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山水》優(yōu)秀教案 推薦度:
- 桂林山水 教案 推薦度:
- 桂林山水 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桂林山水》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教案1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會認生字,能正確讀寫。
3、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贊嘆——描述”來抒發(fā)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第一教時
一、預習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讀生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jié)合上下文內(nèi)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了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yōu)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三、品讀感悟:
1、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匯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師生討論后小結(jié):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nèi)容有什么關(guān)系?(課文內(nèi)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懩?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jié))”
四、鞏固延伸:
質(zhì)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nèi)容:
1、能用一二句話,贊嘆優(yōu)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漓江水特點的句式。并在此基礎(chǔ)上,想象漓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贊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fā)談話:你們想去桂林游玩嗎?為什么?課文的作者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藗兌颊f,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fā)談話(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出現(xiàn)一幅桂林山水畫卷,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靜啊!
。2)漓江的水好靜啊!
(3)漓江的水很靜!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罢妗弊诌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diào)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髡呖吹竭@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ǘ┻M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ㄓ靡陨系亩嗝襟w軟件范讀錄音作朗讀指導:漓江的水真靜;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綠啊。)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么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贊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o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三)進行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的訓練。這么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弊x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chuàng)設(shè)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fā):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ǎ┑谩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鏊米屇愀惺艿侥樕戏帕吮髁。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明凈啊!明凈得像……
擬定學生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chuàng)設(shè)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么,說什么呢?
擬定學生1:看著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播放多媒體軟件:一幅“象山圖”出現(xiàn),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四)進一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
小結(jié):你剛才隨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觀賞,還是玩賞了漓江的水?為什么?
{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xiàn)兩幅人們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涼爽!}
。ㄎ澹┫刃〗Y(jié)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賞佳景。小結(jié)后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diào)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wěn)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diào)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邊讀邊出示多媒體軟件:出現(xiàn)三幅圖,分別再現(xiàn)文字和聲音:
。1)桂林的山真奇啊!
。2)桂林的山真秀!
。3)桂林的山真險!}
6、創(chuàng)設(shè)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么x
。3)你看到這么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fā)后,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云霄……
。6)老師出示“形態(tài)萬千”、“奇峰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2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會認8個生字,會寫6個字。體會“波瀾壯闊、水光瀲滟、無瑕、翡翠、峰巒雄偉、山脈逶迤、奇峰羅列、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陸離”等詞語的意思,自主積累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4.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課文中一些詞語和引用的詩句較難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
2.桂林山水的課件、圖片。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搜集有關(guān)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現(xiàn)在,把你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學生交流資料,教師簡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jù)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堅硬的石灰?guī)r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shù)突兀奇峰,流經(jīng)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在不懂的詞語下做個標記,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指導讀準加點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樣記住這些字。
漓lí江擴kuò散峰巒luán雄偉山脈mài比擬nǐ重巒疊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詞語,大家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詞語的意思。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如: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水光瀲滟: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奇峰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著。
重巒疊嶂:山連綿不斷,山峰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在課文的語言和寫法上你想說些什么?
討論:課文的語言很美,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課文按“總——分——總”的方式寫。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然后同桌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引導感悟課文的語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觀察圖畫或讀一讀這些資料。課件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光瀲滟的西湖和漓江。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2)指名朗讀,討論:
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得純凈可愛。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指導朗讀:“真”字可讀重些,表達作者驚喜贊嘆的語氣。
試背這一段。
五、學習遷移,自學第三自然段。
1.啟發(fā)自學方法:剛才我們學習了寫漓江水的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學習的?(看圖畫、讀課文、想象、體會)按上面的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峰巒雄偉的千山、山脈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使學生在看畫面時可以形象體會“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翠屏”“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討論桂林的山的特點:奇、秀、險。
。3)自由練習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
。4)試背這一自然段。
六、指導寫字。
1.自學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擴、羅”較容易寫!皫n、碧、綿”可以用部件組合的方法來記!氨獭弊⒁馍厦娴摹巴酢住焙拖旅娴摹笆,寫得一樣寬!熬d”在“連綿”中是“綿延、連續(xù)不斷”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與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兩筆分別是“”和“乚”,不要寫錯。
2.每個字寫兩遍。
七、作業(yè)。
繼續(xù)搜集有關(guān)桂林風光的圖片資料,特別是關(guān)于桂林山洞的圖片資料,自學課文余下部分。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說說自己學了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課文語言的美。
二、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回憶學法。(看圖畫、讀課文、想象情境、體會語句。)
2.用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3.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師簡介:桂林是石灰?guī)r地形,所以山上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guī)r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fā),碳酸鹽類沉淀結(jié)晶,逐漸堆積成的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等?凑n件體會石鐘乳“千奇百怪的形狀”,在燈光的照耀下在洞內(nèi)“光華閃爍、色彩變幻”的樣子。
學生說說自己看課件和讀課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這一段。
2.在小組里說說自己對這一段的理解,著重討論兩處引用的詩句的意思。
交流討論:你怎么體會“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引導看課件、讀全文體會詩句描繪的情境,感悟詩句含義:
(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是說江水像青綠的絲綢飄帶,山如碧玉做的發(fā)簪。
。2)“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意思是說: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里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教師簡介: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凑n件感受“空中云霧迷蒙,岸邊花紅樹綠,江面上白鷺低飛,竹筏徐行”。
正是因為這樣,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總結(jié)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總結(jié)全文,遷移訓練。
1.說說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啟發(fā):同學們,現(xiàn)在,你一定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話都說出來吧!
2.練寫、練說: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也就是批注;喜歡說的同學可以選擇我們看到的圖上的景點,如象鼻山,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shè)計旅游廣告詞;顒雍笤u議。
五、作業(yè)。
談話:桂林山水這樣美,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同學們,我們家鄉(xiāng)也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啊,也有獨特的風景!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大家想不想把我們的家鄉(xiāng)美景寫下來,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時間可以當場練筆。
備課參考
《桂林山水》詞語解釋
。1)甲天下:天下第一!凹住敝妇拥谝晃。
。2)水光瀲滟: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3)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4)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5)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6)翠屏:翠綠的屏障。
。7)奇峰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著。
。8)重巒疊嶂:山峰連綿不斷,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11)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桂林簡介 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jù)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后來,經(jīng)過地殼運動,到距今幾百萬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陸形勢。堅硬的石灰?guī)r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shù)突兀奇峰,流經(jīng)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這樣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為天下少有的奇觀。
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縣約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條青絲帶,蜿蜒于萬點奇峰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回,奇峰倒影,構(gòu)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敖髑嗔_帶,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詩人韓愈贊美漓江的詩句。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車出游時的快感,你知道嗎?你走到臺階上!罨疑奶炜罩杏袔滋庨W耀著星星;滋潤的風時時像微波一般飄過來;聽得見夜的隱秘而模糊的私語聲;陰暗的樹木發(fā)出微弱的喧噪聲。……你乘著馬車,經(jīng)過教堂,下山向右轉(zhuǎn),駛過堤壩!靥辽蟿傞_始升起煙霧。你覺得有點兒冷,就用大衣領(lǐng)子遮住了臉,你打瞌睡了。馬蹄踏在水洼(w。├锇l(fā)出很響的聲音;馬車夫吹著口哨。但是這時候你已經(jīng)走了約莫4俄里,……天邊發(fā)紅了;唐鴉在白樺樹叢中醒過來,笨拙地飛來飛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圍吱吱喳喳地叫?諝馇謇柿耍缆犯涌吹们宄,天色明凈起來,云發(fā)白了,田野顯出綠色。農(nóng)舍里點著松明,發(fā)出紅色的火光。這期間朝霞發(fā)紅了;已經(jīng)有金黃色的光帶擴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繚繞地升起一團團煙霧來,云雀嘹亮地歌唱著,黎明前的風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紅色的太陽來。陽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鳥兒一般振奮起來。一切都新鮮、愉快而可愛!四周遠處都看得清楚了。……太陽很快地升起來;天空明凈!裉焯鞖庖欢ê艹錾R蝗杭倚髲拇遄永锵蛭覀冇娑鴣。你的車子登上山頂。……風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霧色中隱隱地發(fā)藍,河那邊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邊有幾個平坦的丘陵;遠處有幾只野鴨在沼澤地上空飛鳴;通過了散布在空氣中的滋潤的陽光,遠處的景色顯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樣。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動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氣息籠罩著,感到多么健壯!……
石鐘乳的形成 石鐘乳的形成石灰?guī)r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fā),碳酸鹽類沉淀結(jié)晶,逐漸堆積成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游人進入溶洞,只見石鐘乳千態(tài)萬狀,琳瑯滿目,在彩色燈光的照耀下更顯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溝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縣交界的萬山叢中,有幾條神奇的山溝,因為周圍散布著九個藏族村寨,所以人們稱它九寨溝。
從南坪西行40公里,就來到九寨溝。一進入景區(qū),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從河谷至山坡,遍布著原始森林。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構(gòu)成了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圖畫,難怪人們把這些湖泊叫做“五花!、“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與湖泊之間恰似一級級天然的臺階。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
繼續(xù)向縱深行進,四處林深葉茂,游人逐漸稀少。注意,這時你已經(jīng)走到珍稀動物經(jīng)常出沒的地區(qū)。有時,就在不遠處,有一只體態(tài)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眼睛看著你。有時,會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竄出來,還沒等你看清它們,就又消失在前方的叢林中。有時,你的運氣好,會在遠處密密的竹叢中,發(fā)現(xiàn)一只憨(h。)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正若無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鮮嫩的竹葉。有時,你還會看見一只行動敏捷的小熊貓,從山坡跑下谷底,對著湖面美滋滋地照鏡子。
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
《桂林山水》教案3
一、教自讀課文的要求
根據(jù)《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的要求,自讀課文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閱讀,培養(yǎng)自學能力。課文的自讀提示,作學生的自讀指導,所提及的問題不要求學生回答。課文后面的練習,要求學生在自讀過程中獨立完成。有些生字詞,由學生借助工具書自查解決。本課教學時間為一課時。
二、《桂林山水歌》的教學重點
這首詩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在自讀中理解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含蓄地概括了桂林從歷史到現(xiàn)代的巨大變化,對沐浴在社會主義陽光下祖國新貌的贊揚。這首詩是以“信天游”民歌形式寫的,句式勻稱,音調(diào)鏘鏗,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可以使學生有較深的感受。要求學生體會想象的作用和詩句中詞語的深刻含義。
三、《桂林山水歌》的分析要點
這首詩的內(nèi)容可分成四個層次。
第一層,開頭4節(jié),傳神而又含蓄地道出了桂林山水的美。在寫法上,詩人避開了前人對桂林山水以實寫實的手法,采取了獨特的以虛喻實的方法,在前人沒有涉及的領(lǐng)域內(nèi)發(fā)掘出新的美。讓我們看到的不是桂林山的具體形象,也不是漓江水的具體樣子,因為桂林山漓江水給人們的印象是難以具體描繪的。如“神姿仙態(tài),如情似夢”都不是如實描寫真山真水,只是讓學生進行想象,神和仙都是我們沒有見過的,但云霧中綽綽出現(xiàn)了仙女的形象,由此而引起想象,神仙有多么美的姿態(tài),桂林山水就有多么美的姿態(tài);情愛和夢境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桂林山水就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
第二層,5—10節(jié),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聯(lián)系個人的感受抒發(fā)熱愛桂林山水的真摯感情。浪濤、風沙、馬鞍、沙盤,是具體景物的描寫,再現(xiàn)了詩人和千千萬萬的革命戰(zhàn)士迎著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沙,走向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過的錦繡河山之中,并為之而浴血奮戰(zhàn)的悲壯情景。
第三層,11—14節(jié),這是全詩的轉(zhuǎn)折之處,從這里開始,《桂林山水歌》在對客觀景物作了概括的描繪之后,轉(zhuǎn)向主觀心境的抒發(fā)。詩人緊緊抓住對桂林風景的特點的描寫,含蓄地概括了桂林從歷史到現(xiàn)代的巨大變化:借老人山的形象,慨嘆歷史上的祖國一直愁云籠罩;借還珠洞的神話,抒寫對于光明和解放的幢憬;面對雞籠山、屏風山,聯(lián)想到雄雞高唱,屏風開放,山河放出異彩;又從穿山景狀,表明大地洗盡愁容,面對明潔的喜悅。
第四層,最后12節(jié),由贊美桂林山水擴展到對祖國美好山河的歌頌,對沐浴在社會主義陽光下的祖國的歌頌。這一層是主題的升華,由桂林山水的可愛,概括到祖國江山的美麗,由普通的吟詠山水之情,而發(fā)展成為愛國主義的頌歌。
四、指導學生在自讀過程中理解詩句和詞語的深刻含義
1.最后一句“桂林山水——滿天下!”,“滿”字是前人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字巧妙點化,寫出了詩人對祖國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念和祝福。一字之易,把境界推到了新的高度,展示了一代新人的抱負和理想,含義深遠。
2.“人間天上大路開,要唱新歌跟我來!睂懺娙藢ゴ笞鎳錆M了信念和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五、把這首詩的寫作特點寓于聽、讀、析、說中去讓學生加以體會,教師只是稍加提示
1.這首詩在寫作上的特點是以神姿仙態(tài),如情如夢來表明桂林山水的美妙。它沒有如實的描寫山水,這種以虛喻實的寫法,著眼點是激發(fā)人們想象桂林山水之美。讀者不是通過作者的具體描繪去欣賞桂林山水之美,而是按照詩人的點示去想象它的美,并且想得多么美就多么美。虛寫的結(jié)果,反而能獲得最具體的效果,更使人感到桂林山水的美妙動人。
2.短語和句子多用對仗,形成了全詩節(jié)奏均稱而音調(diào)鏗鏹的音樂美。如開頭四句,“云中的神”和“霧中的仙”相對,“神姿仙態(tài)”是一個巧妙的復沓,“情一樣深”和“夢一樣美”相對,“如情似夢”又是一個巧妙的復沓。這兩節(jié)詩合在一起,又是一個完整的對偶詩節(jié)。這就造成了全詩回環(huán)往復,余音索繞的`音樂效果。
《桂林山水歌》賞析
《桂林山水歌》是我國著名的政治抒情詩人賀敬之的作品,它既是一首優(yōu)美的山水詩,有是一曲深情的祖國頌。開篇的四句把讀者引入了一種心馳神往的藝術(shù)境界,生動地描繪出桂林山水的那種朦朧之美,引人遐想的美,令人心醉的美,使人向往的美。詩句既抓住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有富有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正是因為詩人以戰(zhàn)士的眼光、戰(zhàn)士的胸懷去感受和描繪桂林的山水,因而他筆下的就不僅是山水,其還有“對此江山”油然而生的那一股強烈的自豪之情,景美情深,詩人很好的繼承了我國古代山水詩借景抒情,以情傳神的手法。而在戰(zhàn)士的心中,桂林山水就是祖國的身影,戰(zhàn)士寄情于山水,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從而深化了詩歌主題。
這首詩采用了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詩中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聯(lián)想、夸張、比喻、擬人、象征、把桂林山水景觀神化、生活化、人物化。例如,在全詩中,情與夢的結(jié)合,能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詩人讓我們?nèi)ハ胂笞钌畹那閻酆妥蠲赖膲艟常\用了以虛寫實的手法,使詩歌取得了更好的藝術(shù)效果。因為想象是詩歌對事物再創(chuàng)造的方式。
《桂林山水歌》和詩人 的其它詩歌一樣,詩中活躍著詩人的自我形象,直接袒露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親切感。
《桂林山水歌》是一首充滿強烈感情的社會主義山水詩,不僅寫出了戰(zhàn)士對祖國山水的熱愛,同時也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對社會主義的贊頌。
《桂林山水》教案4
《桂林山水》一文具有濃厚的描寫色彩和抒情色彩,這類課文宜以讀為主要方法進行教學。教此文,在各個不同環(huán)節(jié)采取不同形式的讀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效果較好。
一、審題聽讀,初步把握整體
揭示課題后,稍作討論,讓學生審題得知:本文要描寫“山”景、“水”景,而此“山”此“水”位于“桂林”。緊接著便可以情境化語言“帶領(lǐng)”學生閉目靜聽課文錄音,借此“游賞”桂林山水,聽讀“游賞”完畢,讓學生稍作回味后,教者歸納:
、俑S導游——課文錄音,我們觀賞了桂林山水的秀姿美態(tài),由衷產(chǎn)生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②導游——課文先總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引起我們的游賞興致。接著分別讓我們“看”了瑰麗的漓江水和秀美的桂林山。從而使我們具體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最后將山水相融,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山水畫卷。
這便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了課文內(nèi)容和段落結(jié)構(gòu)。
二、看圖自讀,具體探索內(nèi)容
首先出示掛圖(或揭示課本中的彩圖)。
然后讓學生按下列要求(出示思考題)邊看圖邊讀文。
①仔細看圖,觀察發(fā)現(xiàn)桂林山水的特點。
②圖文對照,找出文中與畫面直接對應的'語句。
、圩屑氉x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字詞以及具體描繪這些特點的語句。
、苜p圖品文,體味這些語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點上的精妙貼切。
這樣圖文對照,看圖幫助了讀文,讀文引導了看圖,促進了觀察力與理解力的相輔相成、同步發(fā)展,而一些富有表達力的重點字、記號、句等“雙基”因素也在學生自品和教者點撥中得到落實。
三、擇要引讀,深入理解重點
此前,學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點,這里專將直接描寫這些特點的語句提取,引讀欣賞,強化重點:
引:(身臨其境般讀第一節(jié)后)啊,果然名不虛傳!看,漓江的水真靜啊——
齊:靜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齊: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綠啊——
齊:綠得……
引:(讀完該節(jié)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齊:(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齊:(略)
引:桂林的山真險啊——
齊:(略)
至此,教者再以導游身份深情贊美地誦讀末節(jié)。
以上引讀過程還可以由男生引讀、女生齊讀和女生引讀、男生齊讀的方式重復進行。
四、辨析分讀,直觀發(fā)現(xiàn)寫法
首先略作啟發(fā),讓學生把第二、第三節(jié)都分為兩層。
接著指名兩學生(或指兩組、或分男女)對每節(jié)都各讀一層,有意識地顯示出漓江水與大海、西湖的對比關(guān)系以及桂林山與泰山、香山的對比關(guān)系。
然后讓學生從分組朗讀中直觀發(fā)現(xiàn)這一對比手法對桂林山水美景的襯托作用,體現(xiàn)了“甲”字。
最后仍以對應分讀方式,將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揭示出來,體會它們的形象性、生動性,從而理解“畫卷”的深刻含義。
五、回味賞讀,全面升華情感
在以上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緒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已形成的整體板書指點學生全面回顧課文,然后身臨其境,以真切的情感進行欣賞性的朗讀,寄贊美之情、愛戀之心于每詞每句之中。
《桂林山水》教案5
教材簡介:
《桂林山水》是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精讀課文,寫的是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桂林自然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課文按先總——分——總的寫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深受學生的喜愛,是一篇很適合訓練、指導誦讀的好教材。
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新課標指出閱讀是獲得審美體驗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由于本文在表達上極其凝練、豐厚,如果用講授法,學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利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以及它豐富的表現(xiàn)力,快速的信息傳遞,有利于學生直觀的欣賞,有利于學生自主、個性化地閱讀,也有利于學生的體驗和想象,提高審美能力。設(shè)計上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精讀課文,感悟美景,”最后“再現(xiàn)整體,深化中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盡可能地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領(lǐng)進一個觸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感受到桂林的美麗景色,體會到大自然的偉大和美好,激發(fā)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處理好教與學的關(guān)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jié)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段“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guān)鍵詞學句的方法。在讀中感悟,培養(yǎng)學生語感,在感悟中探究,體驗想象桂林的美麗景色。
教學目標: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形象具體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4、會認“瀾、瑕、攀、巒、駱、駝、障”等7個生字,會寫“漾、鏡、瑕、巒、覽、駱、駝、羅、障”等9個字,掌握“蕩漾、無瑕、峰巒、游覽、駱駝、奇峰羅列、屏障”等詞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獨特的美。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直奔中心
1、談話:
同學們,在我們的家鄉(xiāng)渾源縣境內(nèi)有一處舉世聞名的游覽勝地,誰知道是哪兒嗎?(聞名遐邇的北岳恒山和巧奪天工的懸空寺)是的,我們家鄉(xiāng)的北岳恒山以其悠久的歷史,濃厚的文化和雄偉的山川,吸引了無數(shù)的中外游客,令他們流連忘返,也令我們渾源兒女由衷地感到自豪,也由衷地感到驕傲。其實在我們中國像北岳恒山一樣的游覽勝地還是有很多,比如,水平如鏡的杭州西湖,峰巒雄偉的東岳泰山,紅葉似火的北京香山,還有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2、導入: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陳淼先生的一篇觀賞桂林山水的課文。(板書課題)桂林,是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人們觀賞歸來時都喜歡用這樣一句話來贊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話呢?誰知道呀?(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3、師過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我們就隨著作者陳淼先生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去領(lǐng)略一下桂林的美麗景色吧。ò瀹嬓≈郏┛凑n文聽錄音,想一想,這篇課文總共幾段?哪一段是講桂林的水的?哪一段是講桂林的山的?
二、精讀課文,感悟美景
。ㄒ唬┯^賞漓江的水
1、我們先來看桂林的水(板畫水),齊讀第二段,畫出描寫漓江水的語句并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師生對話:交流畫住的語句,漓江水的特點是(板書靜、清、綠)。
(1)請同學們用字或者關(guān)聯(lián)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句子,報告給老師。(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2)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么說?(漓江的水靜靜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綠綠的。)你聽了之后有什么感覺?(用親切、親昵或者可愛來評價,疊詞使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3)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這么獨特,這么有個性,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示范)
“清”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示范)
“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示范)
3、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具體說明。老師讀上半句,你們對下半句。
(1)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2)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3)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并在課件中學習“瑕”字。
。4)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教室里真靜啊,靜得。
公園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4、這三個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是用什么標點符號隔開的?
5、這樣寫是什么修辭手法?(排比句)把這種又靜又清又綠的氣勢寫出來了,給我們很深的印象。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再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6、仿寫排比句。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yè);我愛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說成個排比句。
7、學到這兒,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明明是寫漓江的水的,干嘛從一開始就寫什么大海呀什么西湖呀?讀第一句,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這是對比手法,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8、讀最后一句,找見一對反義詞,(前進和后移)其實第一段中的一個詞和第二段中的一個詞是近義詞,你們找到了嗎?(欣賞和觀賞)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說我欣賞音樂,不能說我觀賞音樂。為什么?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二)觀賞桂林的山
1、接下來同學們自學桂林的山,先自由朗讀;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句子,體會桂林山的特點;
2、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3、歸納桂林山的特點。(依次請學生板畫山)
。ㄌ攸c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想象,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ㄌ攸c之二“秀”。課文用了兩個比喻句“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并在課件中學習““障”字。)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4、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三、再現(xiàn)整體,深化中心
師過渡: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欣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
1、理解“空中、山間、江上”這樣的層次、方位、立體感覺。(板畫云霧迷蒙、綠樹紅花)。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3、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1)理解:“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完成板書的畫卷)。
(2)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板書)
4、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探究內(nèi)化
1、看課文視頻,此時此刻你們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全國各地都有,所以我們可以把“桂林”改為“祖國”,想象一下祖國的山水。
2、加形容詞來表示祖國山水的美?(秀麗、錦繡、美麗)
3、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水的美?
4、改成感嘆句,會嗎?
5、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是的,第七課《走進麗江》,你將看到古城美,雪山美,第八課《五彩池》,你將看到形狀美,顏色美……同學們!只要我們善于閱讀,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感悟,善于探究,美就會映入我們的眼中,走進我們的心里。
五、布置作業(yè),滲透訓練
六、板書設(shè)計
《桂林山水》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波瀾壯闊”“翡翠”“屏障”“拔地而起”等;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看圖和反復朗讀,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習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難點:學習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傳視頻,請學生認真觀賞并談談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寫這樣美景的?我們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結(jié)合注釋、工具書自行閱讀全文,并劃出不懂的.生字詞
2、教師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3、帶著生字詞齊讀課文,說一說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為什么?
。ㄈ┘氉x課文,深入領(lǐng)悟
1、文章描寫的是桂林山水,它是怎樣的,請用文中的一句原話來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為什么說它甲天下?文章是如何描寫的?
3、請同學朗讀第2段,并說一說水有何特點?是如何描寫的?這樣寫有怎樣的效果?
4、前后桌4人為一小組,思考桂林山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并說一說語言表達的妙處。
5、學生代表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游玩在這樣美麗的山水中,真讓人 。
(四)研讀課文,拓展延伸
1、分小組朗讀全文,注意體會情感
2、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五、板書設(shè)計
《桂林山水》教案7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情分析:
本文在布局謀篇時,脈絡清晰,語言優(yōu)美流暢,適合學生朗讀背誦。作者再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時,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且詞藻華麗,很多四字成語值得學生積累運用。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1.談話:同學們,你們?nèi)ミ^桂林嗎?那可是個景色秀麗的`地方。
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一起去游一游。揭題: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桂林山水,聽錄音或教師在讀課文,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初讀入情
1.大聲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2.交流。桂林山水甲天下。(用抓關(guān)鍵詞的方
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三、精讀融情
桂林山水何以被稱天下第一呢?讓我們走進桂林,細細觀賞哪里的水、那里的山。
(一)學習課文第二小節(jié)
1.讀第二小節(jié)。找出文中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詞?(靜、清、綠)
2.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這三個特點寫具體的?討論交流:
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寫“綠”是用“比喻”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理解“無瑕的翡翠”,學習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此時此刻,假如你坐在船頭,你最想做什么?
用“漓江的水真( )啊!我真想( )”說話。
4.指導朗讀: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
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變調(diào))
5.總結(jié)學法:
《桂林山水》教案8
學習目標
1、品讀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用課文新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贊美桂林的其他美麗的景象。
3、拓展積累課外自然風光圖片的詞句說明。
設(shè)計理念:語文教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而是一種能力建構(gòu)。學生的語言(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語言實踐,即“言語學習”,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領(lǐng)悟——積累——運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淀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祖過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語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留下了一個如何使語言表達更流暢的懸念,王澈同學敢于向書本的語言挑戰(zhàn),認為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應該搬到漓江的水“靜”的內(nèi)容后面,語言才連貫,是不是呢?咱們讀一讀,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船漿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姜波同學認為:這樣一改,意思到連貫了,但是不如書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書上的句子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
高鵬飛同學則結(jié)合他們兩人的意見,對課文作了這樣的變動:我們來讀讀感受感受。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船漿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魚兒在歡快的游泳,才讓你感覺到你置身水邊,真令人心曠神怡;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巨大的寶石,熠熠閃光好一幅清幽恬靜的畫面。
這三位同學的創(chuàng)造性讀書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咱們學語文,就是學他人的語言,形成自己的語言。
。ㄕZ文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言語學習和實踐活動。語文課的根本宗旨是要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言語能力的發(fā)展。利用學生中出現(xiàn)的對課文原有言語的評價這一契機,組織欣賞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言語,可有助于提高言語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語句的品讀
1、讓我們繼續(xù)走進課文描述“桂林之山”的這部分語言。
出示:選擇學習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細細品味哪些語言寫得特別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學習方式(如導游介紹等)
。ㄒ晫W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選擇哪種學習內(nèi)容,均圍繞語文的學習目標——學習言語來進行。)
2、反饋學習情況。
。1) 哪些語言寫的特別有味道呢?在學生的品味詞語中教師版圖。
出示:桂林的山真險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像,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2) 在學生展示朗讀情況時結(jié)合具體的指導。
朗讀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讀、找個對手比賽讀、配上音樂美美的讀、無論是何種形式強調(diào)的是讀書的質(zhì)量有沒有提高。
。3)學生展示除朗讀、品詞品句外的學習情況。
3、學生背誦課文的“山”之內(nèi)容。
。ㄒ粋優(yōu)美生動的`排比句,通過一次又一次饒有趣味的品讀,讓學生品出味兒來,讀出情來,并熟讀成誦。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體現(xiàn)“讀”中有教,寓教于讀的語文教學思路)
三、 讀最后一段
師:從課文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靜”、“清”、“綠”聞名于世!肮鹆值摹吧健庇忠运捌妗薄ⅰ靶恪、“險”聞名遐邇。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誼綿綿。正如課文最后一段所說的——
1、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2、指導讀。用讀的好的同學介紹經(jīng)驗等方法進行讀的指導。
1、 背誦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四、拓展延伸
1、這么美的“山”,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馳神往。怪不得偉大的詩人賀敬之看到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發(fā)出感嘆: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此來關(guān)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桂林山水甲天下……”
2、 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記下了這樣的話語
音樂響起時展示圖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圖。
畫1——一水遙伸萬山間; 畫2——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zan);
畫3——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 畫4——無數(shù)青山浮水出;
畫5——山在虛無飄渺間; 畫6——青山聳翠白云飛;
畫7——神秘風彩誘人醉; 畫8——興坪晚霞瑰麗景;
畫8——濃淡相間景有致; 畫9——江峰回轉(zhuǎn)玉水帶,悠悠閑處有奇峰
畫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漁火唱晚歸。
3、 學生寫話。你們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嗎?
放一小段錄象,用你們的筆抒你們的情?梢杂谜n文中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也可以像賀敬之一樣寫一首小詩,當然也可以和老師一樣寫一句詩。
4、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內(nèi)容)
。ㄒ粋個典型的畫面,融言語的意義蘊涵、形象內(nèi)涵,情感內(nèi)涵于一體,是教師在言語作用下調(diào)用自己庫存的表象進行心靈重構(gòu)的結(jié)果。除了能把學生帶進一個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悟言語的豐富性,體會同一種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現(xiàn),學生在吸收課文語言、賀敬之語言、教師的語言的基礎(chǔ)上不斷的生成新的言語。)
五、 課外學習
收集有關(guān)祖國自然風光的圖片,給圖片寫幾句說明,參加班里舉辦的圖片展覽。
《桂林山水》教案9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保ㄟ^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想象美景。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自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保^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玻畾w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ㄌ攸c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ㄌ攸c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ㄌ攸c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常w會最后一句
。矗毩暲首x,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保^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ǹ捎脠D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玻畾w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ㄌ攸c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
。ㄌ攸c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ㄌ攸c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ㄖ攸c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保磮D或投影,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ǎ保┊嫵龈惺茏钌畹木渥樱合袷亲哌M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ǎ玻├斫猱嬀磉B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ó嬀砝L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保首x課文
2.識記生字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1、讀出音樂美、形象美。以一個游覽者從容、輕松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diào)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等。注意以上幾點,分小組讀課文,在讀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感受到一連串意象的美。
2、配樂讀課文使學生審美感受又進一層。
3、展現(xiàn)桂林風光圖畫,讓學生觀賞,學生感嘆啊,這樣美!學生頭腦中意象或與此契合,或沒有想象到,通過互補、印證想象更豐富了
首先讓學生劃出你認為好的語句,并用這句話好,因為______________句式說話。有的說我認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連,像老人、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這句話好,因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學說我認為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這句話好,因為這句話中峰巒雄偉,紅葉似火詞語用得好。因為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非常好的學習氛圍,所以學生能感受美,體驗美,想象美!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自學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guān)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玻首x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jié)構(gòu),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jié)構(gòu),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保诹私饩渑c句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玻诹私庾匀欢沃g的關(guān)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練習背誦全文。
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yè)
。保痴b課文
。玻瓕懽衷~
板書設(shè)計:桂林山水
瀾(微瀾)(波瀾壯闊)
瑕(無瑕)(瑕不掩瑜)
巒(山巒)(峰巒雄偉)
拔(拔蘿卜)(拔地而起)
教學反思:
古人讀書非常重視背誦,從《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到四書五經(jīng)無一例外要求背誦。背是古人學習千古真經(jīng)。一些精品應引導學生先吞下去,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積累,培養(yǎng)語感。《桂林山水》其優(yōu)美語言,豐富詞匯,以及其中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美意境,是語言中精品,應引導背誦,怎么背誦,有其方法,通過篩選信息,選擇主要信息進入意識是背誦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與課堂教學結(jié)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需要不斷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終不諭,希望能成為新理念通往課堂教學實踐的一座橋梁。
《桂林山水》教案10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導入。
2、板書:桂林山水。
二、設(shè)境激趣,觸發(fā)情感
1、欣賞《桂林山水》風光片。
。病⒆寣W生用一句話來說說對桂林山水的印象。
三、理清層次,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時要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文后試著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對桂林山水的印象。
。、自讀。
。、交流:
隨機板書:
甲天下:水
山
畫中游
。场⒁龑W生理清課文思路。
四、學習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段:
⑴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讓學生說說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菩〗Y(jié)。
。、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抛杂衫首x第二自然段,然后找出寫漓江水特點的詞語并把相關(guān)的句子多讀幾遍。
、平涣鳎
、僬垖W生說出寫漓江水特點的詞語:
師隨機板書:
靜、清、綠
、诰渥泳毩暎
師:請同學們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師: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靜、清、綠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幾句話就是這小節(jié)的內(nèi)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應該怎么說?漓江的水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又可以怎么說?
、弁ㄟ^換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
出示文中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換句比較,加深體會。
在原句下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師小結(jié):這個長長的句子中每一小分句都是先介紹漓江水的特點,然后再具體地寫出這種特點,讓我們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美。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有時不僅要說出事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采用這種先概括寫后具體寫的方法,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芊戮溆柧,出示:
桂花真香啊,香得()
夏天真熱啊,熱得()
。ǎ┱妫ǎ┌。ǎ┑茫ǎ
、菹旅嬲埻瑢W們再讀讀寫漓江水的這個句子,看看作者在寫漓江水的'特點時還采用了什么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
。场⒅笇Ю首x:
、抛宰x。
、浦该x。
、且x。
4、仿說:
仿照這種排比句式來贊美自己喜歡的景物。
5、引導學生體會對比的好處:
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不僅寫了漓江的水,開頭還寫了大海和西湖,它們又有怎樣的美?
文中主要是來寫漓江,為什么還要寫大海、西湖?
引導學生明確;用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與漓江對比,更能襯托出漓江獨特的美。我們在寫作中也要注意學習運用這種對比的手法,有時巧妙的對比更能襯托所寫景物的特點。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個對比的句子。
6、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⑴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自然段,找找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詞語并想想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師隨機板書:奇、秀、險
、谱髡呤窃鯓影堰@些特點寫具體的?
隨機學習寫山的特點的句子,主要讓學生知道作者是通過打比方,對比、排比來寫的,同時要指導學生朗讀。
、钱攲W生談到打比方的句子時,特別是寫桂林山的形態(tài)時要讓學生在此基礎(chǔ)上再去想象一下桂林的山還有哪些形態(tài)?(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后再想象。
。、補充并欣賞寫桂林山的小詩。
。、抒發(fā)情感:
用一句話來贊美一下你心中的桂林山水。
9、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讓我們一起讀讀最后一自然段。
你對這段話中的詩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怎能樣理解的?
小結(jié):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jié)句,這句話既總結(jié)了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又與總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使得全文結(jié)構(gòu)嚴謹,渾然一體。
五、拓展延伸,積淀情感
從古到今,桂林山水這方水土吸引了無數(shù)的游客,開發(fā)桂林旅游資源已經(jīng)成為國家旅游事業(yè)的一大課題,現(xiàn)在老師建議同學們?yōu)楣鹆稚剿畬憘廣告詞。
六、作業(yè)(自主選擇)
。、請你以一名導游的身份來寫一篇《桂林山水》導游詞。
2、請你運用本課學到的寫作方法,來描寫一處自己最喜歡的風景。
。场⑺鸭⑿蕾p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桂林山水》教案11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借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美;二是引導學生領(lǐng)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二、學習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怎樣引導呢x
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詞句的含義。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兩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x比的是它們各自的特點。這兩句話的意思,不是說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說,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們擁有的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詞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無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羅列、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最好是播放能形象地展示這些詞語的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地領(lǐng)悟到:“這就是奇峰羅列”、“這就是危峰兀立”……如不具備上述條件,可找一些圖片展示給學生,或者畫一些簡筆畫,還可以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根據(jù)想象自己畫一畫。
第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詞句所描述的情境。
2.指導學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必須聯(lián)系全文的內(nèi)容。“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币馑际钦f: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里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這里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這幅圖畫點綴得更美了。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縣,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的美景,所以說“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正是由于這樣,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來概括他觀賞桂林山水的整體感受。
3.這篇課文,寫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語言也是美的,而貫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激蕩起來的情感。因此,本課的教學應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學生聲情并茂地讀好課文,主要方法是引導學生多讀,并在讀的過程中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進而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隨作者游覽,一起觀賞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學生自己難以進入這種境界,教師要給以必要的指導,可展示畫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文中展現(xiàn)的情境,誘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調(diào)動他們的生活體驗,或用悠揚舒緩的音樂渲染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心中的美感,還可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范讀,把學生帶入作者描繪的美景之中。
當學生已經(jīng)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朗讀技巧而不能充分表達出來時,教師可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做一些必要的指點。比如,講漓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幾個句子,如果把“真靜、真清、真綠、真奇、真秀、真險”等加以強調(diào),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4.本課適合背誦。指導背誦應注意兩點:一是要引導學生先把課文讀熟,在學生基本讀熟的基礎(chǔ)上再提出背誦的要求,達到“熟讀成誦”。二是指點一下背誦的方法。根據(jù)本課的特點,應引導學生一邊想象一邊背誦,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結(jié)構(gòu)相似的句子。
5.課后“思考練習”第二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并了解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導學生完成這個練習,可先讓學生反復讀讀最后一段,然后聯(lián)系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體說說“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的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再說說“這樣的山”和“這樣的水”怎樣構(gòu)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第三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表達自己學了本課后的感受?梢詫憥拙湓,也可以吟一首小詩,不拘形式,不論長短,寫一句可以,寫幾句也可以。教師可選寫得較有特色的讀給大家聽。
至于選做題,目的是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一次練筆的機會?晒膭顚W生做,但不作為統(tǒng)一要求。
6.本課生詞較多,大多數(shù)生詞,只要讓學生反復誦讀,并聯(lián)系上下文去思考、體會,就可基本理解;個別詞語,可在引導學生查閱字典、詞典之后,稍作一些指點。下面的解釋僅供教師參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動地講給學生。
觀賞:觀看欣賞。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拔地而起:從地面高出。一般的山脈都是從地面逐漸高上去,而且連綿不斷,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連,都是平地崛起的。
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兩岸。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四、參考資料
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xxxx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jù)考證,大約在3x6億到3x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海水深達20xx米。今天遍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x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后來,經(jīng)過地殼運動,到距今幾百萬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陸形勢。堅硬的石灰?guī)r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shù)突兀奇峰,流經(jīng)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這樣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為天下少有的奇觀。
從桂林市區(qū)南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頭伸長鼻子在江邊吸水的“大象”,現(xiàn)在一般都稱它為象山、象鼻山。課文中說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只是舉例說明桂林的山形態(tài)各異。實際上,在漓江兩岸,獨秀峰、疊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蘆笛巖、七星巖等都很有名。
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市城北,海拔1532米。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勢被古人列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登基多來泰山祭天地。名勝古跡眾多,有古建筑群2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20xx余處,是我國著名風景區(qū)。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此地重巒疊嶂,景色清幽,故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在此營建離宮別苑,為各朝皇家游幸駐蹕之所。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興土木增建亭臺樓閣,共成28景。香山秋來漫山紅遍,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勝景。雙清別墅因毛澤東同志從西柏坡進城前曾住這里指揮全國解放戰(zhàn)爭和籌建新中國,這給香山更加增添了光彩。
《桂林山水》教案12
● 教學模式:質(zhì)疑問難,主動求解
圍繞課題 初悟課文 扣重難點 總結(jié)質(zhì)疑
產(chǎn)生疑惑 解決初疑 質(zhì)疑釋難 拓寬思維
引疑 疏導 點撥
● 教學目標:
1、 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 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 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點難點: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 教學時間:2課時
●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1、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 細讀課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 感情朗讀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你到過哪些地方旅游過呢?
一、 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1、 同學們?nèi)ミ^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lǐng)大家去桂林游覽一番。
出示課件。(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2、 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3、 揭示課題。齊讀。讀了課題,你認為作者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圍繞課題質(zhì)疑)
估計: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 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1、 聽錄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里?
2、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隨機學習。
討論:(1)桂林水的特點:靜、清、綠。
(2)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里?“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zhì)疑。(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lián)系不很密切,為什么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水平如鏡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畫面)
。3)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讀,自由說。
A、比較句子,你認為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討論,比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贊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導朗讀:你認為該怎么讀?試讀,指名讀,齊讀。
感情朗讀課文第2句話。
B、填空練習,體會寫法。
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
先填空,再體會所填內(nèi)容,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討論:從不同角度(感覺、視覺、想象)對重點詞(靜、清、綠)的具體描寫。
(出示漓江水的課件畫面,體會靜、清、綠的程度)引讀整句話。
C、 課堂練習,照第2句樣子說句子。
公園里的花香()
校園里干凈()
樹林里的空氣清新()
3、 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試讀、齊讀。(配上音樂畫面)
4、 小結(jié)。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怎樣讀懂的。
三、 自主學習第3自然段,欣賞桂林山“美”。
1、 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把你的發(fā)現(xiàn)用簡潔的語言或畫面表達出來。(每人發(fā)一張白紙)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主學習。
2、 交流討論。
(1)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討論時把練習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共同評議。
A、 寫作方法上:(比較簡單,學生大多能發(fā)現(xiàn))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險
B、 理解詞意。(較難理解,主要通過學生簡筆畫、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師的提示幫助結(jié)合理解。)
如:奇峰羅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
屏障色彩明麗(出示課件,“屏障”的樣子與桂林山比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 聽課文錄音,欣賞桂林山的'畫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 配樂有感情齊讀第3自然段。
ü 總結(jié)。質(zhì)疑問難,開拓思維。
ü 再次欣賞配樂、配畫的課文朗誦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
四、 作業(yè)。1、作業(yè)本(1)第4題。
2、根據(jù)板書試背2-3自然段。
板書: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靜…..
水 清……
西 湖 綠……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險……
第二課時
目標:
1、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練習,深入地領(lǐng)悟文章語言內(nèi)容及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2、結(ji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鍛煉語文實踐能力,通過閱讀,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發(fā)展。
重點:
在閱讀實踐真正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難點:
把課文內(nèi)容與搜集的材料有機結(jié)合起來,相互作用,促進學習感悟。
教學流程:
1、觀看錄像引入,進行嘗試讀背。
2、匯報搜集信息,教師吸收反饋。
3、提出學習建議,小組合用學習。
(小組學習建議:A.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練習感情朗讀。B.結(jié)合課文和搜集的資料,寫一篇簡短的讀后體會。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樣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D.文中哪部分內(nèi)容給你的印象最深,試著說明……學生可以根據(jù)能力和喜好自由選擇其一,或自行設(shè)計題目。)
4、學習成果展示,引導評價點撥。
5、整體領(lǐng)悟內(nèi)容,促進情感升華。
《桂林山水》教案13
【學習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感情朗讀,說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2.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方式寫話。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第一句話是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第一)
本課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下面我們就來觀賞桂林的山是什么樣的山,水是什么樣的水。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學生單獨讀課文,并請同學回答:這一段講了什么?(漓江的水)(板書)(老師讓該同學自我評價,讀得好不好?)
2、教師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一邊觀賞影片,一邊進行。)
。1)作者一開始就直接寫漓江的水嗎?(沒有),先寫什么?(大海西湖)為什么這樣寫?(對比)(板書)相比較:結(jié)果是什么?(還是漓江的水美)(指出前半句用贊嘆的口氣,后半句用驚奇、驚訝的語氣)
。2)漓江的水這么迷人,它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特點)
a:靜(板書)靜到什么程度?(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b:清(板書)清的怎么樣?(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c:綠(板書)綠成什么樣子了?(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出示卡片,討論:什么是翡翠?無瑕又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個什么句?(玉石;沒有斑點;比喻句)
。3):真靜啊……都用了三個真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真清啊……(熱愛、贊美)句式相同又是一組什么句式?(排比句)
真綠啊……強調(diào)漓江水的特點,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贊嘆的感情來。(讓學生輕聲讀、找感覺)(板書:對比、排比、比喻;熱愛、贊美)
。4):指導背誦(圖畫法、串連法)
。5):小結(jié):這樣的水只有漓江有:看!作者觀察的多么仔細呀!表達的多么生動具體呀,同學們不妨也學學他的這種表達方法,相信會收獲不少。
(二):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桂林的山
1: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寫桂林的山。
學生討論后自由回答(可適當動筆操作畫出直觀圖)
2:指導朗讀(驚奇的語氣)
3:指導背誦。
三、總結(jié)
多美的山呀!奇、秀、險,再加上又靜又清又綠的'水環(huán)繞其中,中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整整83公里,一路如此,蕩舟其中,就像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除了桂林,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像長城、故宮等等;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要想建設(shè)祖國,為中華民族爭光,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
這樣靜、清、綠的水,繞著這樣奇、秀、險的山,讓人領(lǐng)悟的是桂林擋不住的誘惑。同學們,讓我們懷著無限的向往齊讀《桂林山水》。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思考、練習2、3題。
《桂林山水》教案14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學習生字“漓、讕、瑕、翡、槳、巒、筏”。
2.理解“竹筏、奇峰羅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ǘ┠芰τ柧汓c
1.訓練細致觀察的能力。
2.訓練學生學習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確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本文通過描寫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ㄋ模┟烙凉B透點
通過讀文和品詞析句,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學生的愛美情操,深人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
二、學法引導
1.預習:在學習新課之前,獨立自學新課內(nèi)容,搜集有關(guān)桂林山水的資料,獨立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
2.課堂上自學與小組討論相結(jié)合,在自學過程中運用各種圈點和批注的方法來閱讀文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自學的基礎(chǔ)上進行討論、交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重點
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像其美景。
2.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圖文結(jié)合、品詞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讀去體會。
。ǘ╇y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ㄈ┮牲c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知道它為什么會有這些特點。
。ㄋ模┙鉀Q辦法
通過課前預習和查找資料,反復入境地朗讀去體會美景;通過教師介紹,小組交流討論的方法來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讀讀、議議、寫寫的過程中學習作者觀察及表達方法。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伴奏帶。
2.“桂林山水”全景圖及插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
1.引導觀察畫面,談感受。
2.質(zhì)疑問題,獨立解決生字、新詞。
3.思考、討論,勾畫重點詞句。
4.再觀察插圖,發(fā)揮想像,進行表達練習。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鞔_目標
1.圖文對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yǎng)想像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背誦課文。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再想想人們?yōu)槭裁炊颊f“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導入。
。ò鍟n題)通過預習,誰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出示桂林山水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tài)萬千,遠處云霧迷蒙,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3.配樂范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的語句。
4.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zhì)疑問難。
5.檢查自讀效果。
(1)重點糾正下列字音:
漓江
波瀾
峰巒雄偉
翡翠
竹筏
。2)解決新詞,引導學生體會。
竹筏——竹排,可當船用。
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縣城北。古稱東岳,海拔1524米,主峰突兀峻拔、雄偉壯麗。
香山——在北京西郊。風景秀麗,以秋天的紅葉著稱。
6.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漓江水”的'單幅圖。
看圖,思考:漓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體顯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賻е鴮旖南矏壑樽宰x揣摩。
、谥该x,并評點。
、叟錁酚懈星榈乩首x。
7.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畫面。
。2)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概括漓江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并解疑。
、袤w會“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诙嗝襟w展示漓江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③學生自己總結(jié)漓江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8.出示“全景圖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進課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在讀了最后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此時,我們已被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著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ㄒ唬┚毩暠痴b課文
1.自背。
2.交流背誦方法。
。ǘ┱勈斋@
1.結(jié)合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桂林山水的特點。
2.學生以導游身份為大家深情地介紹桂林山水的美。
3.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及課文的寫作結(jié)構(gòu)。
。1)作者的寫作方式:抓住特點,層次井然。課文按觀察的順序,采用“總——分——總”的方式,開頭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總的贊美桂林山水,然后分述了山和水的特點,最后概述山水的全景,層次井然。
語言優(yōu)美、合理想像,寫出了景物的特色。文中運用了襯托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實現(xiàn)了桂林山美、水美,并展開合理想像,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2)課文結(jié)構(gòu):
課文按總起——分述——總結(jié)的方式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為什么去觀賞桂林山水。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觀賞漓江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寫觀賞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寫桂林山水之美。
4.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漓”:右邊是“離”最后兩筆是“乙”和“、”。
“瀾”:右邊“門”里是“柬”!
區(qū)分“瑕”與“暇”
“巒”與“戀”
“槳”與“漿”。
(三)總結(jié)、擴展
1.總結(jié)
今天,我們一同領(lǐng)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體會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名不虛傳。
2.讀了本課,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八、布置作業(yè)
1.寫一段話介紹當?shù)氐囊惶庯L景,使讀的人能了解這處景物的特點。(可以選用本課的句式或詞語)
2.閱讀《自讀課本》中的《墨城的云和月》。
3.讀下面的句子,先解釋帶點的詞,再寫出句子的意思。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碧:————
《桂林山水》教案15
【教學目標】
。薄⒏惺芄鹆稚剿拿。
。病⒄J識本課的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4、滲透導游式教學,讓學生體驗當一回小導游。
【教學設(shè)想】
全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來組織安排材料的。開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語,作為全文的總起句,既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說明了我們來觀賞的原因。
接著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運用了總──分的寫法。寫水,用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與漓江對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襯托出漓江的獨特與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寫山,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與桂林的山對比;風景名勝泰山、香山的襯托突出桂林群山的與眾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險的三個特點。
最后,總起來描寫桂林山水:
山繞水,水映山,云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gòu)成一卷看不完的畫卷。篇末的兩句詩──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jié)句。總結(jié)句與總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即總結(jié)了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點明了中心思想,又照應了前文我們乘著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結(jié)構(gòu)嚴謹,渾然一體?紤]到桂林山和水這兩個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相同,所以在教學完漓江水的特點時,讓學生自己學會學桂林山的內(nèi)容。
【教學重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今天,老師先帶領(lǐng)大家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出示圖片。感受祖國山水美。接下來,咱們要去的就是被譽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讀感知課文
。、聽錄音范讀。
。、自由讀文,要求讀通課文。
。场⒅该x文,從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寫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寫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讀課文,學習水美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漓江水的特點,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點的詞。(靜、清、綠)
2、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漓江水靜、清、綠的?找出有關(guān)句子。
3、指導朗讀。范讀,指名讀,引讀,齊讀。
。、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排比。使文章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
。、練習:
校園的花________;校園的花_________;校園的花____________。
6、再讀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話寫了什么?對于漓江的水來說有什么用?
。、小結(jié)學法:
在這一個自然段里,我們學習了漓江水,接下來,讓你們自己動手動腦來學習桂林山的美。不過在學習之前,我們要先明確一下學習方法及步驟:
、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
、 想想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桂林山美的。找出有關(guān)句子,并試著有感情朗讀。
、 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上的方法?
、 寫大海與西湖,對漓江水來說有什么作用?
四、遷移運用,自學新知
。、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圈出概括特點的詞。
、 找出句子,說明桂林山的特點。
、 想想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 寫泰山與香山,又是為了什么?
。、檢查學習結(jié)果。
五、整合山水,學習背誦
。薄⒛阏J為漓江的水美,還是桂林的山美?
。、出示: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讀這段話,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作者用怎么樣的語句構(gòu)成了這連綿不斷的畫卷?在這里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寫作有順序,空中──山間──江上。句子對稱。)
6、試背誦課文。
六、拓展知識,學習導游
。、今天,我們已經(jīng)游覽了桂林山水,現(xiàn)在有一批老師要去桂林,你可是現(xiàn)成的導游啊。
說一說作為一名導游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病⒊鍪举Y料:
桂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東北部,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桂林地區(qū)屬巖溶地貌。特殊的地貌與景象萬千的漓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發(fā)源于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jīng)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170公里。由桂林至陽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猶如一幅百里畫卷。
這一景區(qū)的主要景點有象鼻山、斗雞山、凈瓶臥江、奇峰林立、父子巖、龍門古榕、大圩古鎮(zhèn)、磨盤山等。
。、想一想該怎么樣來導游桂林山水?自由試說。
。、指名導游。
七、課堂總結(jié)
【《桂林山水》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11-11
桂林山水教案11-29
桂林山水教案模板05-10
桂林山水教案(15篇)03-28
《桂林山水》優(yōu)秀教案模板06-01
桂林山水教案(精選24篇)03-09
《桂林山水》教案(15篇)02-27
桂林山水 教案三篇01-31
桂林山水教案15篇02-12