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似。
2、能說說詩的意思。
3、能背誦全詩,默寫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登鸛雀樓》
。2)指名說說意思
(3)齊背全詩
2、教學新課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
。3)理解題意
暮:指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江:大河
吟:古代詩歌的一種。
。4)分析古詩
A、教學1、2句
這句詩中有哪些事物?
詩中描寫陽光用了一個什么量詞?
能不能把鋪換一個字?
第二句中哪個詞比較難理解。
說說整句的意思。
B、教學3、4句
理解可憐的意思
給似換一個字
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A、由朗讀,用鉛筆劃出該停頓的地方。
B、指名讀
C、對其進行評價
D、齊讀全詩
。6)板書設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暮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學習,能歸納出學習古詩的方法。
2、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看到奇麗景色時的愉悅心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積累寫景的古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詩導課題
1、看圖背詩,激發(fā)興趣。
課前,我們先來玩?zhèn)游戲——看圖猜詩。大屏幕上會出現(xiàn)幾幅圖,請你們仔細觀察、想象回憶,看看它們分別是哪些古詩里所描寫的景色。
課件分別出示古詩《舟過安仁》、《詠柳》、《憶江南》的插圖。指名學生看圖背詩。
2、找共同點,引出詩題。
(出示《暮江吟》的插圖)這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中描寫的景色。這首古詩的題目是《暮江吟》。(板書課題,齊讀。)
3、生探古詩題意。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詩。詩歌作于公元822年。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為自己離開了腐敗的朝廷,離開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輕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處,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寫下了這首廣為流傳的山水風景詩。那這首詩描寫的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們來看看能不能從詩題中找到答案。
看詩題,指名回答。
從詩題中我們知道了詩人在傍晚時分來到江邊,看到美麗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詩興大發(fā),就脫口吟誦出這首古詩。
4、詩人在江邊吟什么呢?(課件出示背景圖片和全詩)——師配樂范讀。
二、初讀感詩意
1、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學生讀,師生正音、評價。
3、詞義理解:翻開書,看看從書上的注釋中你理解了哪些詞的意思,還有哪些詞你不理解?(學生自由發(fā)言,師相機指導)
殘陽——快落山的太陽,夕陽。
瑟瑟——本是綠寶石的名稱,詩中指碧綠的顏色。用來形容沒有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xiàn)的顏色。
(指導看圖)而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顏色?(紅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綠色,一半是——(生)紅色。
可憐——可愛,令人愛惜。今義:令人憐憫。用“可愛”代替“可憐”,即“可愛九月初三夜”,用現(xiàn)代的話怎么講?
想一個感嘆句——可愛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愛啊!
九月初三——指農(nóng)歷九月初三,這時已進入深秋季節(jié)。(九月初三這深秋的夜晚為什么這么可愛?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詩……)
真珠——珍珠。古時寫“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們現(xiàn)在要寫成“珍珠”。
4、詩意理解:
、龠@些詩句連起來是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
、谠娙丝吹搅四男┚跋竽?能加上時間、地點、人物連起來說說嗎?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自己對詩文的理解。
三、研讀悟詩情
1、下面我們來欣賞欣賞這首古詩,和大詩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獨特的美景!
再讀古詩,你最欣賞哪幾句?在這句子中,你欣賞到了什么?
2、匯報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匯報。
A、“殘陽”
“鋪”——聯(lián)系下文的“半江紅”理解。
出示句子比較: 一道殘陽照水中 (用“照”太俗)
一道殘陽射水中 (用“射”不符合殘陽的特點)
一道殘陽鋪水中 (用“鋪”形象地表達了霞光幾乎貼著湖面鋪撒過來地樣子。在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圖體會江水的平靜,夕陽的美麗。
B、“江水”
“瑟瑟”“紅”——這是怎樣的綠,怎樣的紅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說一說嗎?
、谀銈冋f的真美。這么美的景象,誰來讀一讀?(指多名學生讀,師相機指導讀后,男生齊讀。)
第三、四句
①生匯報。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圖。用形容詞描述:晶瑩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這么美的景象,誰來讀一讀? (指多名學生讀,師相機指導讀后,女生齊讀。)
四、吟誦入詩境
1、你們讀得真美!老師的眼前仿佛也出現(xiàn)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音樂響起)讓我們一起在這柔美的音樂聲中去想象那一幅清麗的圖畫——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我靜靜地站在江邊,只見一道夕陽的余暉鋪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變化,江水一半是碧綠的,另一半則是通紅的,整條江簡直就像一大塊美麗的寶石!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只見那彎彎的月亮悄悄地掛在樹梢上,像一張精致小巧的弓。那江邊的花草上已經(jīng)爬滿了圓滾滾的小露珠,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它們難道是從天上溜到人間來玩耍的星星嗎?
2、同學們,面對此情此景,你有怎樣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3、讓我們也來當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誦表達出來!獪蕚(背誦)——全班交流(配樂)。
五、延伸展詩興
我們的家鄉(xiāng)很美,我們的江南很美,其實我們的祖國山河,我們的大自然到處都很美,有很多詩人也都贊美過我們大自然美麗的景色,今天我們就來一個“賽詩會”,小組之間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平時積累的古詩多。
六、課外作業(yè)
剛才同學們背誦了許多寫景的古詩詞,同學們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詩詞畫成一幅美麗的圖畫,也可以編成一個小故事,看看這些詩詞又蘊涵著怎樣的心情和感悟呢?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運用上節(jié)課自學古詩的方法自學本課的古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關鍵】:
重點:靈活運用自學古詩的方法。
難點: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及想象詩中所描繪畫面的能力。
關鍵: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善于與別人交流。
【教具準備】:
1、學生比較熟悉的古詩畫面。
2、古琴曲。
【教學內(nèi)容】: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交流上節(jié)課布置的作業(yè)古詩配畫。
2、板書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古詩《暮江吟》的課題。
3、解釋課題,交流對白居易的了解。
二、初讀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生字。
2、檢查對三個生字瑟、殘、吟的認讀情況。第一遍帶著拼音讀,第二遍去掉拼音讀。
三、細讀
1、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課前預習情況,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義。
2、圖詩結合,用自己的話說說本詩的意思。
3、班內(nèi)交流。
四、美讀
1、配樂范讀,啟發(fā)學生進入詩歌情境。
2、學生練習朗讀。
3、配樂,指名感情朗讀。
4、加表演動作,背誦古詩。
五、鞏固
用搶答方式,理解詩中的加點字的意思。
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2、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3、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知君。
六、延伸
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召開一個古詩朗誦會,把自己會背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七、布置作業(yè)
向學生推薦《唐詩三百首》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讀寫生字詞“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與體會,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教學難點:深入體會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談話導入
請學生分享描寫太陽的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边M而引入課題《暮江吟》。
四、初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糾正字音瑟,明確朗讀節(jié)奏
五、析讀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1.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嗎?(畫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下這是怎樣的`場景嗎?(傍晚太陽快要落山了的時候,柔和的陽光鋪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綠的,一半是鮮紅的)
3.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喜愛、贊嘆)
4.你能帶著這樣的心情為我們讀一讀嗎?
(二)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呢?(比喻的修辭手法)
2.你能想象此時的畫面嗎?(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為可愛就像一顆顆圓潤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彎新月就像一張彎彎的弓。)
3.你們見過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樣子的嗎?(視頻)
4.讓我們邊想象畫面,邊進行朗讀。
六、品讀
讓我們將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著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
七、小結作業(yè)
作業(yè):用畫筆將這首詩畫出來。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ㄒ唬⿲W習《暮江吟》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ǘ┯懈星榈乩首x詩句,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教學難點
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復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白居易、王維、李白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ǘ┲v讀第一首古詩《暮江吟》。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暮江吟》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詩中描寫了深秋的時候,從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愉悅的心情。題目的`意思是:吟詠暮色降臨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詠,作詩。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僖坏罋堦栦佀校堦枺褐缚煲渖降奶。鋪:展開,鋪展。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陽的余輝斜照在江面上。)
、诎虢虢t(瑟瑟:這里指碧綠色,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xiàn)的顏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綠色的,有一半是紅色的。)
、劭蓱z九月初三夜(可憐:可愛的意思。九月初三:指農(nóng)歷九月初三,這時已進入深秋季節(jié)。句意:九月初三,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愛。。
、苈端普渲樵滤乒ㄋ疲汉孟。"月似弓",農(nóng)歷初三晚上,是月牙開始出現(xiàn)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張彎彎的弓。寒露降臨,附著在樹葉和草叢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閃閃發(fā)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月牙彎彎像弓一樣。)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俚谝痪,用了一個"鋪"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靜,夕陽的美麗。"鋪"在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讀"可憐九月初三夜",體會"可憐"在這里的意思。("可憐"一詞表達了詩人對九月初三這個深秋的夜晚的留戀、喜愛。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為喜愛,他才從黃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邊觀賞景色。)
、墼娙嗽谠娭羞\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ㄗ髡咦プ×耸挛锏奶卣鳎昧藘蓚貼切的比喻,寫出了江邊美麗的月夜景色。)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佥p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谥该麑W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jié)奏和韻味。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6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能借助注釋和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及想象詩
歌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釋題激趣,創(chuàng)設語境。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詩,老師念第一句“籬籬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嗎?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他寫這首詩時只有15歲,他的詩通俗易懂,在廣大群眾中廣為流傳下來的詩有1914首,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題目是《暮江吟》。
板書:暮江吟
1. 讀題、解題:
。1)師強調(diào)“吟”的讀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種詩體。
。2)同學們來看看這個“暮”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面是個日,你能看出什么來嗎?(有太陽落山的意思)這里交代的是(時間)
(3)“江”在題目中交代了什么?(地點)
二、初讀古詩,感受畫面。
1.自由讀古詩,讀正確,讀流利.想一想: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
2.(點讀——齊讀)讀完古詩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麗、喜愛……)
3.讀詩初步感覺很重要,老師讀這首詩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過我的讀表達出來。
三、品析古詩,體會情感。
1.思考、討論:詩人描寫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這些景物
的哪些特點來寫的`?(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
2.齊聲朗讀前兩句詩。
3.重點理解詞語。
。1)“殘陽”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陽光)
。2)“鋪”是什么意思?這個“鋪”字你體會到了什么?把“鋪”換成“照”、“射”可不可以?
。ā颁仭奔葘懗隽讼﹃柕娜岷停謱懗隽苏盏妹娣e廣大而均勻。)
4.質(zhì)疑:江水為什么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jīng)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暮、瑟”2個生字,會寫“暮、吟”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從關鍵詞語“一道、鋪、瑟瑟、可憐”入手,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中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反復朗讀,整體把握詩歌情感,感受詩歌的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2.通過對詩句的理解,展開豐富的想象,重現(xiàn)詩句表現(xiàn)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暮江吟》原詩課件,并配以圖片,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內(nèi)容。
導語:同學們,也許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已經(jīng)接觸古詩了。從最簡單的“床前明月光”開始,古詩——這個隨歲月沉淀下來的精品就已經(jīng)深植于我們的腦海,充盈我們的童年時光。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的詩平易、通俗,“老嫗能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白居易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同學們請看PPT,上面的圖片正切合了這首詩的意境。請你們仔細觀察,想象畫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這首美詩。
2.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聽古詩,初步進入古詩的意境。
3.教師板書“暮江吟”三字,引導學生理解詩題。
明確:“暮”,草字頭下面一個“日”,這個“日”表示太陽,太陽落到草叢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詩題告訴了我們時間!敖敝附叄淮说攸c!耙鳌,即吟詩。誰在吟詩呢?當然是詩人白居易。這樣,我們就完整地理解了詩題,同時也為理解詩歌打下了基礎。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教師介紹詩人及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29歲時中進士,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44歲時,因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稱“詩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其詩作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大約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寫。當時的朝廷政治昏暗,黨爭激烈,詩人嘗盡了在朝為官的艱辛,于是自求外任。所以這首詩滲透了他遠離朝廷后輕松愉悅的快樂情緒和獲得自由后的個性色彩,成了白居易在特定境遇下的心境和審美的藝術載體。詩中蘊含著詩人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給后人帶來無盡的美之享受。
2.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課件出示閱讀交流的要求。
(1)讀準字音,識記生字。
(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小組交流。
3.教師檢查學生交流的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認讀,教師相機糾正,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會寫的字:暮(mù)吟(yín)唱會認的字:瑟(sè)瑟(sè)
(2)播放生字書寫視頻,引導學生關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筆順。
◆書寫指導:
〔暮〕上下結構,“莫”大“日”小。上部撇、捺舒展,罩住“日”。
〔吟〕左右結構,左小右大。左部“口”偏上;右部撇、捺舒展,橫折取斜勢。
◆易錯提示:
〔暮〕“艸”下面是“曰”,不要寫成“日”或“目”。
〔吟〕右邊是“今”,不要多加一點寫成“令”。
(3)引導學生進行書寫練習,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4)教師示范朗讀,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并給詩歌劃分節(jié)奏。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教材插圖課件,引入古詩。
過渡:同學們,在飽含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后,你們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PPT中的圖片是教材中的插圖,形象地再現(xiàn)了古詩描繪的畫面。下面我們就深入感知這首古詩,體會其畫面、意境之美。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同時出示需要思考的問題。
(1)圖上畫了哪些人物、景物?(斜陽、江水、詩人、岸邊的樹和草)從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古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秋季)
(2)古詩前兩句描寫的核心意象是什么?(殘陽)后兩句描寫的核心意象是什么?(露珠、新月)
(3)古詩中哪兩種色彩形成鮮明對比?(瑟瑟;紅)這種對比有什么表達效果?(一綠一紅的鮮明對比表現(xiàn)出夕陽斜照下江面上的絢爛景象,寫出了景物之美)
(4)古詩后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可憐九月初三夜)
3.看圖想象,引導學生說說畫面上的內(nèi)容。
示例:夕陽在水面上灑下一道流光溢彩的金線,一半江水如翠玉一般青碧可人,另一半?yún)s如江花一般火紅艷麗。夜色降臨,岸邊青草上的露珠像珍珠一般晶瑩透亮,一彎如弓的蛾眉新月映在水中,格外可愛。
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1.引導學生品讀前兩句,并出示問題,結合問題理解詩句。
(1)理解“一道殘陽鋪水中”的詩意。詩句中描寫的夕陽是怎樣的?“鋪”字用在這里有什么含義?可以換成“照”“射”“灑”等字嗎?為什么?
預設:在不同人的眼里,在不同的情境下,夕陽的情態(tài)是不同的。修飾夕陽的詞語可以是:火紅的、搖搖欲墜的、疲憊的、金光閃閃的等。要理解“鋪”字在這里的表達效果,可以想象在平時的生活中“鋪”都用在什么境況下,如“鋪床”“鋪路”等。詩句中的“鋪”表明此時太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塊紅綢子從天邊慢慢鋪過來,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換成別的字就沒有這樣的表達效果了。
古典詩詞中,關于夕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你們有這方面的積累嗎?試著將表示夕陽的詞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夕陽殘陽斜陽落日白日
(1)雨后卻( ),杏花零落香。(溫庭筠《菩薩蠻》)
(2)浮云游子意,( )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 )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4)( )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5)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 )山外山。(李叔同《送別》)
(6)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 )如血。(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
(2)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紅”的詩意。詩句中描繪了哪兩種色彩?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預設: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注釋找出詩句中描寫色彩的詞語,即“瑟瑟”和“紅”!吧敝盖嗑G色,像一塊無瑕的翡翠。一個“瑟瑟”,一個“紅”,寫出了夕陽斜照在江面上那種鮮明的色彩美,這樣一紅一綠強烈的色彩對比,使畫面變得鮮艷、明快。
(3)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過渡:夕陽斜照下的.江面多美啊,我們只通過詩句中的關鍵字詞就品味到了這種美,這大概就是古詩精妙用詞的獨特效果了。那么,你們能充分發(fā)揮想象,用流暢的語句說出詩句的意思嗎?(答案不唯一,語句通順即可)
示例:A.一道余暉鋪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現(xiàn)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xiàn)出殷紅。(直譯,基本上表達出原詩句的意思)
B.一道殘陽漸沉江中,江水半江碧綠半江艷紅。(遵循了原詩句的句式,但翻譯不夠完備)
C.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的江面上滾動。(意譯,生動地表現(xiàn)出原詩句中的畫面美)
2.引導學生朗讀后兩句詩,師生共同品析。
過渡:多美的江邊夕照圖啊,面對如此美景,詩人長久駐足,流連忘返,不覺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會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呢?
(1)理解“可憐九月初三夜”的詩意。這句詩中的哪個詞語盡顯了詩人當時的心情?這個詞語有何表達效果?
預設:形容人物心情的詞語,從詞性上看,應該是形容詞或副詞。明確了這一點,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詩句中尋找這樣的詞語,只有“可憐”一詞符合!翱蓱z”在這里不是“值得憐憫”的意思,教材給出了注釋,意為“可愛”。為什么“九月初三夜”可愛呢?當然是因為那時的風景之美,這就引出了下句“露似真珠月似弓”。
(2)理解“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詩意。這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寫景方面有何特點?
預設:引導學生通過詩句中的兩個“似”辨別詩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即比喻,把露珠比作珍珠、月亮比作彎弓。在寫景方面,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露珠是地上的景物,月亮是天上的景物,天上、地上的景物相融合,構成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月夜圖。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美景,詩人才發(fā)出上句的贊美。
(3)引導學生想象一下露珠和月亮還像什么,補充下面的填空。
露似( )月似( )( )似( )( )似( )
示例:露——寶石、瑪瑙、水晶;月——金鉤、小船、眉毛、鐮刀。
(4)深入意境,體會情感。
過渡:同學們,前面我們在學習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時曾講到詩人離開朝廷到外地任職,離開了朝廷意味著不能再追求功名利祿了,但他卻沒有絲毫的失落感,轉而流連于幽美壯麗的自然風光,這是多么樂觀、豁達的個性啊。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帶著詩人這種輕松、閑適的心情,再次漫步江邊,你能擁有和詩人一樣的心境嗎?
3.教師再一次串講前兩句詩,使學生從整體上對這首詩進行復習。學生朗讀古詩,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明確:這是古詩詞中表現(xiàn)秋日美景的優(yōu)秀詩作,后兩句更是經(jīng)久流傳。前兩句中,詩人像一個卓越的攝影師,抓拍到一幅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圖片。而后兩句則通過對“露”和“月”視覺的形象描寫,創(chuàng)造出秋夜一派和諧寧靜的意境,用生動的比喻把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詩句中,將一幅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圖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前后兩句各具佳景,又各顯其妙,令人叫絕。
4.讀寫結合,實踐訓練。
過渡:多么美麗的江景圖啊!這種美景不描繪下來實在是太可惜了。讓我們拿起筆,發(fā)揮想象,將這幅幽美的江景圖描繪出來吧!
課件出示題目:發(fā)揮想象,將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小短文。
5.學生思考寫作,教師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片段。其他學生認真聽,聽后給出意見。
五、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個性背誦。
過渡:同學們,學習古詩,不僅要理解詩意,體悟詩境,還要背誦積累,將之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需要用時信手拈來。這樣才能增加知識儲備,提升語文素養(yǎng),F(xiàn)在,我們就請幾位同學來背一背這首詩,其他同學認真聽,評一評誰背得好,背得有感情。
2.指名學生背誦,教師進行評鑒。
關鍵詞:流暢;生動;飽含感情;抑揚頓挫。
3.引導學生積累其他寫景的優(yōu)美詩句。
過渡:同學們,在千古流傳的詩句中,有很多描寫優(yōu)美風景的。它們或是單純地寫景,或是借助風景表達內(nèi)心的感情,或是通過風景揭示深刻的哲理。你們知道這方面的詩句嗎?請你們在課下找一找,并抄寫下來,讀一讀,看它們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
六、回顧內(nèi)容,課堂總結
教師簡單總結這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
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上我們集中學習了古詩《暮江吟》,不僅了解了關于詩人及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的相關知識,而且在對詩句的分析中理解了古詩內(nèi)容,體會了詩人在詩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在老師的帶動下,同學們積極思考,明了詩意,想象畫面,很好地配合老師完成了這次課堂學習。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剩下的兩首詩,希望同學們能一如既往地精心準備哦!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8
一、談話導入、簡介作者。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詩,老師念第一句“籬籬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嗎?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他寫這首詩時只有15歲,他的詩通俗易懂,在廣大群眾中廣為流傳下來的詩有1914首,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題目是《暮江吟》。板書:暮江吟
二、揭題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樣理解的?在這兒起了什么作用?
、凇敖痹陬}目中交代了什么?
、邸耙鳌笔鞘裁匆馑?
④從題目中可以看出詩人吟唱的對象是什么呢?
⑤從詩的題目上你讀懂了什么?
三、新授
。、自由讀,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思考:這是一首什么詩?寫什么時候的景?在詩中畫出表表示時間的詞語,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病⒎蹲x
。、思考、討論:
詩人描寫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這些景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齊聲朗讀前兩句詩。
5、重點理解詞語。
“殘陽”是什么意思?
“鋪”是什么意思?這個“鋪”字你體會到了什么?把“鋪”換成“照”、“射”可不可以?
(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
6、出示燈片
提問:江水為什么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jīng)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學習后兩句詩。
、僦该首x后兩句詩。
思考:作者描寫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寫的?
理解
、凇翱蓱z”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農(nóng)歷已進入深秋季節(jié)這句點出了觀賞江景的季節(jié)是深秋。
、墼娙诉\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深秋的夜景?為什么這樣打比方?
。ㄕ渲榫К撻W亮,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用珍珠來比喻露珠就照應了“可憐”,詩人寫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彎弓)
④指名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
⑤想象全詩意境,大家閉起眼睛想一想。
。ㄔ谠律鼥V的夜晚,仿佛我們來到了江中的小島上,看到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弓一樣的月兒,月兒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像珍珠一樣可愛,你們看到了嗎?) ⑥詩人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那么詩人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啐R聲朗讀
。ㄕ埻瑢W們有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讀出詩人對傍晚時分江面美麗景色的喜愛之情。)
四、練習
。ǎ保┳鳟
景色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詩人用他的妙筆給我們描繪了幾個畫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意,把詩人筆下的美景畫出來。
一道殘陽鋪水中可憐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紅 露似珍珠月似弓
(2)寫話
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筆下的美景。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三首古詩。
2.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和注釋閱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3.運用學習古詩的辦法,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詩歌時,教師可以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通過誦讀指導,讓學生準確地感知詩歌所描繪的景象,并把握詩歌的情感,讓學生進一步豐富對詩歌內(nèi)涵的理解。
第一首詩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誦給大家聽一聽。
2.揭題:首先我們來學習《暮江吟》這首詩歌,看看詩人給我們展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色,帶給我們怎樣的情感。
3.思考:
題目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ā耙鳌笔枪糯姼梵w裁的一種。)
“暮”又是指的什么時候呢?
(“暮”指的是傍晚)
題目的意思為:黃昏時分在江邊所做的詩。
二、初讀古詩
1.教師范讀,學生聆聽,注意詩的節(jié)奏與停頓。(按233的節(jié)奏讀)
2.學生自主識字。
3.詩人為什么傍晚會站在江邊吟詩?是什么樣的景色吸引了他?讓我們一起再讀一遍這首古詩。
三、熟讀古詩
一道殘陽鋪水中。
1.“鋪”字能不能換成“映”?
。ú荒!颁仭弊直砻髁恕皻堦枴币呀(jīng)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就像鋪在江面上很形象。)
2.“一道殘陽”指的是什么時候的太陽呢?
。ㄏ﹃枺
3.詩的前兩句寫的是傍晚時候的景象,后兩句寫的是夜晚時候的景象。
4.欣賞“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請你試著描繪一下詩中夜晚的景色。
(2)此時此刻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理解“可憐”的意思——可愛
第二首詩
一、視頻導入
1.播放廬山景色的視頻,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自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點?
2.簡介廬山,揭示課題。
3.板書課題。
二、自讀古詩
1.學生自主閱讀古詩,并借助拼音自學生字。
2.注意讀準字音,讀古詩時要讀的有節(jié)奏。
三、理解古詩
1.交流討論: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句詩?
學生自由交流
2.想一想,作者從遠近高低等不同的角度觀察了廬山,所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樣,請你想一下作者從不同的角度都看到了廬山怎樣的景色?
3.作者身處廬山之中,為什么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
(因為詩人站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不能看到廬山的全貌。)
4.你覺得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人和事?
(看問題要全面 避免主觀片面。)
第三首詩
一、欣賞圖片,導入新課
1.出示梅花的圖片,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
二、融入詩中,體會詩意
1.學生自主朗讀詩歌,初步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2.梅和雪在爭什么?
為什么比不出高低?
揭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引導學生著重理解第三、四句詩的意思,明白本詩所說明的道理——取長補短。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借助注釋理解詩歌內(nèi)容,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詞句,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古箏音樂、《暮江吟》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文學習
1、知詩人,解課題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大約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寫的。通過一時一地地吟詠,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實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反映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心情。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這兒各交代了什么?(時間和地點)
。3)吟:作吟詠講。
(4)釋題:從題目中我們知道詩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范讀全詩,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音樂]
。2)借助注釋并聯(lián)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說說詩句的意思。
a、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殘陽:夕陽
鋪:照射
瑟瑟:碧綠的顏色
詩意:夕陽從地平線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綠色,一半是紅色。[課件]
b、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憐:可愛
真珠:珍珠
詩意:可愛的九月初三夜!露水像晶瑩的珍珠,月亮如同懸掛在天空上的彎弓。[課件]
3、想意境,悟詩情
。1)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前兩句寫夕陽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現(xiàn)給讀者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這里不僅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而且還給人們親切安閑的感覺。尤其是“鋪”的運用。因為殘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xiàn)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課件]
4、誦佳句,背詩文
。1)朗誦這首詩時,注意下面的節(jié)拍。[課件]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殘陽鋪水中,”要讀得平緩、輕柔;
“瑟”“紅”要拉長語調(diào);
“可憐九月初三夜,”要讀出贊美喜愛之情。
二、朗讀欣賞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鞏固練習[課件]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 代詩人 的作品。全詩描繪了一幅 的畫面。
2、辨字組詞。
暮( ) 殘( ) 瑟( ) 鋪( )
慕( ) 淺( ) 碧( ) 哺( )
3、說說下列詩句意思,注意粗斜體字詞。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 篇11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寫了詩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從日落到夜晚這一段時間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對深秋季節(jié)美景的喜愛之情。詩中描繪了兩幅畫面:殘陽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鋪”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夕陽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動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憐”一詞恰恰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夜涼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這一靜美景色的熱愛和留戀。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參與,合作學習,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討論解決學習中有價值的問題。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入情入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并展開想象,把詩句所描繪的景色轉化成畫面。
3、運用已有的知識自學課外古詩,積累古詩,感受古典文化,弘揚古典文化。
設計理念
這首古詩文字淺顯,意境優(yōu)美。鑒于這是我!洞蟀囝~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應用》這一實驗課題的研討課,因此,教學設計中著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合作、探究來理解詩歌內(nèi)容,突破學習難點;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完古詩后,設計了一個讓學生欣賞古詩、自學古詩的活動,旨在讓學生積累古詩,自覺弘揚祖國燦爛文化。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有關詩人白居易的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錄音帶,教學掛圖,寫有《憶江南》和學習目標的投影膠片。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在課內(nèi)和課外背誦了許多古詩,其中大量是寫景的詩,能背幾首嗎?大家喜歡怎樣的方式學古詩?這節(jié)課我們就以同學們喜歡的方式來學習一首寫景的古詩《暮江吟》。
2、解題:
讀題后說說題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點理解“吟”)再連起來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邊吟詩,這是誰呀?(白居易)誰來介紹介紹。
他的詩容易讀懂,因為他寫詩的時候,總是要把寫好的詩讀給老百姓聽。他有個師傅叫顧況。
二、初讀感悟。
1、要了解這首詩,還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邊紅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詩一首,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寫景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放配樂朗誦磁帶,生想象畫面)
2、聽了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匯報)多美。〗酉聛,同學們也去美美地讀一讀。
4、匯報朗讀。(指名讀詩)(齊讀)
三、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同學們讀得真好,學習一首詩只讀好就行了嗎?(根據(jù)學生的思路)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釋,理解品味,了解詩歌所描寫的美麗景色,在討論中來領悟詩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出示合作學習目標:
。1)借助注釋,理解詩意,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弄懂的問題。
(2)提出自己經(jīng)過努力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試著討論解決。(生自由學習討論)
2、請各小組來交流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1)理解詩意:一道夕陽照在水中,一半變成紅色,一半變成綠色,草地上的露珠晶瑩美麗,月亮就像一張弓一樣。
。2)相機引導:太陽都是照射的,這里為什么用“鋪”呢?
師引導大家做“照”、“灑”、“鋪”的手勢。從這個手勢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能讀出來嗎?(生讀)
。3)那詩中所描繪的景色你認為最美的是什么? (生匯報)
。ǔ鍪緬靾D)欣賞“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四、悟情評讀。
1、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2、課文中有一個詞就表示這個意思,是什么?對,“可憐”就是“可愛”的意思。能把剛才理解到的讀出來嗎?
(生讀詩)
3、教師從你們的語言和動作中感受到了現(xiàn)在你們就是白居易,誰來吟吟這首詩(指名吟詩,并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讀)你覺得他吟得怎么樣?(學生爭著,比著讀)
4、看著同學們吟得這樣好,老師也想吟一吟,好嗎?師吟詩
5、我們現(xiàn)在一齊來吟一吟。(師深情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你們現(xiàn)在就站在江邊(生吟詩,音樂起)
6、小結過渡:太美了!在陶醉于這夕陽新月的美景之中時,我們不禁感謝詩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筆墨,給我們帶來這身心絕美的享受,其實白居易的寫景詩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首他寫的《憶江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古詩《憶江南》。
2、生齊讀。
3、大家利用注釋來看看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指名匯報(一首是寫日出的,一首是寫日落的。)
。ǘ际菍懡。)
(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寫的。)
4、師簡介此詩背景資料。
5、我們再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好嗎?
。ㄅ錁,生齊讀)
6、同學們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詩,下課后,相互交流。讓我們用這樣的熱情去讀古詩,學古詩,弘揚中華古典文化。
七、作業(yè)設計。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喜好自選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暮江吟》,摘抄課外描寫四季景色的一首詩。
★★背誦并默寫《暮江吟》,抄背課外描寫四季景色的一首詩。
★★★背誦并默寫《暮江吟》,用寫話或作畫的方式展現(xiàn)詩中描繪的一個畫面。
【《暮江吟》優(yōu)秀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暮江吟》教案01-31
《暮江吟》教案及試講稿06-18
暮江吟改寫作文11-18
暮江吟的改寫作文(精選24篇)10-09
《暮江吟》教學設計方案(精選8篇)07-19
暮江吟改寫作文10篇11-18
暮江吟改寫作文(11篇)02-17
暮江吟改寫作文(精選20篇)10-12
暮江吟改寫作文(通用16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