12月31日,其公允價值為400萬元,公允價值的變動已計入當期損益。

  稅法規(guī)定,該類金融資產(chǎn)在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待處置時一并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5)2008年5月,購入一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取得成本為1000萬元,12月31日,其公允價值為1100萬元,公允價值的變動已計入所有者權益。

  稅法規(guī)定,該類金融資產(chǎn)在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待處置時一并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要求:(1)確定并比較上述交易或事項在2008年12月31日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計算所產(chǎn)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金額。

  (2)計算2008年應納稅所得額、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

  (3)編制2008年確認所得稅費用的會計分錄。

  剖析:

  (1)①2008年12月31日設備的賬面價值=200-200÷5=160(萬元),計稅基礎=200-200×40%=120(萬元),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余額=160-120=40(萬元)。

 、陬A計負債賬面價值=200-50=150(萬元),計稅基礎=150-150=0,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50-0=150(萬元)。

  ③國債利息收入50為永久性差異

 、芙灰仔越鹑谫Y產(chǎn)賬面價值=400(萬元),計稅基礎=5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500-400=100(萬元)。

 、菘晒┏鍪劢鹑谫Y產(chǎn)賬面價值=1100(萬元),計稅基礎=1000(萬元),應納稅暫時性差異=1100-1000=100(萬元)。

  (2)①應納稅所得額=6000-40+150-50+100=6160(萬元)注意:由資本公積產(chǎn)生的暫時性差異不影響納稅所得,也不計入所得稅費用。

 、趹凰枚=6160×25%=1540(萬元)

  ③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50+100)×25%=62.5(萬元),遞延所得稅負債=(40+100)×25%=35(萬元),其中,資本公積產(chǎn)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100×25%=25(萬元),遞延所得稅費用=-62.5+(35-25)=-52.5(萬元)。

 、芩枚愘M用=1540-52.5=1487.5(萬元)

  (3)借:所得稅費用 1487.5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62.5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540

  遞延所得稅負債 35

  參考文獻:

  [1]袁良榮.優(yōu)化《基礎會計》課程課堂教學模式[J]會計之友,2011.

  [2]解媚霞.基礎會計項目教學內(nèi)容設計探討[J].財會月刊, 2011.

【所得稅會計核算教學】相關文章:

企業(yè)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10-07

房地產(chǎn)會計核算成本分攤與所得稅處理論文10-09

房地產(chǎn)行業(yè)會計核算中的成本分攤與所得稅處理論文10-09

所得稅調(diào)研報告11-16

所得稅自查報告10-21

新準則中所得稅問題10-07

個人所得稅的改革10-07

企業(yè)所得稅調(diào)研報告12-11

所得稅調(diào)研報告14篇11-28

企業(yè)所得稅調(diào)研報告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