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小組合作打擊樂活動《五只小青蛙》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小組合作打擊樂活動《五只小青蛙》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小組合作打擊樂活動《五只小青蛙》教案設計 1
活動目標
1.在掌握歌表演的基礎上,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使用3種樂器為歌曲《五只小青蛙》配伴奏,并能較連貫地演奏。
2.能借助對“數(shù)青蛙”段落配器方案的討論,了解為歌曲配器與記錄配器的方法。
3.合作配樂時,能進行協(xié)商、共同嘗試,體驗合作演奏帶來的挑戰(zhàn)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教師用大圖譜:《五只小青蛙》第一段歌詞圖譜(見文后)、壓好膜的空白底版1個(見圖1)。
3張桌子,每張桌上分別放有1支黑水筆、1張幼兒用的小圖譜(與教師圖譜相同)。
木魚(6個)、沙球(6個)、小鈴(6個)。
幼兒分成3組,每組6人,共18人。
幼兒事先學過《五只小青蛙》的歌表演。
音樂與音響設備。
活動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回顧、重溫階段
出示大圖譜,引導幼兒進行歌表演,再次感知、回顧歌曲中“遞減式數(shù)青蛙、嗯咂咂咂及呱呱”等段落的節(jié)奏。
環(huán)節(jié)二:集體討論配器方案階段
結合所提供的樂器(木魚、沙球和小鈴),集體討論、交流適合的配器方案,學習記錄配器的方法,為幼兒分組創(chuàng)編提供工作模型。最后,教師在大圖譜下面的空白底板上畫出相關樂曲的標記,目的是為幼兒后續(xù)記錄配器方法提供示范(見圖2)。幼兒嘗試使用協(xié)商好的樂器(如木魚)演奏“數(shù)青蛙”處的節(jié)奏,驗證配器方案。
環(huán)節(jié)三:小組合作階段
1.教師提出合作配器的要求,引導幼兒分組進行配器活動。
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共同合作,用這3種樂器來為歌曲配伴奏!
師:用幾種樂器?
幼:3種。
師:老師給每組都提供了一只筆和一張小圖譜底版,小底版和老師的大底版是相同的,用來記錄你們大家共同討論的配樂方法。
師:今天合作配樂記錄時有3個要求。第一,每組必須有這3種不同的樂器,每人手里只能拿一種樂器,所以要先商量由誰先去拿樂器;第二,選好樂器后,還要商量怎樣用這3種樂器來伴奏,并且要確定由誰記錄配樂方法;第三,最后要能將你們設計好的配器方案跟隨歌曲演奏出來。
(教師提出上述3條要求后,還要通過反問,引導幼兒復述這3條要求,幫助幼兒強化小組合作配樂的任務意識。)
師:第一個任務是什么?
幼:商量好誰先拿樂器。
師:第二個任務是什么?
幼:推選一個人來記錄。
師:第三個任務是什么?
幼:聽著音樂自己演奏出來。
師:你們畫的時候,我會用倒計時的方式提醒,倒數(shù)10下時,你們的方案就要設計好。哪組快,哪組的方案就會先被貼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幼兒6人一組,分成3組,分別圍在相應的桌子旁進行協(xié)商與配樂活動。)
2.教師圍繞上述3條合作要求,督促每組幼兒明確分工,爭取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活動。
師:想一想,先商量什么?誰來拿樂曲?
幼:我拿!
師:檢查一下,你們組是不是3種樂器都有了?是不是每人都有樂器了?
師:趕快商量一下哪里可以配樂?由誰記錄?
(教師通過語言督促,引導幼兒學習快速合作,并記錄配器方案。)
師:我要倒計時了110、9、8……1。
3.教師連續(xù)放歌曲第一段3遍,一邊觀察各組配樂情況,一邊引導幼兒按照自己小組的`配器方法合作演奏。
環(huán)節(jié)四:反思與評價階段
教師將每組幼兒的配器方案圖貼在黑板上,分別邀請3組幼兒輪流嘗試跟隨音樂合作表演本組設計的配樂方案,并反思小組合作演奏中的困難。
表演組1
師:剛才第三組最快完成!先請他們組表演,看他們能不能聽著音樂,按照他們組的配器方案演奏!
(教師邀請第三組的6位幼兒各自拿著相應的樂器,在黑板前站成一橫排,并提示他們持相同樂器的幼兒站在一起。)
師:“你們準備好了嗎?需要看圖譜嗎?”
幼:需要!
師:看清該怎樣演奏了嗎?檢查一下,是不是拿相同樂器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教師引導此組幼兒再次對照圖譜,重溫配器方案“木魚、木魚、小鈴、沙錘、沙錘、小鈴”,為即將的合樂演奏做好心理準備。)
師:看他們能不能把每個配樂的地方都演奏出來!
(教師剛一放音樂,此組幼兒就沒有銜接上,于是教師中斷音樂,引導大家反思。)
師:他們在前奏就遇到困難了?怎么回事?
幼:沒準備好!
師:前奏該誰演奏?
幼:我!(手持木魚者)
師:木魚是嗎?需要再試一次嗎?
幼:要!
師:能準備好嗎?
幼:能!
(第三組幼兒演奏結束后,教師再次拋出問題,引導大家反思小組合作的情況。)
師:這次,他們組演奏的怎么樣?
幼:不太好!
師:還有什么問題?每個地方都演奏出來了嗎?
幼:他們老是停頓,不連貫。
師:你們發(fā)現(xiàn)是哪個樂器在演奏時出現(xiàn)了停頓、不連貫?
幼:小鈴。
師:小鈴怎么回事?
幼:沒有敲!
師:為什么你不敲小鈴?
幼:我沒有準備好!
師:這次木魚怎么樣?
幼:很好!
師:看來整個小組每個人都要怎么樣?
幼:每個人都要準備好!
表演組2
師:有請第二組!
(第二組幼兒手持相應的樂器,主動站成一橫排。)
師:他們是不是相同樂器在一起?(幼:是)需不需要看圖譜?(有人說需要有人說不需要)
師:不需要的人可以背對樂譜站,需要的人可以站在——
幼:斜著站!
師:聰明,這樣站可以看見圖譜了。準備好了嗎?誰先演奏?
幼:我!(手持沙錘者)
(教師邊指圖譜,邊引導第二組幼兒在觀察配器方案的基礎上,跟隨音樂進行演奏。)
幼:后面(“呱呱”處)還有沙錘,沒有畫出來!
師:哦?配器方案沒有設計好,看來記錄也有問題,前面演奏的還可以,可是后面呢?
幼:失敗了。
師:他們在演奏時,哪個樂器演奏得比較好呢?
幼:小鈴!木魚!
師:到底是哪種樂器演奏得比較好?
幼:木魚!小鈴!
師:剛才我發(fā)現(xiàn),木魚在“數(shù)青蛙”的地方還是比較好的!而小鈴在“嗯,咂咂咂”的地方還是比較努力的!
表演組3
師:有請最后一組!
幼:最后一組和第一組是一樣的!
師:有人發(fā)現(xiàn),第一組和第三組的配器方案不謀而合!就像商量好了一樣!你們組需要看圖嗎?
幼:需要!
師:今天都需要看圖呀!想好誰先演奏了嗎?
幼:嗯!
(教師邊指圖譜,邊引導最后一組幼兒在觀察配器方案的基礎上,跟隨音樂進行演奏。)
師:這組演奏得怎么樣?
幼:還不錯!
幼:但小鈴有一段沒有敲!
師:哪段沒有敲?
幼:“5”的地方。
師:哦!是數(shù)字5的地方。
師:不能夠光指出別人的錯誤哦。我看出他已經非常努力了!現(xiàn)在我們來問問他,看看他有什么困難?再看看怎樣才能幫到他好嗎?
(該幼兒在思考,但不知如何表述自己的困難,于是教師雙手握住該幼兒握小鈴的雙手,引導其在“嗯,咂咂咂”處練習敲擊,感知此處的節(jié)奏,幫助大家發(fā)現(xiàn)是“節(jié)奏”的困難。)
師:他的困難是不知用什么樣的節(jié)奏,對嗎?(幼兒點頭表示同意。)
師:今天的活動就要考驗小組的合作能力!別人演奏時,你也要做好準備!不僅要仔細聽,還要認真看圖!為什么你們今天演奏時,都要不約而同地看圖譜?
幼:難!記不得!
師:什么地方難?
幼:我覺得,這里(指前奏)在心里數(shù)不清。
幼:我覺得,我們這組可能配得比較難吧。
師:難在什么地方?
幼:倒數(shù)第二個是沙錘,后面又有一個樂器,來不及。
師:今天第一組和第三組的配器方案上每個地方都有樂器演奏,銜接時,因為來不及,所以覺得難。以后我們要學習怎樣配得正好,不會太容易,也不會太難,這樣才能夠演奏得更整齊更好聽。
環(huán)節(jié)五:提升與挑戰(zhàn)階段
教師引導幼兒將大家公認困難的配器方案進行了調整之后,全體幼兒分成三個聲部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演奏。演奏效果好,幼兒們感到非常滿意。
環(huán)節(jié)六:小結
師:現(xiàn)在我們演奏完了,有人說太簡單了。還記得剛才我們碰到的那些困難了嗎?這是因為你們一點一點地克服了那些困難,才會覺得簡單,F(xiàn)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都碰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剛分組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記得自己的任務嗎?
(有的幼兒說記得,有的幼兒說記不得。)
師:我們是怎么克服這個困難的呢?
幼:你提醒我們的。
師:還有什么?剛開始演奏新配的伴奏時有什么困難?
幼:會忘記,沒有準備好!
師:我們是怎么克服這個困難的呢?
幼:自己使勁記住。
師:個別小朋友碰到演奏困難,怎么辦?
幼:問他有什么困難,再幫助他。
師:你們有困難的時候,老師可以幫助你們,你們也可以自己先想辦法,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你們也可以——
幼:互相幫助!
師:我們今天不光學習了怎樣配伴奏,還學習了怎樣合作和互相幫助。對吧?
幼:對!
幼兒園大班小組合作打擊樂活動《五只小青蛙》教案設計 2
活動設計背景
本活動由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小青蛙貫穿始終。歌曲《五只小青蛙》形象生動,這首歌曲把小青蛙看到蟲子時所發(fā)出的聲音,用變化的節(jié)奏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并且幼兒比較容易感受歌曲中節(jié)奏的變化。
歌詞蘊含著數(shù)量遞減關系,這使幼兒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自然感知數(shù)量知識。
幼兒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感興趣。我抓住孩子的興趣點,設計了這節(jié)歌唱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潑、詼諧的情緒。
2、引導幼兒為歌曲創(chuàng)編襯詞。
3、培養(yǎng)同伴之間相互合作、團結友愛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學唱歌曲,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為歌曲創(chuàng)編襯詞。
活動準備
歌曲《五只小青蛙》,圖片(池塘、青蛙),錄音機,雙響筒。
活動過程
一、游戲進入活動室
師: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學學青蛙跳吧!注意按節(jié)奏跳。(幼兒隨著《五只小青蛙》的背景音樂進入活動室。教師通過手勢與每段依次遞減的雙響筒敲擊聲幫助幼兒感知數(shù)量的遞減關系。)
二、新授歌曲。
1、熟悉歌詞內容
出示圖片,做簡單的節(jié)奏練習,感知切分音。
師:好,請“小青蛙們”坐下來吧!看看,誰來了?
幼:小青蛙來了。
師:有幾只呢?
幼:有五只。
師:青蛙是怎樣叫的?(呱呱)
師:青蛙還可以怎樣叫?
教師啟發(fā)、引導幼兒感知切分音
x x x|
呱 呱 呱
師:小青蛙在池塘邊干什么呢?你們猜一猜。
幼:小青蛙在池塘邊蹦蹦跳跳做游戲。
幼:小青蛙在池塘邊捉蟲子吃。
師:對,它們在抓蟲子作美餐!(按節(jié)奏學說歌詞)
2、朗誦歌詞。
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地朗誦歌詞。
3、引導幼兒學習襯詞,感知節(jié)奏。
x xx|x―|
師:小青蛙看到這么多的'蟲子大餐,會怎么樣呀?
幼:會很高興;會流口水。
師:它們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幼:啊――;嗯――;嘖、嘖、嘖………
教師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嗯――嘖、嘖、嘖!
我們把它加到兒歌里一起來說一說吧!
4、多種形式歌唱。
(1)師清唱一遍。
師: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名字叫《五只小青蛙》。我們來聽一聽。
(2)幼兒隨鋼琴唱。
(3)幼兒唱襯詞部分,與教師合作歌唱。
三、創(chuàng)編襯詞,嘗試歌唱。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小青蛙見到好吃的東西還會發(fā)出什么聲音?(請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
師:剛才,小朋友想出了許多有趣的聲音,有………
有………還有………那么你們最喜歡小青蛙發(fā)出的哪種聲音?選一個你們最喜歡的,我們完整地唱一唱。
四、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通過游戲,使幼兒進一步理解、掌握歌曲,并在游戲中體驗合作的樂趣。
師:現(xiàn)在,請五個小朋友一組圍成圓圈來扮演小青蛙。大家找到伙伴后,小聲的商量好誰做第一只小青蛙跳進池塘,誰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只小青蛙跳進池塘。
教學反思
本活動由幼兒所喜愛的小動物―――青蛙貫穿始終。孩子感覺既熟悉又新鮮,無論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賞歌曲、學唱歌曲,還是在歌曲中游戲,他們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積極地參與。每次有效的提問都能激起幼兒新的思考與想象。
在導入活動中,我利用手勢和敲擊雙響筒幫助幼兒感受數(shù)量的遞減,為后面學唱歌曲作鋪墊;新授歌曲時,我通過有節(jié)奏地朗誦歌詞再次為幼兒學習歌曲建構橋梁。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淺顯易懂,幼兒直觀地從活動式的圖片中感知青蛙跳進池塘中數(shù)量的遞減,因此幼兒對歌詞部分把握得較好。
《綱要》中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薄疤峁┳杂苫顒拥臋C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庇變鹤杂山M合,五個一組進行游戲,并商量好青蛙跳進池塘的順序。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商量著,很快意見得到統(tǒng)一。進行游戲時,“小青蛙”們按照自己商量的順序隨著音樂跳進“池塘”。孩子們出色的表現(xiàn)使活動得到升華。
整個活動中幼兒從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樣”的舊教育模式中擺脫出來,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發(fā)揮。同時在活動中,師生感情融洽,幼兒專注投入,這是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良好基礎;又由于教師對每個幼兒的創(chuàng)造都給予肯定、鼓勵,使得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大班小組合作打擊樂活動《五只小青蛙》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大班節(jié)奏活動:小青蛙教案09-30
《小青蛙找家》教案設計10-07
大班社會活動《小青蛙》教案09-30
小青蛙大班教案03-24
《小青蛙打呼!方贪冈O計10-07
小青蛙活動方案01-17
大班語言教案小青蛙11-18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