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 推薦度: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的讀后感
一直不太有興趣去看市面上林林總總的教養(yǎng)書。跟周邊很多升級的朋友們也聊過,大多都有同感。倒不是因為我們這些家伙自信滿滿,自居“高竿”不想提升,其實現(xiàn)在的孩子古靈精怪,動不動就來句“你這當老爸(老媽)的也太不合格了”“爸爸媽媽不愛我了”之類的話。孩子的話,往往最能說明問題。
之所以提不起興趣,是因為不喜歡此類書的“格調(diào)”,不喜歡它們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在這類書中,父母大都是高高在上教育者、管理者、財產(chǎn)所有人,孩子們自然成了學生、員工甚至是私有財產(chǎn)。想想我們這一代的童年莫不如此,雖然不至于走極端自封“小白菜”,對這種方式有點反感也是在所難免有情可愿的。
我們心中的愛與怕很多年前讀過紀伯倫的一首詩,至今仍念念不忘——“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并不屬于你”。
其實,父母之于子女,本不應(yīng)該是創(chuàng)造與被創(chuàng)造,教育與被教育的角色;父母之于子女,更多的是“高年級路人甲”有幸遇上了“低年級路人乙”,應(yīng)該珍惜和善待這種緣分。
近日,一位朋友送了一本名叫《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給我,書中的觀點甚合我心。序言中有句話”今天的父母正在經(jīng)歷一些改變,他們不再總是一門心思地想要改變子女,他們開始認識到自身也需要改變,需要與孩子共同成長!拔倚闹邪敌,是你們這些作者們經(jīng)歷了一些變化吧。
書中有個觀點頗為驚人:我們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為愛,而是出于害怕。真是父母心中的愛與怕,讓我們的家庭教育走入很多誤區(qū)。
我去!我們心中對孩子滿滿的愛,怎么就變成怕了。?先忍忍,別著急反對,接著看他所謂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加倍‘奉獻’給現(xiàn)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滿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
我有些不情愿地點點頭,我們這些80后父母們是有這點傾向,誰讓我們自己的童年物質(zhì)貧乏遺憾多多呢。
誤區(qū)二:“大多數(shù)父母一門心思地指導(dǎo)子女、教授他們技能、糾正他們的過錯,卻忘記了親子關(guān)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與孩子們共享快樂時光,與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這次我不由地點了點頭。最近閨女剛上一年級,我倆都有點小焦慮,不敢像幼兒園那樣撒歡放羊了。下班回家就盯著寫作業(yè),背課文,作業(yè)完了剛想看會電視,睡覺時間又到了(不好意思,因為正式上學了,上傳時間提前至九點)。閨女一臉的不高興,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不陪她玩了。
接下來觀點更讓人吃驚,“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nèi)鴮懞⒆拥娜松,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痹瓉,我們心中的“愛與怕”源自我們的不成熟。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遇見更好的自己作文01-17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05-24
遇見更好的自己隨筆(精選22篇)09-01
遇見更好的自己作文(精選51篇)02-22
遇見更好的自己作文范文通用06-27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范文04-19
閱讀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教育隨筆10-07
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心情隨筆10-07
遇見更好的自己微信早安心語10-05
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