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草原上》小學三年級教學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原上》小學三年級教學教案優(yōu)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原上》小學三年級教學教案優(yōu)秀1
教學目的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草原上》,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初步感受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民族風格。
二、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xiàn)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進行表演。
三、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材分析
《草原上》這首歌曲為4/4拍、羽調式,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jié)樂段。其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形象地勾勒出風和日麗、綠草如蔭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于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族音調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jié)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xiàn)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是的喜悅心情。歌曲為2/4拍、五聲羽調式,系擴充了的一段體。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進,表現(xiàn)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最后重復了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表達了草原對自己家鄉(xiāng)和甜美生活的贊美。
教學重難點
1、聽音樂、編舞蹈、講故事,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2、唱準音高,進行即興編曲。
教學方法
合作法講授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談話、多媒體出示內蒙古大草原和內蒙古人民的風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樂)
教師介紹:在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們以放牧為生……老師唱一首給你們聽吧。
教師范唱,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聽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聽音樂,學生自由隨音樂表演,教師可稍做指點。
3、學習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_)
1)聽歌曲錄音《草原上》(也可選看光盤內容);
2)教師范唱,引導學生小聲隨唱;學生輕聲跟著范唱錄音唱。唱出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
3)結合豎笛進行視奏練習
4)多媒體出示大草原,學生用中速、悠揚的歌聲演唱,注意唱出對草原的贊美之情,開展聯(lián)想與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邊唱邊即興表演。
6)教師出示打擊樂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并進行編配為歌曲伴奏。
三、音樂知識
1、學生跟著琴邊看譜邊唱唱名。
2、師:歌譜里出現(xiàn)最多的是哪三個音?misolla
看老師用柯爾文手勢邊唱表示著“3、5、6”三個音。(學生唱)
教師彈琴,開火車游戲,教師彈一組,學生按節(jié)奏唱一組,一個接著一個。
。ǔ舾邥r結合柯爾文手勢進行訓練,讓學生從立體的直覺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時值唱一唱365―625―認識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節(jié)奏入)
、D讀一讀唱一唱邊拍手邊讀
4、節(jié)奏游戲找媽媽
將《草原上》的歌譜分割成卡片,將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別貼在黑板上歸類,邊聽音樂邊貼,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一組貼得快,貼得最正確。
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草原上》小學三年級教學教案優(yōu)秀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演唱這首歌曲,通過沙錘、三角鐵的學習和給歌曲伴奏,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風格。
2、學習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節(jié)奏,模唱簡單旋律,加強學生的音準、節(jié)奏的學習。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演唱感受蒙古歌曲的`民族風格,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難點:通過聽、唱、奏掌握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教學用具:多媒體、鋼琴、打擊樂器(沙錘、三角鐵) 教學過程:
一、 師生問好。
同學們和老師跟隨音樂一起做律動。
二、 情境導入。
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說說圖片中有哪些美麗的風景。 (邊放幻燈片邊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1、 情景想像,進入主題。
。ㄗ寣W生自由發(fā)揮想象,老師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是什么顏色等)
2、初步掌握歌曲風格:
播放《草原上》,聽的時候思考這首歌曲是什么速度、情緒、節(jié)奏和旋律是怎樣的? 師生討論。
3、 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蒙哥歌曲的風格。
三、 新課學習。
1、 學習歌詞。
。ɡ蠋熤v解歌詞,熟悉后學生按照節(jié)奏跟伴奏朗讀歌詞)
2、學唱旋律。
分析哪些字唱的短,哪些字唱的長,學習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節(jié)奏。
3、 學會后,小組表演。
4、聽琴模唱旋律。
5、 認識三角鐵和沙錘,并為歌曲伴奏。
四、 課堂總結。
復習課堂內容,總結歌曲風格特點以及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演唱。
。ㄏ抡n,播放《草原上》,同學們跟隨音樂離開教室)。
《草原上》小學三年級教學教案優(yōu)秀3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這首歌曲,使學生初步感受蒙族音樂的特點,并形成熱愛民族音樂的美好感情。
2、 小組合作表演,提高學生音樂表現(xiàn)力。
3、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并背唱歌曲。
教學難點
掌握四分音符與二分音符的時值。
教學用具
多媒體 電子琴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多媒體播放大草原風景圖片
師:草原上都有什么?(學生結合圖片,自由發(fā)言,教師做提示引導) 解:藍天上有白云,地上有馬,牛,羊,高山,河流。
三、新課學習
1、初次聆聽
思考: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速度是快還是慢?
解:蒙古草原寬廣、美麗,蒙古人生活在美麗遼闊的環(huán)境中,歌聲是那么的悠揚動聽,讓人聽了心曠神怡。
2、再聽風格
方法:學生閉起眼睛感受,身體可左右律動,仿佛置身美麗的大草原中。
3、讀讀歌詞
跟隨老師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教師范唱
老師也忍不住想要唱一唱這首歌曲,請同學們用四三拍的強弱規(guī)律為老師打著節(jié)奏好嗎。
5、聽唱法,小聲跟唱 通過多媒體學習
6、解決重點
跟電子琴唱準“3 5 6”,并輔以科爾文音樂手勢
7、解決難點
二分音符與四分音符的時值。方法:聽辨歌曲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音的長短。
師:找一找每一小節(jié)的歌曲哪個字唱的短,哪個唱的'長?
解:長的有高、照、跑、叫、壯、肥。
8、有感情的通唱歌曲 多遍
四、對比學習《我是草原小牧民》 1初次聆聽
對比《草原上》,這兩首歌曲都是蒙族歌曲,兩首歌曲的情緒、速度有什么不同? 2再次聆聽
再一次體會歌曲的情緒 3按節(jié)奏讀歌詞 4跟伴奏學唱 5完整演唱
五、完美結課
蒙古族是一個游牧民族,蒙古人生性自由豪爽,他們能歌善舞,有很多獨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和音樂,他們也特別熱情好客,等你們長大了可以去那里感受一下美麗的大草原。
【《草原上》小學三年級教學教案優(yōu)秀】相關文章:
《草原》教學教案12-05
小班音樂游戲草原上的舞會教案反思12-14
草原的教案03-29
《草原》教案11-08
《草原的早晨》教案02-19
美麗的草原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