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數(shù)學家的故事》有感范文650字
《數(shù)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位數(shù)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兩篇給我印象最深,分別是《小歐拉智改羊圈》和《數(shù)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舍時,小歐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jīng)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 25×4= 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面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面積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jié)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數(shù)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shù)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測量物體的高度是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為希帕蒂亞的父親是一位數(shù)學家,他要求女兒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測量,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亞在和父親散步時,意外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和父親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聰明的希帕蒂亞想到了運用身高和影子長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間接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因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長=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長,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條件下,分別測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人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金字塔的實際高度了。
小歐拉和希帕蒂亞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辟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跟歐拉和希帕蒂亞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于媽媽和老師。通過讀歐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讀《數(shù)學家的故事》有感】相關文章:
《數(shù)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4-17
數(shù)學家華羅庚讀后感06-02
數(shù)學家的眼光讀后感10-26
讀《恩情故事》有感11-17
讀《棕熊的故事》有感05-01
讀《感恩故事》有感04-30
讀名人故事有感02-27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01-08
讀《名人故事》有感12-17
讀《講故事的人》有感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