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1
《流浪地球》系列是在20xx年第一次與大眾見面,時隔四年,我們再次走進電影院,走進《流浪地球》的世界。
《流浪地球2》其實是第一部的前傳,這也使得球1的世界觀更加詳細,故事線更加完整。電影主要講述了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太陽正在疾速老化,將在一百年后吞沒地球,并且太陽系也將在三百年后不復(fù)存在。因此,人類空前團結(jié),決定建造上萬臺行星發(fā)動機,驅(qū)使地球離開太陽系,開啟長達兩千五百年的流浪之旅,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流浪地球計劃”。
“流浪地球計劃”改名前其實是“移山計劃”,這正是來自中國傳統(tǒng)故事中的《愚公移山》。這也是只屬于中國人的浪漫。
本片有173分鐘的厚度,內(nèi)容也從雙故事線增加為三故事線。三條故事線互不干擾而又相互交織,最終匯合在一起。也是這部科幻片,中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框架有了與西方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掰手腕的機會。各種宏大的災(zāi)難場面中又穿插著無數(shù)細膩的情感。相遇,重逢,離別……人類本就是由各種情感交錯編織成的一個整體。即使在災(zāi)難面前這些情感也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芒,將那段黑暗而又混亂的日子點亮。這也使得電影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希望,是這個時代如鉆石般珍貴的東西!币痪湓,穿越四年的光陰,讓我們再次熱淚盈眶。當災(zāi)難來臨時,我會選擇希望未來。我們地球的史詩,是嘗試譜寫未來地球在宇宙中的歷史,我們在回首過往,我們也在展望當下。唯有希望,才能穿越逆境,抵達那個鮮花掛滿枝頭的繁星。人類的.勇氣,可以跨越時間,跨越未來,跨越當下。能拯救人類的,從來都是我們自己,人類不害怕長夜將至,是因為我們把火把握在自己手中。對于人類而言,宇宙是那樣浩瀚,而對于宇宙而言,人類是那樣渺小,就連地球也只是一個小小的白點。但正如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周老師對麥克所說的那樣:“這小小的白點就是我們的一切。”一場跨越2500年的豪賭,人類的籌碼是一切。所以,我們會為了“中國航天飛行中隊,五十歲以上的,出列”而熱淚盈眶;為了“沒有人的文明是毫無意義的”而淚流滿面。
球2的上映,更是標志著中國科幻電影事業(yè)的進步。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積攢而成的。
如今,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多月后的生地會考,在這段總復(fù)習期間里,你總會感到心煩,甚至想放棄。我們終會將這故事譜寫圓滿,向前走,別停下腳步,鮮花總會開在別的地方。穿過冰山,抬頭就是璀璨的極光。我相信,我再次看見藍天,鮮花掛滿枝頭。因此,我們終將穿越逆境,抵達心中無限期許的繁星。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2
初一在我們當?shù)乜吹牡谝粓觥读骼说厍?》,因為迫不及待的心情。初三了我還在回味片中的一幕幕故事。我之前一口氣寫了四篇關(guān)于它的影評,有喜劇向的,有情感向的,有人性向的,有科技向的。我之所以每篇從一個角度切入去寫,是因為它包含的東西太多了,一篇文章很難點評得面面俱到,放到一起最少萬字,恐怕很少有網(wǎng)友能耐心讀完。分角度寫,我寫起來更專注,你們讀著也不累。
以下文字有較多劇透,慎入。今天這篇是大局觀角度的影評。有宏大的故事和格局,有具體的國家信念和個體奉獻。在重大災(zāi)難面前,全人類只有團結(jié)起來精誠合作,才有生的希望。無論是主動出擊的移山計劃和逐月計劃,還是被動躲避的方舟計劃和數(shù)字生命計劃,都需要地球人共同努力和完成。團結(jié)是成功的基石。
團結(jié)一,從大公無私的角度,如果中國人排第二,沒人能排第一。不是中國人傻,而是中國人有大局觀,有長遠的目標,并能堅定目標,且能堅持執(zhí)行下去。在逐月計劃遇到困難時,很多國家都間接停止了行星發(fā)動機的制造,因為他們覺得沒有了意義。只有中國在堅持,因為我們相信即便不能擺脫月球引力,也會有其它可以逃離月球的辦法。移山和逐月是相輔相成的計劃,要奔著成功的目標。
團結(jié)二,逐月計劃徹底失敗,改為用核武器引爆月球。太陽膨脹的越來越厲害,月球離得越來越近。很多國家還在隱瞞自己核武器的數(shù)量,想在未來戰(zhàn)爭中做籌碼。要不是有超級黑客潛入網(wǎng)絡(luò),獲得所有國家核武器的具體數(shù)量,并采用群發(fā)的形式告訴所有聯(lián)合國總部的人,恐怕爆月行動還要被推遲。是周喆直(李雪健飾)第一個站了出來。是中國最先亮出了底牌。是中國最先提出了解決方案。
團結(jié)三:進入地下城需要抽簽,即便有簽也要限制每天進入的人數(shù),這樣便于管理也防止擁擠和踩踏。但在危機已經(jīng)爆發(fā)的時刻(潮汐引發(fā)許多城市被淹沒),只有中國放開了最大的權(quán)限,因此中國還遭到了他國的嘲笑。令人感到欣慰的一幕,這個決定不僅沒有造成恐慌,反而有更多人站了出來。危機關(guān)頭選擇擔當,這才是人類該有的團結(jié)的樣子,正是這份勇氣讓人類文明的火種傳承下去。
補充一:當恢復(fù)全球網(wǎng)絡(luò)的搶修工作遇到突發(fā)情況的時候(圖恒宇私自上傳數(shù)字生命到最新版的MOSS),當時負責統(tǒng)籌破譯所有核武器密碼的'某國將軍,竟然想放棄下達啟動全球行星發(fā)動機按鈕的命令。要不是周喆直堅信我方工程師一定能完成修復(fù),堅持代替某國將軍下達命令,要不是具體操作人員聽指揮,流浪地球計劃就會出現(xiàn)偏差,就不能完美躲過爆月的碎片撞擊。團結(jié)和信念太重要了。
補充二:要團結(jié)就要無私的互助。周喆直用一根一萬五千年前愈合的人類股骨,告訴聯(lián)合國講臺下的人們,團結(jié)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遠古時代的人們就懂得“人類要幫助人類才能活下去”,今天的人們難道不懂“人類沒了,要這世界何用”的道理嗎?個人理解“如果太陽系不復(fù)存在,如果地球即將毀滅,你藏再多的核武器有什么用?”用大白話說“某些國家,嘴上喊著明白,心里揣著糊涂”。
補充三:是一些我的碎碎念!爸袊教靻T中隊,五十歲以上的,出列”。帶動各國不斷站出英勇赴死的航天員,他們要在遙望母星地球的同時按下引爆月球的按鈕。這是置生死與度外的團結(jié)。面對危難只想回家找媽媽,面對危機只想推卸責任,都不是湍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英雄。記住,危難當前唯有團結(jié)。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3
大年初一看完《流浪地球2》,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寫一點我對劇情的理解和對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體》地球往事的記敘方式,通過一個個關(guān)鍵時間節(jié)點勾勒出地球歷史的亙古延綿。
《流浪地球2》著重講述的是兩次危機——20xx年的太空電梯危機和20xx年的.月球墜落危機。20xx年太空電梯遭遇恐襲,“方舟一號”空間站的墜落。20xx年月球墜落危機,因為“逐月計劃”的`實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時如果突破了洛希極限,月球殘骸將撞擊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壞和大量人類傷亡。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4
本來想說初一就去看《流浪地球2》,但是奈何實在已經(jīng)買不到票。。。于是和朋友在初三看了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首先本人認為:不要把這部片當科幻影片!不要把這部當科幻影片!不要把這部當科幻影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你對這部片的認知定位有所偏差,可能會體驗不佳,但如果你把它當成是一部巨深刻的倫理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片,將是十分的精彩絕倫!
整體三個小時看完就是一句話: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國產(chǎn)科幻電影嗎?
本來20xx年看《流浪地球1》就覺得已經(jīng)很棒了,要超越前作極其困難,但是!《流浪地球2》做到了,而且完成得很棒!
01:故事簡介
故事的背景,依然是流浪地球時代,太陽日漸膨脹,即將威脅到地球,人類必須尋找新的家園。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傳,并為后續(xù)展開鋪墊。
先來了解一下基本的時間線,《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1》的前傳,時間線集中在《流浪地球1》之前的30年,這部以20xx年的太空電梯危機和20xx年的月球墜落危機為背景的電影,總共有兩個時間節(jié)點。
但是2和1不同的地方在于:在這場關(guān)乎所有人類生與死的考驗中,卻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兩個派別。有人悲觀唱衰,認為人類失去了希望,企圖在數(shù)字中獲得永生。有人始終相信,人類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帶著地球逃離危機。信與不信,貫穿了電影始終。
整個故事的架構(gòu)很宏大,三條主線交錯前進,交代了劉培強的成長和歷練,圖恒宇對數(shù)字生命的執(zhí)著和堅持,還有周老師作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的行動中的堅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節(jié)上的敘述,又有小的細節(jié)上的描寫,總體上還是很吸引人的。
PS:這部片的劇情其實真的不大建議帶小孩子們?nèi)ビ^看,這部片真正的主線是劉德華這條人工智能自主意識的線,很精彩!很深邃,也很燒腦。小編只提示一點,多注意攝像頭,多注意一個叫馬兆的人,因為很多細節(jié)綜合起來回味,細思極恐...... 私以為或許MOSS并不是希望人類滅絕,而只是不斷地讓人類感受生與死,才能指引人類活下去,片中的許多與劉德華有關(guān)的戲份都或多或少地暗示了它的計算能力也許已經(jīng)能夠推演出每一個人在同一時間里的不同選擇所帶來的結(jié)果。那么,人類是否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它帶來的究竟是命運,還是無數(shù)個有偏差的假設(shè)模型?可能只有等待若干年后的3來解讀了......
02:人物飾演
為實現(xiàn)妻子最后的愿望,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帶她回到上海老家。
曾經(jīng)熱鬧繁華的地方成為一片廢墟,他們在陽臺上暢想對于家的回憶,彼此依偎,相濡以沫。
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意外失去女兒,卻因為無盡的思念,開啟了一場讓女兒獲得“永生”的征程。
沙溢飾演的航天員張鵬,是全片的搞笑擔當,也是眼淚擔當。
他在生命最后的時刻,為劉培強指明了一條生還之路,那是他作為師父,對徒弟最后的保護。
03:本人觀后感
作為普通觀眾,觀影體驗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畫面震撼,特別是開場部分,有一種世界末日又充滿希望的感覺。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對家人,對國家,對地球等,沒有過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張鵬在引爆核彈時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地球還挺美好的。
另外對數(shù)字生命的討論也很吸引人,對于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能要在續(xù)集中有更多的討論。不好的點也是有的,因為故事豐滿,想要把它講明白,就需要很多細節(jié),需要很多時間,觀眾也容易抓不住重點。
整體影片還是充滿了對親情的贊美,對國家的贊美,對人類文明的延續(xù),講的就是人類可以團結(jié)起來共同處理危機!團結(jié)沒那么容易,面對危機,全人類都要做出選擇,人類首先要統(tǒng)一思想,是選擇數(shù)碼化的永生,還是選擇生命的延續(xù)?在思想尚未統(tǒng)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尚未達成之前,所有的戰(zhàn)爭對象都如開戰(zhàn)機的沙溢的一句臺詞:全都是友軍!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5
一直以來,我始終有個慣性思維:優(yōu)秀影視劇的續(xù)集,往往就是“狗尾續(xù)貂”。目的不過是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聲譽”,以實現(xiàn)“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卻并沒有這樣的感覺。
坦白說,《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因為:有歡笑,有淚水,有思考。與《流浪地球》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票房和評分就是很好的證明。正所謂: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觀眾的雙腳是誠實的,哪一場精彩就會走去哪一個放映場;觀眾的“屁股”不好請,因為,只有影片足夠出色才能吸引住他們,進而把“冷椅子”坐成“熱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驚心動魄的場面?臻g站遇襲,無人機大戰(zhàn),“太空電梯”被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決,核武“轟炸”月球……每個場景都十分震撼,堪稱是視覺上的一場饕餮盛宴。但這些都還是表層上的東西,除了表層的.東西,那些深層次的能夠引發(fā)人們思考的東西,才更具價值。
比如:當?shù)厍蛎媾R毀滅的巨大災(zāi)難時,她還美好嗎?影片中,劉培強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又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他遇見了愛情——愛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東西。而愛情的力量,也是無窮大的。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它,哪怕地球會毀滅,人類將滅亡,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去愛!
公平從來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當災(zāi)難來臨時。所以,影片中聯(lián)合政府中國代表周喆直會說:不求公平,只講責任。區(qū)區(qū)幾個字,彰顯出的卻是:對“人類大義”的深度思考。而后,當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中國宇航員張鵬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說道: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他們是去組建敢死隊,明明就是有去無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他們正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講責任”的大義。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親情。劉培強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圖恒宇為了死去的女兒丫丫,寧愿“以身試法”、以命相搏。為了替家人換得一張進入地下城的門票,劉培強選擇離開家人入駐空間站。但是,在把這張票給妻子還是給岳父上,讓他犯了難……圖恒宇不滿足于女兒丫丫只有兩分鐘的“數(shù)據(jù)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進入地下城的門票,他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而是繼續(xù)躬身于科研,以讓女兒丫丫的“數(shù)據(jù)生命”變成永恒。當老馬提示他:擁有了永恒“數(shù)據(jù)生命”的丫丫,可能是個天使,也可能是個惡魔時。他選擇了相信。所以,當自己溺水時,讓女兒記住了秘鑰。并在最危急關(guān)頭,拯救了全人類。
通觀整部影片,無不圍繞著“災(zāi)難”與“拯救”兩個關(guān)鍵詞。災(zāi)難是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地球必須要去流浪。而“拯救”則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有人類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奮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聯(lián)合政府的成立,有人類最高端武器的應(yīng)用——如:核武轟炸月球,有“數(shù)據(jù)生命”的積極參與,還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靜與睿智,令人印象深刻。當人類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爭論不休時,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災(zāi)難,以此來逼迫人類盡快做出理性選擇。也許手段不夠委婉,但初衷卻是好的,也算勉強能夠接受。不過,至少透漏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當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識之后,它會自行判斷而不會聽從人類的“發(fā)號施令”。
這就不禁讓我們擔心:這樣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備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龐大的資源,擁有了超強的力量……那么,它還能夠始終不改造福人類的初心嗎?我想未必。人類不能對此太樂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類必須要保持清醒,確保在與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終處于優(yōu)勝。不然,人類就可能失去對于自身命運掌控的權(quán)利。
當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無懈可擊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嗎?流浪出太陽系,真的是最優(yōu)選擇嗎?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去改造太陽嗎?地球上現(xiàn)有的“人造太陽”技術(shù),不能拿出來應(yīng)急嗎?在停止自轉(zhuǎn)的情況下,用上萬個引擎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地球會否如雞蛋一樣散了黃?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須要拋棄月亮嗎?把它改造成“小太陽”,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嗎?
誠然,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而這些,也不是一部電影所能夠解決的問題。電影終歸只是一種藝術(shù)形式,一場視覺宴會,而不是科學(xué)研究。更多的問題,還需要留給科學(xué)來解決。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傊读骼说厍2》已經(jīng)達到了科幻電影的一個新高度。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6
人類的勇氣可以跨越每一個歷史,不管是當下還是未來!}記
在前幾天上線的《流浪地球二》我慕名前去“一飽眼福”這部電影講述了,因面臨太陽氦閃危機入全人類齊心協(xié)力將地球送往新家園的故事。該電影畫面十分壯觀,劇情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我回味無窮。
劉培強是個普通人,他擁有的幸福家庭卻被愈加惡劣的地球環(huán)境拆散。眾所周知,已被侵蝕的地球的地球表早已不在了,而地下城才是目前地球上可以維系生命的地方,進入地下城更是一名難求。他為了讓妻兒安全,選擇前去國際空間站駐扎。
而圖恒宇,是一名數(shù)字生命的研究員,他的女兒在多年前的車禍中喪生,失去愛女的`他,這么多年來,做的所有研究,都是為了讓女兒意識附著于物理質(zhì)上,達到永生。故事最后他竟然奇跡般的與劉培強一同在數(shù)字世界復(fù)活了女兒,還拯救了世界。
兩位主人公都有親情的牽絆,割舍不少的東西,他們并沒有因為這些棄人類于不顧,而是轉(zhuǎn)身投入到拯救地球工作中,讓我敬佩。
也許現(xiàn)在離出現(xiàn)太陽氦閃還很遠,但我們應(yīng)該時刻警醒自己!蔽ky當前,唯有責任”。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7
《流浪地球2》,一個科幻電影,雖然我沒看第一部,但第二部的某些情節(jié)卻深深地打動著我的內(nèi)心。
比如劉德華飾演的電腦技術(shù)員,為了自己心愛的女兒能存活,不顧一切拼命研究數(shù)字生命,最后不僅讓女兒存活下來了,還憑借數(shù)字生命,拯救了地球;
吳京飾演的太空飛行員,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次又一次放棄生存機會,總是讓自己處于最危險的處境中;
以及在影片快要進入結(jié)尾時,沙溢等群演扮演的太空老兵們,為了后輩的幸福生活,主動帶頭請纓犧牲自己,去完成一個悲壯而又偉大的任務(wù)——炸月球拯救地球。
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那種相互扶持,為了保護他人,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的可貴精神。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8
先說一下我看這部電影時的感受,心里對這部電影的評分其實在觀影過程中像心跳一樣,好幾次起伏,但是等看完之后,了解了這個框架,我覺得這部電影是不錯的。
所以,大家可能會跟我一樣,會對幾段劇情摸腦袋,心里暗想這樣也行?也會因為價值觀的不同而對某些片段覺得很不適,但是當看完后,我認為應(yīng)該可以評價這是一部好的電影。
在不劇透的情況下,我想談?wù)効催@部電影時的感受,就是這部電影對「給文明以歲月」和「給歲月以文明」進行了探討。是的,如果你是三體迷,你一定也知道大劉在《三體》這部小說里也進行了探討。
然而,這部電影并未延續(xù)三體的思路,而是給出了一個新的解答:「給文明以歲月」和「給歲月以文明」是一體兩面的,「給歲月以文明」是里,「給文明以歲月」是外。
人不會永生,但是人類這個物種可以。也是基于此,對于單個的人來說,人性是給自己的歲月標上了「真正」的時間,這里的人性是正向的',是為了所愛之人愿意犧牲的人性;而對于人類而言,也存在一個「人性」,但是這個人性,既有正向的,也有負面的。
所以,人會消亡,但是人類會永存,原因在于,人類有著正反兩面的人性。先不說這個觀點我是否認同,但是我覺得很酷。「人類總想毀滅自己,所以人類才能永生」,老實說,我是感受到這個,才覺得這部電影是部好電影。
很期待第三部,如果能夠延續(xù)這個架構(gòu),我覺得這將是一部世界級的科幻巨作。最后祝大家新年快樂!這部電影值得票價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9
當太陽即將毀滅的時候,處于太陽系中的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人類則開始啟用流浪地球2計劃,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影片畫面震撼,一起來看看網(wǎng)友們的感受吧!
今天,我看了電影《流浪地球2》,從這部電影里,我懂得了希望是什么。
在電影最后一個部分里,劉啟想出了點燃木星推動地球的辦法,他們的37號車里的成員分了工。
韓朵朵和其他的成員一起推動接口的時候,他們的人太少,根本推不動。國際太空戰(zhàn)里的劉培強,聯(lián)系聯(lián)合國政府,想讓政府把調(diào)到地下城里的汽車再派回去,幫助韓朵朵他們一起推動接口。但聯(lián)合國政府沒有答應(yīng)他的請求,不過答應(yīng)了他在全球播放韓朵朵的`講話。
韓朵朵說了這樣一段話:“昨天,我的老師還在講希望,那個時候,我不認為這個世界上有希望,但是今天,我知道了什么是希望,希望就是像班長說的那樣,在生活中像鉆石樣寶貴的東西,現(xiàn)在我們需要希望,回來吧!和我們一起戰(zhàn)斗吧!”
通過這段話,我懂得了什么是希望,希望就是在我們生活中像鉆石一樣寶貴的東西,如果哪一天我們的世界,也變成了流浪地球2那樣的地方,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犧牲和希望,我們寧愿選擇希望,犧牲的話,我們?nèi)嫉脿奚;但如果選擇了希望,我們就可以犧牲更少的人,有更多的人存活下來,保留人類的文明。
我看了這個電影,深有感觸;我也通過這個電影,懂得了什么是希望。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10
在看過劉慈欣的《流浪地球2》后,我就被深深吸引了進去,他通過平凡的方式寫出了不凡的科幻!
《流浪地球2》以豐富的想象貫穿全文——20年前,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軌道,航出了太陽系,在寒冷的外太空繼續(xù)著它孤獨的逃亡生涯……看到這里,讓我不禁佩服起作者劉慈欣,佩服起他對宇宙的認知,他真是把科幻描繪的像真的一樣;通過他的想象,他發(fā)明了地球發(fā)動機,它的威力非常大,可以照亮北半球,當在太陽爆炸的時刻地球發(fā)動機能夠幫助人類逃亡太陽系,逃到其它恒星上尋找可生存的地方。“地球派”和“飛船派”是兩隊死對頭。這些“角色”在情節(jié)中不斷閃現(xiàn),而就是這些“角色”為xx增添了許多色彩。
人就要有豐富的想象,想像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美好的遐想是不行的,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xiàn),才能夠駛向成功的彼岸!也許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上,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qū)散絕望之云!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寫出了我們不保護地球的嚴重后果,雖有地球發(fā)動機給予我們的幫助,但它也需要資源{各種山體},如果地球真的`滅亡了,那我們就要坐著超音數(shù)速汽車到別的星球生存,愛護地球,別讓他離我們而去!
這部電影的作者劉慈欣簡直把科幻描寫得神乎其神,他把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宇宙緊緊相接在了一起,表面上看起來不足為奇,可慢慢的品嘗,才能嘗出真正的味道。
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感覺到科幻原來由許多不同形式。如——塑造寫地球上不可出現(xiàn)的人或生命體,如通過寫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到不可思議的事……它讓我認識到了真正的科幻,也讓我對科幻燃起了濃厚的興趣!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11
20xx大年初一,《流浪地球》震撼上映,在全國掀起熱潮。這既是一部成熟的商業(yè)片,也是一部優(yōu)秀的科幻片,它真實展現(xiàn)了災(zāi)難來臨時的復(fù)雜人性以及偉大悲壯的英雄主義。自此,中國科幻電影迎來了曙光。
經(jīng)過4年的籌備與拍攝,運用更高端的技術(shù)和更先進的理念,郭帆攜《流浪地球2》重返熒屏,燃爆春節(jié)檔。在多位實力派演員的加盟下,《流浪地球2》加量不加價,是續(xù)集也是前傳,有繼承也有突破。在視覺方面,提供了絕對震撼的恢宏場面,無論是高聳的太空電梯,還是月球危機引發(fā)的潮汐與碎片,都在用“大”,襯托人類的“小”。而渺小的人類如何在這宏大且無情的宇宙中努力求存,則是這個系列貫穿始終的命題。
從畫面和技術(shù)上來說,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制作,有著不輸好萊塢的特效;從劇情和人物上看,這是一部偉大的末日拯救式群像電影,貫穿了中式的愛國情懷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從歷史進程來看,這是一次跨時空的,關(guān)于數(shù)字生命的合理性、人與人工智能關(guān)系的探討。
《流浪地球2》更令人驚訝的一點,是在故事上與前作分毫不差地接續(xù)的同時,還要在主題上與前作形成呼應(yīng)和互文。這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這個角色。正是因為他對女兒的愛與執(zhí)念,催生了具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能MOSS(550w)。圖恒宇與已經(jīng)成為數(shù)字生命的女兒丫丫的對話,和劉培強與MOSS之間的對話,也是全片最感人且最值得玩味的段落。
圖恒宇試圖用永恒的生命重新定義死亡,而劉培強則通過對MOSS表現(xiàn)出的絕對理性的.質(zhì)疑,再度定義了人性。具備了這樣深度的思考與探討,我們的科幻就不只是徒有視覺奇觀的空殼,而是真正有了可以馳騁翱翔的翅膀。
《流浪地球2》具有濃厚的中國式情感色彩,當我們“造著船,移著山”,提出“流浪地球”計劃,這是眷戀故土、落葉歸根的浪漫;當張鵬等老戰(zhàn)士選擇犧牲自己,為年輕一代換來生機;老周選擇讓位給渡小郝,讓年輕人獨當一面,這是鐫刻在中國文化中的傳承;當中國人在危機關(guān)頭挺身而出,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棄,敢為最后一絲機會放手一搏,這是深埋于血肉之中的堅韌。情感在共鳴,在震蕩,《流浪地球2》為冷科幻注入了滾燙的熱血,給予其生機與活力。
《流浪地球2》票房已突破23億,且仍爆發(fā)著蓬勃的生命力。期待中國科幻電影的美好未來。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12
流浪地球的敘事背景宏大,很多設(shè)定充滿新意,從電影設(shè)計來看,后面還會有三和四,有類似星際穿越的設(shè)定。
看了第一部的原因,在一些情節(jié)來說不可避免就會可預(yù)測(吳京在月球坍塌后逃生活下來)。有些段落也略顯俗套(在最后一秒終于聯(lián)網(wǎng)成功,拯救世界)。
有一點我的悲傷是,在面對世界末日時,是有少數(shù)人去決定大多數(shù)人命運的。“數(shù)字化人類”和“流量地球”的`選擇,從電影設(shè)定來說,“數(shù)字化人類”給了每一個人活在“虛擬”中的機會,且從最后劉得華的結(jié)果上看,也不糟糕。流浪地球,最后是一半人的犧牲(他們沒有去地下城的機會)。這些選擇,究竟如何正確,又對誰公平。
做選擇的權(quán)利在少數(shù)人的手上。月球即將突破洛希極限,地球發(fā)射器的準備工作沒做好,這時點火地球立刻完蛋,不點還有三天時間等死。但是少數(shù)人替大家做了決定,這很可能剝奪大多數(shù)人最后三天的生命時光。我認為這部片子充滿了濃濃的個人英雄主義(吳京選擇一個人在月球上放置最后的五枚核彈,中國代表選擇倒計時結(jié)束就發(fā)動發(fā)射器)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13
昨天下午看了電影《流浪地球2》,這次觀看了流浪地球2之后,被這部國產(chǎn)科幻佳作的宏大場景、炫酷科技所折服,國外科幻大片震撼人心的大場面,國產(chǎn)科幻大片同樣有,更有“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勢頭。
這個電影的故事梗概,就是一條國家路線牽引,重點是參與聯(lián)合國決策);兩條感情故事線并行,第一條是劉培強擔任飛行員就可以給予家人兩個地下城生活名額,但是家人有三位分別是妻子(妻子生重病,好像是癌癥,因為沒頭發(fā)了,估計是化療后的副作用),兒子(劉啟,流浪地球1中提出點燃木星的'年輕人)和父親;第二條是圖恒宇想讓女兒獲得數(shù)字生命,繼而獲得永生。
就三個故事的敘述而言,整體比較合理,沒有難言的bug或槽點。在觀影結(jié)束后,觀點是兩個感情故事有點苦情,當然車禍、癌癥等都是比較常見且普遍的讓劇情發(fā)生轉(zhuǎn)折、催人淚下的剛需“催化劑”,我表示可以理解。
當然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在于對主題的升華,周老師講的故事即是電影主題的點睛之筆,也是對當下世界局勢的暗示(全世界各個國家更應(yīng)該進行多邊合作,而不是搞單邊主義,搞封閉主義)。
周老師所講的故事是:一萬多年前,一個原始人大腿骨頭斷裂后依然生存了下來,這印證,即使生存的環(huán)境如何殘酷,面對的困難如何艱巨,團結(jié)和協(xié)作是讓生命延續(xù)、讓人類文明得以傳承的關(guān)鍵“秘訣”。
流浪地球2電影中,雖然地球面臨了多次危機,但是只要各個國家精誠團結(jié),全人類齊心協(xié)力,一個個新挑戰(zhàn)、新困難必將迎刃而解,地球方能化險為夷,轉(zhuǎn)危為安。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14
但凡科幻電影,總離不開末世背景,危機的土壤并不適合萌發(fā)情義,無論是美國人駕駛飛船逃離地球,還是韓國人面對喪尸拋下同伴,千百次危機中,他們一遍遍踐行了,利己才是末世生存的奧義,但本片脫離了“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窠臼。中國人選擇聯(lián)合全人類,他們在月球,在海底,在聯(lián)合政府,在中央控制室,為了希望奮斗至最后一秒。如果說西方的科幻片,是講英雄各顯神通,披堅執(zhí)銳斬妖魔,那么中國科幻片則是講一輛狂奔在不歸路上的破車,由全體凡人去做那當車的螳螂,有人拉車頭,有人壓后座,有人甘愿鉆到車輪下做墊腳石。中國人的責任與情義,從不因災(zāi)難而軟化變形。
在舍生取義的命題前,情義,似乎永遠是責任的絆腳石,作為科學(xué)家,圖恒宇的責任是接通服務(wù)器,阻止隕石墜入地表,可作為父親,他只想把女兒的數(shù)據(jù)植入服務(wù)器,還她完整的一生;蛟S你覺得,父愛雖如山,可這份愛時不時會威脅到計劃的安全實行,假如沒有女兒的牽絆,圖恒宇早已啟用550A執(zhí)行計劃,人類早就脫險,情感的搖擺,會讓你懷疑他的抉擇。
這是編劇的小詭計——讓觀眾無形中認定情義是責任的累贅。我們會不解,有必要在災(zāi)難中強加情感來擴充劇情嗎?為什么不可以出現(xiàn)一個完美到類似超人的英雄拯救人類!編劇已經(jīng)給出答案:因為人類心底最強的力量,那種從骨子里榨出的勇氣和決心,它的來源是愛呀,怎么能輕易割情舍愛呢?人終究因眷戀變得偉大,這個美麗的地球上,有他們深愛的一切,所以圖恒宇最后的指令是讓女兒記住服務(wù)器密碼,所以張鵬在按下核武保險栓的前一秒向地球微笑。故人難舍,故土難離。千百年對故鄉(xiāng)的依戀根植于中國人的骨血,在浩劫里,渺小的人類選擇把故鄉(xiāng)背在肩上逃亡,蝸牛背著殼蹣跚前行。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yīng)具備的美德,災(zāi)難當前矢志不渝,盡職盡責,可稱為“道”。就像周喆直說的“世上本沒有公平,災(zāi)難面前,唯有責任”每個人都是一顆卒,不計代價,不問生死,他們有沖到盡頭的決心,也有半路夭折的覺悟。只能人力點燃核武器的時候,面對這張單程票,張鵬,這個擅長插科打諢的漢子,第一次斂去了嬉笑。他變成真正的戰(zhàn)士,金剛怒目,英雄出征。
按下年輕的航天員,一嗓子吼出50歲以上的伙計,老將拆下肋骨當做火把,為后輩照亮生路,看吧,責任和情義是永遠分不開的。斷裂的股骨頭也能孕育出綿延不絕的希望。
沒有什么是公平的,死亡是所有人的結(jié)局。在死亡的威脅下,人性將無所遁形!叭祟惪偸菍⒆罹艿姆雷o,用在互相毀滅的武器上”以至于他們想共克難關(guān)時,竟然被彼此的防備絆住了手腳,他們在聯(lián)合政府的大樓里爭吵的面紅耳赤;他們在總控室的儀器前破譯地焦頭爛額;他們在被淹沒根服務(wù)器邊拼命掙扎,又或者,他們只是在生命的最后與地球默默對望。他們上天、入海,造城池。登月、解碼,存文明。如一萬五千年前一樣,積薪成火,令饑寒絕望不得近身。
傳承與希望
在痛苦和壓抑中總有人前仆后繼,頑強地追尋希望!读骼说厍颉酚袃蓪鞒嘘P(guān)系的角色,張鵬與劉培強,周喆直與高曉晞。前者是先鋒隊,后者是后備軍。張鵬培養(yǎng)了一位優(yōu)秀的學(xué)生,氧氣耗盡前的一串坐標,是送他學(xué)生回家的路,劉培強為了讓兒子獲得進入地下城的資格,重返太空……高曉晞也早就不是那個上臺發(fā)言就緊張的'姑娘,她也會在后輩上臺前叮囑他要一字不落。一代代人守護火種,一代代人繁衍希望,一萬五千年后的股骨頭,被小心翼翼接好,它長出了堅韌,團結(jié),勇毅,信任和希望。我始終相信,是這樣美好的品質(zhì),千百次拯救人類于水火。
我想特別提一下兩個角色:馬兆和圖恒宇,這對科研組搭檔幾乎是兩個極端,一個理智到無情,一個感性到偏激。馬兆決心為科研奉獻一切,他拒絕留下自己的備份,堅稱人死不能復(fù)生。
但他也會默許圖恒宇使用550A傳輸女兒數(shù)據(jù),也會在最后時刻將密鑰拋向搭檔。而圖恒宇,在女兒意外去世后近乎瘋魔,他所有的科研舉動都是為了讓女兒通過數(shù)字生命的迭代獲得永生,為此,他不惜觸犯法律,不惜冒著毀掉流浪地球計劃的風險,將女兒的數(shù)據(jù)植入550C。但他也會為了聯(lián)通根服務(wù)器一次次潛水,會在危機前命令笨笨撤離。而到了該落幕的時候,理智的人嘶吼:“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偏激的人呢喃:“記住這串數(shù)字,我知道只有你能”。
看吧,人就是這樣多面的生物,有時候你自己也不知道,在生死之際,會爆發(fā)出什么樣的覺悟。
或許是最真實的人性吧,其實他們都不壞。
中國的科幻片,不只有閃著冷光的機械和數(shù)據(jù),更有滾燙赤誠和愛憎分明的情義。正是這份情義,使中國人選擇把故鄉(xiāng)背在肩上,同舟共濟,披荊斬棘。正如影片中所說,決定人類命運的,是人類的自我抉擇。無論結(jié)果將人類歷史導(dǎo)向何方,我們始終選擇希望。
后記:“我相信,會再次看到藍天、鮮花掛滿枝頭”
“我信,我的孩子會信,孩子的孩子會信。”
危機前的這份堅定和坦然,就是人類的希望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15
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電影拍的很震撼,但其實沒看太懂,近3個小時,看得腦袋發(fā)脹。半夜睡不著,便坐起來重看原著和影評,才算有那么一點撥云見日,不吐不快。
原本為了應(yīng)對危機的措施,成為了危機本身。
這是流浪地球計劃所遇到的最大的麻煩。也是整部電影的矛盾點。想必過去的疫情三年,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悟。
比起美國倡導(dǎo)的方舟計劃,讓極少數(shù)有地位有錢的人得以逃離,絕大多數(shù)人留在地球等死,很顯然,中國科幻界所要追求的價值觀是一定要帶著地球跑,哪怕要付出幾代人受苦受難的代價,至少跟我同年同月生的又是濟寧老鄉(xiāng)的導(dǎo)演郭帆是這么拍的。
你是想降低自己當下生活的質(zhì)量,去應(yīng)對一場可能百年以后才會遇到的危機?還是選擇活在當下,享受這片刻的愉悅?
如果有一天告訴你,要讓你受苦一生,才能求得人類文明的延續(xù),你愿意犧牲你這一生嗎?很多聲音會說,憑什么要犧牲我,人類文明延續(xù)不延續(xù)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
我一直悲觀地認為,當下世界的年輕人是屬于躺平的`一代,這些人甚至連下一代都不想生了,他們會在乎以后會不會還有人類文明?
其實可以思考一下,人類文明的存在,是為了部分個體的滿足還是為了廣大人類群體的幸福?危機來臨,是選擇犧牲一部分人的生命,來保障少數(shù)人的生活質(zhì)量,還是說為了絕大多數(shù)個體的存活,而犧牲少數(shù)人的生活質(zhì)量?
劉慈欣老師的這句話值得深思: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周喆直先生在聯(lián)合政府講了一個故事:在一萬五千年前,大腿骨骨折是致命的,一旦大腿骨折就只能任由被其他動物吃掉。但是,人們考古發(fā)現(xiàn)了一根一萬五千年前愈合了的大腿骨,這說明當時的人類受傷之后,有人照顧他,有人給他喂水和食物,就是人類文明的誕生。只有互相幫助,團結(jié)在一起,才能稱得上是文明。
整部《流浪地球2》,說到底不過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濃縮為一句話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關(guān)于這個話題,放在當下的世界環(huán)境,一切才剛剛開始。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流浪地球2》觀后心得02-07
《流浪地球》觀后感流浪地球觀后感受06-01
流浪地球觀后感流浪地球觀后感05-08
《流浪地球》觀后感 流浪地球讀后觀后感11-15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02-04
《流浪地球2》觀后感04-20
流浪地球2觀后感04-25
電影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02-16
流浪地球2觀后感大全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