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體育教學實施情況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體育教學實施情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的體育課程改革方案,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產生了強大的影響。本文作者最近對體育教學新課改實施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主要采用文獻資料分析法、調查法、邏輯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中學體育教學實施新課改為視覺,尋求學校體育教學新課改與學校體育教育的結合點的客觀分析,將在校的中學生都培養(yǎng)成為具有終身體育意識的未來高科技人才,為全民健身計劃二期工程和學校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提供參考。現在將調查情況綜合歸納如下。
1.中學體育教學新課改實施的基本情況:
1.1體育教學新課改實施的具體目標:
有以下5個方面:
、旁鰪婓w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健康知識和運動能技能;
、婆囵B(yǎng)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蔷哂辛己玫男势焚|,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忍岣邔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砂l(fā)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這一教學目標的確立,體現了國家、學校與個體的統(tǒng)一。教師可以在新的教學空間里,結合新課程,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動態(tài)和發(fā)展變化,合理、靈活、科學的及時調整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具有吸引力,達到學生對教學目標的認同,從而進一步的實施體育教學。
在9月教育部頒布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和7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fā)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出臺以后,標志著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邁向了一個新階段,新的體育課程改革方案,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同時,對學校體育原來的課程管理方式、運行機制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應該以新的形勢為改革的契機,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深入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改革。素質教育的實質在于促進學生內在身心的發(fā)展與人類文化向個體心理品質的“內化”,以及素質結構內容的多面化和多層次。利用學校體育的健身、健智、健心、娛樂性、教育性等多功能和多形式,不僅可以豐富素質教育的內容,而且可以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達到教育的目的。學校體育教學新課改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和新環(huán)境下,如何發(fā)揮更顯著的作用,則是擺在學校體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和義不容辭的職責。
1.2學校體育教學新課改應走出“困擾”:
當前,由于理論上對體育的人文性隱性課程的重視、建設、開發(fā)遠遠不足,沒有正確理解學校體育發(fā)展的真正內涵和人文需求,對顯性課程的重視和對隱性課程的忽視,(這里指的是體育教學中教師的心態(tài)、熱情,教師與學生的融洽和配合的積極性,管理部門和體育教師對教學投入,也包括體育活動和體育文化管理等內容)。通過對各方面的資料分析,有65.87%的管理者,63.94%的教師,51.61%的學生對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認同率不高,各個方面對教學的投入也感到有些不足,校園體育文化精神不好;由此可見,體育人文科學對社會人文學科是“困擾”的,同時社會人文學對此也形成困惑。體育工作者應系統(tǒng)地掌握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技術和方法,從傳統(tǒng)的“灌輸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轉向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自我鍛煉、發(fā)展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不斷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最大限度地在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這一工作領域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2.中學體育教學新課改實施存在的問題:
2.1專家對體育教學新課改實施的看法:
通過對12位專家的調查與訪談,76%的人認為體育教學新課改內容可以相互滲透。體育與健康的新標準給體育教學及其改革帶來新的刺激和動力,給體育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改革帶來更大的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內容單一,容易使學生產生精神疲勞和厭倦情緒,教師可以從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角度選擇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在良好的情緒環(huán)境下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心理環(huán)境,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2.2學生對體育教學新課改實施的看法:
通過對學生問卷的統(tǒng)計與分析,97.5%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學新課改實施很有必要并具有可行性。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yǎng)最直接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體育教師不單單是帶學生打打球、跑跑步的簡單技能,還應該是現代文明的載體或傳播者,就要求教師必須端正學風,不做損害體育教師自身形象的事,更不應該挖苦、諷刺、謾罵學生,而應該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學教人,以嚴慎的態(tài)度、廣博的知識、高雅的氣質、文明的語言、堅強的品質、整潔的儀表、健康富有活力的精神狀態(tài)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育學生。但是現在我國的體育教師流失率、改行的比例在60%以上。只有提高教師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才會努力鉆研業(yè)務,深入研究教學理論和教育思想,才會發(fā)現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體育教學水平和質量才能更上一層樓。體育教師是整個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一般都存在授課班級多,還要組織全校性的早操、課間操、課余體育鍛煉和課余運動訓練競賽,以及全校性的集會活動等,接觸的面多而廣,影響廣泛、深刻。
2.3終身體育指導思想:
體育教育應以實施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充分利用體育技能的特點,通過動作技能的教學訓練、體育游戲活動的組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朋友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比如通過運動競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能力,增強社會交往能力;通過體育欣賞課,組織觀看體育賽事及組織學生對體育賽事進行點評,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審美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利用一些體育項目本身的特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吃苦耐勞精神。由此可以看到,21世紀體育教學趨向是使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品德等得到全面的發(fā)展鍛煉,并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3.中學體育教學新課改實施的對策與建議:
通過這次體育教學實習本人的實習感想和總結如下:
3.1學校體育教學的評價問題應當規(guī)范科學:
評價應了解課堂教學情況,及時向學校管理部門及授課教師反饋評價結論,學校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體育教學工作的組織和管理,評價人員要求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正直的人格,以實現評價的公平、準確,并掌握一定的評價知識測量分析技巧。評價人員之間還要相互協(xié)調;評價應重視人的主體性,弘揚人的主體精神的以人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本。
3.2學校體育新課程人文科學品質觀念:
通過對從事體育教育的專家、學者進行訪談與咨詢,探討體育教學新課程實施的教學內容相互滲透,并納入體育教學計劃之中,確定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體育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問題應當重視,學校及上級體育主管部門應提供各種培訓的機會和條件,讓體育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在新的教育形勢環(huán)境下,體育教育不能脫離學校教育而存在,當然也不能脫離科學。體育科學學科是“站在其他學科的肩膀上”而存在的,也是大量運用其他科學的研究成果和借鑒其他科學的思維方式的基礎上產生發(fā)展起來的。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應該有他的嚴密的邏輯性,也應該是體系化了的理論,同樣能給人文科學品質的啟迪。有專家、學者認為,除了必備的專業(yè)理論和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學習體育管理學、涉獵教育學、社會心理學、人文科學等跨學科知識和交叉學科。體育教師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適應體育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3.3加強和樹立正確的體育素質教育觀念:
體育教育作為社會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體育教學作為體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尤為重要,體育教育教學應與素質教育、終身體育教育為指導,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中心。素質教育的實質是破除傳統(tǒng)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培養(yǎng)或激勵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造精神。加強和樹立正確的體育素質教育觀念和.終身體育指導思想。體育課程和教學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始終將學生的主動、全面的發(fā)展放在首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充分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設備等資源,如投影儀、課件、錄象片。
3.4學校體育的組織與管理問題:
體育管理各個部門,應該制定教師的培訓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對體育教師的體育理論進行輪訓、培訓,支持、鼓勵體育教師參加各種體育技能的學習,充分發(fā)揮老教師的、幫、代作用。要調動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就要在本部門中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習、發(fā)展的環(huán)境,在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過程中,形成團結、平等、民主和諧的工作氛圍,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集體主義觀念。
【中學體育教學實施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教學實施情況報告09-04
中學師資情況的調查報告03-23
課外體育鍛煉情況的調查報告03-10
中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01-11
縣中學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01-13
中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03-08
中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05-14
中學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報告06-22
中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03-30
中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