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名字一段故事
一個名字一段故事,看看下面的一個名字一段故事吧!
窗【1】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干凈,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fā)現(xiàn)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凈。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干凈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臟了。
在評價別人前,一定要想好有沒有自己的原因
提醒自我【2】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墻,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墻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墻要倒了,遠著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著她大模大樣地順著墻根走過去了——那堵墻沒有倒。
老太太很生氣:“怎么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墻邊走過去,并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墻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墻綞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提醒別人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卻很難。所以說,許多危險來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簡單道理【3】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xù)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jīng)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jīng)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xiàn)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xiàn)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一個名字,一段故事,一個祝!4】
父親是孩子一生學習的榜樣,父親對孩子的愛,每一點、每一滴,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歷史有這樣一位父親,他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世尊為至圣先師。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而他對其子的教育卻只留下“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這就是——孔子。
周景王十三年,即魯昭公九年,孔子十九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后,亓官氏為孔子生下一子?鬃赢敃r是管理倉庫的委吏,得到魯昭公賞識。魯昭公派人送來一條大鯉魚,表示祝賀?鬃右試H自賜物為莫大的榮幸,因此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鯉。
孔鯉,名鯉,字伯魚,生于公元前532年,卒于公元前483年,享年51歲。自幼深受孔子教誨,其“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的故事,至今仍傳為美談。
在曲阜孔廟內(nèi)圣跡殿的東南方,有一處紀念孔子教育讀經(jīng)的地方,那就是——詩禮堂。
《論語·季氏》記載了一則故事:一次孔子站在院中,見兒子孔鯉從堂前走過,問道:“你學過《詩》了沒有?”孔鯉回答:“沒有”?鬃诱f:“不學詩,無以言”。因當時上層社會交往談話時總是要引上幾句《詩經(jīng)》,不學習《詩經(jīng)》是無法與人交談的。于是孔鯉就退而學詩。又有一次,孔鯉又被孔子叫住問他:“你學過禮了沒有?”孔鯉回答:“沒有”?鬃诱f:“不學禮無以立”。即不學禮是難以立身處世的,于是孔鯉退而學《禮》。
孔鯉是個胸襟豁達的人,他自知比不過他的師兄弟,卻從來就不會嫉妒,也決不埋怨自己父親的一視同仁。他對自己的父親說,自己的兒子強過你的兒子;對他的兒子說,自己的父親強過你的父親。他能看到了別人的短處以及自己的長處。
宋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因其“親聞詩禮,魯堂從祀”,被封為“泗水侯”?柞幭瓤鬃佣,在曲阜孔林內(nèi)有孔鯉墓,孔鯉的墓在孔子墓的五米遠的地方,長18米,寬23米,高約3米。在孔鯉的墓前面立著兩塊碑,大一點的碑上寫著泗水候墓,立于明代。這塊碑后面跟著的小碑,寫著二世祖墓,是元朝的孔家后代而立?准业暮蟠芽柞幏Q為二世祖。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5月18日發(fā)行了世界遺產(chǎn)——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金銀紀念幣一套。其中15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曲阜孔林萬古長春牌坊建筑景觀,并刊“曲阜·孔林”字樣及面額。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地,因孔子被封為“文宣王”后稱宣圣林,改封“至圣先師”后改稱至圣林,習慣的叫法稱為孔林。孔林是我國目前保存年代最長、面積最大、歷史延續(xù)性最完整的氏族墓地。
萬古長春坊位于城北門外至孔林的大門的神道中間。此坊為石質結構,明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巡按連標、巡撫鄭汝璧建。清雍正年間重修加固。150克銀幣背面圖案選擇萬古長春坊作為孔林的代表,引導人們走入孔林感受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
萬古長春坊系六柱五間五樓,廡殿頂。坊頂?shù)裢咣饧凹公F,檐下雕有斗拱。
額坊、立柱、花板遍布精美的雕刻,柱、坊深浮雕,花板淺浮雕。坊額刻于明間花板上,正書“萬古長春”四個大字,筆勢沉厚,字體端莊。
石柱前后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獅子,兩側面上分別浮雕龍、鹿、牡丹等圖案。此坊矗立于神道上,雄偉精美。
孔林銀幣的幣面設計并不復雜,但設計師沒有選擇正面,而是從側面的角度取景,拉長了觀者視野,也顯示了孔林的面積之大。
除了建筑,兩棵古樹的視覺沖擊力也較強,而且樹之形、樹之紋雕刻的十分精細,生動逼真。
近距離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此幣之雕刻十分不易。
站在萬古長春坊前,這里好像歷史的分界點,孔林內(nèi)墓冢累累,碑碣如林,石儀成群,古木參天,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是研究我國東方墓葬制度的沿革,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風俗、書法演變、藝術的博物館。
以上與大家分享了孔子與兒子的故事,并欣賞了孔林銀幣。那么說到“孔鯉”的名字,是與鯉魚有關,有吉祥之意,祥瑞之兆,當然名字也是父母的一種希望與寄托。
而把魚作為大吉大利的象征也是由來已久。《史記·周本記》上說周武王伐紂,渡河中流時,有白魚躍入武王所乘舟中,武王遂以白魚為祭,后來成為周興商滅的瑞應。東漢時期傳說出沒于河海江湖中的神仙乘坐的就是鯉魚。
明清以來,作為吉祥物的魚出現(xiàn)的幾率也非常之多,而且通常是以諧音的形式出現(xiàn)的,如“魚”與“余”諧音。至今在民間仍通?梢姶汗(jié)時張貼的年畫上有“年年有余”、“富貴有余”等吉祥語和祝福語。
而在民俗行為之中,魚作為禮品饋贈親友的習俗直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如江南一帶,過年要給親戚朋友送魚,討個口彩,“年年有余”。
【一個名字一段故事】相關文章:
名字的故事教案10-08
名字的故事作文02-15
名字背后的故事作文01-30
幼兒名字故事教案10-09
名字里的故事作文01-31
名字的故事作文(精選55篇)03-20
大班活動教案《名字的故事》10-07
名字里的故事作文15篇03-04
給竹林取一個好名字02-18
童話故事作文300字名字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