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端午粽子香
端午粽子香,又到了粽子飄香的季節(jié),以下的端午粽子香相關(guān)內(nèi)容,請往下閱讀:
端午粽子香【1】
離開故鄉(xiāng)已經(jīng)多年了,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仍然清晰的掛在我的記憶中,故鄉(xiāng)的小路,故鄉(xiāng)的河流,故鄉(xiāng)的炊煙,無時無刻不在纏繞著我的情感。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最喜歡過端午節(jié)了,因為在端午節(jié)里,可以吃到母親為我們親手包好的粽子,母親包的粽子不僅外表上美觀好看,更主要的是清香四溢的粽子里,豐富了我們美好的童年。
每年的端午節(jié),母親都會把挑好的蘆葦葉放在水中浸泡,待有了韌勁之后,旋成漏斗狀,然后裝入已經(jīng)泡好的糯米,折疊,扎上一根麻繩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
煮好的粽子,清香四溢,是我孩童時代垂涎的美味。
那時,粽子大約有3種:一種是用純糯米包成的白粽子,蒸熟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子,糯米中加入了小棗;第三種是豆沙粽子。
農(nóng)村的粽子則大多是以黃黏米代替糯米,加紅棗。
蒸熟之后,黃澄澄的黏米中鑲嵌著紅艷艷的棗兒,美其名曰“黃金裹瑪瑙”。
現(xiàn)在的粽子依然多用蘆葦葉或竹葉包裹糯米,但花色種類豐富了許多,有肉粽、水晶粽、蓮蓉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形狀也各不相同,有三菱粽、方形粽、枕頭粽等,并已登堂入室成為饋贈禮品。
粽子的歷史源遠(yuǎn)流長,查閱資料,關(guān)于粽子的最早記載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
初中時才了解,五月節(jié)的粽子,豈止是尋常的民間小吃,它還是為了紀(jì)念名傳千古的楚國士大夫屈原。
屈原是偉大的詩人,更有高尚的政治理想。
當(dāng)時,楚懷王身邊盡是阿諛奉承誤國之臣,但屈原不愿與他們同流合污。
他以《離騷》傾吐心聲:“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胸懷坦蕩,不向惡勢力低頭,在《九章》中自白:“茍于新其端直兮,雖僻遠(yuǎn)之何傷。”每年的端午節(jié),品嘗粽子之余,我都會產(chǎn)生無窮的遐想,想起那個峨冠博帶,桀驁不馴的身影。
于是,喜歡上了粽子,喜歡它那種清冷靜謐的悠遠(yuǎn),喜歡它那種暗香浮動的溫情,喜歡它那種寵辱不驚的豁達。
“端午數(shù)日間,更約同解粽”,穿越了千年時光的粽子,今日香味依舊。
端午粽子香【2】
大凡國人的節(jié)日,蓋離不開一種食物載體,如端午節(jié)的粽子、中秋節(jié)的月餅、春節(jié)的湯圓,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的《舌尖上的中國》受到國人的熱捧,亦為最好的注腳。
懵懂記事那會兒,端午節(jié)對我來說,就是夏至前后的那么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裹粽子。
那一縷縷糯米浸著蘆葦葉的清香伴著炊煙彌漫在水鄉(xiāng)的村落,每年都喚醒起人們對這個節(jié)日的記憶。
祖父一般會提前很多天撐著鴨溜子(水鄉(xiāng)一種細(xì)細(xì)長長的小船)去到離家四五里地的蘆葦蕩采來足夠多的蘆葦葉。
剛剛打回來的蘆葦葉闊闊的,散發(fā)著獨特的清香。
有了粽葉,祖母就會張羅著開始裹粽子了。
那時候的祖
母年近七旬,但身體敖健,精神矍鑠,祖父那輩就是大房的,這膝下祖孫三代的裹粽子這活兒,自然是彰顯祖上恩澤的大好時機。
祖母會叫上母親、嬸嬸,二祖父三祖父家的媳婦們,一起操持。
這新鮮的蘆葦葉先在清水中浸泡使其柔軟舒展,祖母將浸好的糯米用淘籮撈起,幾個媳婦便在祖母的吆喝中圍攏粽葉和糯米,開裹。
我們這些小孩要么在一旁玩耍,要么擠在她們中間湊熱鬧,弄出些樣子丑陋的“見習(xí)”粽子。
家鄉(xiāng)的粽子根據(jù)裹法的不同,大致分為三角粽子和小腳粽子,而三角粽子最為常見。
裹粽子時,先取兩片蘆葦葉,葉片小時取三片,疊放,從葉柄處折成三角漏斗狀,用調(diào)羹(湯匙)盛上糯米加到折好的漏斗狀的粽葉中,再用筷子在其中抽插幾次直到糯米密實(否則煮好的粽子太過松軟),糯米不夠可再添加少許,然后將未折疊的粽葉部分順勢包裹成三角狀,再將葉尾尖從側(cè)面下層抽出,拉緊,也有用專門的特大號納鞋底的針拽著粽葉葉尖直接從三角中心抽出拉緊的。
老家的粽子從不用線或繩子捆扎,卻也顯得玲瓏剔透,一氣呵成,現(xiàn)在看來還用料節(jié)省、環(huán)保低碳,著實值得推廣。
媳婦們當(dāng)中有哪位裹得不好的,祖母總是耐心細(xì)致的手把手教會。
那時的粽子沒有現(xiàn)在那么多的料,主要就是糯米,間或有些綠豆粽子、赤豆粽子,有紅棗粽子算是奢侈了。
粽子裹到半程,祖母就開始安排煮粽子,她熟練地把粽子放入里鍋,加入清水,我母親在她那輩也屬大房,自然是負(fù)責(zé)燒火,不一會兒,清甜的粽香就從祖母的廚房飄散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餐貓引到奶奶的身邊,跟她要粽子吃。
奶奶從鍋里撈出幾個粽子,剝開,端上白糖碟,我們幾個小孩子便吃將起來,那爽滑的米粒、那清香的粽葉、那甘甜的砂糖,鑄就了我兒時端午節(jié)最揮之不去的記憶。
煮好四五鍋的粽子,奶奶便把粽子裝入各家?guī)淼奶曰j里,讓各家的媳婦帶回家。
在端午節(jié)前后的幾天,恰好是農(nóng)忙季節(jié),煮早餐費時,粽子便正好派上了用場。
離開了粽子,端午節(jié)的傳承恐怕沒有那么久遠(yuǎn),我想。
甚至于有人都將他稱之為粽子節(jié),足見吃在中國文化的分量。
不過吃也不是端午節(jié)的全部。
我們在品嘗各式各樣粽子的同時,從離不開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敬仰。
他的“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成為千百年來士大夫們,文人騷客們的人格豐碑。
當(dāng)下社會物欲橫流,貪腐盛行,誠信缺失,道德淪喪,這也許是國家發(fā)展過程過中必須付出的代價,但人們內(nèi)心深處那份正直、那份善良、那份真誠還在,就像包裹著的粽子,屈原的悲壯,正是那個時代文人士大夫氣質(zhì)的壯烈昭示。
正是這座豐碑,年復(fù)一年地在端午前后,敲打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心靈,引他們哀民生之多艱,催他們清醒、促他們求索。
國人把粽子代代傳承下來,或許也是傳承一份期許和寄托。
端午節(jié)的英文翻譯竟是“Dragon boat festival”,妻子說加拿大當(dāng)?shù)赜姓f成“Duanwuholidays”,雖有創(chuàng)意,卻尋不到一絲文化的意涵,令人扼腕。
有感于法國都將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安葬于先賢祠,我強烈主張端午節(jié)的英文為,Quyuan’s Day,以紀(jì)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端午粽子香,文化傳千秋。
端午粽子香【3】
又到端午節(jié),又到了粽子飄香的季節(jié)。
忘不了那翠綠艾葉裹住的一個個香甜的思念。
昨天,又到端午節(jié),滿街飄滿了粽子香!
現(xiàn)在的粽子品種真是五花八門。
有方方正正的;有豆腐塊形的;有又圓又方的;也有枕頭狀的;有角尖尖頭的……各種各樣。
粽子的餡料更是多!豬肉、香菇、大棗、豆子……其中,我最愛吃“香菇肉粽”濃濃的香菇味彌漫了整個屋子!油油的、黃黃的棕肉,美美的香菇,讓人垂涎三尺!輕輕剝開粽葉,咬上一口,嗯——,別提多好吃啦。
一股濃香從口中散去。
讓我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美味啊!”
端午吃粽子還大有來歷呢。
傳說是為了紀(jì)念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所處的時代,統(tǒng)治者貪圖享受,對國家的處境、人民的疾苦不聞不問。
對像屈原這樣忠臣的話又聽不進去,屈原很悲傷,很難過。
于是五月初五那天,他絕望悲憤地投進了汨羅江!百姓們知道后,被他的愛國行為深深地打動了!人們往江里不斷地丟粽子,希望江里的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遺體。
一年又一年,逐漸演變成了端午節(jié)。
我愛吃粽子,我也愛端午節(jié)。
【端午粽子香】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粽子香作文(通用79篇)02-27
端午的粽子作文10-21
端午粽香作文02-21
端午粽子銷售方案06-15
端午包粽子作文02-20
端午吃粽子作文01-02
關(guān)于端午包粽子的作文02-19
端午包粽子活動策劃04-03
端午包粽子活動方案12-05
端午包粽子活動方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