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游褒禪山記試講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的背景,解題。
2.理解掌握文中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的用法。
3.熟讀背誦,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體會借鑒本文即事明理的寫法,領會治學處世皆須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學重點:熟讀背誦。
積累卒、文、道、名、奇、舍、窮、極等文言實詞的意義。
掌握虛詞“者”、“以”“其”的意義與用法。
教學難點: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
教學本課可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程序設計:
。ㄒ唬┱n題導入及解題:
導語設計:以前我們寫游記主要寫哪些內(nèi)容?
學生:旅游的時間、地點、和誰一起去等等,然后寫所見,抒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或者抒發(fā)對古代文明遺跡的贊美,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贊頌以及由此引發(fā)的作為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這篇游記卻不是如此,它通過作者的親身游歷探險,發(fā)幽微之思,闡發(fā)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為闡發(fā)了哪些哲理呢?他的觀點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文章。(板書課題)
解題:(展示課件)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 ,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晚號半山。神宗時,曾推行變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我執(zhí)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后因保守派反對失敗后,退居江寧,封舒國公,旋改封荊,也稱荊公,卒謚文。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臨川集》等》。
【關于文體】 記是一種文體,可說明、議論、描寫、敘述。 游褒禪山記:是游褒禪山后所記,所以它是一篇游記。(題目中有“記”不見的就是游記。)
。ǘ⿲W生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的讀音。(課件展示字的讀音)
2.聽錄音范讀,初步感知課文。
3.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
。ㄈ┭凶x第一、二段
1.研讀第一段
。1)指名朗讀、口譯。如有疑難則請其他同學回答或由教師點撥。
重點掌握以下詞、句:
一詞多義:
A.“卒”:①死!白湓嶂。②終于。“卒相與歡”。(《廉頗商相如列傳》)③士兵!胺蛞云1种洹保ā冻啾谥畱(zhàn)》)
B“文”:①碑文,整篇文章!捌湮穆䴗纭!雹谖淖!蔼毱錇槲摹。、③華美、有彩飾!吧崞湮能帯。(《公輸》)
C.“道”:①道路!坝斜偷馈。②說、講!昂慰蓜俚酪苍铡薄"鄣览。“傳道受業(yè)”(《師說》)④正確的方法!安咧灰云涞馈薄#ā恶R說》)。
D.“極”:①盡,-盡情享受。“極夫游之樂”。②至多,最多!耙鄻O七八萬耳”。(《赤壁之戰(zhàn)》)
詞性活用:
A.“舍”:筑舍定居。名詞活用為動詞!笆忌嵊谄渲贰。
B.“名”:①命名,稱呼。名詞活用為動詞!懊话U”。②說清楚,說明白。名詞活用為動詞!岸苊摺。
C.“窮”:窮盡,走到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昂糜握咭嗖荒芨F也”。
“……者……也”表示判斷的兩種形式:
、俦硎締渭兊呐袛,“者”前是主語,“者”后是謂語。如“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家也”。“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诒硎疽蚬P系的復合判斷,“者”在②這里除了表示停頓語氣外,還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拔崴詾榇苏撸韵葒抑倍笏匠鹨病。)這些詞語的掌握揉進翻譯通課文時。
。2)然后試以華山洞作為參照物,根據(jù)文中的方位,畫出虛擬示意圖。
。ㄌ崾荆憾U院在距華山洞五里的西面,因為華山洞“距其院東五里”;仆碑在華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為仆碑是作者從禪院東去華山洞的路上看見的;前洞就是華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對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華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為華山洞在“華山之陽”,“由山以上”則是北面了。)
。3)引領學生背誦這一段。本名→別名由來及證明→華山洞名來由→從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謬。
2.研讀第二段
。1)二段略寫什么?詳寫什么?運用了哪些對比?有哪些作用?提示:略寫前洞(19字),較詳細地寫了后洞特點及游后洞的所見所感。這一段中有那些對比:
、偾岸吹钠綍缗c后洞的幽深對比;“其下平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谇岸础坝浻握呱醣姟迸c后洞“來而記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對比;
、邸坝嗨痢敝疁\與“好游者”所至相比;
、苓M洞時“其見愈奇”的欣喜與出洞后因“不得極夫游之樂”的懊悔相比。作用是為第二部分的議論作鋪墊。
。2)作者游洞后出來后的心情怎樣?“后悔”為什么后悔?因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卻隨之出,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實意在說明自己意志不堅定。以“悔“結(jié)束記游,為下文抒發(fā)議論作鋪墊。
3.指導背誦:
師生共同討論本段層次劃分:
第一層(開頭到“遂與之俱出”)記游洞經(jīng)過;
第二層(“蓋余所至”至段末)追記后洞中所見并表示遺憾心情。
前洞(平曠、記游甚眾)——后洞(窈然、寒、深)——進入(深、難、奇)怠——俱——追記洞中所見(蓋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記自身,伏“悔”字(方是時……火尚足以明也”)——以“悔”結(jié)束記游(既其出……游之樂也”)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ㄒ唬┭凶x第三、四段
1.指名朗讀、口譯第3段:
、佟肮湃酥^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觀察天地”!爸,助詞,無義,有舒緩語氣作用。“于”,這里表示觀察的對象,譯成現(xiàn)代語時可省略。
、凇半U”,這里用的是本義,即“高山”,因為后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說的是前洞地勢。
、邸爸劣谟陌祷杌蟆敝械摹爸劣凇笔菍嵲~性詞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
④“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況下可省,但此處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語氣,意思是確實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荨按擞嘀靡病保哼@是特殊形式的判斷句,讀時“此”后應作一頓。
要提示學生注意“焉”“也”“夫”“則”“而”“故”“矣”“然”“其”“乎”等虛詞在表達語氣上的作用
總結(jié):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辨證關系,強調(diào)了“力”與“物”這兩個客觀條件的作用,又強調(diào)了“志”這個主觀因素的關鍵作用,強調(diào)只要盡己之志,雖然不能達到目的,亦可“無悔”、“無譏”,作者在這兒所論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學處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業(yè)之道。從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啟發(fā)?能不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學習談一下。
2.研讀第四節(jié)段
這一段有寫到仆碑上的文字,和第一段中的有關仆碑的描述相應。(前面的描寫為后面的議論埋下伏筆。) 寫這些仆碑表達了作者什么觀點?(治學必須“深思慎取”)
思路:作者從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滅”,聯(lián)想到“古書之不存”,從“音謬”聯(lián)想到“謬其傳”的情況不可“勝道”,自然地得出治學必須“深思慎取”的結(jié)論。
。ǘ┲v析第五段
這一段是補敘,交代同游者籍貫、姓名和寫作本文的時間并署名。
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沒有出現(xiàn)在正文里,而是記在這段文字中,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能使行文簡潔,避免橫生枝節(jié)。
。ㄈ┲笇П痴b,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ㄋ模┱n堂鞏固練習題
做課后“研討與練習”的第一、第二題。
。ㄎ澹┌鍟O計:
要力求體現(xiàn)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藝術(shù)性。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記敘 記山 (山 → 院 → 洞 → 碑) 仆碑(1節(jié))
。1、2節(jié)) 游洞 (前洞 → 后洞) 后洞 (2節(jié))
議論 怠出而悔 有志、力、物 (3節(jié))
。3、4節(jié)) 漫滅謬傳 深思慎取 (4節(jié))
因事見理、敘議結(jié)合 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結(jié)構(gòu)嚴密、前后照應
【游褒禪山記試講教案】相關文章:
游褒禪山記的教案10-12
《游褒禪山記》教案02-17
游褒禪山記教學教案10-08
游褒禪山記優(yōu)秀的教案10-12
《游褒禪山記》教案模板10-12
《游褒禪山記》教學教案10-08
《游褒禪山記》教學教案12-30
《游褒禪山記》教案15篇10-07
游褒禪山記教案(精選10篇)12-26
游褒禪山記教學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