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未來學校第二章讀后感(通用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未來學校第二章讀后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未來學校第二章讀后感(通用5篇)1
互聯(lián)網為教育變革提供了條件,傳統(tǒng)學校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我們今天覺得天經地義的學校生活,因為互聯(lián)網,因為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會在潤物無聲的改變中,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傳統(tǒng)的學校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說到學習,大家馬上想到的不是“學校”,而是“學習中心”。針對當下諸多教育痛點,朱永新對未來教育趨勢做出了預判:今天的學校會被未來的學習中心取代。
一、互聯(lián)網引發(fā)的教育變革
互聯(lián)網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讓一切都在或多或少地發(fā)生著變化,教育方式也不例外。傳統(tǒng)的教室和學校會不會也因此而不再是理所當然的學習場所?未來的教育趨勢會是怎樣?由誰來學、誰來教?學什么?怎樣學?如何判斷學習效果?父母應該做些什么?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教育學家朱永新結合了中外大量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案例,對未來的教育模式做出了詳細構想的預判,為教育者們梳理了一條通往未來教育的清晰行動路徑。
朱永新認為,教育變革,雖然不像社會革命那樣,有強烈的人為干預的色彩,但是我們可以主動迎接、主動介入通往未來的教育趨勢,這個趨勢就可能會向著我們期待的方向發(fā)展。我們已經來到了教育大變革的前夜,已經站在了未來學習中心的門前。推開這扇門,就是一個新的教育世界。
二、周而復始的學校生活
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學生,不管愿意不愿意,不管對講課的內容熟悉不熟悉,都要循規(guī)蹈矩地坐在教室里,一憋就是整整45分鐘。下課之后,上個廁所,短短10分鐘,接著又是一節(jié)課。周而復始。
每年九月,一批同年的新生跨入校門。
每年七月,一群同年的畢業(yè)生離開校園。鐵打的校園,流水的學生。
書本,翻來覆去。學生,人來人往。每逢寒暑,師生都有寒假、暑假!暗稑屓霂臁,各自安排。這,就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學校生活。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學校生活,是天經地義的嗎?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學校生活,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不再繼續(xù),學生再也不需要按部就班、整齊劃一地出現(xiàn)在同一個校園、同一間教室,學習的時間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
三、未來學習中心潤物無聲的變化
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這一切,很可能會變?yōu)楝F(xiàn)實。我相信,今天的學校會被未來的學習中心取代。這,就是我在本書中提出的對未來教育趨勢的預判。我相信,我們今天覺得天經地義的學校生活,因為互聯(lián)網,因為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會在潤物無聲的改變中,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本書中,朱永新想說的僅僅是互聯(lián)網對未來學校形態(tài)的改變,以及進而引發(fā)的教學模式的改變。這本書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完美的教育藍圖:即未來的學習中心取代學校。未來的某個時候,人們會覺得我們今天看來好像天方夜譚的“學習中心”,是那么順理成章。
未來,物理形態(tài)的學校,鋼筋水泥、磚瓦花木,依然如故,保安可能還會有,圍墻也可能依然在,但是,傳統(tǒng)的學校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說到學習,大家馬上想到的'不是“學校”,而是“學習中心”。
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固定的教室,每個房間都需要預約。
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以“校長室”“行政樓”為中心的領導機構,表面上看,可能有點像今天北上廣的創(chuàng)業(yè)孵化器。
未來的學習中心,可以在社區(qū),也可以在大學校園,類似于好未來、新東方這樣的培訓機構,也可以成為學習中心。
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全天候開放,沒有周末、寒暑假,沒有上學、放學的時間,也沒有學制。孩子可以8歲上學,也可以5歲或者12歲上學;15歲的孫子可以跟75歲的爺爺在同一個課堂上同樣的課;年輕的父母也可以與自己的孩子學習同樣的內容。
未來的學習中心,教師是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師將變成自由職業(yè)者,“能者為師”將使今天的教師資格證變成歷史。未來的學習中心,教師是自主學習的引導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師將變成自由職業(yè)者,“能者為師”將使今天的教師資格證變成歷史。
未來的學生,完全能夠做到一人一張課程表,而且隨時調節(jié)學習內容,但將沒有必要像現(xiàn)在許多學校的學生那樣在不同教室之間行走。他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里或者在學校的圖書館、學習室等,通過網絡學習、團隊學習.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大部分問題:而且網絡通過大數據的方式自動記錄他們的學習過程。作為評價的依據。學生的學習.將是基于個人興趣和解決問題需要的自發(fā)學習,是零存整取式的學習,是大規(guī)模的網絡協(xié)作學習。學生可能不再需要教師為他們提供完整的知識結構.而是通過自主的學習建構來滿足自己需要的個性化知識結構。在這樣的學習和建構中,學校、課程、學分、學歷等不再是最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我學到了什么、我分享了什么、我建構了什么、我創(chuàng)造了什么”。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當傳統(tǒng)的學校被未來的學習中心取代時,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教育工作者和非教育工作者之間的關系,都將被顛覆,換個場景,馬上就變換了身份。
眺望未來學校,我們會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意義的學?赡懿粡痛嬖,但是教育是永恒的,學習是永恒的。教師職業(yè)也許換了個名字,但是作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對于未來教師的素質要求將會更高。
我們無法預測這一天在什么時候到來。但是可以肯定地說,這一天正在逼近。從現(xiàn)在開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新興的學習方式之間,會有一個相當長的共存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有人會大膽探索,從而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有人會跟上步伐。從而成為跟進者;有人會無動于衷,只能成為落伍者,最終被時代所淘汰。只有看清這個趨勢的人,才能真正站立潮頭。才能執(zhí)未來教育之牛耳。
《未來學!穼τ谖磥韺W習中心的構想,對于打破傳統(tǒng)學校的年級、班級、學校的組織形式的設計,對于“互聯(lián)網+教育”的運用,以及對于大科學、大人文、大藝術等新型課程的研發(fā),對于我們的教育改革極具參考借鑒價值。
未來學校第二章讀后感(通用5篇)2
近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朱永新老師《未來學!芬粫芤媪级!
《未來學!芬粫薪榻B到:現(xiàn)有教育體系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未來學習將會變成終身化的學習,以課程為主,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能者為師,各個領域的專家引領學習;父母會成為教育的參與者和陪伴者;國家調控,自主預約學習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書;學習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校將是匯集美好的中心!結合朱老師的觀點,我有幾點體會:
一、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fā)生改變
未來進入追求個性的時代,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信息技術應用會更加廣泛
教育資源從單一的專業(yè)教育機構提供,將擴展到互聯(lián)網企業(yè)和社會教育機構。擴大優(yōu)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同時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學校和互聯(lián)網企業(yè)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能無縫對接。
三、教師角色和作用將發(fā)生變化
現(xiàn)在,我們的教師在教室里帶著一班年齡一樣的孩子,學習同樣的知識內容,還要進行測試和期中期末的集體測試。這樣的教學有點單一化,落后的孩子拖累著聰明的孩子,不能讓好的孩子有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未來學校將會變教師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著,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未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分化和遷移。
四、學生的培養(yǎng)將更個性化。
未來的學校學習時間更有彈性,學習將是全天性的。沒有了寒暑假期。學習周期也是是彈性化的。10歲的孩子可以和70歲的老人一起學習,學校不再是學習的唯一場所。人工智能也更加發(fā)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同時將出現(xiàn)許多新職業(yè)。教育應更注重培養(yǎng)人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以及人機合作的能力。
未來學校第二章讀后感(通用5篇)3
近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朱永新老師《未來學校》一書,受益良多!
現(xiàn)有教育體系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未來學習將會變成終身化的學習,以課程為王,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能者為師,各個領域的專家引領學習;父母會成為教育的參與者和陪伴者;國家調控,自主預約學習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書;學習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校將是匯集美好的中心!結合朱老師的觀點,我有幾點體會:
一、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fā)生改變
未來進入追求個性的時代,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信息技術應用會更加廣泛
教育資源從單一的專業(yè)教育機構提供,將擴展到互聯(lián)網企業(yè)和社會教育機構。擴大優(yōu)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同時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學校和互聯(lián)網企業(yè)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能無縫對接。
三、教師角色和作用將發(fā)生變化
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著,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未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分化和遷移。
四、學生的培養(yǎng)將更個性化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同時將出現(xiàn)許多新職業(yè)。教育應更注重培養(yǎng)人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以及人機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未來教育將打破傳統(tǒng),更大的解放人的學習力。未來學校的暢想,非常有可能會實現(xiàn)。在未來,我們有機會選擇成為一個善于學習的人!
未來學校第二章讀后感(通用5篇)4
每天清晨,匆匆上學;每天傍晚,高興回家。教科書,翻來覆去;作業(yè)本,搬進搬出;教與學,你來我往;上下課,周而復始;大小考,輪番上陣;節(jié)假日,如期而至;寒暑假,各自安排;畢業(yè)季,各奔東西;老師們,辭舊迎新。以上場景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學校生活。這樣的學校生活,昨天是,今天是,那么未來是否也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呢?寒假里,我們學校推薦了朱永新教授的《未來學!愤@本書,它開篇就真實得描述了現(xiàn)實生活,讓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未來的學校又會是怎樣的呢?
朱永新教授在書中談到,互聯(lián)網為教育的變革提供了條件。恰逢疫情下我們的老師都有網絡授課經歷,老師們對此也都有了更深的感觸!巴Un不停學”活動開展后,網絡直播課興起。這也是師生們有史以來第一次離開校園,老師在家教學,學生在家上課,這樣的形式與書中“未來學!钡膶W習形式很像。通過閱讀,結合近期的經歷,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同時網絡課程的開展也對老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這讓我也意識到老師自身發(fā)展的必要性。書中提到“學習中心”的老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的陪伴者,指導者!澳苷邽閹煛,每一個掌握知識的人都可以成為老師,這讓今天的我有了職業(yè)的'危機感,不學習不努力進步的老師終會被時代淘汰。同時這也給了我前進的動力,指引我朝著新時代老師的方向努力。
未來學校與其說是在未來存在的學校,不如說是我們現(xiàn)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學校。讓我們順應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活在當下,珍惜眼前,做好當下的教育,靜待未來學校。
未來學校第二章讀后感(通用5篇)5
科學老師張佳楠由《未來學!愤@本書引發(fā)了無限的遐想,對未來生活姿態(tài)的炫麗充滿了憧憬與向往。他認為書中的未來學校完美解決了教育工業(yè)化的流水線育人的弊端囧狀。為實現(xiàn)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個性發(fā)展、自由發(fā)展、終身學習的至高教育境界提供了完美平臺,但是我們還一定要注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引導個體走向成功的作用,同等重要的是承擔起人格典范和精神導師的作用。他確信:“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不管是要退休的老將,還是和我一樣初出茅廬的小兵。一定都會在心里告訴自己要努力,不只是心潮澎湃時努力,不止是一切看似合情合理順風順水時努力。而是即使在工作中被曲解受委屈、遇到失敗的沮喪、遇到小小的不公平時,依然不忘從教初心的堅持。我們可以因疲憊而休息,但絕不能因挫折而放棄。放手一博,大鬧一場!”
劉敏佳老師仔細讀完朱永新的.《未來學校》,從剛開始的無所謂,到逐漸理解;從應付閱讀任務,到帶著書中出現(xiàn)的新有名詞進行教育思考;從困惑掙扎,到逐漸豁然開朗。她認為書中的大膽設想,并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對美好生活的積極追求,對以人為本的執(zhí)著堅守。
她認為如果朱永新教授構想下的學習中心真的能逐漸成型,對我們的生活將會逐漸產生潤物無聲的影響;蛟S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所處的懸崖,不單是危險地帶的象征,還是映襯優(yōu)美舞姿的最佳觀景臺,而我們作為教育戰(zhàn)線上的一員,悲觀氣質可能已經渲染出英雄氣概,焦慮擔心鍛煉出探險精神,不斷地撬動創(chuàng)新挑戰(zhàn)的支點,推動著時代的進步。
正如朱先生在文中所說:“以未來照亮現(xiàn)實,是我們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币驗槿魏问聵I(yè)都可以不談夢想,唯有教育不可以。任何人都可以沒有夢想,但孩子一定要有夢想。夢想是希望,夢想是創(chuàng)新,夢想就是未來。一個擁有夢想的孩子就有了無限可能性。一個擁有夢想的事業(yè),也就會在未來有無限的希望和創(chuàng)新機會。
【未來學校第二章讀后感】相關文章:
未來的學校02-17
未來的學校作文12-13
未來的學校_小學作文09-08
未來的學校小學作文08-07
未來的學校想象作文02-04
未來學校作文02-11
未來的學校優(yōu)秀作文04-24
未來的學校小學作文08-07
未來的學校小學作文【薦】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