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乘法分配律》教案與反思
一、教學內容:
乘法分配律教材第36頁的例3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自主發(fā)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四、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五、教學準備:小黑板、口算題、例題、練習題等。
六、教學策略: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學習,把問題教 學法,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結合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使學 生自主、勇敢地體驗嘗試和實踐活動來進行綜合學習。
七、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率。誰來說一說,掌握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率有什么作用?( 簡便)
接下來我們做幾道口算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其他同學快速判斷。(生口算。)
(二)、探究發(fā)現
1.猜想。
師:同學們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題你們能不能很快算出來。(出示:(10+4)25。)
這道題算得怎么不如剛才的快啊?(它和前面的題目不一樣)
好,我們來看一下它與前面的題目有什么不同?
這道題含有不同運算符號了,有能口算出來的嗎?說說你的想法。
為什么這樣算哪?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嗎?
你自學能力很強,但對乘法分配律的內涵還不了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嗎?(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2.驗證。
師:同學們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如果可以這樣計算的話,那可簡便多了。到底能不能這樣計算,我們來驗證一下。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分別算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動計算。)
師: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說明這兩個算式關系是什么?(相等。)
小結:通過驗證,這道題確實可以這樣算,那是不是所有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的算式都可以這樣計算呢?通過這一個例子能下結論嗎?(不能。)那怎么辦?(再舉幾個例子。)好,下面請每個同學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可以這樣計算?
。▽W生計算,并匯報。)
師:由于時間關系,老師就寫到這里,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fā)現,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可以這樣計算。有沒有舉出例子不能這樣計算的?(沒有。)一個例子不能說明問題,我們全班同學舉了這么多例子,還有沒寫的用省略號表示。我們都得到了同樣的結論。下面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的幾組等式,看看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及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及反思
3.結論。
生: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用這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它們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知道嗎?這就是乘法的第三個運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課件,學生齊讀分配律的意義。)
師:如果老師用a、b、c表示兩個加數和乘數,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a+b)c=ac+bc
師:回到第一題,看來利用乘法分配律,確實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接下來,我們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幾道題。
三、練習應用
。ㄉ毩晳枚。)
師:通過這兩道題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為了使計算簡便,我們既可以從左邊算式得到右邊算式,又可以從右邊算式得到左邊算式。但遇到實際計算時,要因題而異。
四、總結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們能聯想到什么呢?(兩個數的差,同一個數相除都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反思:
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確地進行表述。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較好地貫徹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主動探究,實現親身經歷和體驗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學習文本批判、質疑和重新發(fā)現的過程,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去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實現和發(fā)展過程。本節(jié)的教學中,我從口算導入新課,引出(10+4)25這樣一個特殊的算式。
接下來,讓學生猜想它的簡算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方法的可行性,再讓學生舉例驗證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歸納總結出乘法分配律。整個過程中,我不是把規(guī)律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感悟發(fā)現,使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次嚴密的科學發(fā)現過程:猜想驗證結論聯想。為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多向互動,注重合作與交流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為了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得到發(fā)展,教師在本課教學中立足通過師生多向互動,特別是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啟發(fā)與補充,來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實現對乘法分配律這一運算定律的主動建構。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建構過程,正是學生個人的方法化為共同的學習成果,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生命活力得到發(fā)展的過程。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迎春來。
【《乘法分配律》教案與反思】相關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學教案10-07
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10-07
乘法分配律數學教案10-08
乘法分配律數學教案設計10-07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方案10-08
乘法分配律的問題教學隨筆10-08
四年級乘法分配律教案11-16
《乘法分配律》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通用13篇)08-26
數學六年級上冊《 乘法分配律》教案09-23
四年級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