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交流研討中的學習方法
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人們逐漸發(fā)現,就試教育已不適合我國的國情。
我們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只會拿滿分的書呆子。
原先的課堂教學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設計的,不管學生智力水平有多種高低差異,要求一委向滿分看齊。
填鴨式教學充斥課堂。
今天,我們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
在交流研討中學習的方法,就是在這樣的大氣候下就運而生的。
一、注重發(fā)揮學生民主性,各抒已見,培養(yǎng)學生靈活思維。
教育學生用唯物主義觀點看待問題,一個問題往往不是只有一種解答方法是正確的,鼓勵一題多解、一問多答,發(fā)揮學生的民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性思維。
讓低智商的學生回答最基本的答案,說最初應有的想法,調動其積極性,鼓勵中高智商的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意見。
教師要做到認真聽,及時反饋,對的給予鼓勵,錯的讓其繼續(xù)努力,讓中高智商的同學的成功的興奮感,讓低智商的同學有成功的喜悅感,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靈活性思維,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最主要的,在這種交流研究的過程中,可以使他們看到別人思維的閃光點,養(yǎng)成虛心求教的好習慣。
二、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在交流研討中總結出學習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有“法”可用,成為會學習的人,通過教師的宏觀調控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的學習方法,學生更樂于接受,且記得牢,用得快。
小學教學中的規(guī)律,定律或方法等,除個別教師介紹外,大多數學生都可以通過例題和教師引導,在交流研討的過程中總結出來。
這樣不僅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將這種能力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方法學到之后,做到學有所用,避免有的學生只知道理論而不應用于實踐。
三、練習形式多樣,體現交流研討的團結精神。
現今的社會是大生產形式的,必須相互合作,才會成功。
獨木難成林,一花不是春。
在相互交流研討中學習,就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練習中,我設計的形式是多樣的,就回答形式就有:男生答、女生答、全班答。
使他們合成一股勁,為找出正確答案,而相互交流研討,精誠合作,共同進步。
未來的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素質的競爭,是一代人的競爭。
今天我們培養(yǎng)什么素質的學生,就意味著明天的社會將有什么樣的命運。
在交流研討中學習,是我們培養(yǎng)未來合作型人才的好方法。
【在交流研討中的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物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方法研討論文10-13
面試中的交流10-26
交流研討會邀請函03-02
數學交流研討及心得體會11-30
教學研討交流心得體會05-29
線上教學交流研討簡報(通用9篇)12-28
中學生的學習方法交流演講06-15
青島二中的20個學習方法12-15
淺談北京四中學習方法08-07
班主任德育經驗交流研討會活動方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