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論文范文

國際關系學科的基礎課程設置分析的論文

時間:2023-03-21 13:59:02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國際關系學科的基礎課程設置分析的論文

  外交實踐的發(fā)展和理論研究的創(chuàng)新,都需要國際關系學科培養(yǎng)更多的復合型人才。歸結到教學方面,則需要在設置本科生的基礎課程時,兼顧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需要。在這一問題上,我們的鄰國俄羅斯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經驗。

國際關系學科的基礎課程設置分析的論文

  1.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世界政治系的基礎課程特點

  2015年4月,莫斯科大學世界政治系頒行了新的國際關系專業(yè)教學計劃,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將本科的學制由此前的5年縮短為4年,相應的課程設置也進行了調整。這一調整不僅有助于同國際接軌的需要,也反映了其不斷更新的培養(yǎng)思路。

  新版的四年制教學計劃主要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整體上看,相較之前的教學計劃,新版教學計劃在課程分類方面依然保持了原有的類別和大致比例,但在具體課程設置上有所壓縮和調整,從而保持并呈現(xiàn)出3個方面的特點。

  (1)包含多個學科的基礎課程。國際關系學科屬于社會科學,但在必修課程中依然安排了三分之一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其中“人文、社會與經濟”部分包括俄國史(5學分)、世界史(7學分)、哲學(2學分)、俄語與語言文化(4學分)、外語(9學分)、法學(4學分)、經濟學(4學分)等7門課程;“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部分包括信息學與信息技術(4學分)、高等數(shù)學基礎(2學分)、現(xiàn)代自然科學(8學分)等3門課程。相較于舊版,新版教學計劃將部分課程如文化學、政治族群社會學、世界經濟、世界宗教、經濟地理學等放在選修課中,部分課程如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生態(tài)學/邏輯學等被刪減。盡管不如舊版全面,但重新整合的課程仍然保證學生能夠學到多個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涵蓋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有助于為學生打下扎實的綜合性基礎。

  (2)高度重視外語的學習和訓練。外語能力是開展國際關系理論研究和從事外交實踐的重要基礎,有助于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平衡與統(tǒng)一。莫斯科大學世界政治系歷來高度重視外語的學習與訓練。新舊兩版教學計劃中,本科生都必須修習第二外語。第一外語語種通常為英語,第二外語語種則有包括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漢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等。語種的多元化是國際關系專業(yè)外語教學的特色之一。

  而新版教學計劃更加強了外語的教學。除了基礎必修課中包含9學分的外語課外,在98學分的專業(yè)基礎課中,有57學分為外語課程,其中27學分為專業(yè)外語,30學分為第二外語。這就意味著本科生在必修課程的147學分中,共計66學分為外語課程。這有助于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平衡。舊版教學計劃中,外語部分分為“外語基礎”與“第二外語”兩門課程,與之不同的是新版教學計劃突出了專業(yè)外語的學習。

  (3)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強調俄羅斯特色。新版教學計劃對專業(yè)課進行了大力度的整合和調整,部分課程如“新世界秩序中的俄羅斯現(xiàn)代外交政策”、“世界經濟與國際經濟關系”、“外交與領事服務”等并入了其他課程中。目前開設的專業(yè)基礎必修課包括生命安全(2學分)、政治學與政治理論(3學分)、外國憲法(3學分)、國際關系史(8學分)、現(xiàn)代國際關系(2學分)、世界政治(4學分)、國際關系理論(3學分)、21世紀的國際沖突(3學分)、國際安全基礎(2學分)、獨聯(lián)體地區(qū)的經濟和政治進程(3學分)、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5學分)、外交學理論與實踐(3學分)等。專業(yè)選修課包括國際法(2學分)、政治地理學(3學分)、信息社會(2學分)、國際組織(3學分)、國際關系的地區(qū)方面——“西方”(3學分)、國際關系的地區(qū)方面——“東方”(3學分)等。這些課程涵蓋國際關系史、國際關系理論、外交學等學科基礎理論,其教學內容也與很多國家的國際關系學科教學相類似,閱讀書目也大都是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名著。但還有一些課程明顯強調俄羅斯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俄羅斯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俄羅斯的周邊關系(獨聯(lián)體)以及俄羅斯如何看待世界(東方與西方的分野)等問題。

  2.我國大學國際關系學科基礎課程設置中的問題與改進

  相較于其他社會科學門類,國際關系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西方理論和話語長期占據(jù)著主導性地位,這在俄羅斯的課程設置中得到鮮明的反映,這一問題在我國也同樣存在。并且我們當前的基礎課程設置還存在許多突出問題,不僅影響了理論研究的創(chuàng)新步伐,也不利于培養(yǎng)外交實踐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1)課程類別較單一,多樣性欠缺。國際問題涉及一個國家對外交往的方方面面,很多時候需要跨學科的知識,同時,國際關系學科的發(fā)展也離不開對其他學科研究方法的借鑒。因此,掌握多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研究方法對國關人才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

  但整體上看,我國高校國際關系學科的基礎課程類別設置比較單一,多集中于法學、政治學和國際關系學領域。為彌補不足,很多學生采取輔修或雙修第二專業(yè)的方式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素質能力;很多導師也有意在碩、博士階段招錄跨專業(yè)的學生;一些學校在選修課方面增加了高等數(shù)學基礎、傳播學、社會學、信息管理等課程。上述做法都有助于改變多樣性欠缺的問題,但依然存在不足。我們可以學習俄羅斯的經驗,采取部分選修課改為必修課的措施,促使學生得到相應的基礎訓練;在課程設置上,增加邏輯學、統(tǒng)計學、經濟學等多學科、跨學科的課程。針對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和難以盡快完成應試教育向專業(yè)教育轉換的問題,需要增加漢語言文學與文化、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等課程,這些基礎訓練不能忽視,否則專業(yè)教師經常遇到的學生弄不清論文和作文的差別、寫出來的東西語病連篇等問題將長期存在。

  (2)外語課程單一,外語與專業(yè)之間存在水平差距。國際關系學科需要培養(yǎng)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人才,這是適應外交實踐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們輸送人才也應該具備較為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較高的理論水平。兩者不可偏廢。

  然而,受母語影響和時代條件的限制,很多國關人才精通一門英語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更不要說第二外語了。做理論研究的專業(yè)人士在外語實踐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外交部等實踐部門又時常被斥責為“翻譯部”,這顯示出過往的人才培養(yǎng)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存在不平衡發(fā)展的情況。當然,也必須看到,近年來,很多學校加強了英語教學特別是專業(yè)英語的學習和訓練,同時由于英語在國際關系學科中的主導性地位,使得英語專業(yè)與國際關系專業(yè)培養(yǎng)出的學生在后續(xù)發(fā)展過程中能夠較快彌合專業(yè)與外語水平之間的差距,實現(xiàn)復合型發(fā)展的目標。但對非通用語種或小語種來說,這種差距仍然明顯存在,不僅國際關系學科,包括經濟學等社會科學學科,都存在導師招不到既懂外語又懂專業(yè)的本科畢業(yè)生。

  而中國的國際關系學科,無論是在實踐層面還是理論層面,可以預見的是將更加需要掌握兩門外語、同時具備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研究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我們目前國際關系專業(yè)的第二外語學習,僅在部分高校的博士培養(yǎng)階段才是必修課程,很多專業(yè)研究者直到為了研究需要或實際的出國需要才開始進行第二外語的學習。這對開闊研究視野、更好地了解研究對象國,都是不利因素。由此,借鑒俄羅斯的做法,我國高校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國際關系學的本科生開設第二外語課程,允許有精力的學生雙修或輔修第二外語的專業(yè)課程,這將有助于促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

  (3)不了解中國,只盯著世界。盡管國際關系學科涉及面廣,但無論在理論上建構中國學派,還是為外交實踐服務,該學科所培養(yǎng)的人才都需要立足于中國。但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偏重于給學生介紹世界,引進西方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卻忽視了對中國自身的理解,相當一些學校的基礎課程中沒有與中國有關的課程。這使我們的學生只盯著世界而不了解中國。

  無論是學科發(fā)展還是外交實踐,我們只有更了解自身,理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探尋中國在歷史長河和現(xiàn)實世界中的發(fā)展邏輯,才能更有自信地推動中國國際關系學科的進步。因此,在我們給學生開設西方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同時,也應該開設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政治思想史等課程,即增加更多的有助于學生理解中國的課程。而對中國理解的加深,將有助于推動國際關系學科呈現(xiàn)更加明顯的中國特色。

【國際關系學科的基礎課程設置分析的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素養(yǎng)課程設置分析論文10-08

分析建筑經濟管理課程的設置論文10-08

基礎醫(yī)學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研究與實踐論文10-08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問題分析論文10-09

關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分析論文10-08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分析論文10-08

審計案例分析課程論文10-08

建筑樁基礎技術分析論文10-12

學前教育的課程設置解析論文10-09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教學改革分析的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