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語堂語錄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林語堂經(jīng)典語錄大全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有名的語錄吧,語錄是言論的實錄或摘錄。還苦于找不到優(yōu)秀的語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林語堂經(jīng)典語錄大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林語堂經(jīng)典語錄 篇1
一、縱然如此危險,人還是照舊走三峽,或為名,或為利,而不惜冒生命之險,就像現(xiàn)在蘇家一樣。
二、目光放遠一點,你就不傷心了。
三、只有直接從人們心靈上發(fā)生的思想,始值得永垂不朽。
四、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世界里充當配角。
五、我把一個老式的婚姻變成了美好的愛情。
六、女人是水,男人是泥,水滲進泥里,把泥塑造了,泥吸收了水,使水有了形體的寄托,使水可以在這形體里流動著,生活著,獲得了豐富的生命。
七、目光放的遠了,你就不會悲傷了。
八、那個沒有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
九、心浮氣燥對心神有害。正在自持,則外邪不能侵。一個萬惡不能入侵的世界,自然是一個使人樂觀奮斗的美好世界,自然活在如此的一個世界的人會有勇氣,能奮斗,也能忍受。
十、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
十一、“退化”一詞常易為人誤解,因為它只有在比較時才有意義。自人類發(fā)明抽水桶真空吸塵器之后,總以一個人的整潔與否來判斷他的品行。認為每周為狗洗澡為它穿上冬裝,就表示狗的水平已經(jīng)提高了,其實要是一只狗只會吠而不會咬,被當做寵物牽在街上散步時,狗只能算是條退化的狼了。
十二、快樂哲學: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人較輕松較快樂的`態(tài)度。
十三、凡失于分析者,輒成就于綜合。
十四、人遂很愿意容忍這種不平等,認為一種合乎天然的法則。
十五、中國人之所以對動植物學一無貢獻,是因為中國的學者不能冷靜地觀察一條魚,只想著魚在口中的滋味,而想吃掉它。
十六、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十七、有教養(yǎng)的人或受過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個博學的人,而是個知道何為所愛何為所惡的人。
十八、天下若沒有花兒,什么也不用提了;因為有花兒,我們就得去聞。天下若沒有鳥聲,一切也不用提了;既然有鳥聲,我們就得去聽。天下既然有女人,我們就得去愛,就得憐香惜玉。
十九、很難說究有多少事情是鄭重其事的信仰,又有多少是游戲性質(zhì)的幻想。
二十、凡是好書都值得重讀的。自己見解愈深,學問愈進,愈讀得出味道來。
二十一、人生必有癡,而后有成。癡各不同,或癡于財,或癡于祿,或癡于情,或癡于漁。
二十二、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guān),這就叫孤獨。
二十三、爸爸常常告訴我,他曾親眼看見多少貧窮之家興起來,多少富貴之家衰下去,他告訴我說,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著金錢,人應(yīng)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yīng)當怎么過日子。《京華煙云》
二十四、今日蘇堤橫臥湖上,此一小小仙島投入水中的影子,構(gòu)成了“三潭印月”,湖邊垂柳成行,足以證明蘇東坡在設(shè)計風景方面的奇才。
二十五、人約黃昏,偏偏不再少年路。
二十六、一個人在世上,對學問的看法是這樣的:幼時認為什么都不懂,大學時自認為什么都懂,畢業(yè)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读终Z堂傳》林太乙著,言出自對某校畢業(yè)典禮之演講,說時已年過七旬
二十七、中國人具有特殊愛好自然的性情,賦予詩以繼續(xù)不斷的生命。這種情緒充溢于心靈而流露于文學。
二十八、人生的盛宴已經(jīng)擺在我們的面前,現(xiàn)在唯一的問題是我們的胃口怎么樣。
二十九、因此我被迫重整旗鼓,為月亮辯護,捍衛(wèi)她不致被消滅。因為我生怕中華民族一旦喪失欣賞朗月,享受清風的能力,這個民族就會變得更加渺小粗俗、惟利是圖了。
三十、人在年輕的時候大多會做些傻事,等你在平靜的老年回憶起來,才能自覺年輕、有精神。我現(xiàn)在四十多歲了,我但愿自己曾犯下更多年輕的錯誤,留待日后回憶。
三十一、我想行字是第一,文字在其次。行如吃飯,文如吃點心,不吃飯是不行的。現(xiàn)代人的毛病是把點心當飯吃,文章非莊重,而行為非常幽默。中國的幽默大家不是蘇東坡,不是袁中郎,不是東方朔,而是把一切國家事當兒戲,把官廳當家祠,依違兩可,昏昏冥冥,生子生孫,度此一生的人。我主張應(yīng)當反過來,做人應(yīng)該規(guī)矩一點,而行文不妨放逸些。因為文學像點心,不妨精致一點,技巧一點,做人道理卻應(yīng)該認清。《林語堂傳》林太乙著
三十二、賞玩一樣?xùn)|西時,最要緊的事心境。
三十三、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zhí)。讀書不僅能夠讓我們掌握一定的專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從其中看到解決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的方向。人終其一生,無非就是在不斷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應(yīng)當有什么樣的意義而已。
三十四、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xiàn)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里,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剎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蘇東坡傳》
三十五、我所以反對獨裁者,就因為他們不近人情。因為不近人情者總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藝術(shù)是惡劣的藝術(shù);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類式的生活。
三十六、藝術(shù)應(yīng)該是一種諷刺文學,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里保持著樸實真摯。
三十七、有價值的學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練”,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學”。他們只是愛好書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
三十八、所以知道一個人,或是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guān)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對他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喜愛的人。
三十九、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jīng)歷者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志。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
四十、人最可貴之處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質(zhì)后,依然熱愛生活。
四十一、男女之間最曖昧的事莫過于借東西,一借一還便有兩次見面機會。
四十二、幸福: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四十三、人世間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們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學問,而是吃。
四十四、智慧或最高型的思想,它的形成就是在現(xiàn)實的支持下,用適當?shù)挠哪邪盐覀兊膲粝牖蚶硐胫髁x調(diào)和配合起來。
四十五、一本古書使讀者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對,當他讀下去時,他便會想象到這位古作家是怎樣的形態(tài)和怎樣的一種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馬遷都表示這個意見。
四十六、每個人都有一種感覺安全的希望,例如生病時有人看護,憂慮時有人安慰,疲倦時有人服侍,結(jié)婚正可以滿足人類這種希望。結(jié)婚以后,夫婦兩人可以共同擬定目標,由理想、計劃、奮斗,使理想成為事實,而獲得無窮的樂趣。
四十七、人本過客來無處,休說故里在何方。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芳香。
四十八、所有科學的進步,都在乎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科學發(fā)明,就是靠這個趣字而已。
四十九、每個人都知道女人的美麗,是在她們予人一種莫名其妙遍尋不著的感覺,古老的城市如巴黎與維也納所以耐人尋味,是因為你在那里住了十年以后,也不確知某一個小巷會有什么東西出現(xiàn)。一個圖書室也是同樣的道理。
五十、在這城市的春天,人心已經(jīng)發(fā)霉,志向也已染了癆瘵,流水已充塞毒熱的微菌,柳絮也傳布腦膜炎的小機體。
林語堂經(jīng)典語錄 篇2
1、寧為花中之萱草,勿為鳥中之杜鵑。
2、紳士的演講應(yīng)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迷人。
3、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4、人生的大騙子不是兩個,而是三個:名、利、權(quán)。
5、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只要看他怎樣利用余暇時光就可以了。
6、延緩年老展長青春的第一條規(guī)矩,是避免一切情緒上的煩擾。
7、大概凡是古老、純熟、熏黃、熟練的事物,都是我得到同樣的愉快。
8、靈魂之自在確與身體之自在有關(guān)聯(lián)。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靈魂。
9、悠閑的生活始終需要一個怡靜的內(nèi)心,樂天曠達的觀念和盡情欣賞大自然的胸懷。
10、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
11、所有的宗教都是燈,照亮世界,但基督教是太陽。太陽一升起來,其他的燈都失去了光彩。
12、一個學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飼小鳥的老鷹;一個思想家則像一條蠶,他所吐的不是桑葉而是絲。
13、但仍有區(qū)別,因為中國街頭藝術(shù)家給你講催人淚下的故事。而倫敦的則給你些快樂以報答你向他帽子投入了兩便士。
14、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15、有時,我們聽見別的船上飄來的幽怨悅耳的簫聲。音樂在水上,上帝在天宮。在我那童稚的歲月,還能再希望什么更好的環(huán)境呢?
16、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國人用一種單純而顯明的態(tài)度決定了,它存在于樂天知命以享受樸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與和諧的社會關(guān)系。
17、世上無人人必讀的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huán)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我認為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注定的或陰陽注定的。
18、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shù)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
19、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于鑒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于內(nèi)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20、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wù)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shù)。這種具有義務(wù)目的的讀書法,和一個參議員在演講之前閱讀文件和報告是相同的。這不是讀書,而是尋求業(yè)務(wù)上的報告和消息。
21、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yōu)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shù)。一人讀書的目的并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
22、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nèi)而生的。一個人若享真正的福氣,或是人世間各式各樣兒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銀子也會變成一缸清水。
23、我之所以成為這樣一個人,也就是因此之故。我之所以這樣,都是仰賴于山。這也是人品的基調(diào),我要享受我的自由,不愿別人干涉我。猶如一個山地人站在英國皇太子身旁而不認識他一樣。他愛說話,就快人快語,沒興致時,就閉口不言。
24、但不論理由怎樣,其最大的原因,還是他們?nèi)鄙俳∪膽B(tài)度,使他們不能迎合結(jié)婚的理想。他們對于婚姻應(yīng)負的責任,懷有恐懼,且不愿妥協(xié);但結(jié)婚正如合伙事業(yè)一樣,是必須各自協(xié)調(diào),犧牲自我,謀取共同利益的,而他們卻不能負起與婚姻而俱來的責任。
25、從這時起就有許多外國讀者們都這樣的間著,到后來也知道了他是一個什么人。他的作品說明了他這個人。這本書則更能說明他是什么人。這里收著的文章,也許是最適合林語堂的才能的,當然毫無問題,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這些文章代表了他的思想的鋒芒直刺的特質(zhì),它們都是他的才智的天賦的表現(xiàn)。
26、這時,翠綠與金黃相混,悲傷與喜悅相雜,希望與回憶相間。在我們的生活里,有一段時光,這時青春的天真成了記憶,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還隱約可聞。這時看人生,問題不是如何發(fā)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奮斗操勞,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擁有的那寶貴的剎那;不是如何去虛擲精力,而是如何儲存那股精力以備寒冬之用,這時,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到達一個地方,已經(jīng)安定下來,已經(jīng)找到自己心中向往的東西。
27、我記得我聽過他那深沉、洪亮的聲音,那帶著北京口音的抑揚頓挫的韻律,其中還夾雜幾段適時的、有節(jié)奏感的笑聲。能再聽到這樣純正的官話死也心甘!如果那些官僚也掠奪人民,那么他們的掠奪則是文質(zhì)彬彬,謙謙有禮,整個過程使掠奪者和被掠奪者都感到溫和爾雅,F(xiàn)在的情形不同了。我們現(xiàn)在的官吏只會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他們粗野如牛,笨拙似豬,厚顏無恥,荒淫無度。如果我們必須被掠奪,至少也要掠奪得我們愉快一些。
28、縱使那是一本關(guān)于現(xiàn)實事情的書,親眼看見那些事情或親歷其境,和在書中讀到那些事情,其間也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在書本里所敘述的事情往往變成一片景象,而讀者也變成一個冷眼旁觀的人。所以,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這種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讀物,而不是那種僅在報告事情的始末的讀物。我認為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報紙,并不是讀書,因為一般閱報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發(fā)生或經(jīng)過的情形的報告,完全沒有沉思默想的價值。
29、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這就好比一臺戲,優(yōu)秀的演員明知其假,但卻能夠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更快樂地表達自己。人生亦復(fù)如此。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并從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生不完美是常態(tài),而圓滿則是非常態(tài),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此理解人生,那么我們就會很快變得通達起來,也逍遙自適多了,苦惱和晦暗也會隨風而去了。
林語堂經(jīng)典語錄 篇3
1、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
2、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3、幸福: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4、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佛教,而在教義與已相背時,中國人會說,“人定勝天”。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于,經(jīng)常改變信仰。
5、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6、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豪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
7、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8、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著金錢。人應(yīng)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yīng)當怎么過日子。
9、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只要看他怎樣利用余暇時光就可以了。
10、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yōu)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讀書并不是要“改進心智”,若是如此,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
11、世界上的強盜,再沒有比劫奪我們思想自由的罪惡更大的了。
12、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讀書。
13、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shù)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
14、大自然本身永遠是一個療養(yǎng)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別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類的自大狂癥。人類應(yīng)被安置于適當?shù)某叽缰,并須永遠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這就是中國山水畫中人物總被畫得極渺小的理由。
15、人生在世,幼時認為什么都不懂,大學時以為什么都懂,畢業(yè)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16、努力的你,晚安!
林語堂經(jīng)典語錄 篇4
1、沒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沒有禮俗、宗教、傳統(tǒng)及社會階級。世上沒的天性守禮的男子,也沒的天性不守禮的女子。假定沒有女人,我們必不會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門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飯廳與臥室之區(qū)別,有何意義。男子喜歡在臥室吃飯,在飯廳安眠的。
2、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xiàn)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里,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剎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
3、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shù)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
4、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商人較輕松較快樂的態(tài)度。
5、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jīng)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稱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于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
6、一本古書使讀者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對,當他讀下去時,他便會想象到這位古作家是怎樣的形態(tài)和怎樣的一種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馬遷都表示這個意見。
7、藝術(shù)應(yīng)該是一種諷刺文學,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里保持著樸實真摯。
8、如果我們在世界里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么可憐的世界!
9、最懇切最莊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最快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10、凡是談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損害了它;凡是企圖證明它的人,都反而傷殘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個標識和定出一個思想派別的人,都反而殺害了它:而凡是自稱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個真理,等到被豎立成為一個系統(tǒng)時,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11、那些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并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家更能應(yīng)付偉大的事情。
12、一位現(xiàn)代中國大學教授說過一句詼諧語:老婆別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這種意義上說來,世間沒有一個人會感到絕對的滿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個人,只要這另一個人不是他現(xiàn)在的現(xiàn)在。
13、古教堂、舊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書籍,我們是喜歡的,但大多數(shù)的人忘卻了老年人的美。這種美是值得我們欣賞,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為古老的東西,圓滿的東西,飽經(jīng)世變的東西才是最美的東西。
14、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后來竟可以尖如縫衣之針。但他的觀念的范圍則必日漸廣博,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所望見者越遠。
林語堂經(jīng)典語錄 篇5
1.每一個都喜歡。
2.詩歌為中國人的宗教。
3.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4.智者閱讀群書,亦閱歷人生。
5.智慧的價值,就是教人笑自己。
6.寧為花中之萱草,勿為鳥中之杜鵑。
7.你知道不明了的事會使你夜夜睡不著。
8.你以為不要緊,便什么都不要緊了。
9.每個小事件都受到千百種前因的影響。
10.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11.人生目的即在純潔而健全地享受人生。
12.目光放遠一點你就不會傷心了。
13.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14.人生的大騙子不是兩個,而是三個:名、利、權(quán)。
15.人約黃昏,偏偏不再少年路。
16.賞玩一樣?xùn)|西中,最緊要的是心境。
17.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18.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
19.一個人的命運是依他過去和現(xiàn)在的行為作決定。
20.看到秋天的云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
21.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別人的性命。
22.人類是一種好奇的、夢想的、幽默的、任性的動物。
23.依常例而言,好的談天等于一篇好的通俗文章。
24.現(xiàn)代的人們對人生過于嚴肅而充滿著煩擾和糾紛。
25."讀書,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
26.你只要說出你的真意,世界上似乎不會沒有與你同感的人。
27.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
28.悠閑的生活始終需要一個怡靜的內(nèi)心,樂天曠達的觀念和盡情欣賞大自然的胸懷。
29.大概凡是古老、純熟、熏黃、熟練的事物,都是我得到同樣的愉快。
30.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體悟謙虛是祖。
31.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豪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
32.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
33.出外旅行的人,極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諸天命,因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34.一人如恨一本書之作者,則讀那本書必毫無所得。學校教師請記住這個事實。
35.智慧跟人事很少關(guān)系,因為人事多數(shù)是受我們的動物熱情所支配。
36.一個人心中有了那種接受最壞遭遇的準備,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37.中國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個人不必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樂。
38.人生必有癡,而后有成。癡各不同,或癡于財,或癡于祿,或癡于情,或癡于漁。
39.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只要看他怎樣利用余暇時光就可以了。
40.胸藏邱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
41.世界上的強盜,再沒有比劫奪我們思想自由的罪惡更大的了。
42.延緩年老展長青春的第一條規(guī)矩,是避免一切情緒上的煩擾。
43.所有的`宗教都是燈,照亮世界,但基督教是太陽。太陽一升起來,其他的燈都失去了光彩。
44.生命是某種東西剎那之間的表現(xiàn),是永恒的精神在剎那之間存在軀殼之中的形式。
45.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世界里充當配角。
46.短短橫墻,矮矮疏窗,花渣兒小小池塘。也有些風,有些月,有些涼。
47.我總以為,不管何處,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興。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隨之腐爛了。
48.中國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不必逃避人類社會,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樂。因此,“城中隱士實是最偉大的隱士”。
49.任何現(xiàn)實主義的生命哲學必定涉及關(guān)于人類生存的一些特定的生態(tài)事實,生與死。
50.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的人的事業(yè)人品,與生而俱來,由生活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tài)。
【林語堂經(jīng)典語錄】相關(guān)文章:
林語堂經(jīng)典語錄12-13
經(jīng)典語錄12-07
經(jīng)典語錄太經(jīng)典了霸氣 經(jīng)典語錄太經(jīng)典了幽默01-16
古風經(jīng)典語錄 古風經(jīng)典語錄太經(jīng)典了霸氣11-24
奮斗經(jīng)典語錄勵志短語 努力的句子經(jīng)典語錄11-16
郭臺銘的經(jīng)典語錄02-07
旅游的經(jīng)典語錄10-19
立春的經(jīng)典語錄10-20
紅與黑經(jīng)典語錄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