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老謎語散文隨筆
數(shù)九寒冬,又憶起了我的豐樂舍的故鄉(xiāng),家前屋后樹枝樹丫間高高地懸著風(fēng)吹不落雨打不濕的喜鵲窩了,連同關(guān)于它的的一個個老謎語——
“千根木頭搭層樓,不用斧頭鑿子鑿榫頭”。
這個老謎語的流傳,不知道多少代多少年了;無論表象,還是意蘊,總是讓人玩味再三,方可捉摸。
也許,最初吟詠它的,是一位胸中有些文墨、家中有些田產(chǎn)的鄉(xiāng)紳吧!午后,捧著個茶壺兒,踱著個閑步兒,看這高高的樹上懸著的喜鵲窩,才有了這一個傳之久遠的“即興之作”……
就是這一個由“老爺兒”們創(chuàng)作的謎語,那些鄉(xiāng)野的老太太們可不買賬,“太文了。在鄉(xiāng)下,哪有什么樓搭。
于是,你一言,我一語的,也就有了她們的關(guān)于“喜鵲窩”的別一種詮釋——
“奶奶家樹上有個碗,落雨落不滿”。
把懸在樹上的喜鵲窩,喻做盛在半空的碩大的“碗”,不文不縐,樸實無華,形象生動,就連創(chuàng)作它的作者——“奶奶”們,也給當(dāng)仁不讓地署在了這一個謎語里。
我小時候聽過的屬于“奶奶家”的謎語,大多通俗,而又不乏幽默,諸如“奶奶家有只癩蛤蟆,客人一走就往桌上爬”——
雖是茅廬,但“有客自遠方來”,總是喜事,自然要好好招待一番,免不了有些魚肉葷腥的,桌上也就沾滿了湯湯水水。
客人走了,那些“癩蛤蟆”,也便自然的爬上桌了。
把團成一團抹桌子用的“抹布”,比喻為到處爬著的“癩蛤蟆”,形似而神會,讓你忍俊不禁……
我故鄉(xiāng)的老謎語,不少與風(fēng)里雨里泥里水里的勞作有關(guān)。
“外頭毛,里頭光,疙里疙瘩一身瘡”,說的是風(fēng)里雨里,陪伴著我故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一路走來的“蓑衣”。
這蓑衣,外面長長的披拂著茅草,里面光光的打一個個茅草的結(jié)。記住這個謎語,還是幼小時候,于昏黃的油燈下,看著爺爺精心地編織著一件件蓑衣的時候……
幾十年了,我故鄉(xiāng)的鄉(xiāng)親,風(fēng)里雨里,無論是在田間勞作著的男女,還是在田埂上牧著耕牛的老小,穿上這蓑衣,雖說歷經(jīng)滄桑,可心頭萌生的,則是一種別樣的溫暖……
同樣是雨具,還有關(guān)于“雨傘”的老謎語:“梔子花,靠墻栽,雨不落,花不開”。
把再尋常不過的雨傘,比喻成清雅芬芳、美麗可人的梔子花,而且抓住了它們共有的特點——“雨落——花開——”
這就是我的故鄉(xiāng),樸實無華而又聰穎智慧的鄉(xiāng)親!
也有,屬于孩子們的活潑歡樂帶著些美好向往的老謎語。
這些謎語,又多與美味的吃食有關(guān),那可是個饑饉的物質(zhì)極其匱乏的年代!
“鐵鍋箱,銅鍋蓋,里面燉的一碗好小菜”,說的是螺絲,我們稱做“螺螺兒”的。
小時候常拾,或是常模的,燒好了,端上桌,那可是讓你受用不盡的佳肴。
“麻屋子,紅帳子,里邊躺著個白胖子”,那是過年時候才能吃到的“花生”。
“麻麻的”殼,“紅紅的”皮,“白白的”仁,說著這個謎語,一個個孩子,差不多也就垂涎欲滴了。
“紅根子,綠葉子,哪個猜上了害鼻子”。
天真,頑皮,帶著些狡黠,就是這一個關(guān)于“菠菜”的謎語,讓孩子們活潑可愛的天性顯露無遺……
【老謎語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鄭州老散文隨筆10-07
踏遍青山人未老-散文隨筆10-07
老邱羊肉湯散文隨筆10-07
你若安好,天荒地老散文隨筆10-07
你若安好,天荒地老-散文隨筆10-07
散文隨筆:青春少的老巷里有我忘記的初戀10-07
謎語動物謎語10-05
謎語人經(jīng)典謎語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