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花木蘭的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花木蘭的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花木蘭的觀后感1
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源于兩點:其一是宋人郭茂倩主編的《木蘭辭》一直是義教段初中語文的一篇傳統(tǒng)文言詩歌,廣大初中學生在學校里就熟悉了這個故事;其二常香玉先生的河南豫劇《花木蘭》中的經(jīng)典唱段《誰說女子不如男》,隨著常香玉,特別是小香玉在熒屏上頻頻出鏡而被全國觀眾熟知。雖然后來趙薇版的電影《花木蘭》,歌劇版的《花木蘭》相繼出現(xiàn),但由于電視的巨大作用,這些陽春白雪般的文藝形式所帶來的影響卻無法與電視以及初中教材的`普及程度相比。
七月份,電視劇《花木蘭傳奇》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雖然對于劇中人物花木蘭的煙熏妝、波波頭、長睫毛,還是人物對白,女兒頻頻吐槽,但我還是耐著性子一直看了下去。隨著劇情的逐漸深入,人物個性的逐漸豐滿,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我已經(jīng)被深深吸引,成為每天晚上的一份念想。
關于花木蘭的觀后感2
“沒有了國,何以為家?”文泰的這句話成為了木蘭一直沒有放棄,一直前進的動力。這何嘗不是一句真理呢?為了百姓不會流離失所,木蘭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進,和那千千萬萬的戰(zhàn)士一齊,懷著一顆沸騰的愛國心,踏上了無邊無際的大漠。它們每一滴汗水,只會讓他們堅定地向前走去。
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強盛起來了,我們的日子變得溫馨而快樂,沒有戰(zhàn)役發(fā)生。因此我們應該珍惜今天,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報答祖國。我們做不到像木蘭那樣過關斬將,也要為祖國做出貢獻,哪怕是參加公益活動,當一名小小的志愿者;哪怕是參加募捐活動,獻出自己的心意……
在戰(zhàn)爭的時候,殺害別人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木蘭又必須去做,因為,那是她的責任,木蘭沒得選擇。文中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句話便是“打仗的時候不應該有感情”。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正是因為國家,他們才會去打仗,這是愛國之情;正是因為父親,木蘭才會從軍,這是父女之情;正是因為戰(zhàn)友,他們唱出《人生百年》才會顯得那么慷慨激昂,悲壯豪邁,這是“同行十二年”的兄弟情啊!
感情、責任、國家迫使木蘭代父從軍。
關于花木蘭的觀后感3
花木蘭,一個中國的傳統(tǒng)故事,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女孩。在中國,花木蘭是孝道、愛國、有責任感、有勇有謀的象征。欣賞完《花木蘭》這部動畫片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蘭不怕困難,艱苦練習,終于爬上桿頂拿到了那支箭的場景。
一個柔弱女子有著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一遍又一遍的反復練習,終于到達了成功的`頂端。我敬佩花木蘭的勇氣和那種不屈的精神,誰說女子就不能闖出一片藍天?誰說女子就不能拯救天下百姓?誰說女子不如男?
對,就是她,花木蘭,她做到了。她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擁有了英雄般的剛強氣質(zhì)。她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女漢子”!
“我只想證明自己的本事,我只想證明!”我記住了這句樸素而充滿力量的話。想想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經(jīng)常因為遇見困難而退縮、放棄,我自嘆不如,感到非常羞愧。也許有的時候,我缺少的就是這樣一句激勵自己的話;缺少的就是這一份堅持。今后我要學習花木蘭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認真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花木蘭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花木蘭的介紹08-18
花木蘭觀后感01-08
《花木蘭》的觀后感11-23
花木蘭觀后感09-01
《花木蘭》觀后感09-01
《花木蘭》觀后感通用05-06
花木蘭觀后感范文05-18
電影《花木蘭》觀后感11-05
花木蘭觀后感集錦12-21
《花木蘭》觀后感推薦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