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水產養(yǎng)殖技術
水產養(yǎng)殖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技術,只有實現技術的創(chuàng)新,才能保障該行業(yè)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
有關水產養(yǎng)殖技術【1】
摘要:在水產品養(yǎng)殖過程中,為了有效地控制、預防和治療水產品病蟲害,并改善水產品養(yǎng)殖水體的質量,常常會向水體中投放一些漁藥,不但可以起到殺蟲殺菌之目的,而且還能提高養(yǎng)殖的產量。
目前來看,雖然我國水產品養(yǎng)殖數量和技術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文章對水產養(yǎng)殖中的問題及養(yǎng)殖技術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產品;養(yǎng)殖;技術;研究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業(yè)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同時我們必須看到水產養(yǎng)殖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技術,只有實現技術的創(chuàng)新,才能保障該行業(yè)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
1目前我國水產養(yǎng)殖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雖然我國水產養(yǎng)殖的面積和數量在不斷的增加,但漁民的專業(yè)水平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亂用、濫用漁藥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有關部門對此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jiān)督,漁民的安全用藥意識薄弱,因此各種不規(guī)范行為層出不窮。
從實踐來看,由于漁民對藥品的用途和藥性不太了解,進行不合理的相互搭配,因此過于依賴消毒或抗菌性藥物。
在藥物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漁民對藥物劑量的大小、給藥途徑、用藥部位以及用藥種類等方面模糊不清,加之平時預防工作不到位,一旦發(fā)生魚病問題,很難控制其局面。
1.2技術水平有限
從實踐來看,我國漁藥發(fā)展的時間不長,并且專門從事藥物研究的工作人員較匱乏。
從當前我國藥物的生產種類來說,仍然以人用藥物和獸用藥為主,而魚藥多是順帶著生產。
對于這些魚藥而言,不但缺乏對其基礎的理論研究,而且很少對水產養(yǎng)殖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很多藥物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毒副作用大、療效不明顯以及劑量使用不準和藥物殘留明顯超標等。
2水產養(yǎng)殖技術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要提高水產養(yǎng)殖水平,最重要的是水產養(yǎng)殖技術。
2.1養(yǎng)殖池設計
為了保證水產養(yǎng)殖系統(tǒn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利用質量平衡原理進行設計。
該原理是:“在某個單元中,某一物質的累積量,等于該物質的進流量減去出流量,再加上增生量。
”利用該原理,可以準確地分析出被養(yǎng)殖水產品所需要的水質標準(比如氨氮、溶氧、亞硝酸氮、弧菌數、生菌數以及BOD等)下,可以放養(yǎng)的水產品數量,并以容許放養(yǎng)的最低量作為實際設計放養(yǎng)量,從而保證設計放養(yǎng)量有效地滿足水質標準的要求。
2.2固體物沉降設計
將被養(yǎng)殖的水產品放養(yǎng)到養(yǎng)殖池并投入飼料以后,養(yǎng)殖池中的溶氧等微生物就會不斷地消耗,而且水產品的排泄廢物也會不斷的增加,從而導致養(yǎng)殖水體環(huán)境漸漸地不適宜水產品的存活。
一般而言,這些廢物可分為可溶解性和固體廢物兩種,其中的固體廢物要盡快地通過清理養(yǎng)殖池而排除,盡可能地不要使其在養(yǎng)殖池中因長期留置而分解。
實踐中,沉淀是最有效且最常用的固體物沉降法,它具有有效、節(jié)能等優(yōu)點,但缺點是占地面積大;當含有固體廢物的池水流過沉淀設備時,固體廢物就會在流出沉淀設備之前沉積在沉淀池中,從而實現固體物與養(yǎng)殖水體的有效分離。
固體廢物在水體中的沉降速率,如果大于沉淀池操作溢流率,那么該固體廢物就可以完全被去除。
由此可見,可對養(yǎng)殖水產品的排泄物進行測定,主要是其在養(yǎng)殖水體中的沉降速率,進而用以設計沉淀池溢流率以及沉淀池的尺寸。
2.3解性質去除設計
一般而言,養(yǎng)殖池中的多數溶解性物質都可以經微生物轉換而被再次吸收利用,需要處理的主要成分是那些水產品有毒的氨氮和亞硝酸氮以及可能會造成水體富養(yǎng)化性的營養(yǎng)鹽,同時還包括氮、磷以及微生物分解時會大量消耗氧氣的各種碳水化合物。
其中,氨氮物質的生物處理方法有3種途徑:①在充分的光照條件下,養(yǎng)殖池中的藻類生物可以吸收大量的氨類物質,并合成藻細胞蛋白質供水產品食用;②在氧和低碳水化合物同時具備的條件下,硝化菌可將氨轉換成硝酸鹽或亞硝酸鹽;③在氧和適當碳/氮比例具備的條件下,異養(yǎng)性生物菌可以吸收氨,并合成細菌細胞蛋白質供水產品食用。
從形式上看,雖然養(yǎng)殖池中的一些藻類可以吸收一定數量的氨、氮,但卻無法解決高密度養(yǎng)殖池中所產生的大量氨、氮。
微細藻等浮游植物可以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藻類自身對養(yǎng)殖池水體的凈化作用也會隨之喪失,甚至藻細胞也會死亡,并釋放出細胞質,導致水質惡化。
目前來看,利用生物濾床來著生硝化菌以去除氨氮技術已相當成熟,在實踐中也常常被用于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系統(tǒng)中。
在利用生物濾床來處理氨氮時,由于濾床所需要的濾材體積較龐大,因此初設濾床的成本較高。
雖然該種塑料濾材的實際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0年以上,但其初設費用仍令多數養(yǎng)殖者望而卻步。
實踐證明,如果利用異養(yǎng)性生物菌來吸收氨氮,筆者建議可采用類似于活性污泥法來培養(yǎng)大量的異養(yǎng)菌來吸收氨,但需注意的是一般養(yǎng)殖池水體中的碳氮含量比相對太低,因此無法真正實現異養(yǎng)菌的利用。
3結束語
總之,水產養(yǎng)殖是一項復雜且系統(tǒng)的工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因此只有加強理論指導和技術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水產養(yǎng)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秦戰(zhàn)營.有機水產養(yǎng)殖面臨的問題與討論[J].河南水產,2011(03).
有關水稻育秧技術問題【2】
【摘 要】壯秧是水稻高產的基礎。
但在育秧技術環(huán)節(jié)上,部分地區(qū)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制約著秧苗素質的提高,嚴重影響全縣水稻產量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然而如何開展水稻高產攻關技術,育秧是基礎關鍵的一環(huán),本文真對水稻育秧技術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水稻;育秧;問題;探討
水稻是我縣主栽農作物。
近幾年種植面積在60萬畝左右,占糧豆薯總播種面積342萬畝的20%左右,水稻年總產近4億公斤,點糧食總產15億公斤的30%左右,年出口量在3億公斤以上,占糧食出口量的35%左右。
可見水稻生產在我縣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如何開展水稻高產攻關技術,育秧是基礎關鍵的一環(huán),下面針對水稻育秧技術問題進行十個方面的探討。
1.關于壯秧
(1)壯苗的條件是:培育大中苗,秧苗堅挺、葉片直立,莖稈粗壯,干物質積累多,移栽后新根不枯萎,新根發(fā)生多,很快直立進入正常生育狀態(tài),亦即干物重大而充實的秧苗,在本田消耗少,返青快,能很快確立根系的生長優(yōu)勢。
(2)中苗秧苗素質標準:育苗天數30-35天,葉令3.1-3.5,株高12-13cm,莖基寬>0.2cm,根數10-15條,百株干重3.0-3.5g,帶蘗率50%。
(3)大苗秧苗素質標準:育苗天數35-40天,葉令4.1-4.5,株高16-18cm,莖基粗>0.3cm,根數15-20條,百株干重4-6g,帶蘗率100%,雙蘗率20-30%。
(4)缽育苗秧苗素質標準:育苗天數30-35天,葉令3.1-3.5,株高12-13cm,莖基粗>0.2cm,根數10-15條,百株干重3.0-3.Sg,帶蘗率50%。
2.關于播種量、秧田面積、播期以及插植規(guī)格
(1)采用中苗:用種量為人工手插25kg/hm2,機插40kg/hm2。
秧田播量為手插苗播芽種200-250g/m2,機插秧80-100g/盤,秧田面積100m2。
于4月10日開始播種,5月15-25日插秧。
本田插植規(guī)格為手插30×15cm,30x20cm,(40+20)x20cm,每穴2苗,機插30×16.7cm,每穴3-5苗。
(2)采用大苗:用種量為15-20kg/hm2,手插苗播量150-200g/m2,秧田面積100-110m2,缽育苗每缽2-3粒。
于4月5日播種,5月25日插秧(或擺栽)。
本田插植(擺栽)規(guī)格(40+20)×20cm,(40+26.7)×23. 3cm,手插秧每穴2苗。
3.關于選擇秧田地
育苗一定要選擇在地勢高,土質肥沃,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庭院或旱田地進行。
若地勢低洼,返漿嚴重,育苗期積水易產生藥害和病害。
因此,要墊高床土,做高床,并挖排水溝。
4.關于整地做床
大、中棚育苗要在三月末、四月初開始,利用棚溫化解土壤,當士壤解凍10-15cm時,清除地上雜物,翻耙l0cm,拉線做床。
做床寬度一般要比純綠色面積兩側多出15-l0cm,以防低溫秧苗生長不整齊。
步道溝寬50cm。
取步道溝的土墊高床面。
5.關于配制床土
手插秧育苗地,當年床土配制,按綠色面積施腐熟有機肥或草炭15kg/m2,壯秧營養(yǎng)劑20m2一袋,混拌于5-10cm土層中。
盤育和缽體育苗,盤土配制按過篩旱田土、有機肥3比1的比例配制,按用土量拌入壯秧劑3-4袋/hm2,充分混拌后用薄膜布覆蓋1-2天裝盤。
6.關于種子處理
稀植栽培因用種量少,必須將發(fā)芽勢強的種子選出,以達到出苗整齊茁壯,為此進行鹽水選時一定遵照公頃用種越少、比重越大的原則,盡可能地將發(fā)芽勢強的種子選用。
然后進行施?恕⑹拱倏嘶901浸種,水溫20℃浸泡3-4天,撈出后用清水把種子沖洗干凈,再在30℃條件下催芽至破腹露白,然后播種。
7.關于秧田管理
目前育苗過程中,多存在“濕度大、溫度高”的現象,培育壯秧一定要遵照“寧冷勿熱,寧干勿濕”的原則,按不同葉齡時期進行科學管理。
1.1葉期進行大通風,通風時間為上午8-9點開棚,下午3-4點閉棚,保持夜間高溫。
2.5葉前床面不缺水,一定不給水,防止高溫徒長。
2.5葉后澆足水一次。
若秧苗葉色發(fā)黃,在澆水前增施壯秧劑每平方米50g,并加大通風量,控制地上部,促進根系發(fā)育。
3.5葉后適當增加澆水次數,插秧前3-4天晝夜煉苗。
8.關于稻田整地
稻田整地的一般是旱整地和水整地相結合,在秋季翻耕的基礎上,春季進行旱耙或復耕,再進行旱平地、旱打埂等一系列旱作業(yè)后,再泡田和水耙地,即以旱耕為主,水整為輔且因地制宜達到整地要求。
秋耕是水稻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可以達到疏松土壤耕層,凍曬耕垡,風干耕土,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加速土壤養(yǎng)分釋放。
秋耕的時間為當地下水位降到70厘米以下,土壤耕層含水量下降到23%左右為宜,耕垡不起泥條時即可秋耕。
春耕效果一般不如秋耕效果好,春耕分兩個時期,一是早春搶凍頂漿春耕,二是返漿過后春耕,前者宜掌握耕翻深度,效果較好。
9.關于插秧時期
水稻旱育稀植,當氣溫穩(wěn)定通過13℃時即可移栽。
我縣插秧時間主要集中在5月15-31日,西部稻區(qū)偏早,東部稻區(qū)偏晚,同一地區(qū),育小苗宜早插,育大苗則晚插。
我縣多年來一直提倡不插6月秧,近幾年又提出不插5月26日秧,今年專家提出不插小滿秧,原因是我縣水稻營養(yǎng)生長時間有限,推遲一天少一天,對產量有影響。
因此搶 農時、爭主動、力爭將插秧安排在最佳時間。
10.關于插秧規(guī)格
插植規(guī)格是栽培密度的內容之一。
栽培密度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下種量,即1hm2計劃用多少種子; 二是秧田播種密度;三是田間插植規(guī)格。
這三者相互制約。
假定已設計下種量50kg/hm2,就不能選擇30×20cm規(guī)格,必須選擇30×10cm-26.7×10cm的規(guī)格,因此確定插秧規(guī)格應從栽培密度入手。
(1)密型:下種量50-60kg/hm2,精選后37.5-45kg/hm2,100m2秧田播量375-450g/m2,按95%的發(fā)芽率,95%的成苗率,則100m2共育成125-150萬苗,向田間移植時,基本苗125-150株/m2,可插30×20cm,每穴4-5苗,或26.7×l0cm,每穴3-4苗。
此種栽培密度模式單株利用分蘗2-4個,利用分蘗節(jié)下數4-6節(jié)。
此法適宜種稻技術水平不高的農戶,其產量不高但比較平穩(wěn)。
(2)不密不稀型:下種量40kg/hm2,精選后30kg/hm2,此法為旱育稀植推廣初期的標準方法,或者說此栽培密度為旱育稀植標準栽培密度,100m2秧田播量300g/m2,按95%的發(fā)芽率,95%的成苗率,則100m2共育成100萬苗,向田間移植時,基本苗100株/m2左右,可插30xl0cm,每穴3苗,或30×13.3cm規(guī)格,每穴3-4苗。
此種栽培密度模式單株利用分蘗4-5個,利用分蘗節(jié)下數第三節(jié)之上有效分蘗節(jié)。
秧苗在秧田時可有10-20%帶蘗。
(3)稀植型:下種量20kg/hm2,精選后15kg/hm2,100m2秧田播量150g/m2,按95%的發(fā)芽率,95%的成苗率,100m2共育成50萬苗,向田間移植時,基本苗50棵/m2,可插30x13.3cm,每穴2苗,或30×15cm,每穴2-3苗或30×20cm,每穴3苗。
其選定方法是偏早熟品種、偏小穗,品種選30×13.3cm與30x15cm;中晚熟品種、偏大穗品種,采用3 0×20cm規(guī)格。
(4)超稀植型:下種量10kg/hm2,精選后7.5kg/hm2,100m2秧田播量75g/m2,按95%的發(fā)芽率,95%的成苗率,則100m2共育成25萬苗,要求秧齡38-40天,100%帶蘗,20-30%帶雙蘗,葉齡4.5-5.5,田間插植規(guī)格為30×15cm每穴1苗,插秧的黃金時間為5月25-28日,6月1日前插完不算晚。
此法可促成秧苗飽和分蘗謂雙稀法。
對于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區(qū)的農戶來講,這四個模式可自行選擇,對技術水平較低的,可選擇偏密規(guī)格,對技術水平較高,希望高產再高產的農戶,可選擇偏稀類型。
有關水工建筑施工相關技術【3】
【摘要】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使建筑事業(yè)日益蓬勃,特別是我國的水利工程建筑行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
盡管如此,我國水工建筑工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對水工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施工人員必須應用好施工技術,保證水工建筑物的質量。
本文通過簡述建筑施工中的技術效用,探析施工技術在水工建筑物中的應用,以提高施工技術質量,保證水工建筑物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防滲堵漏;水工建筑物;處理措施
水工建筑物是指與靜水或動水持續(xù)發(fā)生作用的一種建筑,其中有部分建筑對控制水流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還有另一部分建筑是起到聯通水域的作用,如橋梁。
由此可見,水工建筑物與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保證水工建筑物的質量應該從防水堵漏施工技術入手。
即施工人員應該按照相關規(guī)定,遵循施工原則,使用多種防滲堵漏技術,保證工程與施工人員自己的安全,進而提高水工工程的效益。
1.施工建筑中的施工技術效用
對于水工建筑整個工程而言,施工技術屬于項目建設基礎,水利與水電一般是通過水流產生能量,然后轉變成動能,進而產生電能。
其防滲設施、排水設施以及阻水設施都是建筑體系中的關鍵性部門,各個部門的完善對于水利水電工程正常運轉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但由于初始形成電能的壓力不夠穩(wěn)定,需通過壓力變更以后,才可以經傳電設備輸送到所需地區(qū)。
而應用相關的施工技術可以有效的進行能量轉換,提高能量轉化速度,進而為人們提供優(yōu)質的電力服務[1]。
2.在水工建筑中所用的施工技術
2.1促凝灰漿堵漏的技術
采用促凝灰漿堵漏技術是指施工人員將促凝灰漿作為防水材料來進行防滲堵漏施工工作。
促凝灰漿的主要成分包括促凝劑以及堵漏灰,其中,促凝劑是按照一定比例將硫酸銅、水、水玻璃等進行溶和(按照水:硫酸銅:水玻璃=60:1:400的比例進行配制,且要將水加熱至100℃時,再往里面加入硫酸銅等化學物);堵漏灰則是根據施工的實際需要量,做到需要多少就拌多少,主要有以下幾種配制方法:一,促凝水泥漿,就是將水泥漿與促凝劑進行聚云攪拌;二,快凝水泥砂漿,就是按照1:1的比例,將水泥和砂子干拌均勻,然后添加促凝混合液進行調制;三,快凝水泥膠漿,是直接將水泥與促凝劑進行拌和。
通常情況下,常見的水工建筑物漏水情況包括:快滲漏、慢滲漏、高壓急流以及急流,在進行堵漏灰漿的拌制時,施工人員應立足于不同滲漏情況,盡可能達到工程預期效果為目的,有針對性、有計劃性的將漏水點集中,然后利用促凝灰漿將漏水點完全堵塞。
2.2排水的技術
在水工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建筑物基礎施工與地基處理主要在地下水位和外水位,容易因為基坑范圍的降雨、圍堰滲水以及地下水等因素的影響。
加之,排水施工和外水位、地基開挖的程度以及施工季節(jié)等因素相關,因此,為保證水利施工環(huán)境的良好性,需要及時排泄基坑內水分,不管什么地基,及時進行基坑排水都是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良好施工排水能夠提高地基承載的能力,避免地基遭受破壞,降低開挖的工程量[2]。
2.3預應力的錨固技術分析
在水工建筑施工的過程中,預應力的錨固技術是工程中的重要措施,應用比較廣泛,主要作用是加固與強化建筑物。
通常情況下,預應力的錨固是把混凝土當做基礎,然后衍生出來的一種力,可以根據建筑物的設計深度、方向與大小等因素來施加相應的預應力,對建筑物受力的條件進行改變,進而實現建筑物的加固作用。
預應力的錨固技術和其他的加固措施比起來,應用過程比較獨特,能夠傳遞相關建筑物拉應力,而且預應力的錨固結構以及種類比較多,這就需要按照工程實際施工情況來確定預應力,以此保證建筑物穩(wěn)固性與可靠性。
2.4孔洞漏水處理措施
孔洞漏水處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下管堵漏。
這種方法適用于水壓加大,漏水孔洞較大的情況。
首先,施工人員應該根據漏水位置的堅硬度決定所要剔鑿洞的大小,孔洞剔鑿完后,施工人員要在空洞的底部墊一層碎石,并在空洞上面覆蓋油氈,將膠管放在油氈與碎石間,通過膠管引走滲漏的水。
其次,施工人員應用應用水泥膠漿將空隙處填滿,等膠漿凝固后馬上將空洞周圍壓實,保證孔洞表面低基層面至少20mm。
最后,保證沒有滲漏現象后,施工人員應該抹上防水層,等防水層具有一定強度后,方能拔出膠管。
第二,直接堵塞。
這種方法適用于水壓較小,漏水孔洞較小,水位低于2m的情況。
直接堵塞的方法較為簡單,且操作起來方便,深受施工人員的喜愛。
但是,這種方法只能處理一些較為簡單的孔洞,遇到水壓較大,孔洞較大的情況,還是應該采取其他的防滲堵漏措施。
第三,木楔堵漏。
這種方法適用于孔洞漏水水壓較大,水位高于5m的情況下。
首先,施工人員要采用一個直徑合理的鐵管,然后以水泥膠漿把鐵管固定在漏水部位的孔洞內,在此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將鐵管的外端控制在比基面低20mm,且鐵管的周圍應該抹好砂漿和素灰,當孔洞強度恰當時,就可以在鐵罐內注入浸過瀝青的木楔以及砂漿,放置1d后,如果沒有出現其他滲漏現象,施工人員要在其表面在抹一層素灰和砂漿[3]。
2.5裂縫漏水處理策略
裂縫漏水處理方法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直接堵塞法,這種方法就是指施工人員沿著裂縫,將漏水部位剔鑿成“八”字形的溝槽,并將溝槽進行清洗。
清洗完畢后,施工人員要把水泥膠漿制成跳轉,等其漸漸凝固,馬上將其填入溝槽中,同時盡量向槽內和溝槽的兩側積壓,排走槽內的空氣和水,保證其嚴密性。
最后,施工人員要在孔洞堵塞后,檢查是否有其他滲漏部位,確定沒有后,應該使用素漿與砂漿把溝槽整平。
另一種是下線堵漏法。
施工人員應該在溝槽剔鑿好的基礎上,在溝槽底部沿著裂縫部分放置一根線,線的直徑根據漏水量而定,線長200mm以上,然后,施工人員將膠漿條塞入溝槽中,并使先抽出滲漏水沿著線控流出[4-5]。
3.強化水工建筑的施工技術監(jiān)管對策
3.1完善技術管理的考核體制
因為水工施工工藝與業(yè)主管理方式比較復雜,導致水工建設的施工缺乏經濟考核的標準。
因此,需要制定科學化管理考核的制度,對生產運行的指標進行明確,使用獎勵、懲罰與責任激勵的方式,進而提高企業(yè)管理效果與施工技術水平。
3.2應具備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意識
在進行水工建筑施工技術的管理中,首先要安全運作機器設備,將生產力較為落后的一些舊設備剔除。
還要不斷學習新設備的使用方法,進而提高設備維修效率與使用效果。
4.結語
總而言之,水工建筑物的施工相對繁瑣且要求比較高,施工人員應該認識到材料質量直接影響了施工的效果,工程耐久性與施工方法是否恰當等影響到工程的質量,施工人員必須控制好材料的質量,保證工程耐久性,合理選用施工方法。
也就是通過水泥漿來灌漿堵水,以便充填固結和基礎加固;膠泥則應該用于水下的壓力管道或隧洞,防止水下滲漏現象出現;砂漿或混凝土應該用于大面積的混凝土建筑中,以便加強建筑的穩(wěn)固性。
【參考文獻】
[1]龔彬.基于水工建筑的防滲透技術的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4(20):45-46.
[2]廖衛(wèi)東.基于水工建筑中防滲透技術研究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1(07):35-36.
[3]許重陽.防滲透技術在水工建筑中的應用[J].城市建筑,2015,21(15):68-69.
[4] 楊勇華.水工建筑施工淺析[J].科技與企業(yè),2013,14(04):56-57.
【水產養(yǎng)殖技術】相關文章:
水產養(yǎng)殖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10-26
水產養(yǎng)殖的實習報告06-06
水產養(yǎng)殖證的條件10-07
水產養(yǎng)殖的水域要求09-28
水產養(yǎng)殖的病害與防治10-05
水產養(yǎng)殖簡歷模板10-06
水產養(yǎng)殖疾病預防10-26
水產養(yǎng)殖專業(yè)實習報告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