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師日常教學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fā)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tài)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師日常教學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師日常教學隨筆1
又開學了,相對于上學期來說。孩子是喜悅和快樂的。經(jīng)過了一個暑假,小朋友們碰到一起時也開始唧唧喳喳地找好朋友說話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在想怎么樣才能讓幼兒能夠在新的學年里交到新的好朋友,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學到新的好習慣?而有的家長也和我們提出了一些要求,有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眼睛不好,最好坐中間一點;有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和誰是好朋友,最好把他們放在一起;有的家長又說哪個小朋友有點皮,最好自己的孩子離他遠一點……
正因為這種種的原因,我們覺得我們反而可以在排位置這個問題上好好的考慮考慮。我的原則是讓每個孩子都在一段時間里換一個位子。因此我的初步打算是分三大組,每兩周一大組換一次,這樣起碼每個孩子都會做到中間的位子,也會坐到邊上的位子。
接下來,我首先著手的是請幼兒自己與自己的好朋友說一說自己最想和誰坐在一起,接下來我再按幼兒的意愿進行排位子。其次,我從上學期的經(jīng)驗中得到一些啟發(fā),我依據(jù)幼兒能力的強弱來搭配幼兒的座位,這樣安排有利于幼兒在相互學習中共同提高。
這樣排好后,感覺還不錯,但效果到底如何,還要看以后的活動中才能慢慢地驗證。我真心的希望這些孩子能在我們的精心安排、呵護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老師日常教學隨筆2
1、備課應重在備學生
新課標強調:教學應以人為本,讓不同的人在英語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確,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對象,他們是一個個發(fā)展中的人,亦是一個個發(fā)展不平衡的人,更是一個個有強烈求知欲望的人,因此,在備課時,頭腦中絕不能只有大綱意識、教科書意識、教參意識,更重要的',應切實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并以此為基礎引導他們主動探索、學習新知識。
在本課的教學中,重點是讓孩子掌握4個季節(jié),天氣以及這個季節(jié)的小朋友的活動。如果象以前出示圖片教單詞,天氣,我想學生也能掌握這些知識。但對于回答“Whatdoyoudo”他們的回答可能就沒這么豐富多彩,學生的思維不會在畫畫和互相交流中碰出火花,對于春天的描述也不會如此生動,一堂課也就這么平平淡淡地過去了,英語課也就似有似無的結束了。
可見,備課時做到“心中有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興趣,而不是痛苦。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學得更主動;課堂也不是機械兌現(xiàn)教案的過程!
2、在上課時,教師應勇于“讓位”給學生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為此,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學中“滿堂灌”、“一言堂”、而要勇敢地“讓位”,勇敢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勇敢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整堂課,透過畫畫引導孩子去學英語、說英語,用畫畫把孩子的思維得以最大限度的展開,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著并且互相傾聽著,碰撞著,從由一個單詞到一個句子,最后成一篇小文章。而我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探索,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交流。我想: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算是整正地“讓位”,才能算是讓學生從真正好處上進行自主學習。也只有老師這樣真正地“讓位”,孩子們的學習,才會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主動、那么的用心!
3、教師還要努力為學生帶給展示自己的舞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在其內心深處都強烈渴望著被欣賞、被發(fā)現(xiàn),作為小學生尤是如此。他們生性聰慧、活潑、同時也擁有著更加強烈的表現(xiàn)欲!身為老師,只有完全了解學生,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帶給各種能夠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盡情地、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自己的才華、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才能進一步激起他們渴望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老師日常教學隨筆3
兩天的招生工作總算結束了。第一次接觸一年級的招生工作發(fā)覺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一年級新生入學,那得要填一張表,表上有一項是填孩子的.身份證號,那就意味著得參照戶口本填寫。可是很多家長來的時候都沒帶戶口本,大概大班放假前老師說的,學生忘了。于是家長得重新回家一趟,這就免不了家長的報怨了,我理解他們,來回一趟是很麻煩。很多學生都是由爺爺奶奶陪來報到的,讓他們自己填表有點不合實際,他們不是看不清就是不會寫字。那當然得我做了,這一項身份證號特別重要,所有我一定要認真細致,不能寫錯一個數(shù)字。怕寫錯,每填寫完一張表我都得檢查兩三遍。表填好,吃在學校的孩子得交飯錢,錢這東西我對它有恐懼癥啊,上學期收到了張假錢,這學期害怕的不得了,我就讓學生一張張標上記號,連五元的也不放過。這幾步都做好了,我才把書發(fā)給孩子,告訴家長讓他們在這兩天和孩子一起幫書穿上新裝(包書),并囑咐他們在9月1號7點半左右到校,背上書包帶好學習用品,還得拿好勺子和抹布。即使有好幾個家長孩子在一起,我還是一遍遍不厭其煩得告訴每一個孩子。我想讓他們在成為小學生的那一刻起有個嶄新的開始。讓他們喜歡學校,也喜歡我這個班主任。
學生都注冊好了,我現(xiàn)開始要填寫電子表格了,告訴自己要細心,不能馬虎呀!
老師日常教學隨筆4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主要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而這五大領域中,健康排在首位,可見健康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幼兒期是兒童身體發(fā)育和機能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時期,所以,保持健康的身體特別重要。眾所周知,體育活動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體育活動中,幼兒是最真實的,最開心的,也是最享受的,同時它也是實現(xiàn)幼兒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并不是一種單一的體能訓練,它是一種綜合的游戲實踐活動,所以通過體育活動對幼兒進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促進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學習品質。而體育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的最佳途徑。在體育活動中,我為幼兒設計了克服不同困難的情境,因為幼兒只有克服了一定的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了,付出了某種努力,具有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才能將體育活動進行下去。如大班“跳傘運動員”的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了許多椅子,讓幼兒分別從一個椅子高度、兩個椅子高度跳下,幼兒完成得都很好。但當搭至三個、四個椅子高度時,有的幼兒膽怯了,特別是小女孩。這時候,教師的鼓勵和信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每當一個孩子勇敢地跳下后,教師總會適時地翹起大拇指:“你真棒!”當孩子稍有猶疑,教師就會伸出雙手,做出安全保護的樣子,鼓勵孩子“你能行!”教師的鼓勵和保護讓幼兒感受到信任和安全,大部分孩子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跳。最后,只有一位小女孩,站在四個椅子的上面,無論教師如何鼓勵,就是不肯往下跳。她眼含淚花,想跳又不敢跳,不跳又不甘心。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和幫助下,她終于跳了下來。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她的膽子越來越大,從她興奮的小臉上,可以看到克服困難為她帶來了勇氣和樂趣。
二、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小孩子喜歡游戲,但更喜歡游戲的成功。這是因為游戲的成功一方面給幼兒帶來愉悅,另一方面還可以得到父母、教師、同伴的贊許。”《指南》中也指出,幼兒階段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tài)度的重要階段。如果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常常遭受失敗,那么他們就會產(chǎn)生否定的“自我”傾向,表現(xiàn)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動消極、被動和退縮,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容易產(chǎn)生不安全感。因此,在組織幼兒開展活動時,教師應做到在言語和行為上處處照顧每一位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對于那些活動能力差的幼兒,也要在言語上、情感上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應輕易加以否定或批評。如在組織幼兒跳繩子的時候,有個別幼兒由于無法掌握動作要領,老是被繩子絆住,對跳繩失去了信心,對自己也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肯定不會跳了,對活動產(chǎn)生了排斥心理,當他們面對甩過來的繩子時,腳就不聽使喚,這時老師就用鼓勵的口吻說:“你行的,試試看好嗎?”,哪怕只跳過了一下,老師也要為他加油:“真棒,再來一次!薄凹佑!加油!”這些幼兒在老師的鼓勵和同伴的.影響下,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克服了畏難心理,掌握了動作要領,也樹立了自信心。
三、促進幼兒思維靈敏性的發(fā)展
《指南》中要求幼兒“動作協(xié)調、靈敏”,因為這樣的幼兒思維比較敏捷,并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快速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小班幼兒注意力不穩(wěn)定,他們對單純的體育活動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氛圍,在不同情境中用不同的角色推動活動的開展。如游戲“小狗爬爬”,游戲以小朋友扮演小狗去給好朋友送禮物這一流程作為主線,在整個游戲中,我們著重以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靈敏性為目標。因為爬本身是一種單調,枯燥的運動,如果把爬變成為一種愉快的運動,既有益于骨骼和肌肉的發(fā)育,又有利于幼兒思維的靈敏性的發(fā)展。首先,小狗爬時要根據(jù)老師發(fā)出的信號的變化,不斷變換爬的方式。如,小鼓節(jié)奏快,小狗要爬得快,小鼓節(jié)奏慢,小狗要爬得慢,有節(jié)奏地和著音樂的節(jié)拍爬,同時老師不時地變換方位,讓小狗朝指定目標爬行。這樣的一種游戲方式既可以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又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做出快速思考和反應,提高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敏性。
四、促進幼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
《指南》在目標中要求幼兒“能較快適應集體生活!爆F(xiàn)代社會大多是核心家庭,獨生子女比較多,幼兒的玩伴特別少,很難有集體概念,而體育活動基本上是集體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接觸頻繁,協(xié)同活動多,可通過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集體概念的建立和發(fā)展。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體育游戲來完成其教學任務的,體育游戲有它特有的規(guī)則、情節(jié),從內容到形式,從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強烈的集體性。為了達到游戲目的,幼兒必須通過互相合作去完成各項活動。如在“送湯圓”的游戲中,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比賽,每個人必須手拿勺子,上面放個“湯圓”(乒乓球),跨過“水溝”,鉆過“山洞”,走過“獨木橋”,將“湯圓”送到小白兔家里,最后,比比哪一組送的“湯圓”最多就獲勝。通過這種合作的游戲,使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如何協(xié)調配合完成任務,使幼兒知道,要取得游戲的最后勝利,必須與同伴友好合作,互幫互助。因此,教師應多組織一些競賽性強,合作多的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合作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總之,在幼兒充滿競爭色彩和趣味的體育活動中,幼兒通過不斷的努力和鍛煉,體驗成功與榮譽,形成活潑健康、自信樂觀、團結互助,勇于克服困難,勇于競爭的良好品質,促使幼兒成為一個適應社會需要的人,一個堅強的人。
老師日常教學隨筆5
小學生對球類運動都具有很大的熱情,記得新學期第一次玩球,學生們都表現(xiàn)的熱情、積極,每個人都玩的大汗淋漓,讓人感覺意猶未盡。
本課的教學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安全因素,因此,對于男生的熱情,教師反而要適當?shù)膲褐,以避免學生發(fā)生碰撞或球擊傷人的.現(xiàn)象。而對于女生,教師則應該多加開導和鼓勵,消除她們對足球運動的排斥和恐懼。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游戲和簡單比賽的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并能讓她們體驗到幫助別人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但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比賽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如怎樣用一些直觀的實物標志來代替教師指令性的語言等。就這點,則要求教師提前對場地進行布置,以便于課的順利進行。
【老師日常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做老師的日常隨筆02-22
幼兒老師日常隨筆03-25
日常的隨筆10-29
日常的隨筆(通用)12-19
日常隨筆感悟07-17
大學日常隨筆02-11
日常感悟隨筆11-12
小學音樂教師日常隨筆09-09
教師假期日常隨筆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