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詩經》英譯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在18世紀就由英國漢學家威廉•瓊斯選譯并出版。下面YJBYS小編為你送上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報告
(學位論文工作計劃)
題目名稱: 《詩經》英譯之誤讀與重構
姓 名:
學 號:
攻讀學位:
學科專業(yè):
學院(系、所): 外國語學院
所在教研室
(科研所):
指導教師:
填寫日期:
(選題報告由研究生填寫,原件交研究生助理處)
2008年3月10日
一、課題來源、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水平及研究意義、目的。(附主要參考文獻)
選題依據(jù):
1、 《詩經》在英語世界的譯介情況
《詩經》英譯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在18世紀就由英國漢學家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 1746-1794)選譯并出版,19世紀以后《詩經》的全譯本相繼出版,英文全譯本多達十余種。
《詩經》的第一個英譯本是理雅各(James Legge,1814-1897)的1871年分行散文式譯本The She K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該譯本在英語世界中至今仍被奉為“標準譯本”。
繼理雅各之后,1891年又出現(xiàn)了兩種《詩經》英譯本。詹寧斯(M.A. William Jennings)的The Shi King (George Rutledge and Sons)和阿連壁(Clement F.R.Allen,1844-1920)的The Book of Chinese Poetry (London).
20世紀《詩經》的全譯本明顯增多,有L. Cranmer-Byng的Book of Odes (London, 1905), Ezra Pound的Shih-ch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5), Arthur Waley的The Book of Songs (Allen and Unwin,1937), Bernhard Karlgren的The Book of Odes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iuties,1950),William McNaughton的The Book of Songs (TwaynePublishers,1971), 許淵沖的譯本 Book of Poetry (Hunan Publishing Press, 1993),汪榕培、任秀樺合譯的《詩經英譯》(Liaoning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5)。
國外最受矚目的英譯本,分別是阿瑟•韋利(Arthur Waley,1889-1966)的The Book of Songs 及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的The Book of Odes。
這些全譯本大體分為5種類型:學者型(以James Legge的散體譯文為代表)、半形似型(韻體)(William Jennings的譯本為代表)、神似型(自由體)(以Ezra Pound的譯文為代表)、半形似型(無韻體)(Arthur Waley的譯本為代表)、神形皆似型(許淵沖譯本堪稱佼佼者)。
2、 國內外《詩經》英譯研究
歷史短、規(guī)模小、強度小、影響小,是我國《詩經》翻譯研究的總特點。(李玉良,王宏。2006)
在我國翻譯研究史上,《詩經》英譯研究只不過是近二十年左右的事,而系統(tǒng)深入的《詩經》翻譯研究在我國尚沒有見到。已有的研究雖有不少創(chuàng)獲,但大多角度比較單一,且缺乏專門深入的考察和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
最早一篇涉及《詩經》翻譯研究的文章是周發(fā)祥發(fā)表在《文學評論》1993年第6期上的《〈詩經〉在西方的傳播與研究》。汪榕培在1994年第1期《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上發(fā)表了《英譯〈詩經〉(國風)十八首(一)》。而嚴格地說,該文不完全是一篇《詩經》翻譯研究性的文章。
從已有的研究狀況來看,《詩經》翻譯研究大致可分為五種情況:
1)譯本研究
迄今為止,我們所見到的關于譯本的論述多是零星和不系統(tǒng)的。對《詩經》英譯本進行介紹、評述的主要有:周發(fā)祥(1993)、許淵沖(1993)、汪榕培(1995)胡先媛(1999)、馬祖毅(1997)、夏傳才(1997)
2)譯者研究
我們能見到的譯者研究多見于關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論著。研究者視野一般比較開闊,并不是純粹從翻譯學角度出發(fā)對譯者進行研究。如顧長聲的《傳教士與近代中國》和《從馬禮遜到司徒雷登》兩書;周發(fā)祥的《中外文學交流史》;范存忠的《中國文化在啟蒙時期的英國》;胡先媛在《先民的歌唱——〈詩經〉》
3)翻譯方法研究
研究《詩經》翻譯方法的文章中較有代表性的是汪榕培的《傳神達意譯〈詩經〉》(1995)。該文主要從文學的角度探討《詩經》的翻譯,主張《詩經》翻譯追求神形兼?zhèn)。另外,李貽蔭(1994)、金柏林(1995)也有《詩經》翻譯的個案 研究。
4)譯本比較研究
近年來的博碩士論文中出現(xiàn)了一些《詩經》譯本比較的研究。臺灣學者張上冠(1991)的博士論文《失落的地平線:〈詩經〉英譯研究》,從哲學闡釋學角度對三個《詩經》譯本進行了整體研究。文章主要是以理雅各、韋利、高本漢的譯本為依據(jù)對《詩經》翻譯進行研究。這是有史以來中國學者對《詩經》所做的第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研究。浙江大學閆曉喆的碩士論文(2005)對《詩經》的四個英譯本進行了比較。
5)綜合研究
綜合研究主要側重文本外部的文化因素研究。主要研究者有美國學者Mary Paterson Cheadle(1997)、香港浸會大學Lauren F. Pfister教授
目前國外關于《詩經》英譯的主要研究者未出現(xiàn)系統(tǒng)的研究,偶有零星的評述見于譯者序中。1997年美國教授Mary Paterson Cheadle出版了Ezra Pound’s Confucian Translation(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一書,對Pound的《詩經》英譯本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主要研究Pound翻譯過程中受到的文化因素的影響。
3、本文研究視角
本文研究視角有關“誤讀”和“作者意圖”等懸而未決的問題一直困擾又同時激勵著翻譯界。
本文擬從歷時、文化的視角來觀照《詩經》的英譯,運用闡釋學及接受美學的觀點解釋其誤讀與接受。聚焦翻譯與社會的動態(tài)互動,并對漢文化的對外傳播問題提出思考。
4、本文理論依據(jù)
文化語境是文學作品——包括譯作——賴以生存的特殊環(huán)境。源語文本帶來的文化視角往往有異于譯者固有的視角,視角的不同導致了意境的不同、感受的不同、解讀的不同和取向的不同。文本意義的獲取是闡釋和接受的過程。作為本文的理論依據(jù),闡釋學和接受美學中的“前結構”“視野融合”“理解的歷史性”“讀者期待”“審美距離”等核心概念充分解釋了《詩經》英譯本的誤讀現(xiàn)象及接受情況。
本課題研究意義及目的:
在當今文化多元化的語境下,異質間的文化交流尤為重要。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典籍的英譯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重視。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代表了中國的詩歌傳統(tǒng),反映了周代人民的生活風貌。然而,這樣一部經典作品在傳入外國之后其地位卻被邊緣化了。本文試圖從文化視角來審視《詩經》的英譯,研究其誤讀及接受情況,并揭示其深層原因,進而闡明《詩經》英譯對漢典籍英譯的啟示作用。為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實現(xiàn)中西文化的良性互動和平等對話起到積極作用,對促進漢文化的對外傳播有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Bassnet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Bassnett, Susan & Lefevere, A.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Davis, K.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Eagleton, Terry.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3.
Gadamer,H.G.. Garrett Barden and John Cumming(tr.) Truth and Method[M].London: Sheed and Ward Ltd,1975.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3-26
音樂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3-22
MPA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5-17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研究03-13
mba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3-10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研究04-01
2017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3-06
學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3-10
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會程序及要求04-13
醫(yī)學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