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隨筆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隨筆作文 篇1
人到中年,越發(fā)的宿命。即便是對文學的喜愛也總結為命運的使然。上中學時,就開始拼命地閱讀小說尤其是當代收獲雜志,可以說是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對文學的喜愛,從小就豐富著我的精神世界,以至于,閱讀成為我一生的習慣。
閱讀的久了,難免就開始手癢癢想寫點什么。還好,兩年的技校生活,手藝沒有學下,倒是學校那份小報成了我的?,詩歌散文游記無所不包攬,現(xiàn)在想想都覺得那時候真是我人生難得悠閑的一段好時光。舍友是我的第一聽眾,我給她們朗讀,啊,美好的精神世界閃爍著璀璨的星光。幸福而又無憂的時代,默默積蓄儲存文學的`能量。
短暫的忙于生計的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今天我終于又回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心里的喜悅與充實不言而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又重新開始反思文學對我的意義究竟意味著什么。
圓夢,那是心最初的回答。每個人從小都有個夢想,而我原始的夢想就是用我的一只妙筆行文天下。老作家冰心巴金丁玲,都讓我充滿崇拜,他們不僅寫出膾炙人口的文章,而且從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你看到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文學的意義不僅讓你分享作家不一樣的人生思考體驗,同時它還承載著重大的社會功能。
導向,標榜是當代作家義不容辭的使命。雖然,我還名不見經傳,一天在自娛自樂中陶陶然,但我相信終就有一天,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有一天,我的行文如果變得有分量了,必須牢記作家的使命,針砭時事為民請命。用真實的生活態(tài)度書寫美好人生。
此時眼皮已經沉得抬不起來了,住筆。
隨筆作文 篇2
還記得傳說里北方下雪的時候,二狗一泡尿就變成了冰雕。
北方的人們練就了在雪日里行走,南方的我們在穿著短袖咆哮著赴北望雪,怎料十幾度的溫度讓我們縮手縮腳。
北方的`人們可以來南方過冬,而南方的我們能不能到北方品雪?常言道梅花盛開的時候千里冰封,皚皚白雪萬里飄落!!
我行走在南方,猶如定居在南方的燕子,春不北飛,冬不南移。每當寒冷之際,卻由不得心中北望!
--雪之潔白,一塵無染。只有頂?shù)米篮,才可觀望美麗的雪。
若要觀雪,必須處身于嚴寒之中,梅花之盛開,自然可見。
--南方初春的細雨略帶冰涼,北方初春的雪預兆著分豐年。說南方四季如春時,北方的春天里大雪紛飛!
--
南方有南方的引力,住著南方人。
北方有北方的道理,來著,不拒!
。戏酱杭韭溆觑h飄,北方風花雪月萬里迢迢。一個人在南方觀雨,一個人在北方望雪。
......南人北望.....北者南觀.....)
《吳話舟》
隨筆作文 篇3
《培根筆記》讀后感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這本書就是他的言論集!扒笾梢宰鳛橄玻梢宰鳛檠b飾,也可以增長才干!薄敖圃p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于運用學問!薄凇墩撚颜x》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談什么幸運、財富呢?因此,只有活著,才能實現(xiàn)你的愿望。然而,人活著并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義,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勝利的曙光時刻在等待著你的凱旋。而我們呢?真正明白了嗎?雖然很多人都很畏懼死,雖然這個字眼會讓我們的恐懼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經很充實、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經不枉此生了,你會覺得人生好幸福。聾啞盲人海倫·凱勒,這是一個眾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對待她,你抱什么樣的態(tài)度,心里應該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點點憐憫之心的人都會感動,甚至為她而哭泣。這樣一個殘疾人和我們這些正常人相比,我們當然占了上風了。那又畏懼什么呢?我們?yōu)槭裁淳筒蝗缢?照理說,我們有能力學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會因你而改變,人生會因你而絢麗多彩。所以,挑戰(zhàn)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戰(zhàn)自我的人才能體味出它的浩蕩;生命就像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只有挑戰(zhàn)自我的人才能譜出優(yōu)美的旋律。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奮斗,撒下汗水,不斷耕耘,為你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弗朗西斯·培根曾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币粋好學深思的讀書人,往往是一個才情并茂,文采飛揚的人。而培根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隨筆展現(xiàn)了他的文采,展現(xiàn)了他的人格,也展現(xiàn)了他的論點。
隨筆作文 篇4
中午,我和弟弟妹妹一起疊元寶,我們仨在一起比賽誰疊得最多,每個人都使出了絕招,只看見手指不停地“舞蹈”,不一會兒功夫,紙就用完了。結果,我們仨打了個平手。雖然沒分出勝負,但是比賽的過程很開心……
今天是中秋佳節(jié),一早媽媽就上街去買菜,買了很多好吃的,惹得我直流口水。今天的飯菜更是特別美味,讓我吃過之后回味無窮。
中午,我和弟弟妹妹一起疊元寶,我們仨在一起比賽誰疊得最多,每個人都使出了絕招,只看見手指不停地“舞蹈”,不一會兒功夫,紙就用完了。結果,我們仨打了個平手。雖然沒分出勝負,但是比賽的過程很開心。
天漸漸黑了,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觀賞著又圓又大的月亮。沒過一會兒,媽媽和爸爸又把小桌抬到院子里,擺上食品讓月亮“品嘗”。我還像模像樣地面朝夜空拜了拜。接下來貢品就又都成為我們一家人的食品了,也不知道嫦娥吃到沒有。就這樣,我們一家人繼續(xù)邊吃月餅邊賞月。
正當我們盡情地享受著如水的月光和夜的'寂靜時,妹妹突然問了一個問題:天上為什么有月亮?有人說月亮上有嫦娥,我怎么就看不到呢?
我剛想逗逗這個傻妹妹,奶奶卻搶先說道:嫦娥的故事只是傳說,不能當真的。妹妹聽了點了點頭,不再問了。不過,顯然這個答案她一點兒也不滿意。我想她一定和我一樣希望所有的傳說都是真的吧,如果沒有了神仙,這個世界該多沒意思啊!
隨筆作文 篇5
《蒙田隨筆》是法國作家蒙田創(chuàng)作的關于人生哲學思考的散文集,它與《培根人生論》《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
當我第一次翻開我的這本蒙田隨筆的時候,爸爸就坐在我的身邊,他很詫異的看著我,說:“你在看蒙田隨筆?”“嗯”“這是我中學的時候一直想看的書,可是當時沒有條件借到,久而久之就忘了!焙苌儆邪职诌@么期待而不得的書,我便對它重視了很多。
其實很巧的是,我在老師的要求下,正在讀阿蘭?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這本書中講了六位哲學家,其中一位就是蒙田,另一位我比較熟悉的就是尼采,在不久前,我還在讀周國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界的轉折點》?赡苷沁@些哲學類書籍的鋪墊,我看《蒙田隨筆》的時候就容易接受的多,并沒有很早看這種書時候云里霧里的感覺,反而有點撥云見日的心情。
蒙田生活在16世紀的歐洲,整本書中用的例子難免都是那個時代歐洲的例子,有時可能我沒有辦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例子背后所要說的一些東西。這可能就是一個幾百年的代溝吧。
但其實蒙田所議論的一些東西,都是一些我們現(xiàn)在都可以借鑒的。他寫作并沒有什么“后期”的潤色和加工,完全是隨心所欲的,就像蘇東坡一樣。
雖說這本書算是一本哲學名著,但并沒有其它的哲學書來的晦澀,可能是這個版本翻譯的比較好。除了一些遠離我們的例子,譯者還仔細的為每一句有出處的話標上了出處。由此可見,蒙田實在是看過很多很多的書。
看完了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再看這本書,感覺整個人輕松了很多,包括心情包括心理?赡苁且驗楫吷洑v的大相徑庭所造成的差異。蒙田本身身處在一個貴族家庭里,較為富裕的生活并沒有讓他經歷太多像尼采那樣的悲劇。所以在《哲學的慰藉》中對于蒙田的總提就是“對殘缺的慰藉”,他并不像其它哲學家那樣困難,但正因為不同環(huán)境,才可能造就了他的不同!墩軐W的慰藉》對蒙田的一句評價就很中肯、也很完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尋求智慧而從未遠離愚蠢,由此成就足矣!
整本書中,我最喜歡、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論悲傷》。其實我因為幸運,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都完完整整的陪在我的`身邊,一個不少。幾乎沒有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很久以前,我曾經聽到過這樣一段話:“當你哭得出來的時候,那種痛并不算什么;總有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會疼的你哭都哭不出來。”雖然我對此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直無法想象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所以,當我通篇讀過這篇文章后,我就大概理會了那種程度和感覺。
這本書讀完實在花了我不少的力氣,看了兩三遍,其實還是離讀懂有一定的距離,不過等到我再大一些的時候,再讀一遍,也許就有了新的感覺。
他所說的那些話,并沒有因為時間的移動而落后,反而因為時間的沉淀,更讓人有理由去相信它真實。他所展現(xiàn)的就是一個這樣沉淀在時間中的世界。
隨筆作文 篇6
“花信”。當我第一次聽到和這個詞有關的解釋,我竊笑自己的愚昧無知。
花信,不就是花開的信息么!罢l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涼州》百面雷。”
花信,不也就是年輕女子如花般綻放的豆冦年華么。
花信,原來,它還有一種意義,叫做“花信風”。自小寒至谷雨,歷經八個節(jié)氣,分別是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每個節(jié)氣十五日,正好120天。這120天,古代以每五日為一侯,計二十四侯。在這24候里,毎候都有某種花卉開放,人們便在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應一種花信,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風!庇信f詩為證“一百五曰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這24番花信風分別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侯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侯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當了解這二十四花信的名稱,我確信我的無知。因為,這二十四種花,絕大多數(shù)我沒見過,部分花名我是第一次聽過。
小寒的梅花。百花之魁,四君子之首。因凌嚴寒、傲風雪開放,常被形容意志堅定、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氣節(jié)。我喜愛梅花清艷冷峻的花朵和浸入骨髓的芳香。有淼淼的詩--詠梅:薄霜凝傲骨,淺雪塑香魂;ㄐ糯禾煜拢倩ㄒ恢。又:霜凝玉肌骨,雪塑寒香魂。芳信天下,百花有魁。清瘦冷香梅。
大寒應推蘭花。蘭花是四君子之一。蘭花因花姿素雅,香氣淡雅被視為圣潔高雅和堅貞不渝的象征,有花中君子之稱。故有品德高尚人格的人常常被譽為蘭、幽蘭。比如“空谷幽蘭”比喻人品高雅。用“吹氣如蘭”來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于形容文詞華美!稗ベ|蘭心”比喻女子心地純潔,性格高雅。等等。而由古至今,以詠蘭或借蘭喻意的詩詞、書畫作品不勝枚舉,可見文人仕士對蘭花的喜愛程度。
再說說雨水時節(jié)的菜花。不知是不是江南的油菜花呢?當我第一次見識漫山遍野盛開的油菜花,我被那場景驚呆了。一望無際的黃色海洋里彌漫著淡淡的清香。那一刻我真想化作一只蜜蜂,一頭扎進你的心房,沉醉于你的芳香。或者變成一只蝴蝶,哪怕隨你變幻模樣,也要在你的金色世界里自由飛翔。我,喜歡油菜花海,真希望在你的海洋里盡情蕩漾。
驚蜇的桃花。我想起唐朝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寫的是去年此地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美麗的面龐與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今年故地重游,卻只見桃花迎風開放,卻不見佳人倩影。桃花,因其嬌艷美麗,故常用來比喻女子。成語“人面桃花”,比喻女子容貌與桃花相輝映,后來形容男女邂逅分離后,男子的`追念,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再有唐朝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大林寺,便位于廬山之上,可惜這次造訪廬山,大林寺卻未能成行。這首詩寫四月作者來訪大林寺,時值山下芳菲已盡,而寺中一片桃花正欣然盛開。自己正怨恨春去無情,原來是錯怪它了。春天并未歸去,而是轉到山寺來了。這里的桃花,又指代了春光。
谷雨的牡丹。牡丹花朵磅礴大氣,雍容華貴,天香國色,故有花中之王的美譽。據(jù)說1903年清政府將牡丹定為國花。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后,將梅花定為國花。牡丹有著華麗的姿容,卻無芬芳。所以我覺得,它只能代表富貴,卻無關優(yōu)雅。造物主一向公平。
說完這二十四花信,百花之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夏蓮!坝柚^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宋朝周敦頤《愛蓮說》)這里歌頌了蓮花高潔的品格。蓮花有挺拔的花枝,秀麗的芳姿,清雅的香氣。在大片大片翠綠色荷葉的襯托下,它既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又像圣潔優(yōu)雅的君子,使人不由產生一種喜愛和敬畏之情。蓮花是圣潔之花。與佛教關聯(lián),不表。
廢了這么多話,主要是要為了寫寫桂花。初秋的桂花開啦-啦-啦!
來江南之前,從未見過桂花。因為北方家鄉(xiāng)沒有。記得在蘇大讀書期間。那時的外院還在東吳大學本部。教研室是一座舊時別墅,窗下就是兩棵茂盛的大樹。秋日午后的一天,突然聞到一股幽幽暗香。課后下樓,見兩棵樹上掛滿了串串黃色花朵,香氣襲人。問了同學才知道,它叫做桂花。那時我突然想起一句電視劇歌詞:一城風絮,滿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暗飄過……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桂花。它確實可以代表某種情感。于是年年秋天盼望桂花。還曾自制香囊,收集桂花花瓣,掛在宿舍的床頭上。后來愛上桂花公園。每年秋季桂花飄香,悠悠此心,宜醉宜歡。還喜歡秋季滿街飄散的桂花糖炒栗子的味道。盡管它有些失真?傊@秋天第一味道,我情不自禁,由衷喜歡。
今夏江南氣候溫熱適宜,既無酷暑,又無暴雨。秋天也不期而至。周一。一大早漫步在樓下小路上,便聞到一陣花香。一度錯覺。下班出了車庫,又感覺滿街桂花飄香。莫非幻覺。直到走到樓下一株桂花樹下,我卻驚呆了。滿樹芬芳。真的是桂花開放了。歡喜、驚訝,像久別重逢。我忍不住丟下手里的菜,從各個角度不停欣賞它,感受它的芳香。周二。一早路過盛開的桂花。我忍不住折了一枝。因為喜愛;ㄩ_不多時,堪折只須折。這是愛的方式,滿足我愛的喜悅。這早秋第一桂,我折了。周三下班。秋雨打碎了正怒放的生命。滿地殘花。淼淼曾預之:瀟湘妃子今若在,縱肯為卿葬香魂。可惜不是我。
說到花,想起和花有關的記憶。家母愛花。記憶中的童年舊居,兩條直通正房的甬路上,種滿了美人蕉和萬年紅。菜園子里還種著野玫瑰,掃帚梅,芨芨草,野百合……每年夏天院子里花朵盛開,裝飾無限美麗和浪漫。家母一直愛花。養(yǎng)過君子蘭,還曾經開放過。杜鵑花,含笑,山茶,茉莉,繡球,仙人jian,那些我都曾經在母親的花盆里邂逅過它們美麗的容顏。家母愛花。所以養(yǎng)了四個如花的女兒。這應是她最幸福的成就吧。
又想到和愛情相關的花朵。在愛情中每種花有它的花語,大概是這樣吧。我唯獨喜歡玫瑰--白色玫瑰。它不像百合般大氣典雅,但百合又不似它這般含蓄溫婉。含苞待放的玫瑰,將不覺綻放于某日清晨,滿足你無限希望跟期待。所以每年冬季生日那天,總能收到一束白玫瑰。因怕它受寒,先生常把它藏在大衣里。接過裏著溫情的白玫瑰,心中溫暖甜蜜言不由衷,F(xiàn)在先生偶爾也會偷偷買束玫瑰,只不過是從白色玫瑰變成了紅色玫瑰。莫非紅玫瑰更加適合我?不過有或沒有,似乎都已不是那么重要,真的過了用花來表達愛情和浪漫的年紀。尤其,還有一個小丫頭跟你搶。于是每每這時,花歸了女兒。巧克力歸了全家。屬于我的,卻變作了紅酒……
咳!止筆。心亂。誰叫我撿起這未完的日志!全是花兒惹的禍。
隨筆作文 篇7
蘸著紅色顏料的毛筆在宣紙上輕輕移動,一朵牡丹悄然綻開……
我七歲時曾學過國畫,看著一朵朵美麗的花兒在老師筆下綻開,心里便萌生出一個想法—我也要畫出那樣的畫。
老師的畫室里整齊地擺放著桌椅,種著許多植物,一走進去,迎面撲來的是一股水墨的香味,空氣中彌漫著書畫的韻味。
我就是在這樣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學會了中國畫。
初學時,我才七歲,稚嫩的'小手連握筆都練了很久,畫出的畫不是因顏料蘸得太多而在紙上聚成一堆,就是因水太多堆成一片。離老師那幾朵艷麗妖嬈的花兒差的遠了。
那時候,一看到自己畫的畫,就想放棄?捎稚岵坏米约旱膲粝脒未實現(xiàn)。
記得有一次,我害怕又畫不好,被老師批評,差點兒賴在家里不肯去。媽媽勸了我很久,又答應下次可以請假,我才不情愿地去了。可就是那次,不知怎的,心中不由地有幾分對老師耐心教導的愧疚。那天我畫得特別專注,就像這幅畫是給老師的禮物,手中的毛筆也漸漸聽我的話了。一幅、兩幅,直到第三幅終于讓我撿回了對國畫的那點信心。
下課后,老師獎勵了我一個桃子,那時還沒到桃子成熟的季節(jié),嘴里面細細品嘗這鮮美的桃子。自從這次之后,國畫成了我不可割舍的愛好,我愛上了國畫。
十歲那年,我的國畫技術其實應該更上一層樓的,可卻因為學業(yè)的繁忙而被迫暫停了對國畫的學習。
那支經常用的毛筆被卷進筆簾,孤獨地躺在閣樓上,F(xiàn)在想想,當年放棄學習國畫的念頭是多么的愚蠢。
窗外幾枝翠竹,房間里滿是水墨與竹的清香,坐在桌前,提起筆,陽光灑下,美麗的花朵躍然紙上……那時技藝雖然不精湛,但是于我而言卻是最有境界的時刻。
愿有朝一日,我能與國畫再續(xù)前緣,愿那牡丹,花隨筆開。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作文05-27
隨筆的作文06-27
隨筆的作文05-29
(精選)隨筆作文09-05
隨筆作文[經典]08-24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