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阿房宮賦的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阿房宮賦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边@是杜牧在《阿房宮賦》一文中的主旨句,乃全文的點睛之筆,旨在說明此文是一篇借古以刺今的賦體散文,并非是一篇真正的“贊美”阿房宮的賦體散文。
唐敬宗寶歷元年(825),當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搖搖欲墜,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獵,務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一文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本文是一篇充分發(fā)揮了作者想象力的文章。歷史上的阿房宮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于公元前206年被項羽燒毀(咸陽宮)。故址在今陜西西安阿房村。阿房宮雖然已不存在,但阿房宮的興滅與秦王朝的滅亡卻永遠地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幾千年來人們經久不衰的議論的話題。
本文作者用文字還原了阿房宮的雄偉建筑格局與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的腐敗生活,總結了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本文在藝術性上充分運用了想象、比喻、排比、議論等手法,是作文者很好的學習范例。阿房宮被楚人項羽一炬,已成焦土,但作者描寫到“復壓三百馀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這其中又與比喻、排比交叉運用,可見作者筆功之深,文學底蘊之厚,沒有“讀書破萬卷”的修為,是不會有如此神來之筆的千古佳作。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贝宋碾m是一篇作于唐朝的文章,但在今天讀來仍給人以強有力的鞭策與警惕。有些人認為歷史枯燥乏味,認為學習歷史沒有用。其實不然,人類社會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有時就會發(fā)生與歷史有著極為相似的令人震驚的事件。學習歷史就是要從歷史的表象中探索隱藏其內的本質,培養(yǎng)人們判斷是非、分辨善惡的能力。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睂W習此文就是要明白一個統(tǒng)治階級從興盛走向沒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統(tǒng)治者脫離群眾。作為統(tǒng)治階級要想永遠處于統(tǒng)治地位,就要重社稷、積其德,固本浚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就是要銘記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古訓,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讓群眾敢于說真話說實話,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就是要“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阿房宮賦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阿房宮賦》教案08-07
《阿房宮賦》教案優(yōu)秀03-14
杜牧《阿房宮賦》教學教案05-31
《阿房宮賦》教案設計范文03-22
《阿房宮賦》教案【集錦13篇】11-09
《阿房宮賦》教案匯編七篇04-24
課文《阿房宮賦》教案范文(通用10篇)03-22
《阿房宮賦》教案范文集合七篇05-11
秋色賦作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