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土地黨員千年包公觀后感
包拯對仁宗寄予厚望,他希望仁宗“薄賦斂,寬力役,救荒饉”,重現(xiàn)“幼有所養(yǎng),老有所終,無夭閼之傷,無庸調(diào)之苦”的堯舜盛世。當時的現(xiàn)實卻是,北宋王朝進入中期,勵精圖治的精神逐漸消失,因循茍且、貪腐之風蔓延,官僚盤剝,農(nóng)民苦甚。因此,包拯在以大無畏精神肅貪反庸的同時,又嘔心瀝血地為民請命,這類奏議占到全部奏議的1/3。
其時,賦稅名目繁多,最普遍也最難使人應付的是折變、支移以及頭子、倉耗。所謂“折變”,是將明文規(guī)定征收的物品,按官府臨時需要折合成現(xiàn)錢或其他物品交納。折來變?nèi),官員們從中牟利,納稅人負擔加重!爸б啤笔菍⒕偷亟患{的稅糧移到其他地方交納。如果移地交納現(xiàn)金,官方還要索取“腳錢”!邦^子”與“倉耗”都是按賦稅的一定比例增收的附加稅,只不過后者找一個“倉庫損耗”的名義,巧為立目而已。
包拯得知陳州五縣的折變問題十分嚴重,立即上奏折《請免陳州添折見錢疏》。奏議中說,一斗大小麥市場實價50文,卻被官府折變?yōu)?00文,外加腳錢、頭子、倉耗40文,共計140文。這樣“二倍誅剝貧民”的“非常暴斂”,必須立即取締,改為按市場實價計算或“納本色”,即以實物交付。
同時,包拯發(fā)現(xiàn)淮南、江浙、荊湖等地同樣存在折變問題,其程度之嚴重不亞于陳州。他心急如焚,連續(xù)四奏免除江淮兩浙的折變,并由此推及“諸雜科率”,一再要求朝廷下令“權(quán)且停罷”。當時官府用物,均攤派給民間,雖云購買,卻比市價低。這種強制性的臨時賦稅被叫做“科率”。包拯要求停罷或減輕苛捐雜稅,可謂解百姓于倒懸,據(jù)《宋史·劉摯傳》中記載,“民歡呼至泣下”。
包拯的這些奏議,反映的問題翔實有據(jù),提出的建議明確可行,愛民之心,躍然紙上。在行文中,他還指責一些地方官吏“雖有前件圣旨指揮,本處官吏并不遵稟”,并具體指出:“發(fā)運司但務歲計充盈,不慮民力困竭,上下相蒙,無所訴告,為國斂怨,莫甚于此!闭l都知道,這種報告是要得罪一批人的,但包拯直言讜論,并無顧忌。
包拯賑救的范圍不僅包括災難深重的農(nóng)民,而且包含更廣泛的民生。罷巡驛、保民田、除放欠、改鹽法、救饑饉的奏議,都給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帶去實實在在的利益。這里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個叫向綬的人,為官不法,為上所察,他懷疑有人告發(fā),私加拷問,逼其自盡。事發(fā)后,向綬故舊多方偏袒,誣罔告發(fā)者,干擾案件處理,導致“九十余人依舊收禁”。包拯上書,為被收禁者叫屈,充分體現(xiàn)了其懲惡揚善,以民為本的拳拳之心。
【土地黨員千年包公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黨員看千年包公觀后感10-26
黨員千年包公觀后感范文07-14
教師黨員千年包公觀后感07-14
黨員觀看紀錄片千年包公觀后感07-14
紀錄片千年包公觀后感-包公觀后感10-01
觀看千年包公觀后感11-15
看千年包公觀后感10-26
收看千年包公觀后感10-26
收看千年包公觀后感-觀后感10-01
城管千年包公觀后感-觀后感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