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莊子作文素材
人物類作文經(jīng)常需要用到一些名人故事素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莊子作文素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guān)于莊子的作文素材
人生沒有彎路
(于丹說莊子)
人最難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誰?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發(fā)點,才能夠去善待他人。
其實,我們有多少人在成長過程中,有某種潛能從來沒有被開發(fā)出來。
比如,你從來沒有遇到過你真正熱愛的職業(yè),可以讓你用心去做。
你沒有在這個職業(yè)中體會到被激發(fā)的樂趣,沒有享受自己得到提升的快樂,所以有一些技能永遠地被遮蔽了。
比如,在這個世界上,你如果沒有遇到真正的愛人,你的愛情的力量一生可能是被遮蔽了。
盡管你有家庭,有兒女,過著尋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但是,你的生命沒有燃燒過,僅僅因為你沒有遇到那個人。
我們需要認真想一想,我們需要不斷地追問:這一生我們曾經(jīng)多少次錯失過自己?我們真正找到了被開發(fā)的那個機會了嗎?怎么樣才能找到那個機會呢?
自我確認就是心齋,是一種認識自己的方式
莊子在《人間世》篇中教給我們一種認識自己的能力,總結(jié)成兩個字,叫做“心齋”,就是用心的齋戒去真正反躬內(nèi)省,看看你自己。
這個話是莊子假托孔子說的。
孔子的學(xué)生顏回對孔子說:我想出去做事,我要去衛(wèi)國阻止暴虐的國君的惡行。
他的老師孔子特別不屑地說:你別去了。
你去了以后,碰到這么暴虐的一個人,你勸不好他,反而就被他殺了。
顏回說:我總要出去做事啊。
老師說:你現(xiàn)在還太毛躁,還沒有看清自己,你出去做什么事都會一事無成的。
你先自己去齋戒吧。
顏回就問他老師:我們家可窮了,不喝酒不吃肉已經(jīng)好幾個月了。
我一直過著這苦日子,這算不算是齋戒啊?
孔子說:你說的是祭祀上的齋戒,而不是心的齋戒。
顏回問:什么叫心的齋戒?
孔子告訴他,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光用耳朵聽,還要用心來聽,更要用氣來聽。
用你的氣息去進行一切的感受,回歸到心里,得到自我的確認,這就是心齋。
這段話雖然假托孔子說的,但是卻出自《莊子》。
他寫的這段話是告訴我們每個人一種認識自己的方式。
很多人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發(fā)現(xiàn),而看不到內(nèi)心的愿望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有向外發(fā)現(xiàn)和向內(nèi)觀看的兩種能力。
向外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無比遼闊的世界,向內(nèi)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無比深邃的內(nèi)心。
可以說,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內(nèi)心的深度就有多深,這是完全成正比的。
可惜,我們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發(fā)現(xiàn),而從來看不見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
在很多時候,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太多被人安排好的事物,比如從小的讀書、長大的職業(yè)、以后的家庭,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被安排好了,沒有自己的追逐,沒有自己的嘗試,甚至沒有自己的挫折,所以,也就無法真正確認內(nèi)心的愿望。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叫做漁王的人,捕魚的技能太強了,甚至被譽是漁神。
他有三個兒子。
這三個兒子從小跟從他出海,但是,捕魚的技能卻還在一般人之下,更 不用說和父親相比了!所以,漁王特別沮喪。
后來,來了一位哲人,問漁王:這三個孩子,從什么時候開始跟你捕魚的?漁王說:他們從小就在船上長大的,他們沒 離開過漁船。
哲人問:孩子們都是跟你學(xué)習(xí)捕魚技術(shù)嗎?漁王說:從小我就手把手地教給他們,一丁點閃失都沒有。
我總是把我最重要的訣竅毫不保留地教給每一個兒子。
哲人問:孩子們自己捕魚的時候都在哪里?漁王答:當(dāng)然在我的船上。
因為有我給他們把關(guān),他們就不可能有閃失。
我總告訴他們,哪種征兆會有大魚,怎么樣起網(wǎng)會有收獲。
問完這三個問題,哲人就告訴漁王:你三個兒子的悲哀就在于他們的一切都被你安排好了。
他們得到了你的經(jīng)驗,但他們?nèi)鄙俚氖遣遏~的教訓(xùn)。
他們沒有離開過你,自己出去實踐,他們不知道坎坷和困難,所以沒有教訓(xùn)。
你一生由教訓(xùn)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對他們來講,就是一些平庸的教條。
人生沒有彎路可言,其實,這個故事也適用于我們每個人。
我們得到的那些間接經(jīng)驗是有用的,但僅僅有間接經(jīng)驗就夠了嗎?
我們今天常常說,人生要少走彎路。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沒有彎路可言。
如果你沒有走過那一段路程,怎么能抵達到現(xiàn)在?如果不站在現(xiàn)在,你怎么能回頭去看,說那是彎路呢?
人生的每一條路都是你必須要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的。
而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且得到了確認。
每個人都應(yīng)該不斷地審視自己,這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又一個重要條件。
解讀莊子“三味”
新編高中語文教材中選用了莊子的《秋水》、《逍遙游》篇,選載了今人寫的評論文章《莊子,當(dāng)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讀本第五冊還登載了《永恒的鄉(xiāng)愁》和《莊 子使我上癮的幾個理由》兩篇激情洋溢的讀后感。
一下子接觸了那么多好文章,使我對莊子及其文章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沉浸于其中,咀嚼品味,感受最深三點,因 秀色可餐而叫“三味”,寫出來與大家共賞。
一、 讀莊子的那一種魅力
毫無疑問,先秦諸子中,莊子是最有魅力的。
莊子的魅力在于其文儀態(tài)萬方,
搖曳多姿。
它一會兒像個華麗的貴婦,雍容大方;一會兒像個水靈的村姑,清秀脫俗。
它幻化無常,使人看不出它的真面目。
有人說它美,美得讓人無法適從,有人說它野,野得使人心襟蕩漾。
有人說,莊子是鄉(xiāng)野文化的代表。
在《莊子》的田園里,生活著背負青天的大鵬,自得其樂的斥鴳, 奮臂擋車的螳螂,甚至是蛇、蟲、鼠、蟻都有它們的生活天地。
這些自然意象構(gòu)成了作品的獨特魅力。
它海闊天空,放縱恣肆,宏偉壯麗,它文思跳躍,開合無端, 無影無蹤,令人恍惚迷離,真乃山陰道上,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莊子鄉(xiāng)野文化的魅力還在于它瀟灑脫俗,拒絕名利。
當(dāng)楚威王派倆大夫來請莊子就相位,一邊是炙 手可熱的權(quán)勢,一邊是明澈如鏡的濮水,莊子選擇了什么?莊子持竿而不顧!好一個不顧,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心如止水。
他的這種心境實在是人類心靈的花朵,永遠在鄉(xiāng)野間幽芳獨放,永遠把世俗紅塵拒絕于漆園的蓬門之外。
二、 讀莊子的那一種智慧
在先秦諸子中,莊子與眾不同,可以說得上是個“另類”。
他把自己的偉大、孤獨和天才的痛苦轉(zhuǎn)化為洶涌而出的智慧。
莊子生逢亂世,諸侯們?yōu)榱?ldquo;統(tǒng)一”而窮兵黷武,天下大亂。
莊子是反對戰(zhàn)爭的,但他不像墨子那樣辛苦急切,也不像孟子那樣義憤填膺,面對眾生在亂世中的煩躁 不安和無所適從,莊子轉(zhuǎn)過身來,懇切而真誠地告訴人們應(yīng)該如何自救和解脫,如何在一片混亂中保持心靈的安寧和清靜,如何在污穢的世界中保持自身的清潔和自 尊,以及如何在天地的險惡中“游刃有余”地養(yǎng)生,以盡天年。
有誰能想像得出這些話是出自一個“槁項黃馘”的漆園小吏之口呢?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智若愚 吧!有一個叫曹商的人,為宋王出使到秦,獲得車數(shù)乘,到了秦,秦王高興又給增加了百乘,他返回宋國時,在莊子面前炫耀。
莊子說:“聽說秦王有病,請人醫(yī) 治,能破除膿瘡的可以得到一輛車,舔療痔瘡的可以得到五輛車,你為秦王舔療痔瘡了嗎?怎么得到這么多車呢?你走開吧!”如此詼諧怪異的諷刺,恐怕只有莊子 才能說得出。
讀莊子,讓人感到什么是無所顧忌,淋漓盡致!正如胡文英所評:“莊子眼極冷……,到底是冷眼看穿。”
三、 讀莊子的那一種境界
莊子將要死去,他的弟子想要將它厚葬。
莊子說:“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壁,以星辰為珠璣,萬物是我的陪葬, 我取陪葬的物品還不夠完備嗎?哪里用得上這些?”一個行將就木的人,頭腦還那么清醒,那么明智,足以證明他是一位哲人、一個真人。
人生在世,最大的事情莫 過于生死。
莊子在《大宗師》中論述“真人”的境界時說:何時生何時死,這是人的本命。
是人就一定有生有死,這就像每天都有白天夜晚一樣的自然,這是大自然 的規(guī)律,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
所以,懂得生活情趣的人,就要懂得死亡的平常,在面對生命終止的時候依然保持情趣,這才是真正懂得情趣的人。
莊子非常向往通過心齋和坐忘(修養(yǎng)的途徑)而達到物我不分、主客合一、天人一體的境界。
他有時將這種境界干脆用“物化”的概念來概括。
談到“物化”,我們自然就想起了莊子著名的“蝴蝶夢”——“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
” 莊子以審美鑒賞家的眼光來觀察物我,認為物我可以契合交感,而契合交感的極致便是物我界限的消解。
換句話說,也就是我轉(zhuǎn)化為物,取得物的資格,物也能轉(zhuǎn)化為我,取得人的資格。
“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雖屬疑問口吻,實際暗喻物我相互轉(zhuǎn)化,契合,交感。
同時,蝴蝶之遨游自如,即表明人在沖破物我的阻隔,與物冥合為一之后所達到純粹的逍遙自由。
這種“物化”的境界,就是“逍遙游”的境界。
對于“逍遙游”的境界,莊子在《逍遙游》中是用“無待”的觀點加以說明的。
“無待”相對“有待”而言。
莊子舉例說明:鯤鵬高飛九霄,至于南冥,有待于“羊 角”,舟行江河,有待于“水之厚積”,至于人,則有待于人的德行、才智,像宋榮子這樣的賢人也還“猶未樹也”,而列子雖“御風(fēng)而行”,“猶有所待也”。
那 么,“無待”謂何?回答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無待”就是無己,無功,無名。
說到這里,原來莊子心儀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我、無私、無名利!按照莊子的理論,當(dāng)生活在塵世間的人一旦擺脫了名利的困擾,掙脫了世俗的束縛時,我們的心靈就會像蝴蝶般遨游自如,我們就能找到失去的精神家園。
許多人讀了莊子的書成了他的俘虜,重演了壽陵少年邯鄲學(xué)步的笑話。
如果是這樣,我想莊子在九泉之下肯定不安,因為莊子最不喜歡人們囿于成規(guī)。
這個兩千多年前的人至今還有著無窮的魅力,這個人的書兩千多年來能使許多人上癮,根本的一點,是他教會了我們許多思辯的道理。
與莊子敘
(高考話題作文:感情的親疏遠近對人的影響)
戰(zhàn)國硝煙起,諸賢競相爭。
對著窗口冷月,今夜夢回戰(zhàn)國。
淥水蕩漾,清猿婉啼。
青山綠水之間,云月之下,泛一葉扁舟,煮一爐淡酒,對著明月,與莊子暢談。
“君可曾聞韓非子所著之宋人失竊之事?汝知為何哉?”莊子問。
“宋之富人,空有其財,見事之不明,物之不全,以情論人,是己非人,天下之愚之極也!”我言。
“汝之言,甚切。
以親疏之情論人。
若葉與泰山,山之巨,葉之細,以葉遮目。
語人曰:吾不見泰山,只見葉。
然則,人之咸見泰山。
是己之見,與人之見,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宋人以子之言為是,以翁之言而意之為盜。
且愚之極。
況復(fù)不曾聞室內(nèi)之盜爾。
”莊子曰。
我言:“天下之大,若宋人愚者,又何只其幾。
吾經(jīng)世而來,悉古人之不明者眾矣。
后之漢高祖,以同姓親、異姓惡。
除異而守同,終至王兵反,釀“七王之亂”幾使大漢江山喪。
此之親疏認人而致國亂之謂也。
使其能用之忠良,不以異而除韓信蕭何,不以非而走張良,漢之天下,何遭此劫?”
“是矣,是己非人,親己疏人禍國亂民敗社稷而已。
又若后世之唐太宗。
任人唯賢,不以親而重,不以異而輕。
立法度,明政令,皆以人能之,使人盡其賢,物盡其用。
得猛士如李靖、李磧守四方,得諫臣魏征,以之為鏡,太宗知己之失,終而致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篇,大唐王朝盛極一時,四方咸附,揚名宇內(nèi)。
皆任人唯賢而至 矣。
”我言。
“汝之言,若青山之中一清溪,似云中鴻雁,后世之事,吾之不明。
而今之事,汝之不聰。
”莊子曰。
“愿聞其詳。
”我言。
“秦與六國連戰(zhàn)數(shù)年。
初久之不下,何也,六國皆用人惟賢。
后,秦之以張儀游四方,以口舌之利、秦國之財,刺六國名臣于影中,使趙無良將,燕失良臣。
張儀外人耳,何能破六國之連縱?皆因儀知六國之君皆恐己臣勢強諸己,是以在儀之感下,皆滅良臣。
重親戚而離賢良,終使六國破滅。
”“嘆,六國之破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六國之君是己非人,任人唯親。
”如其能納賢才,開諫路,鹿死誰手,尚不可知矣!”我言。
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說明了閱讀書籍能使人進步;但我認為,不僅僅是書籍可讀,其實,任何一件事物都是可以“讀”的——一切皆可讀!
一切皆可讀! “讀”是一種感悟自然的方式。
魯班從被鋸形葉子劃傷的經(jīng)歷中,“讀”出了這種葉子的作用,從而發(fā)明了鋸子。
如果他沒有真正讀透葉子,那么他也就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之處。
他的讀,已經(jīng)讀透 了葉子的本質(zhì),將其發(fā)掘出來供人們使用。
其實,一切皆可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從無生命的山水之中讀出了山水之樂。
靜止的山,流動 的水,沒有魂靈,而醉翁將其“讀”活了,使之富有靈氣與生機,從而感到無比的喜悅。
“讀”是一種開懷的生活方式,使人身心疏(舒)暢。
在人與人的交流之中,我們要學(xué)會“讀心”。
在當(dāng)今社會中,學(xué)會“讀心”的人,便能在競爭中取得領(lǐng)先地位。
從現(xiàn)在到《三國演義》,在其中就運用了許多“讀心術(shù)”。
例如諸葛亮的空城計,孔明正是讀透了司馬懿謹慎小心的特點從而逃過了一場斗爭(劫難)。
諸葛之神是因為他可以讀透任何人,包括老天!所以,“讀“是一種應(yīng)對困難這(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只有善“讀”之人才能取得成功!
牛頓通過蘋果落地,讀出了萬有引力現(xiàn)象的存在;伽利略通過觀察星星讀出了星體的分布情況,從而繪制出了一張完整的天體分布圖;阿基米德通過實驗,讀出了現(xiàn)象 的本質(zhì),發(fā)現(xiàn)了水的浮力……總而言之,善讀者有其成功之處,善讀者必有其可取之處。
從這些偉人身上,我們不難看出,“讀”其實是一種成功的秘訣,是成功的 萬能鑰匙,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事物等著我們?nèi)プx,我們可以從中讀出一些道理來,讀出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出來。
我們不(一定)能征服自然。
但我們可以讀透(懂)自然,讀透一切!
一切皆可讀。
讓我們用我們的心,去讀透一切吧。
去讀透事物的本質(zhì),去讀透有限的生命,去讀透人生的真諦(無限的人生)吧!
【莊子作文素材】相關(guān)文章:
莊子的語錄11-05
沒有素材的素材作文10-09
語文莊子教案10-07
莊子教學(xué)教案10-08
莊子經(jīng)典語錄01-02
莊子名句語錄02-09
莊子經(jīng)典語錄11-11
莊子的經(jīng)典語錄精選10-06
莊子的語錄推薦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