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游蕭城游記隨筆
一千多年前,也是一個秋天,凜冽的寒風讓天地瞬間肅然。對峙多年,遼宋之間的征戰(zhàn)依舊沒有畫上句號,大遼有些氣急敗壞,大宋有些兩股顫顫。蕭太后與遼圣宗終于坐不住了,揮戈南下,在黃河一帶大擺天門陣,一時間戰(zhàn)事吃緊,明晃晃的兵刃讓這片大地更顯蕭冷。且不提后續(xù)宋遼締結“澶淵之盟”等事宜,咱們單說一下當時遼兵駐扎的蕭城。
為了壓制宋軍,蕭太后命兵士即刻動工,在古館陶縣城外筑土為城,史稱之為“蕭城”。后據(jù)說當時筑城,無工具,遼兵將士以頭盔盛土,一夜之間夯壘而成,故又名“盔安城”。
蕭城城墻據(jù)傳有十八米之高,于這千里平原來講可謂高聳,立于城墻之上,四野任何風吹草動,駐扎蕭城的將士都能第一時間知曉。后因無人維護,加以千年的風雨沖刷和人為的挖土他用,而今最高處不過四五米左右,讓人望之而唏噓。
點將臺也已失卻往日輝煌,一個稍高過院墻的土丘,被樹木切分成了幾個凸起。如今只能想象,蕭太后于點將臺上,對著萬千將士發(fā)號施令,那一定震撼人心,卻又讓人有面臨生死的恐慌。好在我們今日太平,好在蕭城已遍插紅旗。
據(jù)說蕭城古城址遺跡有點將臺、箭樓、城門樓、磨盤洞、烽火臺、飲馬井及萬人坑,但看過城墻與點將臺,我卻忽然不想去看其余遺跡?傆蟹N千年累積的冰寒迎面涌來的感覺,我裹了裹身上的衣服,依然覺得寒冷徹骨。
一個城,因戰(zhàn)爭而活,因和平而廢,想想都凄楚。這個土城,或許遼軍班師之時,便被棄掉,如同眾多因天門陣而命名的村落一樣。它又回歸了它的本性,厚重而深沉,不同的是,已經(jīng)混雜了血腥味。
轉身向夕陽走去,忽然有種兵馬再現(xiàn)的既視感,遂想起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由思緒涌動,和詞一首:
《南鄉(xiāng)子·蕭城》(詞林正韻)
遍野連旌。
寂寂天門數(shù)萬兵。
已是寒秋猶未了,蕭城。
只把風霜向列營。
四海今寧。
不復澶淵郡上盟。
收甲偃戈天下樂,和平。
從此兒郎不遠征。
【秋游蕭城游記隨筆】相關文章:
夕陽蕭鼓_隨筆02-15
有趣的野炊_秋游記事隨筆02-15
秋游華僑城濕地作文10-11
穿越冰雨的城隨筆10-07
榆城月光隨筆10-07
月城隨筆散文10-07
秋游記10-06
半城舊夢半城雪美文隨筆10-12
秋游三國城作文10-09
來自鯨城美文隨筆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