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找朋友比高矮教學隨筆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找朋友比高矮教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找朋友比高矮教學隨筆1
本課是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在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聯系較為緊密,而且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高矮的經驗,一般他們都會進行直接判斷。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組織了一個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
一、以游戲激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教材所呈現的情境由兩個活動組成,第一幅情境圖安排的內容是通過觀察比較高矮;第二幅情境圖是通過兩個朋友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較的方法。在處理教材的過程中,我把兩幅情境圖交換了順序,以游戲的形式,請上張浩然和孫鵬成代替兩個朋友比高矮,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后來,我以公平(兩人在同一高度比)和不公平(劉可欣站在椅子上,任梓旗站在地上比)的游戲,讓孩子們自己總結出了比較高矮的基本方法(兩個物體比較,需要在同一個起點下進行)。緊接著在教室中組織學生開展比高矮的模擬活動,在比的過程中,讓學生一邊比一邊說“誰比誰高,或者是誰比誰矮”,讓每個學生更進一步的體會到比較高矮要在同一起點下才能進行。于是,我就趁熱打鐵,出示第一幅情境圖,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再加上生活中積累了一些高矮的經驗,這一環(huán)節(jié)很順利的解決了。在學生探尋到比的方法之后,結合教材和教室中的情境,安排學生比高矮(長短)的游戲,讓學生“自由結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這使學生感到新奇,“老師讓我們自己玩”,學生活動的興趣高,主動積極地選擇各種比的對象,全力投入比一比的活動中,并認真比出高矮(長短),體會嘗試成功的'快樂。最后,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話來敘述兩樣物體進行高矮(或長短)的比較方法。
二、放手探索,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中,我把探索比長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務”交給各組來完成,充分相信學生,做到完全放手。學生積極動手操作、討論。然后,向全班同學介紹,展示本組的研究成果。雖然有的孩子的語言還很稚嫩,還有點結巴,但是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剛才直觀的活動,說出比高矮( 長短)的方法,小組合作的方式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各組研究成果之中,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欣賞自己的發(fā)現,感到“我行”,欣賞本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們全班同學都很聰明”。這樣,有助于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還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有意識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同時還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空間,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方向。
找朋友比高矮教學隨筆2
《指南》中指出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能力在各行各業(yè)的工作技能中也日益重要,掌握了較好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人在新的時代下無疑會有更好的個人機遇和選擇。研究表明,人類的數學能力自嬰兒期就開始發(fā)展,二數學認知又是其他邏輯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學術界越來越關注幼兒數學認知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中班的一堂數學活動是“認識高矮”,活動目標有兩個,一是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活動認識高矮、高矮的相對性以及高矮排序;二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形狀和空間等現象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活動開始以各種各樣的動畫人物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后我請孩子用肢體來表示高矮,他們的熱情都很高,接著我又神秘說:“還給你帶來好多玩具呢,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孩子們全神貫注地看著,我便一一出示了高矮不同的物品。從高矮不同的球、小鴨子玩偶、小魚玩偶、瓶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對高矮分辨很好。
游戲環(huán)節(jié),每兩組放高矮不同的同一物品,請兩組進行對比,然后說出“我們的××高”、“我們的××矮”,從上一環(huán)節(jié)的靜靜觀察、比較,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游戲,做到了動靜交替,孩子們很喜歡。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孩子們親身體會高矮,放音樂《找朋友》,孩子們兩兩找朋友進行比高矮,我在一旁引導孩子們學會高、矮、一樣高。然后提問:“小朋友們有沒有發(fā)現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又跟yy比你又矮了,而和zz小朋友比你倆一樣高呢?”讓孩子們進行分組討論,并用紅黃藍木積的演示進行比較高矮的相對性,最后進行活動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我認為這次活動是比較成功的,尤其在活動準備上是很成功的,為幼兒準備了許多可操作的東西。從開始的游戲引入高矮話題到高矮不同的物品的分辨,不但有利于幼兒的表達,還復習鞏固以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真是做到一舉三得的效果。
通過這次活動,我的收獲是:不論是活動設計上,還是活動準備上,一定要進行反復推敲,怎樣的設計,怎樣的準備才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才有利于幼兒的發(fā)散思維,才有助于活動的成功;我們都應仔細地研究,只要我們認真地備課,那么每次活動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找朋友比高矮教學隨筆3
今天,我和我可愛的學生學習了比長短和比高矮的知識。長短和高矮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長、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較長短、高矮的方法 。
首先要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我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以活動方式激發(fā)學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如:上課的開始時候,我以動畫片《神探柯南》導入新課,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柯南能抓到壞人?當時129班的一個學生說因為柯南手上戴了一塊特殊功能的手表。在127班,我以同樣的方式導入新課,127班的學生回答除了說戴了一塊表外,還說柯南有人幫助等答案,但都沒說出我想要的答案,這時,我說,其實柯南除了戴了一塊表外,更重要的是柯南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觀察細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柯南這種觀察細致的精神,學生會很有興趣,進而高高興興地想認真聽講。在學生探索比的方法時安排了比長短、比高矮的游戲,比手掌,比鉛筆、比粉筆、比個子,這使學生感到新奇,好像在玩。這三個活動的安排,都是為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比較的方法。在比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說完整的話,通過觀察說出什么長、什么短或誰高誰矮,誰比誰長,誰比誰短,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在最后一個活動比個子中,我以公平(兩人在同一高度比)和不公平(一人站在講臺上,一人站在地上比)的游戲,讓孩子們自己總結出了比較高矮的基本方法(兩個物體比較,需要在同一個起點下進行)。
不足是:當學生學會了比長短、高矮后,我沒有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說、比比身邊的事物,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合作交流。這樣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并在交流成果中,學生不斷地體嘗成功,欣賞自己的發(fā)現,感到“我行”,欣賞本組的發(fā)現,感到我們小組棒,看到全班的發(fā)現,又會意識到全班同學都很聰明。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又能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把數學和生活相聯系,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只是教會他們知識,還要培養(yǎng)一年級小朋友如何合作學習。
找朋友比高矮教學隨筆4
今天孩子在園學了一堂數學活動《我和朋友比高矮》,活動目標有三個:1.感知物體的高矮,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比較高矮。2.學習把2—5個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有序排列。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在活動開始,我讓幼兒觀察比較老師和小朋友的高矮,這時候讓小朋友通過眼睛去發(fā)現,得到明確的高矮結果。到了幼兒之間比高矮時,我稍微做了一些小的變動,先讓兩位小朋友在同一水平上比出高矮,然后請剛才比出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這樣一來,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高的小朋友變成矮的.,矮的小朋友變成高的,這時候,有幾位小朋友立即說:“這樣不算”。本來我就是想讓幼兒看看這樣比高矮公平嗎?沒有想到這幾位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我馬上說:“是的,這樣不算,那為什么呢?”通過引導小朋友觀察,注意到有沒有椅子的差別。通過討論孩子能得出結論:不同平面上進行高、矮比較是不能的,必須在同一平面上。
然后,我通過游戲《找個朋友比一比》讓幼兒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性。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通過反復的游戲,多次的比較,充分的說明了一個問題,高矮是變化的,相對的,關鍵是看他跟誰比,要兩兩比較才能有結果的。
這節(jié)活動是從幼兒實際生活出發(fā),在整個環(huán)節(jié)中,流程進行的比較順利,也有不足之處:讓幼兒在不同一水平線上比較的高樓的高矮時,討論還不夠充分,僅僅通過教師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反而使幼兒對于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來的區(qū)域活動中將繼續(xù)針對此問題設計專門的游戲讓此概念讓幼兒通過游戲進一步體驗、領悟。
最后是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比較圖中相同圖片的高矮,并在最高的那張圖片下面的格子里做上記號。從最后的作業(yè)中可以看出,孩子們掌握得不錯,正確率也很高。
【找朋友比高矮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隨筆01-30
找自己的缺點_議論性隨筆02-15
朋友的隨筆03-06
找朋友的活動方案10-22
小熊找朋友作文02-10
教學的隨筆08-23
教學隨筆05-31
教學 《找規(guī)律》教案12-18
好朋友隨筆12-04
關于朋友隨筆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