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設計方案范文錦集7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方案 篇1
1工程概況
某集裝箱碼頭工程建設規(guī)模為長1016m10萬t級碼頭岸線,工程位于東南沿海,所處的港區(qū)現正在建設環(huán)抱型防波堤,防波堤建成后,留出400m寬港區(qū)水域口門,口門方向剛好正對該碼頭工程其中的一個泊位,該碼頭工程后方堆場原狀為山體和村莊,高程在8.5~30m(當地理論基準面)之間。臨近的已建一期工程碼頭面高程為4.5m。該碼頭工程平面布置見圖1。
2碼頭面高程研究
2.1碼頭面高程初定方案
該碼頭工程所處的港區(qū)規(guī)劃有突堤,本工程與突堤建成后,港池周圍均形成岸壁式碼頭,根據波浪推算資料顯示,碼頭前沿波浪較大,碼頭面頂高程可按上水標準控制。
2.2初始方案的物理模型試驗
由于港池內存在波浪反射、疊加等現象,為了掌握碼頭前沿波浪越浪情況,從而為合理確定碼頭面高程提供科學依據,為此,建設單位委托某科研機構做了波浪局部整體物理模型試驗,試驗水位(當地理論最低潮面):50年一遇極端高水位4.08m,10年一遇極端高水位3.38m,設計高水位2.05m。試驗采用SSE、S、SSW等3個波向,波浪重現期為50年一遇、10年一遇、2年一遇。
2.3碼頭面高程方案優(yōu)化
經試驗研究表明,在4.8m高程的情況下,碼頭面上水情況較為嚴重。為減輕碼頭面上水淹沒程度,經建設、設計、科研等單位技術人員多番研究,對碼頭排水情況進行多種方案優(yōu)化,并進行相應的模型試驗,最終確定優(yōu)化方案如下:將碼頭面高程提高至5.2m,護輪坎高程不變;碼頭后軌與重箱堆場中間35m拖車通道做成1%單向坡度,重箱邊緣高程為5.5m,并在該處設置一道50cm高擋水墻,在拖車通道坡腳和后軌之間設置1道通長越浪截水溝(兼作排水溝),碼頭前沿和排水溝的距離為40m,溝寬1.0m,溝深1.5m,并通過16座d1200排水出口排海。排水設施既可用于排放越浪,也可兼顧碼頭前沿雨水排放。依據上述優(yōu)化方案,物模試驗結果如下:
1)在設計高水位+S向50年一遇波浪條件下,碼頭面局部少量上水,很快排光。
2)在10年一遇極端高水位+S向10年一遇波浪條件下,碼頭面在連續(xù)大波作用下上水水體不能及時排出,測得最大水體厚度約為30cm,該區(qū)域堆積的水體2分鐘內可基本排光,碼頭沿線基本無水越過擋墻頂部。
3)在50年一遇極端高水位+S向50年一遇波浪條件下,測得最大水體厚度約為40cm,波浪作用結束后5分鐘內,該區(qū)域的堆積水體可基本排光。局部有水體越過擋墻頂部。該方案的`主要缺點是擋墻要設計成移動式,出現熱帶風暴天氣情況時,安裝臨時擋墻。碼頭正常作業(yè)時需移掉擋墻,操作較麻煩。本碼頭工程的周邊陸域,尤其是后方山體、村莊等,與港區(qū)5.5m高程相差較大,導致高程銜接處需設置較高的擋土墻,費用較大;另一方面由于施工有大量的疏浚砂需外拋,外拋費用較高。因此,工程技術人員結合RMG設備、水平運輸車輛、排水、臨時擋墻優(yōu)化等要求,對堆場區(qū)高程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以降低港區(qū)與后方的高程差,減少外拋量,降低工程造價。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碼頭上水向堆場擴散的問題。
3堆場高程研究
3.1堆場高程方案比較
1)方案一:RMG兩軌道在同一高程上,兩軌道之間堆場區(qū)(42m)采用3‰的雙向排水坡度,兩軌道間距區(qū)(5m或8m)做平,并設置排水溝收集雨水,在空箱堆場區(qū)往后按5‰,到港區(qū)后方高程達到6.61m,總費用節(jié)省約246萬元。該方案不足之處是前方堆場的積水不易排掉。
2)方案二:重箱堆場做成3‰坡度,RMG兩軌道在不同高程上(相差0.13m),RMG設備采用長短腿形式,以適應高程差,兩軌道之間堆場區(qū)(42m)采用3‰的單向排水坡度,兩軌道間距區(qū)(5m或8m)做平,并設置排水溝收集雨水,在空箱堆場區(qū)往后按5‰,到港區(qū)后方高程達到7.39m,總費用節(jié)省約418萬元。該方案缺點是由于RMG設備兩軌道在不同高程上(相差0.13m),設備考慮設計為長短腿形式,屬于非標產品,但不影響RMG設備制造及使用。
3)方案三:RMG兩軌道在同一高程上,兩軌道之間堆場區(qū)(42m)采用3‰的雙向排水坡度,兩軌道間距區(qū)(5m或8m)按3%進行放坡,從前沿往后逐步抬高,并設置排水溝收集雨水,在空箱堆場區(qū)往后按5‰,到港區(qū)后方高程達到7.54m,總費用節(jié)省約460萬元。該方案缺點是縱向運輸通道不平順,影響拖車運輸。另一方面,考慮到重箱集裝箱的堆存及作業(yè),本工程堆場如采用箱腳基礎+砼預制塊鋪面,獨立的箱腳基礎可做平,獨立基礎頂面比砼預制塊鋪面高出20cm,堆場提高坡度對重箱堆放基本不影響。
3.2通過物模試驗進一步驗證堆場高程方案
為了摸清碼頭上水擴散對重箱堆場區(qū)的影響,科研單位再次進行試驗,試驗方案為將碼頭面高程提高至5.2m,護輪坎高程5.5m,碼頭后軌與重箱堆場中間35m拖車通道做成1%單向坡度,重箱邊緣高程為5.5m,取消臨時擋水墻,在坡腳和后軌之間仍設置1道通長越浪截水溝(兼作排水溝),排水溝距離碼頭前沿為40m,為減少使用過程破損,將排水溝尺度減少,溝寬0.6m,溝深1.0m,并通過16座d1200排水出口排海。
4結語
通過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將碼頭面高程確定為5.2m,護輪坎高程5.5m,碼頭后軌與重箱堆場中間35m拖車通道做成1%單向坡度,重箱堆場做成3‰坡度,RMG前后腿做成長短腿型式,重箱邊緣高程為5.5m,取消臨時擋水墻,在坡腳和后軌之間仍設置1道通長越浪截水溝(兼作排水溝),臨碼頭側第一排重箱獨立基礎頂高程5.7m。這種非常規(guī)綜合高程方案對本工程是適應的,可以解決極端波浪條件下碼頭上水淹沒集裝箱以及快速排水問題,也解決了堆場與周圍高差問題,同時降低了工程造價。
設計方案 篇2
為切實做好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減輕和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青田縣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等精神,結合我縣地質災害現狀,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認真貫徹實施《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按照“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guī)劃、突出重點”的要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進一步建立健全群測群防體系,加大宣傳培訓、調查巡查、監(jiān)測預警力度,嚴格執(zhí)行危險性評估制度,努力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快推進勘查治理、應急排險和避讓搬遷工作,及時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地質災害現狀
我縣地處浙南中低山區(qū),地勢西高東低,山勢陡峻,峽谷深切,殘積物多。境內火山巖、花崗巖廣布,斷裂發(fā)育,風化作用強烈,且全年降雨量充沛,季節(jié)性降雨明顯,在《省地質災害防治規(guī)劃》中屬“浙南中低山地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qū)”。近年來,隨著極端氣候的影響和人類工程建設活動的加劇,全縣地質災害隱患呈逐年增加之勢,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截止20xx年底,全縣共查明地質災害點隱患點154處(包括灘坑庫區(qū)新增點),涉及31個鄉(xiāng)鎮(zhèn)(包括油竹管委會)112個行政村,影響人口6000多人。需防治管理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有59處,其中A類點有2處、B類點有9處、C類點有38處,灘坑庫區(qū)隱患點10處。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4大類型。
三、地質災害特征和誘發(fā)因素
根據地質災害現狀及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基本規(guī)律,我縣地質災害多以中、小規(guī)模為主,有點多面廣、規(guī)模小、突發(fā)性強、危害性大等特征。其誘發(fā)的主要因素為降雨特別是強降雨,其次與礦山開采、水庫建設、修路建房等人類工程建設活動也有很大的關系。
四、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我縣地質災害現狀、特征、誘發(fā)因素及今年氣象趨勢預測,結合歷年來我縣地質災害發(fā)生的時段、類型進行綜合分析,預測今年我縣地質災害易發(fā)時期集中在4月份至10月份,特別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梅汛期和7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臺汛期,為地質災害易發(fā)和重點防范期。梅汛期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連續(xù)大雨3天以上、過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時段,臺汛期臺風影響發(fā)生強降雨時至臺風過后降雨停止后48小時時段,是地質災害易發(fā)和重點防范時段。該時段極易發(fā)生山區(qū)淺表層風化殘坡積土層和碎屑巖體滑坡及滑坡泥石流等類型的地質災害。由于礦山開采、水庫建設、修路建房等人類工程建設活動引發(fā)的山體崩塌、滑坡以及由強降雨造成的泥石流也有較高的發(fā)生率。
五、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根據地質災害隱患現狀、規(guī)模、穩(wěn)定性、危害程度和趨勢預測,年我縣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如下(詳見附件):
(一)A、B類地質災害隱患點。具體是鶴城鎮(zhèn)鶴東村山頭自然村、山口鎮(zhèn)大安村彭山自然村、鄉(xiāng)陳須村底吳山自然村、鄉(xiāng)雄溪村、鎮(zhèn)內馮村坑口自然村、鄉(xiāng)石平川村(橫坑)、鄉(xiāng)吳山村、嶺根鄉(xiāng)黃馱山村馬坳自然村、鶴城鎮(zhèn)陳山村沙降自然村、湯垟鄉(xiāng)西天村、仁莊鎮(zhèn)蓮頭村等11處。
(二)C類地質災害隱患點。具體是小舟山鄉(xiāng)丁坑村、萬阜鄉(xiāng)白巖前村、巨浦鄉(xiāng)徐山村桐橋自然村、臘口鎮(zhèn)張莊村馬嶺頭自然村、船寮鎮(zhèn)雷石村牛埠自然村、大路村山后自然村、黃垟鄉(xiāng)底項村龍?zhí)侗匙匀淮、石平川村中心小學門口等38處。
。ㄈ┛訋靺^(qū)地質災害隱患點。目前已查明10處,主要分布于北山鎮(zhèn)、嶺根鄉(xiāng)等2個鄉(xiāng)鎮(zhèn)。分別是北山鎮(zhèn)馬嶺橋、格坑村、萬阜圩、上貴府、西斜、郎回源口、垟村、白巖村、嶺根鄉(xiāng)馱田坪、吳山埠等10處。
。ㄋ模┑V山邊坡及采空區(qū)。主要分布于黃垟鄉(xiāng)鉬礦區(qū)和山口鎮(zhèn)葉臘石礦區(qū)等開采礦山和廢棄礦山。
六、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防治職責
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有關單位要在縣政府統(tǒng)一領導下,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職責,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做到責任、人員、投入和措施到位?h國土資源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xié)調、指導和監(jiān)督工作;交通、水利、農業(yè)、林業(yè)、建設、教育、旅游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負責做好本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各礦業(yè)法人和北海水力發(fā)電有限公司要負責做好本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按照與縣政府簽定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要求,進一步落實責任,完善措施,健全防災網絡,切實抓緊抓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ǘ┲贫ǚ桨,落實防治責任
縣國土資源局應會同交通、水利、農業(yè)等部門依據縣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在總結上年度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地質災害現狀、類型、規(guī)模、危害性等實際情況,制定20xx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應包括地質災害概況、趨勢預測、重點防范期、防治重點、監(jiān)測和防災責任人等相關內容,要有明確防治任務、防治責任人和防治措施,并報縣政府批準后并公布實施,作為指導年全縣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ㄈ┘訌娕挪椋晟品罏木W絡
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有關單位要及時組織力量對已查明需監(jiān)測和新發(fā)現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或區(qū)),在汛期前開展全面排查工作。分析其發(fā)展趨勢、確定危險程度,并根據實際編制各點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明確組織機構、預警信號、轉移路線、避災地點和聯(lián)系方式等相關內容,并報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同時,要落實防治監(jiān)測人,簽訂責任書,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或區(qū))設立警示牌,對群眾發(fā)放防災明白卡,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做到排查到位,責任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
。ㄋ模┞鋵嵵贫,提高處置能力
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有關單位要充分利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在梅汛、臺汛期地質災害高發(fā)、多發(fā)時段,認真落實好值班、巡查、監(jiān)測、預警預報、應急避險等制度,將地質災害防范各項工作延伸到基層,把任務措施落實到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或區(qū))。同時要保證群測群防網絡和預警預報系統(tǒng)正常運轉,有效確保影響區(qū)的群眾安全度汛。對經;蚩赡馨l(fā)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fā)性地質災害的.重要地區(qū),特別是灘坑庫區(qū)和礦山采空區(qū),要嚴密巡查監(jiān)測并及時預警。堅持把日常監(jiān)測與重點監(jiān)測相結合,重點防范期實行24小時監(jiān)測制度。若臨災或發(fā)生災害時,要及時組織人員開展搶險救災工作。臨時避讓回遷工作應警惕雨后發(fā)生滑坡滯后活動的可能性,避免突發(fā)性、災害性天氣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ㄎ澹┘訌娦麄鳎鰪姺乐我庾R
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有關單位要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有關法律規(guī)定和科學知識納入宣傳教育計劃,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輿論宣傳和科普宣傳。要利用地球日、減災日、土地日等特殊節(jié)日,組織針對性強的宣傳教育活動和公益活動。農村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難點和重點,要繼續(xù)把宣傳教育的重點放在基層,通過分散或集中培訓的形式,或是在重要隱患點(區(qū))開展實地演練工作,不斷提高全社會和全民防災減災意識,特別是不斷提高危險區(qū)群眾防災自救能力。
。┱{查評估,把好災害源頭
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有關單位要嚴格執(zhí)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加強對建設項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jiān)督和管理。在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域內的城鎮(zhèn)規(guī)劃、工程建設和實施舊村改造、新村選址、私人建房等建設項目,要及時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從源頭上杜絕人為誘發(fā)地質災害。要加強新增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評價,及時查明各點現狀特征,評價出穩(wěn)定性和危害程度,提出措施建議,并督促落實到位。
。ㄆ撸┘哟罅Χ,推進搬遷治理
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有關單位要根據上級統(tǒng)一部署和任務要求,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搬遷治理、應急排險和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工作。爭取在12月底前啟動山口鎮(zhèn)彭山村第二批安置戶建房,完成鶴城鎮(zhèn)山頭村集中安置點場地平整、擋墻邊坡建設,并完成湯垟鄉(xiāng)西天村和小舟山鄉(xiāng)丁坑村等2個治理和船寮鎮(zhèn)雷石村、仁莊鎮(zhèn)蓮頭村等2個應急排險任務。要根據相關規(guī)定,及時推進全縣廢棄礦井治理工作,確保完成53%的治理任務,及時消除和減少礦區(qū)地質災害隱患。同時按照地質災害“三同時”要求,加強配套建設邊坡治理工程監(jiān)督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到位。
設計方案 篇3
蘋果樹
案例描述:
最近,班中正在開展“橘子和蘋果”的主題活動。在主題背景下我們進行了一次“蘋果樹”的黏貼活動。活動中主要是讓孩子們將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蘋果黏貼到果樹上,在黏貼的過程中要求孩子們能區(qū)分上下。孩子們完成后的作品呈現也是各種各樣的。在此,選取個別作品,作一分析和解讀。
作品分析:
在本次活動前,我們班曾開展過幾次黏貼的活動,所以,在黏貼方面孩子們是有一點經驗的。而今天與往日不同的要求就是要讓孩子們區(qū)分上下,要把蘋果掛在樹上,這也是此次活動的重難點。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興趣非常高,參與的熱情較高,基本上每人都完成了。在此選取了兩幅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
1、 上下方位掌握的還欠缺
以上選取的只是代表兩種層次的幼兒的作品,如作品一,很明顯的這部分孩子對于上下方位的概念還很模糊,他們在黏貼時不能把蘋果柄朝上,所以看上去蘋果都是東倒西歪的。所以這些孩子在操作過程中也是隨心所欲的,貼到哪兒就是哪兒了。作品二就不一樣了,從作品二中可以看出這些孩子是能力比較強的,他們對于上下方位和蘋果是掛在果樹上的這些邏輯關系有了較好的理解。
2、 畫面布局較合理
從作品一和作品二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畫面的布局都是比較合理的,孩子們能把蘋果比較合理的安排在果樹的各個方位,沒有出現偏重或偏輕的現象。另外,在三種顏色蘋果的的.安排中也是有這方面的特點的。所以在布局方面孩子們還是掌握的比較好的。
教育思考:
從本次幼兒的美術作品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在方位問題上還是需要加強引導的。因為像作品一那樣的情況在班中還是占一部分的,從中說明孩子們對于上下方位的概念理解的還不透。雖然在這次活動中老師用了很形象化的蘋果,想通過蘋果的柄來讓孩子把蘋果掛在樹上,從而解決上下的方位問題。但是效果還是有一些偏差,我想有可能是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欠缺的緣故吧,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也沒有真正看到過蘋果掛在樹上的情景。因此,我覺得在開展活動前杜宇幼兒經驗的豐富是很重要的。
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內容:
這篇路讀課文通過描寫張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1課時)
二、教學要求:
1、認識課后生字。
2、閱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按照閱讀提示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學方法:自讀自悟、讀中悟情。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一、交流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到迷人的張家界去欣賞一下那里的風光。課前你們通過搜集有關的資料知道了什么呢?(交流)
[意圖:將課外搜集的知識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更好地學習課文做鋪墊。]
二、弄清閱讀的要求。
1、讀讀閱讀提示,我們在閱讀這篇課文時可以怎么做?
2、交流,弄清閱讀提示有以下要求:
(1)有條件的學習可以搜集有關的文字、圖片資料,和大家分享。(2)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張家界的迷人景色的?
。3)課文中第三、四、五、六自然段的開頭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4)把你喜歡的部分找出來,有感情地讀讀。
。5)可以根據課文的描述,選一景點畫一畫,講一講。
三、按照提示自學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2、小組合作學習,完成閱讀要求中的2、3
個要求:想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張家界的迷人景色的,想想課文中第三、四、五、六的開頭一句話有什么作用。在小組里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明白:作者是從張家界的奇山、秀水、動植物等方面來描寫張家界的迷人景色的,課文的第三、四、五、六的開頭一句話概括了整個自然段的意思。
4、完成閱讀要求中的.第四要求:把你喜歡的部分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梢韵茸杂衫首x,再讀給全班同學聽(教師可以適時給學生配樂朗讀。)
[意圖: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生自主學習,感受張家界的迷人、大自然的神奇;通過感情朗讀,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讀出張家界的美。]
5、讀了這篇文章,你對張家界有什么印象?大家既然這么喜歡張家界,就請同學做小導游,選一個喜歡的景點給大家介紹一下,先介紹給小組同學聽,再請各組推薦代表,介紹給全班同學聽。
[意圖:用當小導游的形式,介紹喜愛的景點,進一步感受張家界的迷人,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
四、布置作業(yè)。
搜集祖國各地名勝古跡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辦一期墻報。
▲教學小結:
文中告訴我們張家界由于他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1992年12月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世界級的風景名勝。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觀光游賞,于是,人們在風景區(qū)內建了許多賓館飯店等,大大方便了游客出行?墒,也有許多人反對這樣做。你持哪種意見?請談談你的觀點寫下來。
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通過對話揣摩人物的內心。
3.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1. 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你見過大石頭嗎?它是什么樣子的?你見到它時是什么感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幻燈片),看看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是怎樣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的。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有什么問題嗎?好,我們先來看看同學們提出的不理解的詞
地質學?冰川?突兀?
第四紀冰川:約250萬年前至今.那時候氣候異常寒冷,人們將處在這個時候的冰川稱為第四紀冰川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個地方
1:同學們越來越會學習了,預習的時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問題,。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你們通過讀文提出了這么多問題,老師相信你能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問題的答案
就藏在課文里,F在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什么?我們現在就來讀讀課文好嗎?
這篇課文講了什么?
生: 講了李四光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疑問,然后跑去問老師和爸爸。然后出國學習解決疑惑的故事
師:問老師和爸爸有沒有解決疑惑?
生: 講了李四光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孔约撼鰢鴮W習解決疑惑的故事
師:很好,說明你認真的讀了課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愛思考的好孩子
生:講了李四光的事
師:講了他的什么事啊?我們前面學習了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你已經把人物說出來了,還有誰補充?
生:李四光小時候對大石頭產生疑惑,跑去問老師和爸爸,老師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師:有兩個時間
生:長大后,李四光出國學習終于知道了答案
師:那這篇課文講了什么?我們要學會善于傾聽,把全面同學說的都補充起來,看看誰最善于傾聽,你說
生:李四光小時候對大石頭產生疑惑,跑去問老師和爸爸,老師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長大后,李四光出國學習終于找到了答案
師:好,前面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講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纯凑l能看著燈片一氣呵成來的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說出來了,說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別強,誰來說
。ǚ呕脽羝
幻燈片:李四光小時候_______,問_____________長大后-----------------------------,終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時候對大石頭
產生疑惑,跑去問老師和爸爸,老師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長大后,李四光出國學習終于弄明白了石頭的來由的故事。
小結:這個同學用很簡單的幾句話就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說出來了,真不簡單!概括能力真不錯!
2我們剛剛了解了李四光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疑惑和解決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給你什么樣的印象?
愛提問/愛思考/善觀察板書:愛提問(提煉同學的觀點寫上)
愛思考
3:你們說他愛提問愛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問題?請大家找出來。默讀一下李四光小時候的部分,邊讀邊批注,邊讀邊思考看看誰找得又快又準!
你說
a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師:很好,這句話李四光是放在心里還是說出來的?
生:說出來的
師:是說出來的嗎?看看課文: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產生了興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師:很好,他還提了什么問題?
生:b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呢?
師:還有沒有?你說
c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出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伤鼮槭裁礇]臥進土里去呢?
師:好,李四光提了這么多問題!真是個愛思考的小孩!好,我們先來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燈片)
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這個問題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過捉迷藏對大石頭產生了疑問,而其他小伙伴沒有卻產生疑問。
那說明李四光比別人善于觀察,對嗎?嗯,善于觀察就要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發(fā)現別人沒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學家都是善于觀察的人
b好,有問題就去想辦法解決,跑去問老師
嗯,不懂就問,這是很好的學習態(tài)度。有了問題,就要大膽的去問。
正是因為他心中產生了疑惑,才推動他不停的去尋找答案。這是個很關鍵的地方。那么他內心的這種疑惑,誰能把他讀出來?你讀
生: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師:有點疑惑的感覺了,還有沒有讀得更疑惑的?
師:還有沒有認為讀得比他好的?
師:很好,我能夠感覺你心中那個大大的疑問號了,好,全班一起來讀----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師:讀得更疑惑一點----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語言訓練
師: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個大大的問號在心里,于是跑去問老師。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呢?下面誰來當李四光來問問老師?你說
生: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聲母ɡ、k、h,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2.學習拼讀帶有介母的音節(jié),能準確拼讀。
3.會讀兒歌,感受學拼音的樂趣,分享植樹的快樂。
教學準備
教師:相關課件制作,彩紙剪的字母部件,拼音卡片。
學生:拼音卡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1.看課件:森林公園。
小朋友們,老師將帶大家到森林公園去玩耍,在那里、我們會認識一些新的聲母朋友,F在,讓我們坐上小汽車出發(fā)吧!
(課件:小汽車行駛到森林公園,最后定格為書中的三幅畫)
2.指導看圖:你看到了什么?
(1)鴿子在天空中飛翔。
(2)水中有許多小蝌蚪。
(3)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喝水。
(生自由說,師相機點撥。)
二、重點學習ɡ、k、h的發(fā)音和書寫
1教師引導學習聲母ɡ。
。1)學習ɡ的.讀音。
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一位朋友就是“ɡ”(點擊圖片,“ɡ”就會閃動),它的名字和鴿子的“鴿”音相似,只要讀得較短一些。
師范讀,全班模仿讀,抽生讀,開火車讀。
。2)識記ɡ的形狀。
我們應該怎樣記住它的形狀呢?
①鴿子鴿子ɡɡɡ。
、凇9”字拐彎ɡɡɡ。
(編創(chuàng)兒歌,發(fā)散思維。)
選擇編得好的兒歌全班齊讀。
2.小組合作學習聲母k。
點擊圖片k,讓學生們組成4個小組,用學習ɡ的方法解決k的音、形及兒歌的編創(chuàng),并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教師巡視,相機引導個別組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匯報k的讀音;指名讀,小老師領讀,分組讀。
3.自主探究,學習聲母h。
學生獨立學習h,記。璧囊粜,并創(chuàng)編兒歌,然后在全班交流。
4.書寫指導。
。1)引導學生觀察ɡ、k、h的寫法。
。2)相機指導認識新筆畫“”、“〈”,強調一筆寫成。
。3)再次仔細觀察ɡ、k、h的筆畫、筆順及在四線格中的位置,并在練習本上將每個字母寫兩遍。
。4)師巡視指導,強調書寫姿勢。
。5)展評個別優(yōu)秀作業(yè)(實物投影)。
。6)游戲:聽拼音貼字母。(出示一些用彩紙剪成的字母部件。)
游戲規(guī)則:每組推選兩位代表在黑板上拼音格里用彩紙部件合作拼貼出老師所報字母。
其余學生,一邊用手在書桌上書空練習,一邊仔細觀察臺上的同學所拼字母的筆順及書寫格式是否正確。
三、自主學習ɡ、k、h的拼讀練習
(把課后“拼拼讀讀”和“讀讀連連”結合起來學習。)
1.學生自己拼一拼,抽查,把會拼的音節(jié)拼給大家聽。
2.師生共同拼讀學生覺得有困難的音節(jié),重點是學習有介母的音節(jié),看“讀讀連連”中的圖發(fā)音,借圖讀會“ɡu”、“hu”的音,引出音節(jié),區(qū)分與其他的音節(jié)有什么不同。
3.認識介母,教給拼讀方法。
4.引導學生自己拼讀。
5.教師用音節(jié)卡片抽查。
四、學習兒歌,分享快樂
1.自讀兒歌,抽查正音,教讀兒歌。
2.用齊讀、輪讀、賽讀等方式把兒歌讀熟。
3.找出帶有ɡ、k、h的音節(jié),再讀一讀。
五、擴展延伸,積累運用
1.讀拼音卡片h、ɡ、k,擴詞練習,積累詞語。
2.布置作業(yè):
(1)從課外書上找出帶ɡ、k、h音節(jié)組成的詞語,讀一讀。
(2)把今天認識的音節(jié)和字母讀給朋友聽。
設計方案 篇7
活動準備
1、枯葉和綠葉;
2、石臼、搟面杖、剪刀、鵝卵石、記錄表;
3、茶葉包一個、茶壺、熱水、布;
4、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小樹葉》進入活動室。師:孩子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到了,天氣漸漸涼了,小樹葉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你知道它們是怎樣飄落下來的?(幼兒可以用語言、動作等表現)讓我們一起來和小樹葉跳個舞吧!(教師一邊和幼兒舞蹈,一邊灑落樹葉,幼兒每人撿起一片樹葉。)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直觀、形象地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每部分的作用。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師:“葉寶寶是由哪幾部分組成?”教師演示樹葉外形結構的課件,使幼兒知道大多數樹葉是由葉柄、葉片、葉脈組成。
2、幼兒討論,初步了解樹葉每部分的作用。師:葉寶寶是由葉柄、葉片、葉脈組成的,那他們對葉寶寶來說都有什么用呢?(幼兒討論)教師演示樹葉每部分作用的課件,向幼兒分別講解葉柄、葉片、葉脈的作用。
三、通過幼兒動手實驗,發(fā)現綠葉和枯葉的區(qū)別,培養(yǎng)幼兒的求知欲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如果葉寶寶從樹上落了下來,慢慢地它會發(fā)生什么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小結:使幼兒知道葉寶寶離開了樹媽媽,就會一天天地干掉,枯死,變成一片枯葉。
2、教師出示一片枯葉:枯葉和小朋友手中的綠葉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回答)教師介紹記錄表,教會幼兒記錄的方法。幼兒選用桌上的工具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提問:誰來說說你剛才是用什么工具,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小結:使幼兒明白枯葉與綠葉的根本區(qū)別:易碎、不易碎;沒有葉汁、有葉汁。
四、使幼兒初步了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
1、師幼討論,初步了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師變魔術,知道茶葉是樹葉的一種。小結:茶葉是一種特殊的樹葉,它可以泡水喝,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好處。而且有些樹葉可以制成藥材,給人治。挥行淙~可以制成樹葉食品、樹葉飲料,有利于人體健康。
活動延伸
與幼兒一起到戶外搜集落葉,做葉子粘貼畫。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是大班“奇妙的'植物”主題中有關葉子的一個分支,我選擇的是孩子們最常見的也是現在這個季節(jié)有明顯變化的葉子——樹葉。
從整個活動設計上來看,內容非常豐富,它是由幾個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lián)的內容組成的。我注重不同領域之間相關內容和同領域中不同內容的整合,比如:既有音樂體驗,又有動手操作;既利用了多媒體,又添加了小魔術,使孩子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從整個活動過程中來看,孩子們通過不同的表征方式,表現出了他們對樹葉的認識,有肢體語言、有實驗記錄、有語言描述等等,動手操作的小實驗更讓孩子的樂不思返,我為他們提供了多種開放性的材料,發(fā)揮了他們最大的自主性,使孩子們在不斷發(fā)現問題中解決問題,像此次活動中有的孩子發(fā)現枯葉是干的,沒有葉汁,但是他卻不知道怎樣記錄下來,當他得到老師的引導幫助后,很快地記了出來,我覺得這個過程是孩子思維的一個成長過程,使他們逐步地由具體形象思維轉向抽象邏輯思維。同時,孩子們在動手的過程中也動了腦,在操作的過程中也學會了記錄,在每一次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后,知道了枯葉和綠葉的區(qū)別,進一步了解了樹葉。
設計意圖
前幾天,天氣突然變冷,一陣北風吹過后,幼兒園的院子里落滿了樹葉,孩子們在幫清潔工奶奶撿落葉的時候,有幾個調皮的男孩玩起了落葉,樹葉被大風刮個不停,他們氣喘吁吁地追逐樹葉,并興奮地湊在一起說樹葉:“我撿到的法國梧桐葉變黃了”“你看我的這片葉子像小魚的尾巴”“大風把樹葉吹到天上了,像一架綠色的小飛機”等等。這不正是主題四中有關植物葉的話題嗎?既接近幼兒的生活,孩子們又十分感興趣,所以我設計了此次科學活動《小樹葉》。旨在幫助孩子們初步認識自己周圍的樹葉,了解樹葉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用等。
活動目標
1、觀察樹葉的特征,簡單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2、認識枯葉和綠葉,通過動手實驗,發(fā)現枯葉和綠葉的區(qū)別,培養(yǎng)幼兒的求知欲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了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茶葉是樹葉的一種。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08-26
[熱]設計方案09-14
(精)設計方案09-22
【必備】設計方案10-12
設計方案[精]09-23
設計方案(優(yōu)選)09-25
【薦】設計方案10-02
設計方案(熱)10-16
(薦)設計方案10-05
設計方案【精品】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