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在中秋的月光里
《走在中秋的月光里》欣賞【1】
童年的月光——是一本被打開的樂譜
作者動情地寫道:
特別喜歡在月色如銀的意境里散步,那種清純的味道會讓我想起浪漫的童年。
從前,中秋的月亮就是這般明亮,我的影子反復被皎潔的月光拉長---縮短---拉長,然后朦朦朧朧地投放在地上,被枝枝蔓蔓切割影射的曲線,竟然有了中國畫的韻致,隨著步伐的變化波形不停地抖動,或明或暗,或濃或淡;蛙噪和蟲鳴又往往不期而至,此起彼伏地撲打著我的耳鼓,把年少時的無限聯(lián)想和邈遠遐思,全部引進玲瓏、悅耳的神韻里。
那時候的我,儼然是一名快樂的歌手,肆意地彈奏著自己,而那月光就是一本被打開的樂譜。
月色清純,童年無邪、浪漫,無拘不束,自由快活;我“儼然是歌手”,觀賞著月光這本打開的樂譜,“肆意地彈奏著自己”,傳達“無限的聯(lián)想和邈遠的遐思”,把童貞與美好留在樂曲里。
正如作者所言“童年的月亮之上,系著我的
遐思,寄托著我的夢想,構建著我的天堂”。
文人墨客筆下的月光——寄寓更多形而上的意蘊
由“童年的月光”到“文人墨客筆下的月光”,作者用了這樣一個漂亮的過渡句:
其實月亮并不單純是頭頂那皎潔的一輪,她臥在《詩經》里,走在《楚辭》中,奔在唐詩宋詞的大道上,給予文人墨客更多形而上的意蘊。
一個“臥”字,一個“走”字,一個“奔”字,將月亮擬人化,形象地寄托了人類精神生活層面的各種情感。
是一些什么樣的情感和意蘊呢,作者作了這樣一些例析: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言簡意賅,借月光起興,寄托了濃濃的鄉(xiāng)愁;杜牧“月白煙青水暗流,孤猿銜恨叫中秋”,哀婉沉郁,借猿嘯抒懷,道出了深深的落寞;楊維楨“深情長是暗相隨,月白清風苦相思”,把纏綿不盡的人間親情,隱喻成皓魄當空,瑩澈萬里;袁枚“明月有情來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又將未婚男女的款曲衷情,化為了蟾光已滿,悱惻纏綿……
“天上的月亮”被文人墨客賦予了很多“感悟、沉思和詰問”,天上的月亮成了生命之月,它燭照著人類精神之旅,牽引心情的潮汐漲落。
更為重要的是,它讓我們進行“本體的思索,對靈魂進行觀照,讓善良的人守候心靈的田園,讓作惡的人渡到超度的彼岸”。
生命之月——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
作者進一步闡解釋“人生之月”“精神之月”帶給我們的生命影響:
因此,生命之月會伴著我們一步一步走向遙遠,生命的那一端,仍然是眼前的這一輪,仍然帶著她清冽的光澤,洗濯我們的喜怒哀樂,評判我們的道德準則,量化我們心靈深處對于情感的擁有程度,以及由此衍生的一切積極的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
最終作者寫到自己:
中秋的月亮離我很近,伸手可觸;中秋的月亮離我很遠,牽夢掛懷。
走在月光里,我會把自己永遠存放在這樣的朗照中,不以心為輜重,不以物為形役;走在月光里,我會像童年那樣放聲歌唱:“我等待,我想象,我的靈魂早已脫韁,馬蹄聲起,馬蹄聲落……oh,yeah……oh,yeah……”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月亮天天都能看到,所以作者說“伸手可觸”,而浪漫快樂的童年在現(xiàn)實中漸行漸遠,只能“牽夢掛懷”,只能深切懷念,唯一能做的,在生命之月的朗照下,“不以心為輜重,不以物為形役”具有積極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總而言之,本文算是一篇美文,結構上首尾照應,過渡自然;表達上緣事抒情,因事寫理,敘事、抒情、議論融為一體;語言上,格調清新,大量運用神話傳說和古詩文。
這篇散文值得學生閱讀與模仿,具體說來可在讀后獲得如下寫作啟迪:
1、善于觀察,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尋找最佳切入點,如對“月光”的發(fā)現(xiàn);
2、要精于思考,學會從生活中發(fā)掘情感和思想,就像本文那樣從月亮引發(fā)出對人生的感悟;
3、靈活運用各種表現(xiàn)手法,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主旨。
走在中秋的月光里【2】
流行歌曲總是擁有其溫潤的土壤,鳳凰傳奇演唱的《月亮之上》又讓我驀地感動了,這感動有如潮水般洶涌,在這中秋的夜晚,吸引著我的耳線,也震撼著我的靈魂:“我在遙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地飛翔。
昨天遺忘,風干了憂傷,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蒼茫的路上……”從內心深處而言,它正迎合了我的戀月情結。
特別喜歡在月色如銀的意境里散步,那種清純的味道會讓我想起童年。
從前中秋的月亮就是這般明亮,我的影子反復被皎潔的月光拉長—縮短—拉長,然后朦朦朧朧投在地上,被枝枝蔓蔓切割影射的曲線,竟然有了中國畫的韻致,隨著步伐快慢波形地起伏,或明或暗,或濃或淡;蛙語和蟲鳴往往不期而至,把年少時的無限聯(lián)想和渺遠遐思,全部引進玲瓏悅耳的神韻里。
那時候的我儼然一名快樂歌手,肆意地彈奏著自己,那月光就是一本被打開的樂譜。
有歌當然有舞。
鄉(xiāng)村孩子對舞終究敬而遠之,我亦不例外,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自得其樂,因為月亮之上住著美麗的嫦娥,還有那只活潑的玉兔,所以每次扯開嗓子引吭高歌時,我的腦海中就會疊映出長袖飄飄、舞姿翩翩的景象。
嫦娥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著許多版本,“飄然奔月”讓人充滿好奇,“托身蟾蜍”令人不可思議,及至后來讀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才覺得嫦娥在月宮的日子并不美滿如意,倒是自己無拘無束地撒野嬉戲要幸福溫馨許多。
“吳剛伐桂”和“天狗咬月”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詳,以至于我常常充當說書人角色,在村頭槐樹下或者斑駁老屋里,向小弟小妹們繪聲繪色地講。
故而童年的月亮之上縈系著我的遐思,寄托著我的夢想,構筑著我的天堂。
其實月亮并不單純是頭頂那皎潔的一輪,她臥在《詩經》里,走在《楚辭》中,奔在唐詩宋詞的大道上,給予文人墨客更多形而上的意蘊。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借月光起興,寄托了濃濃鄉(xiāng)愁;杜牧“月白煙青水暗流,孤猿銜恨叫中秋”,假猿恨抒懷,道出了深深落寞;楊維楨“深情長是暗相隨,月白清風苦相思”,把纏綿不盡的人間親情,隱喻成皓魄初圓,瑩澈萬里;袁枚“明月有情來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又將未婚男女的款曲衷情,化為了悱惻纏綿……
在月亮身上賦予這么多的感悟、沉思和詰問,人們似乎找到一種與此相關的生命意象,讓其燭照自身的精神之旅,由她牽引心情的潮汐漲落。
不過月之情愫自古以來都帶有悲戚意味,適合于人們對本體進行省思,對靈魂進行觀照。
我想生命的那一端,仍然是眼前這一輪,帶著清冽的光澤,洗濯我們的喜怒哀樂,評判我們的道德準則,量化我們心靈深處對于情感的擁有程度,以及由此衍生的一切積極的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中秋的月亮離我很近,伸手可觸;中秋的月亮離我很遠,牽夢掛懷。
走在月光里,我會把自己永遠存放在這樣的朗照中,不以心為輜重,不以物為形役;走在月光里,我會像童年那樣放聲歌唱:“我等待,我想象,我的靈魂早已脫韁,馬蹄聲起,馬蹄聲落……oh,yeah……”
【走在中秋的月光里】相關文章:
走在風景里作文10-09
中秋的月光作文10-08
走在風景里作文(精選23篇)08-16
中秋的月光作文范文10-07
走在春天里作文(精選23篇)03-01
走在歲月里的心語抒情散文10-07
月光茶里眷情暖美文隨筆10-11
月光照進回憶里 -輕風表白散文10-11
金色的中秋月光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