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目送的隨筆散文
小時候,我嚴重的暈車,所以最怕出門。
那時候,去過最遠的地方,也不過就是離小城不遠的姥姥姥爺家。
我最怕,可是姥姥姥爺最喜,總是早早的坐在大門外等候。年少懵懂時候,被父母家人捧在手心里護著,哪里會懂得老人的寂寞。
老人家,最喜團聚,最怕離別。
2013年春節(jié)。我們?nèi)ダ褷敿疫^年,那一年的春節(jié),姥爺特別高興。我們初五的早上離開,姥爺急匆匆地吃了餃子,出門送我們。
其實我已經(jīng)不太記得那天的具體細節(jié),只記得那天很冷,藍色的天,白色的雪地,黑色的大門,我坐在車里,看著姥爺?shù)挠白釉絹碓竭h,越來越遠。
那是姥爺最后一次送我們,也是我見姥爺?shù)淖詈笠幻妗?/p>
我們?nèi)螒{命運的予取予奪,卻沒有說“不”的權利。那一年的正月奶奶和姥爺都離開了我們,家中悲傷彌漫,好像每個人的心上都留下了一塊大大的傷口,疼痛只有自己知道。
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各種未知和改變。它告訴我們,錯過了,走過了,就不會再來;失去了,丟棄了,也不復擁有。我們無法猜測下一刻會發(fā)生什么事,也無法預料未來的自己會變成什么樣。
就好比我如今的遠行。我從前也沒想到,我可以赤手空拳,孤身一人的遠走他鄉(xiāng)。
2016年夏天來廣州入職時,母親堅持要送我,與我一起踏上了長春到廣州的列車。
其實我相信現(xiàn)在很多人已經(jīng)不會選擇這樣的長途硬臥出行。那是長達36個小時漫漫旅程,火車的嘶鳴聲伴隨著車廂內(nèi)各種嘈雜的聲音,車窗外是不同的山川田野,車廂內(nèi)是素不相識的路人,夜里是永遠睡不沉的。我能讀懂母親眼中的擔憂和不舍,也能想像睡眠原本就不好的她在火車上每一段的焦灼和煎熬。
龍應臺說“很多時候不是我們?nèi)タ锤改傅谋秤,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歲月催促著我們向前行,而我們與父母終將是漸行漸遠。
去年秋天,母親來廣州看我。送她回老家的第二天,我去參加了集團的家書朗誦比賽,那天,參賽的第一位選手選擇了朱自清的《背影》,我坐在臺下聽著,眼淚不知不覺地就流下來。
不是因為矯情,只不過是想到了如今在外漂泊的自己,想到慢慢老去的父母,想到他們關懷和惦記的點點滴滴。
年少時不懂《背影》,不覺得一位老父親笨拙地爬欄桿去買橘子有什么好寫。那時候以為忙著匆匆趕路,一心想著天馬行空的未來,很少會想到從前。眼下知道時間一寸一寸的溜走,父母慢慢變老,而我也終將告別青春。
歲月漫長,轉瞬成殤。
有些東西,懂得了,便是成長了。
真正讓我們成長的,不是被捧在手心的時侯,也不是呼朋喚友的時候,而是當我們一個人站在人群中,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刻。
因為慢慢懂得了成年人的分寸,所以很多不容易和不如意都是自己一肩抗,對家里報喜不報憂。可生活怎可能事事如意,時時隨心,只是因為知道說也無用,不過是讓最愛的人白白為自己擔心而已。
可有些事,還是瞞不住他們。因為最愛的人,總是相互懂得的,許多話不用多說,就能懂。
上大學開始離家住校,每一次從家回到學校,父母都會去車站送我。而我就在他們的目送中,從家鄉(xiāng)到省城,又從省城到更遠的地方。也因為有那樣的目光,所以哪怕前路漫漫,哪怕赤手空拳也不會害怕。
就像茫茫雪夜里那盞始終為我點亮的燈。
因為有光,就不會無措和迷茫。
因為有光,一個人的路,也不會迷失方向
【目送的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目送的隨筆09-09
散文的隨筆11-08
散文精選經(jīng)典散文隨筆10-26
有關散文隨筆的經(jīng)典散文10-26
秋韻散文隨筆散文10-26
經(jīng)典散文隨筆10-26
隨筆優(yōu)美散文10-26
寵物隨筆散文10-26
散文d隨筆06-25
清明隨筆散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