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層住宅建筑特點及施工管理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住宅建筑施工特點
住宅建筑施工特點【1】
摘要:當前的建筑市場競爭激烈,要想開拓市場站穩(wěn)腳跟,謀求更大的發(fā)展,就必須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來增強企業(yè)實力,保證施工的關鍵技術設備緊跟國際發(fā)展趨勢,與行業(yè)先進水平同步。
靠增加科技含量來提高工程質(zhì)量,降低生產(chǎn)成本,創(chuàng)造最佳效益。
本文就住宅的施工特點進行闡述。
關鍵詞:住宅建筑;施工特點;施工技術
一、我國住宅建筑施工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
住宅是直接影響千家萬戶家庭生活的建筑,住宅工程質(zhì)量的好壞關系到干家萬戶的利益,建設部在(建監(jiān)[1998」88號文)(關于開展全國住宅工程質(zhì)量檢查的通知)中要求各級建設主管部門對所有在建及竣工住宅工程進行檢查,以促進企業(yè)及有關部門加強管理,提高工程質(zhì)量水平。
住宅建設的發(fā)展把“人的需要”又推回到一個最原始的起點上--人的“生存”需要:陽光、空氣、水、動植物……在環(huán)保方面,著力于保障空氣潔凈度、污水回收資源化、垃圾無害銷納、噪聲衰減、建筑節(jié)能、環(huán)境綠化等。
我們努力實現(xiàn)的不僅是每個家庭有一套住房的目標,還要使之置于一個健康的、宜于生存的綠色生態(tài)居住空間中。
二、施工新技術在住宅工程中的應用
1、防水施工技
防水實際上就是在與水接觸的部位防滲漏、防有害裂縫的出現(xiàn)。
我們應該遵循正確的設計原則。
綜合治理、多道設防、剛柔結合、防排并用、復合防水、全面設防、節(jié)點密封),合理選擇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藝。
對于屋面防水,本文提出了一種較為新型的施工技術,即聚合物水泥基復合涂膜施工這種施工技術首先做好板縫、節(jié)點和基層處理。
塔樓屋面及裙樓屋面施工時涂膜應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
鋪設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層厚度不小于1mm。
涂膜防水層的收頭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現(xiàn)流淌和堆積現(xiàn)象。
防水層反起墻面不少。
對于外墻防水,宜采用加氣砼磚墻施工,即為防止抹灰層開裂空鼓,加氣砼砌塊墻體抹灰前先在兩種不同材料之間的界面掛鋼絲網(wǎng)。
鋼絲網(wǎng)固定后再進行基面處理,20%的108膠水,再摻以15%的水泥配成漿體涂刷。
基面處理后再進行抹灰層施工。
砌筑時嚴禁使用干磚或含水飽和的磚。
不得隨澆隨砌。
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控制10+2cm范圍,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80%。
一般分三次砌到頂,采用鋼筋砼過梁。
在后續(xù)的防水層施工中,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二液防污型)在找平層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3mm,施工完后應及時進行淋水養(yǎng)護。
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放熱反應是相當復雜的。
一旦產(chǎn)生的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極限值時,混凝土就會出現(xiàn)裂縫。
控制混凝土澆筑塊體因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升、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外溫差及降溫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現(xiàn)有害的溫度裂(包括混凝土收縮裂)是施工技術的關鍵問題。
根據(jù)具體情況和溫度應力計算,確定是整澆或分段澆筑。
然后根據(jù)確定的施工方案計算混凝土運輸工具、澆筑設備、搗實機械和勞動力數(shù)量。
常用的澆筑方法是用混凝土泵澆筑或用塔式起重機澆筑。
澆筑混凝土應合理分段分層進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勻上升,澆筑應在室外氣溫較低時進行,混凝上澆筑溫度不宜超過。
大體積混凝上分段澆筑完畢后,應在混凝上初凝之后終凝之前進行一次振搗或進行表面的抹壓,排除上表面的泌水,用木拍反復抹壓密實,消除最先出現(xiàn)的表面裂縫。
在冬期施工的條件下,混凝土抹壓密實后應及時覆蓋塑料薄膜,再覆蓋保溫材料(巖棉被、革簾等)。
非冬期施工條件時,可覆蓋塑料薄膜及保溫材料,也可在混凝土終凝后在其上表面四周筑堤,灌水20-30cm深,進行養(yǎng)護。
并定期測定混凝土表面和內(nèi)部溫度。
混凝土在潮濕環(huán)境中的養(yǎng)護時間,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jié)B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
3、鋼筋連接施工
鋼筋連接施工中有需要規(guī)范的問題,比如機械連接、焊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按受拉區(qū)不宜控制。
如遇鋼筋數(shù)量單數(shù)時,百分率略超過些也是符合要求的。
受壓區(qū)則不限制。
綁扎接頭面積百分率控制:受拉鋼筋梁、板、墻類不宜大,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梁受拉鋼筋不應大于50%,其他構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放寬。
因此粱中受拉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是一個底線,不應越過,其他構件則可以放寬,但必須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
如般柱子鋼筋(特別是構造柱),也可設置一個搭接頭,這將方便于施工。
目前一種新型的鋼筋連接方式出現(xiàn)了,即直螺紋接頭連接;直螺紋接頭連接分別三種不同的形式。
對于鋼筋直螺紋連接,在具體施工中標準接頭的連接時,首先把裝好連接套筒的一端鋼筋擰到被連接鋼筋,使套筒外露的絲扣不超1個完整扣,連接即告完成。
加長絲頭型接頭:先將鎖緊螺母及標準套筒按順序全部擰在加長絲頭鋼筋一,將待接鋼筋的標準絲頭靠緊,再將套筒擰回到標準絲頭,并用板手擰緊,再將銷緊螺母與標準套筒擰緊鎖定,連接即告完成。
對于接頭檢驗時,當接頭連接完成,由質(zhì)檢人員分批檢驗。
按如下方式進行檢驗:目測接頭兩端外露螺紋長度相等,且不超過一個完整絲(加長螺紋除外),每300個接頭為一,每批抽驗一,要求鋼筋連接質(zhì)100%合格。
4、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進行澆筑,但受劇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各商品砼廠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摻量,低價位、低性能的砼處摻劑,以及細度模數(shù)低、含泥量較高的中細砂作為降低價格和成本的主要競爭手段。
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牽頭,盡快健全和統(tǒng)一對商品砼廠商的行業(yè)管理,并根據(jù)成本投入比例,相應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場價格(特別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樓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廠商轉變觀念,控制好原材料質(zhì)量,選用高效優(yōu)質(zhì)砼外摻劑,改善和減小混凝土的收縮值,建立好控制體系(即按技術導則中第二條執(zhí)行),是一項改善商品砼質(zhì)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訂購商品砼時,應根據(jù)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質(zhì)提出對砼品質(zhì)的明確要求,不能片面壓價和追求低價格、低成本而忽視了砼的品質(zhì),導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縮裂縫增多。
同時現(xiàn)場應逐車嚴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檢查,以保證砼熟料的半成品質(zhì)量。
二、施工中主要注意事項
1、后澆帶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縫
為了解決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溫度應力,規(guī)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澆帶法,有些施工后澆帶不完全按設計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縫;板的后澆帶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徹底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縫。
2、裂縫預防
1、嚴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根據(jù)混凝土強度等級和質(zhì)量檢驗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確配合比。
嚴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
選擇級配良好的石子,減小空隙率和砂率以減少收縮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強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幾年來,我國一些城市為實現(xiàn)文明施工,提高設備利用率,節(jié)約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
因此加強對商品混凝土進行塌落度的檢查是保證施工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
2、在混凝土澆搗前,應先將基層和模板澆水濕透,避免過多吸收水分,澆搗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既振搗充分又避免過度。
3、混凝土樓板澆筑完畢后,表面刮抹應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并加強混凝土早期養(yǎng)護。
樓板澆筑后,對板面應及時用材料覆蓋、保溫,認真養(yǎng)護,防止強風和烈日曝曬。
4、嚴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趕工。
杜絕過早上磚、上荷載和過早拆模。
在樓板澆搗過程中更要派專人護筋,避免踩彎面負筋的現(xiàn)象發(fā)生。
通過在大梁兩側的面層內(nèi)配置通長的鋼筋網(wǎng)片,承受支座負彎矩,避免因不均勻沉降而產(chǎn)生的裂縫。
5、施工后澆帶的施工應認真領會設計意圖,制定施工方案,杜絕在后澆處出現(xiàn)混凝土不密實、不按圖紙要求留企口縫,以及施工中鋼筋被踩彎等現(xiàn)象。
同時更要杜絕在未澆注混凝土前就將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導致梁板形成懸臂,造成變形。
鋼結構住宅建筑施工技術特點【2】
摘 要 雖然鋼結構房屋具有很多優(yōu)點,但應用于多層民用鋼結構房屋時,由于構件截面小,剛度弱,純鋼結構的側移較大,對抗力體系、樓板、墻體的要求較高。
因此,結構體系、抗震技術、連接節(jié)點、樓蓋技術等仍需進一步完善理論研究,如何發(fā)揮鋼結構的優(yōu)勢,亟待我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應用創(chuàng)新技術的開發(fā)。
本文分析鋼結構在多高層住宅建筑中的應用,并對鋼結構住宅的主要結構布置和選型以及對主要構造設計和措施做了相應的闡述。
關鍵詞 鋼結構 住宅 建筑施工 技術特點 分析
一、多高層鋼結構的體系與結構布置和選型
我國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對鋼結構的抗震措施,一般以12層為界區(qū)分。
有抗震要求的多高層鋼結構的體系主要有框架體系、框架-支撐(抗震墻板)體系、筒體體系(框筒、筒中筒、桁架筒、束筒等)或巨型框架體系。
(一)多高層鋼結構體系與結構布置
、倏蚣-支撐體系是在框架體系中沿結構的縱、橫兩個方向均勻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支撐所形成的結構體系。
又分中心支撐和偏心支撐兩種。
、诳蚣-抗震墻板體系是以鋼框架為主體,并配置一定數(shù)量的抗震墻板。
由于抗震墻板可以根據(jù)需要布置在任何位置上,布置靈活。
另外抗震墻板可以分開布置,兩片以上抗震墻并聯(lián)體較寬,從而可減小抗側力體系等效高寬比,提高結構的抗推和抗傾覆能力。
抗震墻板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鋼抗震墻板、內(nèi)藏鋼板支撐抗震墻板和帶豎縫混凝土抗震墻板。
③筒體體系是根據(jù)筒體的布置、組成、數(shù)量的不同,筒體結構體系可分為框架筒、桁架筒、筒中筒以及束筒等。
、芫扌涂蚣荏w系:一般高層鋼結構梁、柱、支撐為一個樓層和一個開間內(nèi)的構件,如果將梁、柱、支撐的概念擴展到數(shù)個樓層和數(shù)個開間,則可構成巨型框架結構。
其由柱距較大的立體桁架柱及立體桁架梁構成。
立體桁架梁應沿縱橫向布置,并形成一個空間桁架層,在兩層空間桁架層之間設置次框架結構,以承擔空間桁架層之間的各層樓面荷載,并將其通過此框架結構的柱子傳遞給立體桁架梁及立體桁架柱。
這種體系能在建筑中提供特大空間,具有很大的剛度和強度。
(二)鋼結構房屋的結構選型
多高層鋼結構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平面宜簡單規(guī)則,并使結構各層的抗側力剛度中心與質(zhì)量中心接近或重合,同時各層剛心和質(zhì)心接近在同一豎直線上;建筑的開間、進深宜統(tǒng)一。
(2)為避免地震作用下發(fā)生強烈的扭轉振動或水平地震力在建筑平面上的不均勻分布,建筑平面的尺寸關系應符合下表和下圖。
當鋼框筒結構采用矩形平面時,其長寬比不宜大于1.5:1,不能滿足此項要求時,宜采用多束筒結構。
(3)由于鋼結構可承受的結構變形比混凝土結構大,故高層建筑鋼結構不宜設置防震縫,但薄弱部位應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當建筑平面尺寸大于90米時,可考慮設溫度伸縮縫,抗震設防的結構伸縮縫應同時滿足防震縫要求。
需要設置防震縫時,縫寬應不小于相應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1.5倍,框架-支撐體系結構的防震縫寬度可取此數(shù)值的70%;筒體體系及巨型結構體系結構的防震縫寬度可取此數(shù)值的50%,但均不宜小于70毫米。
(4)結構平面應盡量避免扭轉不規(guī)則、凹凸不規(guī)則、樓板局部不連續(xù)等布置形式。
二、多高層住宅體系的其他鋼結構構造設計和措施
(一)鋼結構房屋的地基、基礎和地下室
(1)高層建筑鋼結構的基礎形式應根據(jù)上部結構、工程地質(zhì)條件、施工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宜選用筏基、箱基、樁基或復合基礎。
當基巖較淺、基礎埋深不符合要求時,應采用巖石錨桿基礎。
(2)鋼結構高層建筑宜設地下室。
抗震設防建筑的高層結構部分,基礎埋深宜一致,不宜采用局部地下室。
設置地下室時,框架-支撐(抗震墻板)結構中豎向連續(xù)布置的支撐(抗震墻板)應延伸至基礎;框架柱應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層。
多高層建筑鋼結構的抗震設計采用兩階段設計方法,即第一階段設計應按多遇地震計算地震作用,第二階段設計應按罕遇地震計算地震作用。
(二)多高層建筑鋼框架構造措施
(1)梁柱連接的構造要求
為防止大震作用下柱和梁連接的節(jié)點域腹板局部失穩(wěn),在柱與梁連接處,柱應設置與梁上下翼緣位置對應的加勁肋,使之與柱翼緣相包圍處形成梁柱節(jié)點域。
梁與柱的連接宜采用柱貫通型連接方式;柱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都與梁剛接時,宜采用箱形截面;當僅在一個方向剛接時,宜采用工字形截面,并將柱腹板置于剛接框架平面內(nèi);梁與柱的連接應采用剛性連接,也可根據(jù)需要采用半剛性連接;梁與柱的剛性連接,可將梁與柱翼緣在現(xiàn)場直接連接,也可通過預先焊在柱上的梁懸臂段在現(xiàn)場進行梁的拼接。
(2)框架柱接頭構造措施
框架柱的接頭一般是剛性節(jié)點,位置宜設在框架上方1.1m~1.3m附近。
柱對接接頭應采用全熔透焊縫,柱拼接接頭上下各100mm 范圍內(nèi),工字形截面柱翼緣與腹板間及箱形截面柱角部壁板間的焊縫,應采用全熔透焊縫。
(3)鋼柱腳
鋼結構的柱腳分埋入式、外包式和外露式三種。
超過12層鋼結構的剛接柱腳宜采用埋入式,外包式柱腳在地震中性能欠佳,一般只有6度、7度時可采用。
僅傳遞垂直荷載的鉸接柱腳可采用外露式柱腳。
埋入式柱腳和外包式柱腳的設計和構造,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王春浩,陜吉祿.耗能減震鋼結構住宅設計體系初探[J].中國住宅設施,2011,(7):51-53.
[2]蘇國惠.鋼結構住宅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淺析[J].科技致富向?qū)В?011,(20):228-228,331.
[3]肖險峰.鋼結構住宅設計及比較分析[J].建材發(fā)展導向(下),2011,09(4):56-57.
【住宅建筑施工特點】相關文章:
多層住宅建筑特點及施工管理論文10-09
住宅建筑施工合同09-06
綠色建筑住宅施工技術論文09-26
建筑施工企業(yè)計量工作特點論文10-09
高層建筑施工的特點和施工技術分析論文10-08
住宅建筑施工合同范本精編01-31
建筑住宅規(guī)劃設計10-07
住宅建筑樓梯設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