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作文素材
歷史人物作文素材
一、毛遂自薦:宣傳自己,張揚個性
毛遂,戰(zhàn)國末期大梁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三年未得展露鋒芒。
時值秦乘勝圍攻趙都城邯鄲,毛遂于下座挺身而起,道:“毛遂愿往。”平原君遂生輕視之意:“賢主處于世間,恰似尖錐處于囊中,其鋒芒亦現(xiàn),今先生居此已有三年,卻未曾聽左右提起過。”毛遂并無怯意,立刻答道:“君子言之有理。
賢士處世當展其才德,然欲逞才能須有表現(xiàn)機會,君子以賢達仁義、禮賢下士聞名于世,然君子若無趙公子之名分,地位安能顯其賢達乎?毛遂之所以未能展露鋒芒是因無處于囊中的機會,否則,早已脫穎而出,不單單是只露鋒芒的問題了。”平原君對毛遂之對答深感奇異,且事緊急,便同意毛遂同行。
毛遂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并獲得了“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美譽。
有這樣一則寓言:籠子里關著兩只雞,一只愛叫,另一只不愛叫。
不愛叫的母雞即使下了蛋也不叫,而愛叫的母雞不下蛋也叫。
主人往往認為蛋是愛叫的母雞下的,因而愛叫的母雞也就常常得到主人的獎賞——一把好食。
實際上不愛叫的母雞下的蛋多,但因為它不愛
叫,主人判斷錯誤,不但得不到好的食物,反而常遭主人呵斥。
“謙虛謹慎”和“沉默是金”曾經(jīng)是傳統(tǒng)的美德,而現(xiàn)在人們更欣賞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式的“個性張揚”。
一個人有時沉默寡言會埋沒自己的聰明才智,“酒香也怕巷子深”,應該“該出手時就出手”,只有張揚個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才能創(chuàng)造出輝煌的業(yè)績,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作為領導人、決策者,應該以積極的措施發(fā)揮員工的聰明和智慧,應該慧眼識真才。
對于那些雖沉默寡言埋頭苦干者要給予理解和支持,讓他們有充分的信心敢于善于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
二、莊宗亡國: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敘述了這樣一件事: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支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后來都背叛我去了梁。
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
交給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記你報仇的志向。”莊宗受箭收藏在祖廟。
以后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里,使人背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宗廟。
最終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放在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報仇的志向已經(jīng)完成。
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安定時,莊宗變得荒淫無度,混在伶人中間,不問國事,最后導致身死國亡。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是自然的道理。
孟子說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要想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保持奮發(fā)進取的積極心態(tài)。
在逆境中這種心態(tài)可以使人毫不氣餒,在重重困難中,迎接光明的到來。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隱忍多年,當馬夫,做仆役,忍辱負重,打敗了吳國。
明代李自成勢如破竹,打進了北京城,當上了皇帝。
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
越王勾踐成功后失敗了,李白成成功之后失敗了。
驕傲輕敵使他們失去了昔日的銳氣,沉湎于歌舞升平,太平盛世,豈能不敗。
與此相反,順境中進取,警鐘長鳴的正面事例也有很多。
唐太宗李世民以史為鏡,使唐朝達到了“貞觀之治”的頂峰,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跡也證明了這一點。
勝不驕,敗不餒,始終保持銳氣,積極進取,就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三、智永與退筆冢:持之以恒,勤奮執(zhí)著
智永是南北朝時代陳朝永欣寺的和尚,名叫法極,別號智永禪師,浙江會稽縣人。
本姓王,是東晉王羲之第七世孫。
智永的書法,以羲之、獻之父子為宗師,筆力縱橫,能綜合各種書體的特色,尤其擅長草書。
他建了一棟樓房,每天專心在樓上習字,曾立誓:“學不成,決不下樓。”后來果然苦學有成,成了著名的大書法家。
當時遠近人士,慕名求書的很多,每天絡繹不絕地從大門進進出出,連門檻兒都給踏穿了。
智永把寫禿的筆頭,放在大竹筐里,前后30多年,日積月累,居然裝滿了五大簍禿筆,后來他還特別把這些禿筆埋起來,取名“退筆冢”,并且寫了文章記敘緣由。
可以想象他學習書法的毅力和專心。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為了激勵自己奮發(fā)寫作,在銅鎮(zhèn)尺上刻了一副對聯(lián)式的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后來終于成了中國著名的小說家。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勤奮對于一個人的生存、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勤奮是人的一種進取精神,凡勤奮的人不管天分高低,身處逆境或/頃境,都有一股自強不息的勁頭。
唐代顏真卿有一段話:“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識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xiàn)代文學家郭沫若說:“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fā)揮幾分。
天資的充分發(fā)揮和個人的勤奮是成正比例的。”
四、鄭板橋教子:培養(yǎng)自立,教子有方
清朝乾隆進士,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52歲才得一子,對其管教甚嚴。
據(jù)說他在病,危時偏讓兒子親手做饅頭給他吃,兒子不會做,就命他請教廚師。
待饅頭做好時,他已咽氣。
他給兒子留下這樣一張字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鄭板橋的教子方法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家長應當首先教孩子學會生活。
一些家長把孩子當成“小皇帝”,總怕孩子受“委屈”,就連削鉛筆、裝書包、穿衣服、整理床鋪等事情都統(tǒng)統(tǒng)包下來,以致孩子上幼兒園了,家長還要喂飯。
更有些年輕的家長,或因工作忙,或因怕傷神,圖省事,將孩子推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
老人對孫輩的溺愛比父母更甚。
這樣的愛,名為愛,實是害。
據(jù)說在一些招聘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怪現(xiàn)象:家長到處尋攤位詢問就業(yè)崗位,而孩子卻無所謂,在旁或坐著或聊天,對尋找崗位的洽談根本不感興趣。
一些青年人靠父母養(yǎng)著,整天看球、旅游、上網(wǎng),倒也并不乏味。
這種狀況,不禁使人想起了清朝的八旗子弟。
清朝后期時,原八旗的王公貴族,因四海“承平”日久,沒有戰(zhàn)事,加上過分溺愛子女,為子女營造了享樂的環(huán)境,因而,八旗的王公貴族子弟大都不肯讀書或?qū)W習騎射,溺于物質(zhì)生活的享受,從而一代不如一代,成為無一專長本領、只會吃喝玩樂的寄生蟲,等到社會發(fā)生變化,他們只有乞食挨餓窮困潦倒的份兒。
【歷史人物作文素材】相關文章: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07-25
關于寫歷史人物的品質(zhì)的作文素材12-08
歷史人物作文03-02
歷史人物小學作文09-19
沒有素材的素材作文10-09
經(jīng)典的作文素材06-24
關于高中的作文素材:考場作文的素材10-07
關于高中作文素材:考場作文素材10-07
精選歷史人物作文3篇04-30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